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3939发布日期:2019-10-14 20:1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设备是能够对衣物进行洗涤、甩干、干洗和/或烘干的机器,常见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洗衣机、洗鞋机、干衣机、干洗机和洗干一体机等。以滚筒洗衣机为例,其电机的驱动方式主要包括电机皮带驱动和直驱电机驱动,相比于电机皮带驱动,直驱电机驱动具有节约空间,噪音低和运行平稳等优点。

现有技术中,仍以滚筒洗衣机为例,采用直驱电机的滚筒洗衣机的结构一般为通过直驱电机与滚筒的内筒连接,在直驱电机和滚筒之间设置有轴承座,并且定子设置在轴承座上,由于轴承座的存在,会极大地占用了滚筒后部的空间,从而使滚筒尤其是内筒的空间变小,从而极大地压缩了整机的容积。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采用直驱电机的衣物处理设备由于直驱电机布置不合理,从而导致占用较多空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外筒、设置在外筒中的内筒以及与内筒连接的直驱电机,直驱电机包括与外筒相连的电机外壳和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转子、定子和驱动轴,转子和定子均设置在电机外壳内,转子通过驱动轴与内筒连接。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电机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和后壳,前壳和驱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后壳和驱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转子设置在靠近前壳的一侧,定子设置在靠近后壳的一侧。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前壳、驱动轴和外筒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内设置有密封构件。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外筒向内凹陷形成容纳部,直驱电机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容纳部内。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直驱电机全部设置在容纳部内。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电机外壳远离内筒的一侧基本与外筒的后侧齐平。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直接通过支撑架与内筒连接。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架为三脚架。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架与内筒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定子和转子全部设置在电机外壳内,与现有技术中的衣物处理设备相比,本发明无需通过轴承座来固定定子,即可以通过电机外壳来代替轴承座对驱动组件进行支撑,从而可以省略轴承座,进而使直驱电机和内筒之间的间隙增大,该间隙可以用来扩充内筒的内部空间,使整机的容积增大,从而使衣物处理设备可以对更多的衣物进行衣物处理,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在前壳和驱动轴之间设置第一支撑轴承,在后壳和驱动轴之间设置第二支撑轴承,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对驱动轴的两个位置进行支撑,即在转子的前侧对驱动轴的靠近中部的位置进行支撑,在定子的后侧对驱动轴的后部进行支撑,从而提高驱动轴的支撑强度,使驱动轴更平稳地运行,进而稳定地驱动衣物处理筒转动。

更进一步地,通过密封构件可以对前壳、驱动轴和外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从而避免水和灰尘从该间隙处进入到直驱电机内部从而浸染直驱电机,从而不会影响直驱电机的正常运行,更不会引发安全事故,始终保证衣物处理设备能够安全、平稳地运行。

再进一步地,外筒上设置有容纳部,并且直驱电机全部设置在容纳部内,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外筒的后部对直驱电机形成包覆,即直驱电机不会单独暴露在外,从而使整体的结构更为紧凑,并且由于省略了轴承座,直驱电机本身的轴向长度减小,从而也不会使内筒的容积受到影响,即不会减小内筒的容积,并且后壳优选地与外筒的后侧齐平,从而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滚筒洗衣机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滚筒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滚筒洗衣机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下述的实施方式是结合滚筒洗衣机来解释说明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其他衣物处理设备,例如干衣机、干洗机和洗干一体机等,这种应用对象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采用直驱电机的滚筒洗衣机由于直驱电机布置不合理,从而导致占用较多空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滚筒洗衣机,旨在使整机的容积增大,从而使滚筒洗衣机可以对更多的衣物进行洗涤,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滚筒洗衣机包括滚筒,该滚筒包括外筒1以及设置在外筒1中的内筒2,滚筒洗衣机还包括与内筒2连接的直驱电机,直驱电机包括与外筒1相连的电机外壳和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转子3、定子4和驱动轴5,转子3和定子4均设置在电机外壳内,定子4固定在电机外壳上,转子3通过驱动轴5与内筒2连接。其中,定子4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到电机外壳上,当然,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定子4与电机外壳的固定方式,只要能够通过电机外壳对定子4进行固定即可。

优选地,电机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6和后壳7,前壳6和驱动轴5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8,后壳7和驱动轴5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9。当然,还可以只在前壳6和驱动轴5之间设置支撑轴承,也可以只在后壳7和驱动轴5之间设置支撑轴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支撑轴承的数量和位置,只要通过支撑轴承能够对驱动轴5进行支撑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直驱电机一般安装在滚筒洗衣机滚筒的后侧,即安装在滚筒远离开门的一侧,因此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前壳6指的是电机外壳的靠近内筒2一侧的壳体,后壳7指的是电机外壳的远离内筒2一侧的壳体,在实际应用中,前壳6和后壳7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还可以将前壳6和后壳7设置为一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前壳6和后壳7的设置以及连接方式,这种设置及连接方式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

优选地,转子3设置在靠近前壳6的一侧,定子4设置在靠近后壳7的一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转子3朝向后壳7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定子4设置在容纳腔内。其中,如图1所示,容纳腔可以为圆形容纳腔,即转子3朝向后壳7的一侧向内凹陷(具体为向前壳6的方向凹陷)形成圆形腔室,该圆形腔室能够将定子4全部容纳或者部分容纳,转子3和定子4构成磁回路,在转子3和定子4之间发生磁作用时,转子3可以相对定子4转动,从而驱动驱动轴5转动。

优选地,前壳6、驱动轴5和外筒1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内设置有密封构件10。其中,密封构件10可以包括三个密封唇,三个密封唇分别与前壳6、驱动轴5以及外筒1密封贴合,从而实现对前壳6、驱动轴5以及外筒1的密封。

优选地,外筒1向内凹陷形成容纳部,直驱电机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容纳部内。其中,直驱电机可以全部设置在容纳部内,也可以部分设置在容纳部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直驱电机设置在容纳部内一部分的体积,只要通过容纳部能够对直驱电机进行容纳即可,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直驱电机和滚筒的结构更为紧凑,并且尽可能地降低整个滚筒的轴向长度,从而便于滚筒洗衣机内其他零部件的布置和安装。

进一步优选地,电机外壳远离内筒2的一侧基本与外筒1的后侧齐平,即后壳7的后侧与外筒1的后侧基本齐平,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在从侧面观察滚筒时几乎无法看到电机外壳,从而使滚筒的结构更为紧凑,并且提高美观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电机外壳还可以完全位于容纳部内或者微凸出于滚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电机外壳相对于外筒1的布置位置。

优选地,驱动组件和内筒2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连接于内筒2上或者与内筒2设置为一体,将支撑架11与内筒2固定连接可以便于支撑架11的安装、拆卸、更换和维修,将支撑架11和内筒2设置为一体便于模具的一次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支撑架11和内筒2之间的连接关系,只要通过支撑架11能够将内筒2和驱动组件中的驱动轴5连接即可。其中,支撑架11可以为三脚架、四脚架或者五脚架等,其中,以三脚架为例,通过三脚架的每个支脚可以对内筒2的后侧进行较好地支撑,提高内筒2的强度以及支撑效果,当然,支撑架11不限于上述示例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支撑架11的具体结构,只要通过支撑架11能够对内筒2的后侧进行支撑并且实现与驱动轴5的连接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