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织机靠背梁动态行为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6838发布日期:2019-04-17 04:1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改变织机靠背梁动态行为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改变织机的靠背梁(streichbalken)的动态行为的方法,以及适于执行此方法的具有靠背的织机。



背景技术:

关于织机,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使经线偏转的设备,其被称为靠背梁、靠背辊或鞭辊。

例如,de102006061376a1示出了此装置。这涉及用于织机的靠背梁,其中经向上的经线运动通过可枢转地布置在质量优化的板簧上的线偏转元件来补偿或均等。

在这方面,在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质量优化旨在以这样的方式配置或具体实施靠背梁在高织造速度下的动态行为,即使得产生最小可能的经线拉力。这是通过螺纹偏转元件的小惯性质量和板簧的小惯性质量来实现的。

wo2012031802a2描述了用于引导经线的靠背梁,其具有偏转元件,该偏转元件经由织机上的弹性元件支撑或支承。在此也描述了对象或目标,以在螺纹偏转元件上提供尽可能小的惯性质量,以便保持经线载荷或应力较小。

de1138715a公开了靠背梁,其可旋转地支撑在张紧杆中,该张紧杆可围绕机架上的固定轴线枢转,并且用于在力储存器的影响下将张紧梁压靠经线。在这方面,位于张紧杆中的至少一个靠背梁轴承包括制动装置,用于同时衰减靠背梁的自转中和枢转运动中的振荡。以此方式,通过改变杠杆比率或关系来调节靠背梁的动态行为。

在使用此靠背梁装置时,现已发现,尽可能小的经线载荷对于所有织造条件或要求以及对于所有织物都不合理或不合适。特别是在具有高纬密度或纬组的技术织物中,即在规定长度的织物中具有大量纬线,已经示出,至少在织造过程的某个阶段,更高的经线拉力或经线张力是有利的。这是纬线在其插入织机梭口中之后通过针对已经存在的织物的边缘或交织点的织造读数而被打纬的阶段。如果要实现高纬密度,即在规定长度的织物中具有大量纬线,那么至少在簧片打纬期间,更高的经线拉力或经线张力更有利,因为然后,当新的纬线通过织造簧片抵靠交织点打纬时,交织点退回得更少。由此实现了连续的纬线在织物中非常紧密地彼此贴靠。

在另一方面,在织造过程的其它阶段中的经线张力不应不必要地高,如现有技术中已详细说明。这首先涉及梭口变化的阶段,其发生在两次簧片打纬之间。在这方面,取决于织物的图案,发生从上梭口进入下梭口的所有或几个经线的转换,并且反之亦然。在此梭口变化中,经线在几何上偏离其直线行进或延伸通过织机。此偏转是通过织造综线垂直向上或向下推动经线来实现的。由此,经线通过综线中的摩擦力加载或受到应力。为了避免断线,如果在该梭口变化期间存在最小可能的经线张力,则是有利的。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至少在某些织物的簧片打纬期间,在短时间内暂时产生较高的经线张力是有利的,而对于其它织物而言,在簧片打纬期间,在小的经线张力下操作也是合理且合适的。

因此,至少在织机的簧片打纬期间,对于不同的织物类型,目的是能够以适合于织物类型的不同经线张力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该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方法和织机实现。

用于改变织机的靠背梁的动态行为的方法涉及靠背梁,其具有用于使经线偏转的至少一个偏转元件。偏转元件可例如由连续的贯穿弯曲的金属板构成,其纵向轴线横向于经线的方向延伸。经线通常从经轴开始在靠背梁的偏转元件上引导到织机的梭口形成元件。当然,代替单个偏转元件,在织机的宽度上分布的多个偏转元件也是可能的─例如适合于织造宽度的多个金属板元件。

