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洗衣机出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193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洗衣机出水管。



背景技术:

洗衣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家用电器,为了方便洗衣机的排水,洗衣机上一般都设有排水管,但现有的洗衣机出水管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洗衣机清洗衣物时,衣服的碎屑、线段等杂物,会随着污水一起排出,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这些杂物会逐步积累,容易导致洗衣机出水管的堵塞,而且不容易清理,这样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方便将出水管内的杂物清理出,防止出水管堵塞的防堵洗衣机出水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洗衣机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外部套设有第二出水管,且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之间形成一个空腔体,第一出水管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杆,连杆上还设置有若干吊环,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穿过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且转轴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出水管的内壁上,转轴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出水管外部,转轴的另一端上还设置有摇把,吊环和转轴之间还套设有拉绳,拉绳上还设置有防堵塞。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杆连接,可防止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之间相互碰撞,影响排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还设置有U形卡,且拉绳穿过U形卡和吊环套设在转轴上,防止转轴带动拉绳转动时会打滑,还可防止拉绳从转轴上脱落。

优选的,所述拉绳为尼龙绳,尼龙具有强度高,抗疲劳性好,耐磨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防堵塞包括防堵底座和弯钩,防堵底座为立方体形,且防堵底座固定设置在拉绳上,弯钩固定设置在防堵底座上,可通过拉绳带动防堵塞在第一出水管内移动,从而可将第一出水管内的脏物带出,防止第一出水管内堵塞。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转轴座,且转轴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转轴座内,便于通过摇把带动转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第二出水管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圈,防止转轴与第二出水管的连接处漏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有方便将出水管内的杂物清理出,防止出水管堵塞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堵洗衣机出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出水管;11、连杆;12、转轴;13、拉绳;14、吊环;15、防堵塞;151、防堵底座;152、弯钩;2、第二出水管;3、空腔体;4、出水孔;5、摇把;6、加强杆;7、U形卡;8、转轴座;9、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堵洗衣机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1,第一出水管1外部套设有第二出水管2,且第一出水管1和第二出水管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体3,第一出水管1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4,第一出水管1的一端设置有连杆11,连杆11上还设置有若干吊环14,第一出水管1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转轴12,转轴12穿过第一出水管1和第二出水管2,且转轴1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出水管1的内壁上,转轴12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出水管2外部,转轴12的另一端上还设置有摇把5,吊环14和转轴12之间还套设有拉绳13,拉绳13上还设置有防堵塞15。

第一出水管1和第二出水管2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杆6连接,可防止第一出水管1和第二出水管2之间相互碰撞,影响排水效果,转轴12上还设置有U形卡7,且拉绳13穿过U形卡7和吊环14套设在转轴12上,防止转轴12带动拉绳13转动时会打滑,还可防止拉绳13从转轴12上脱落,拉绳13为尼龙绳,尼龙具有强度高,抗疲劳性好,耐磨的优点,防堵塞15包括防堵底座151和弯钩152,防堵底座151为立方体形,且防堵底座151固定设置在拉绳13上,弯钩152固定设置在防堵底座151上,可通过拉绳13带动防堵塞15在第一出水管1内移动,从而可将第一出水管1内的脏物带出,防止第一出水管1内堵塞,第一出水管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转轴座8,且转轴1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转轴座8内,便于通过摇把5带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与第二出水管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圈9,防止转轴12与第二出水管2的连接处漏水。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在使用洗衣机清洗衣物时,洗衣水可从第一出水管1和第一出水管1外壁上的出水孔4流至空腔体3内排出,当第一出水管1内堵塞时,第一出水管1口不排水,仅从第一出水管1外壁上的出水孔4流至空腔体3内排出,此时可通过摇把5带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带动拉绳13移动,拉绳13上的防堵塞15可将第一出水管1内的堵塞物清理排出,使得第一出水管1保持畅通,使得排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有方便将出水管内的杂物清理出,防止出水管堵塞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