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压线式穿线绣花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7037发布日期:2018-06-30 04:05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压线式穿线绣花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压线方式进行简单穿线的便于识别的绣花针。



背景技术:

从古至今,每个家庭都少不了针线,针线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可以用来缝补衣物、制作被褥等,喜好女红的人士也利用针线来做刺绣和十字绣,但穿针引线成为了人们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难题,尤其是视力较弱的花眼和老年人士,阵眼太小,线难以穿入,导致做活效率变低,长时间穿线受阻,容易导致人们心情急躁;同时大部分针体通体银白色,且又细长,一旦丢落,极难寻找。

实践证明,研究与设计一种穿线方便、便于识别的绣花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线容易,结构简易,寿命长久且生产加工简单,便于识别的绣花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新型压线式穿线绣花针,它包括针尖、针杆、穿线头部,穿线头部设置有针眼,针尖、针杆部分和正常的普通绣花针并无差异,针眼孔径大小也一样,其特征是:针眼一侧的穿线头部设置有一个倾斜角度的开口,开口下端位置处于针孔部分的前1/3处,开口的口径窄小,其开口的与针杆轴线夹角为10°-30°,且开口方向朝向绣花针的尾端,开口的上端开口距离大于开口的下端开口距离;开口将针眼一侧的穿线头部分成压线部分和阻线部分。

所述的阻线部分外表面涂覆有一层涂层,涂层为颜色涂层,便于识别作用。

定义开口近针眼端为开口的下端开口,远针眼端为开口的上端开口,所述的针孔前部定义为远离绣花针尾部方向的部分。

通过分析针尖、针杆、穿线头部等机构的物理特性,得出开口中心线倾斜角度,倾斜角度首先满足向绣花针尾部倾斜,可避免挂线、拉线问题,最佳实施角度为10°-30°,角度太大,则开口上下端距离短,开口处的针体强度大,缺乏弹性,不利于穿线,则势必要增大开口两端距离,开口两端距离过大则易出线脱线、挂线问题。

并且压线部分外层带有颜色,方便遗落后的快速捡拾工作。因压线部分是顺应整个绣花针的曲线结构,开口的设置不会对绣花针的应用造成影响,不会产生挂线、拉线、抽线等损伤衣物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相比较现有的绣花针,本案提出了一种新型压线式穿线绣花针的设计方案:

①首先实现了快速穿线,压线进入针眼后难退出,省心省力,操作简单,加工简单,只需在穿线头部上开出开口即可;

②并且压线部分设置有可识别涂层,方便针无意掉落后的寻拾的方便快速性,同时也能使操作者分辨开口在穿线头部的哪一侧,并且压线进入时能够协助操作者认清线是否进入针眼。

③开口朝向针尾倾斜,且开口两端窄小,开口上端靠近针尾,下端远离针尾,开口上下端距离长,并且压线部分符合原普通针体的流线型结构,故能够防止线的脱出,且针体使用时不会出线刮蹭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穿线头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压线式穿线绣花针,如图1所示,附图中编号分别为:如图1所示,附图中编号分别为针眼:1-穿线头部,2-针杆,3-针尖,4-阻线部分,5-开口,6-压线部分,7-针眼。

所述的针杆2、针尖3与普通针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穿线头部1多了一个有倾角的窄开口5,开口5将穿线头部的一侧分为了压线部分6和阻线部分4,压线部分6可以引导线进入针眼7,阻线部分4可以防止线的脱出,并且压线部分6外层带有颜色涂层使无意掉落后的寻拾更加方便快速,也能使操作者分辨开口5在哪侧,并且压线进入针眼时能够协助操作者认清线是否进入针眼7。

所述的阻线部分4是指以开口5为分界线,靠近穿线头部1尾端的结构。

所述的压线部分6是指以开口5为分界线,靠近针杆部分的结构。

所述的开口5的倾斜角度为10°,定义开口左侧阻线部分的斜面角度为开口的角度。

如图3所示,开口的口径窄小,开口的口径指开口两端的距离,开口的口径符合绷紧后的线体直径,开口的上端开口距离大于开口的下端开口距离,便开口的上端开口距离大于线体直径,开口的下端开口距离等于小于绷劲后的线体直径,便于穿线,且穿线成功后,线体不易脱出。

具体使用过程有两种较为便利,方法一:将线用一只手的拇指和无名指按住一段线的一端,再用中指和食指扯住线的另一部分,使线被拉直,成扁平状,将线贴着穿线头部尾部阻线部分,向前托送,直至线划入针眼内部,方法二:将线对折拱起一个线圈,将线圈套在穿线头部,拉紧线圈,将线圈紧贴穿线头部,最终滑入针眼。

其中,所述的阻线部分选用有弹性的金属材料,线被勒紧时,阻线部分会产生一定的形变,越靠近开口下侧,阻线部分的材质越薄,越容易产生形变,开口的上端距离越大,更利于线的穿入,同时线进入针孔后,开口下端恢复闭合状态,线体不容易脱出。穿线过程可以根据压线部分的区别颜色判断是否将线穿入,当线从阻线部分消失在压线部分时,代表线已经处于压线部分的下方,表明已经完成穿线过程,这对视力不好的人就不用反复核实线是否穿入针孔之中,也避免了因核查线是否入孔而导致线再次脱离针孔,一旦线从有颜色区域消失,就表明线已进入针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基于对绣花针穿线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压线式穿线绣花针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快速穿线,压线进入针眼后难退出,省心省力,操作简单。

(2)压线部分带有颜色,便于针无意掉落后的快速寻捡,同时也能使操作者分辨开口在穿线头部的哪一侧,并能反映穿线是否进入针眼工作的情况,结构设计且富有人性化,对视力较弱的花眼和老年人士效果显著,具有提高穿线效率、可靠性高、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的市场优势。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新型的绣花针,加工制作简单,只需在普通绣花针的基础上开了一个倾斜的切口,价格低廉,寿命长久,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因为开口窄小,并且压线部分距离针眼后端部距离较远,并本身带有倾角,故能够防止线的脱出,不会产生脱线情况。因开口处结构的精巧设计,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对衣物的挂线、拉线、抽线等损伤衣物的现象,使用起来和普通绣花针没有区别。

实施例2,绣花针结构与实施例1中结构组成相同,不再重复叙述,区别点在于开口的倾斜角度为20°。

实施例3,绣花针结构与实施例1中结构组成相同,不再重复叙述,区别点在于开口的倾斜角度为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