偏转元件以这样的方式经由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与织机的机架连接,即使得在施加或强加致使偏转元件相对于机架的加速度或运动的力时,惯性力和弹簧力对偏转元件有效。在织机的操作期间,通过经线将加速力施加到偏转元件上。惯性力主要涉及由于偏转元件的惯性质量的加速度而产生的力。该惯性质量也可包括另外的结构部件,该结构部件固定在偏转元件上或者以这样的方式与其连接,即使得在偏转元件的运动或偏转期间它们也随其移动。

通过偏转元件与相关联的弹簧元件从静止位置偏转到偏转位置中而产生弹簧力。通常已经由于在张力下在偏转元件上被引导的经线而产生从静止位置偏转出到偏转位置中的此偏转。例如,板簧用作弹簧元件,板簧在其一端处支撑在织机的机架上,并且板簧在其另一端处承载偏转元件。然而,也可想到这样的布置,其中偏转元件可移动地支撑在机架上,例如在铰接接头中,由此另外在偏转元件与机架之间设置弹簧元件,使得弹簧的一个端部在偏转元件的偏转期间偏转。作为弹簧,考虑板簧、扭转弹簧、螺旋盘簧或空气弹簧。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偏转元件的加速期间有效的惯性质量是变化的,以使靠背梁的动态行为适应不同的织造条件或要求。这以与偏转元件的零件或与偏转元件连接的其它部件被更换、移除或补充的方式发生。

通过偏转元件的惯性质量的变化,在短暂的急动加速过程中靠背梁的动态行为─例如在簧片打纬期间─受到的影响比在慢过程中更强烈,更像是正弦推进的加速过程─例如在梭口改变期间。

这对于实现偏转元件的较高阻力以用于在簧片打纬期间实现较高的经线张力尤其重要,而不会不必要地增加梭口变化范围内的经线张力;也就是说在梭口变化期间经线的应力更大。

在纬密度不那么高的织物中,通过减少有效惯性质量,在相反的意义上,在整个织造周期范围内(簧片打纬和梭口变化)经线载荷或应力可保持较小,因为较轻的偏转元件以较小的阻力抵抗加速过程。

因此,在第一方法实施例中,当织机从具有较低纬密度的织物转换成具有较高纬密度的织物时,提供了通过零件的更换或补充来增加对偏转元件有效的惯性质量。

增大的惯性质量实现了偏转元件抵抗急动运动的更大阻力。这导致在织机的—急动—簧片打纬期间,经线中出现暂时更高的经线张力。在簧片打纬期间这些暂时较高的经线张力是生产具有较高纬密度的织物的先决条件。

在第二方法实施例中,当织机从具有较高纬密度的织物转换成具有较低纬密度的织物时,提供了通过更换或移除零件来减少对偏转元件有效的惯性质量。减小的惯性质量实现了偏转元件抵抗急动运动的较小阻力。这导致的结果是,在织机的簧片打纬期间,与之前相比,现在出现较低的经线张力并且因此随其产生较小的经线应力。

即使在偏转元件上有效的惯性质量的微小差异,也已出现靠背梁的动态行为的差异。然而,有利的是,如果有效惯性质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介于1.5和8之间,优选地倍数介于2和5之间─例如2.5或3或4。动态行为适应各种各样的要求,例如:纬密度或转速,在相应的适当步骤中具有各种不同的附加或补充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具有靠背梁的织机,该靠背梁具有用于使经线偏转的至少一个偏转元件。偏转元件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与织机连接,即使得在经由经线施加或强加力和运动时,惯性力和弹簧力在偏转元件上变得有效。在织机的操作期间,此加速力由经线施加到偏转元件上。

惯性力主要涉及由于偏转元件的惯性质量的加速而产生的力。固定在偏转元件上的其它部件也可属于该惯性质量。

由于偏转元件与相关联的弹簧元件从静止位置偏转出到偏转位置中而产生弹簧力。通常通过在张力下在偏转元件上引导的经线来实现从静止位置到偏转位置的此偏转。作为弹簧元件,例如可利用板簧,板簧在其一个端部上支承或支撑在织机的机架上,并且板簧在其另一端上承载偏转元件。然而,也可想到布置,其中偏转元件可移动地支撑在机架上,例如在铰接接头中,由此此外弹性元件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偏转元件和机架之间,即使得在偏转元件偏转时,弹簧的一端也会偏转。作为弹簧,考虑板簧、扭转弹簧、螺旋盘簧或空气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特征在于,对偏转元件有效的惯性质量是可变的,以使靠背梁的动态行为适应不同的织造条件或要求。此可变性通过以下实现:偏转元件的零件或与偏转元件连接的零件具体实施为可更换的、可移除的或可补充的。

