自动化鞋面锁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480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鞋面锁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加工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动化鞋面锁线机。



背景技术:

鞋子在加工过程中,其鞋面的收口制程是依赖人工完成,一般是将穿好鞋帮线的鞋面套在鞋楦上,再人工拉紧鞋帮线直至将鞋帮位收口,使之竖紧贴于鞋楦上。这种作业模式,其存在效率低下的缺陷,而且,依赖于工人的手部力量来拉线,长时间工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高,会导致手部酸痛等不适。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自动化的鞋面锁线机,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人工作业模式,从而,有效解决前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鞋面锁线机,其实现了对鞋面自动锁线收口,大大提升了锁线效率及加工质量,同时,该机台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鞋面锁线机,包括有机架和装设于机架上的鞋楦、夹线机构、拉线机构;

其中,所述夹线机构包括有两个相对侧设置的夹持部,两个夹持部之间形成有可调节式夹持间隙,至少其中一个夹持部连接有用于改变夹持间隙的第一驱动气缸;

所述拉线机构包括有竖向延伸的第二驱动气缸及由第二驱动气缸控制上下升降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相对机架可滑动式设置,所述夹持部、第一驱动气缸均装设于滑动座上以随滑动座可上下位移式设置;以及,还包括有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气缸工作的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二驱动气缸工作的第二控制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滑轨,前述滑动座沿滑轨可滑动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装设前述鞋楦的工作台,针对工作台设置有用于控制工作台上下升降调节的台面调节控制机构;所述台面调节控制机构包括有水平延伸的旋转调节杆、装设于旋转调节杆上的横向锥形齿轮、啮合于横向锥形齿轮上的纵向锥形齿轮、与纵向锥形齿轮同轴连接的丝杆及适配于丝杆上以沿丝杆上下位移的适配部;所述适配部上具有内螺纹孔,丝杆穿过内螺纹孔,前述工作台连接于适配部上以随同适配部上下位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鞋楦嵌设部,所述鞋楦嵌设部包括有两个相对布置的Z形安装片,所述Z形安装片具有顶端限位部、底端安装部及连接于顶端限位部与底端安装部之间的连接部;两个Z形安装片的两个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嵌槽,鞋楦的下段部位嵌入嵌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至少一个Z形安装片的底端安装部上开设有便于调节嵌槽宽度的腰形调节孔,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与腰形调节孔相对应设置的锁固孔,通过螺丝锁固于腰形调节孔与锁固孔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包括有底座和连接于底座上方的竖向支板,前述滑轨设置于竖向支板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装设有导线部,所述导线部位于鞋楦与夹持部之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夹线机构、拉线机构的设置,从而,实现了对鞋面自动锁线收口,大大提升了锁线效率及加工质量,有效解决目前人工锁线所存在的效率低下、工人的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同时,该机台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低,适于推广应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示图;

图3是图1中K1向视图(未示第一罩板);

图4是图2中K2向视图(未示第二罩板);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示图(未示第一、第二罩板)。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 11、底座

12、竖向支板 20、鞋楦

31、夹持部 32、第一驱动气缸

33、第一控制开关 34、滑轨

41、第二驱动气缸 42、滑动座

43、第二控制开关 51、工作台

52、旋转调节杆 53、横向锥形齿轮

54、纵向锥形齿轮 55、丝杆

56、适配部 57、丝杆轴承

58、Z形安装片 60、导线部

71、第一罩板 72、第二罩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自动化鞋面锁线机,主要包括有机架10和装设于机架10上的鞋楦20、夹线机构、拉线机构;所述机架10上装设有导线部60,所述导线部60位于鞋楦20与夹持部31之间位置。

其中,所述夹线机构包括有两个相对侧设置的夹持部31,两个夹持部31之间形成有可调节式夹持间隙,至少其中一个夹持部31连接有用于改变夹持间隙的第一驱动气缸32。

所述拉线机构包括有竖向延伸的第二驱动气缸41及由第二驱动气缸41控制上下升降的滑动座42,所述滑动座42相对机架10可滑动式设置,所述夹持部31、第一驱动气缸32均装设于滑动座42上以随滑动座42可上下位移式设置;以及,还包括有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气缸32工作的第一控制开关33、用于控制第二驱动气缸41工作的第二控制开关43。

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装设前述鞋楦20的工作台51,针对工作台51设置有用于控制工作台51上下升降调节的台面调节控制机构;所述台面调节控制机构包括有水平延伸的旋转调节杆52、装设于旋转调节杆52上的横向锥形齿轮53、啮合于横向锥形齿轮53上的纵向锥形齿轮54、与纵向锥形齿轮54同轴连接的丝杆55及适配于丝杆55上以沿丝杆55上下位移的适配部56;所述适配部56上具有内螺纹孔,丝杆55穿过内螺纹孔,前述工作台51连接于适配部56上以随同适配部56上下位移。

所述工作台51上安装有鞋楦嵌设部,所述鞋楦嵌设部包括有两个相对布置的Z形安装片58,所述Z形安装片58具有顶端限位部、底端安装部及连接于顶端限位部与底端安装部之间的连接部;两个Z形安装片58的两个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嵌槽,鞋楦20的下段部位嵌入嵌槽内。为了适应不同鞋楦20的装设应用,至少一个Z形安装片58的底端安装部上开设有便于调节嵌槽宽度的腰形调节孔,所述工作台51上开设有与腰形调节孔相对应设置的锁固孔,通过螺丝锁固于腰形调节孔与锁固孔之间。

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滑轨34,前述滑动座42沿滑轨34可滑动式设置,提高了滑动座42的升降动作精准度,拉线动作更为稳定可控。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包括有底座11和连接于底座11上方的竖向支板12,前述滑轨34设置于竖向支板12的一侧;而台面调节控制机构则设置于竖向支板12的另一侧,于竖向支板12的另一侧装设有丝杆55两端需要的丝杆轴承57;这样,对机台的结构布置显示更为紧凑合理,整个机台呈立式结构,占用车间面积较小。为了安全及防尘等方面的需求,将前述夹线机构、拉线机构的动力部分及传动结构进行了防护处理,即:于夹线机构的外侧罩设有第一罩板71,于拉线机构的外侧罩设有第二罩板72。以及,前述第一控制开关33、第二控制开关43均设计为脚踏式开关,两者均设置于底座11上,操作人员利用脚来控制第一控制开关33、第二控制开关43。

操作时,工人将已经穿好线的鞋面套在鞋楦20上,将线沿导线部60穿过夹持间隙,脚踏第一控制开关33以控制第一驱动气缸32联动相应夹持部31将线夹紧,再脚踏第二控制开关43以控制第二驱动气缸41联动滑动座及夹持部31、第一驱动气缸32向下位移,将线拉紧实现锁线收口;然后,脚踏第一控制开关33以控制第一驱动气缸32联动相应夹持部31反向松开,取出完成锁线后的鞋面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夹线机构、拉线机构的设置,从而,实现了对鞋面自动锁线收口,大大提升了锁线效率及加工质量,有效解决目前人工锁线所存在的效率低下、工人的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同时,该机台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低,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