已经示出特别有利的是,如果各种不同的偏转元件或补充质量保持准备就绪,利用其对偏转元件有效的惯性质量可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介于1.5和8之间,优选地倍数在2和5之间─例如2.5或3或4。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起点或基础,已经证明实施例是适合的,其中偏转元件被具体实施为弯曲的金属片。如在现有技术中已经示出的,利用此金属板可实现非常低质量的偏转元件,其可快速地跟随经线张力的变化而不会引起经线张力的更大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特别有利的实施例通过使用至少一个附加或补充质量而产生,该附加或补充质量经由夹紧或力配合连接仅以力接合或摩擦接合的方式与偏转元件连接。这种变型使得简单的装配成为可能。不需要移除螺钉,而是必须简单地释放夹紧或力配合连接。

原则上,可想到各种不同形式或形状的附加或补充质量,例如杆或扁平材料的元件,其安装在分布在织机宽度上的偏转元件上。然而,最有利的是使用管道作为附加或补充质量,或者也使用管道作为偏转元件。可提供具有不同直径和/或不同壁厚的管道。管道可使用─可旋转地或固定地支撑─作为偏转元件,或者可经由可释放的连接─例如夹紧或力配合连接─与偏转元件连接,偏转元件例如具体实施为弯曲的金属片。多个管道也可彼此插入,并且因此可以节省空间的方式组合,如一箱积木或建筑组。

附图说明

示出为: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其在纬向上观察,以及

图2为在织机的操作期间的经线张力和偏转元件的运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实施例,其中观察方向在纬向上到机器的后部上。从未示出的经轴开始,经线1围绕偏转元件2被引导并且从那里—经由用于监测经线3的装置─被供应到织机的前部和用于梭口形成和簧片打纬的元件。

在本示例中,偏转元件2被具体实施为弯曲的金属片。目前,它与弯曲金属板形式的支撑元件4拧在一起,该支撑元件4在其一端处连接有空气波纹管5,而另一端支撑或支承在织机6的机架中的铰接点处。

在此,空气波纹管5形成弹簧元件,在该弹簧元件上偏转元件2以这样的方式与织机连接,即使得在经由经线1施加或强加力到偏转元件2上时,弹簧力在偏转元件2上变得有效。

在这方面,这些弹簧力的大小取决于空气波纹管5中的空气压力的大小或水平。当然,也可提供具有相应适应的弹性或弹簧刚度的纯机械弹簧元件来代替空气波纹管5。因此,例如,支撑元件4可具体实施为板簧,其底端不铰接而是紧密地夹紧在织机6的框架中。

为了在织机的操作期间监测靠背梁上的过程,将传感器─例如感应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偏转元件2本身上或支撑元件4上或弹簧5与机架6之间是明智的或合适的。

支撑元件4和偏转元件2以这样的方式经由螺纹连接7彼此连接,即使得管道形附加或补充质量8可夹紧在偏转元件2与支撑元件4之间。当然,补充质量8的其它形式或形状也是可能的─例如,固体材料杆或具有矩形截面的元件。通过释放夹紧的连接2、4、7,可移除补充质量8或由不同的质量替换。

在偏转元件2的运动期间,该补充质量8与其一起移动,并且因此在施加或强加加速力到偏转元件2上期间产生或多或少的大的附加惯性力。惯性力抵抗偏转元件2的加速度。在织机的操作期间,此加速度由经由经线1作用到偏转元件2上的力产生。这些力和随其的偏转元件2的运动通过梭口变换过程和织机的簧片打纬而在经线中产生。

图2示出了在织机操作期间各种不同的取决于时间的进展或测量值的曲线。

实线示出在几个织造循环的时间跨度内经线拉力10或经线张力10(每个线cn)的进展或曲线。在这方面,锐峰10.1、10.2分别标记簧片打纬。分别在每两个簧片打纬之间,类似地识别经线张力10的增加,然而,经线张力10配置成更少急动。在这些范围内分别发生梭口变化,其中经线1的一部分从顶部变为底部,而经线1的不同部分以相反的方式移动─图1中的双箭头11。

如果偏转元件2不与类似的快速补偿运动反应,则经线1在簧片打纬期间经历的急动加速度在经线张力10的类似急动的上升中起作用。为了比较,在围绕机架6中的枢转点枢转期间偏转元件12的运动在同一图中以虚线示出。图示的曲线或进展12对应于偏转元件2在经线1的螺纹接触表面区域中的位移;在图1中,该运动用双箭头12示出。

在当前情况下,可看到在梭口变换过程的范围内,偏转元件2大致与经线张力10的上升或增大同步地移动。由此,防止了经线张力10的进一步增加。这发生是因为由于增加的经线张力10,偏转元件2在朝向空气波纹管5的方向上从静止位置开始移动约+2mm。

在张力峰10.1、10.2之前不久,经线张力10的曲线或进展具有最小值,这是由于在此时间点经线1行进穿过织机而没有向上或向下显著偏转的事实而出现的;从而经线1形成闭合的梭口。因此,此时明显较小的经线拉力10作用在偏转元件2上。这导致这样的事实,即由于空气波纹管5的弹簧力,偏转元件2朝向后部偏转,与经线1的行进方向相反─在这方面,其产生约-2mm的运动。

在图2中进一步看到,在随后的簧片打纬中偏转元件12的运动定性地具有与经线张力10的曲线或进展不同的曲线或进展。由于惯性质量,偏转元件2不会如此快速地启动,如在簧片打纬期间补偿或平衡经线张力10的非常快速的上升所需的。结果是图2中所示的经线张力10.2的张力峰,这在许多情况下是不期望的,但在一些具有高纬密度的织物中是绝对必要的,以便甚至达到期望的纬密度。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更换、移除或补充附加的或补充的质量8来增加或减少抵抗偏转元件2的快速运动的惯性力。除了期望的纬密度之外,在这方面也要考虑织机的转速,即一个织造循环的时间。在较高的旋转速度下─因此非常短的织造循环─从开始就由于梭口形成和簧片打纬而出现较高的参与元件的加速度。对于大型元件─因此也对于偏转元件2─这些较高的加速度导致相应较高的惯性力。必须经由经线1施加或强加这些较高的惯性力。因此,即使在质量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旋转速度的改变或变化也已导致惯性力的改变或变化。然而,在低旋转速度和高纬密度的情况下,可有必要通过在偏转元件2上安装或装配附加质量来增加惯性力。

在实际操作中,例如,使用纬密度为每cm24纬或投纬的织物,织机的旋转速度为每分钟600纬纱投纬,已使用了每米织物宽度为10kg数量级的附加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成功。

对于以此方式配备的机器,如果此后要生产出不需要高经线张力峰10.1、10.2的织物,则根据本发明,附加质量8可用这样具有较低质量来移除或更换。

已经表明,对于大多数情况,如果可实现逐步质量增加或减少2至5倍,则各种附加或补充质量8就足够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需要更小或更大的质量步骤─因此例如,质量的此步骤的为1.5倍,或者甚至为5和8之间的倍数。于是,然后可在宽范围内进行取决于应用的调整。

附图标记

1经线

2偏转元件

3用于监测经线的装置

4支撑元件

5空气波纹管

6织机的机架

7螺纹连接

8附加或补充的质量

10经线拉力或经线张力

10.1,10.2经线拉力的进展中的极值

11在梭口变化期间经线的运动

12偏转元件的运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