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条卷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7379发布日期:2018-11-20 21:47阅读:1132来源:国知局
布条卷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布条卷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缝纫技术中,常常为了美观在布料上缝制装置布条,布条多采用卷边的方式缝制在布料上。对于需要卷边的工艺,大多采用手工卷边,工人选取需要卷边的布条,卷成需要的形状,一边固定,一边缝纫。这样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卷出的布边形状也不易保持整齐,尺寸存在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卷边器,其具有随着布条的缝制自动对布条进行卷边,从而代替手工卷边,加快布料的缝制的效率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布条卷边器,包括固定座以及卷曲器,卷曲器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固定座上,卷曲器包括形似锥形筒状的布匹夹板,布匹夹板的截面呈“u”形从而使布匹夹板的内部形成一个中空的走布腔,布匹夹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出布端以及入布端,走布腔自入布端向出布端方向的横截面积依次递减,布匹夹板的上方靠近出布端的位置固定有弹性的夹布片,夹布片呈“u”形,夹布片开口端的朝向与布匹夹板开口端的朝向相同,布匹夹板的开口端靠近出布端的相对的壁板上设置有向走布腔内部弯折的相对的分隔片,相对的分隔片之间固定相连,分隔片伸入走布腔内部的一端与布匹夹板的封闭端之间留有供布条走过的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座将布条卷边器固定在缝纫机的操作平台上,并将布条从布匹夹板的入布端塞入并通过出布端伸出,通过布匹夹板内部横截面积的变化,从而使布条在布匹夹板的内部发生对折卷曲,随着布条的缝制自动对布条进行卷边,代替手工卷边,加快布料的缝制的效率;通过在出布端设置分隔片,通过分隔片伸入到对折卷曲的布条内部,从而防止对折卷曲的布条之间贴合在一起,使待缝合的布条对折的两边发生错位,从而在缝制的时候,经过布匹夹板内部的布条不能很好的对折卷曲,影响缝纫的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座为“l”形的平板结构,包括固定部以及调节部,固定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冲压形成的突出固定部上表面的凸台,凸台的下表现与固定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空腔,凸台上开设有腰型槽;调节部的表面上,沿着调节部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孔为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安装孔,从而可以根据缝制时的实际情况需求对布匹夹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便于操作员工进行缝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连接件的主体呈“t”形,包括安装部以及位于安装部中轴线上的并与安装部焊接相连的连接部,连接部贴合在调节部的表面并通过螺栓与固定座相连,连接部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长圆孔;安装部背离连接部的一端与布匹夹板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长圆孔,从而在将连接件安装到调节部上时,确保螺栓穿过连接部的时候能够与调节部上的安装孔相连,并可以根据安装的情况适当的对连接部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安装部靠近布匹夹板出布端的一端伸出布匹夹板的出布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部伸出出布端,从而对经由出布端出来的布进行侧挡导向,从而使布条与布料的边缘贴合的更好,使缝制出的布料质量更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夹布片包括贴合在布匹夹板上方的下层夹片以及与下层夹片相对的上层夹片,上层夹片与下层夹片通过连接片相连,上层夹片与下层夹片之间的间距自夹布片的封闭端向开口端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层夹片余下层夹片间距的变化,从而使上层夹片余下层夹片之间产生弹力,从而将穿过上层夹片与下层夹片之间的布料夹紧,避免布料在缝制的时候从夹布片的内部脱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上层夹片靠近夹布片的开口端的一端设置有向外翻起的折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折边,从而方便将上层夹片向远离下层夹片的一端掰动,从而将布料放入到上层夹片与下层夹片之间,且通过折边式下层夹片的端头呈圆弧状,从而对布料的表面进行防护,避免上层夹片将布料的表面划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夹布片的上方设置有调节夹布片开口端开口大小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固定在安装部的顶端,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部上端面上的立柱以及位于夹布片上方的横梁,横梁与立柱焊接相连,横梁上设置有穿过横梁上端面以及下端面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位于横梁上端面一侧的端头固定有旋帽,调节螺杆位于横梁下端面一侧的端头与夹布片的上层夹片活动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组件来调节夹布片的开口大小,从而使夹布片能够适用不同厚度的布料,确保不同厚度的布料均能夹紧在夹布片的内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上层夹片的折边上固定有固定环,调节螺杆通过相扣合的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与固定环滑动连接,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沿着固定环的表面进行横向滑动,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分别位于固定环的上方和下方,第一扣板的上端面与调节螺杆之间球面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扣板与调节螺杆球面铰接,使调节螺杆在向夹布片方向移动时,第一扣板随着上层夹片的变形发生位移时,调节螺杆与第一扣板之间的夹角随之自动进行调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扣板的上断面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穿过固定环的内孔并与第一扣板的下端面相连,第一扣板的下端面开设有与螺纹柱相配合的螺纹孔,螺纹柱的直径相较于固定环的内孔直径小,从而使螺纹柱与固定环的内孔表面之间留有移动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柱的直径相较于固定环的内孔直径小,从而使螺纹柱在上层夹板发生位移的时候,螺纹柱在固定环的内孔进行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布匹夹板的入布端设置有送布牙,送布牙为铁丝通过连续弯折形成的通过一个由多个“s”守卫相连的蛇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送布牙对布条进行疏导,从而避免即将送入布匹夹板内的布条堆积成团,从而不需要人工对布条进行梳理,提高布料的缝制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固定座将布条卷边器固定在缝纫机的操作平台上,并将布条从布匹夹板的入布端塞入并通过出布端伸出,通过布匹夹板内部横截面积的变化,从而使布条在布匹夹板的内部发生对折卷曲,随着布条的缝制自动对布条进行卷边,代替手工卷边,加快布料的缝制的效率;

2、通过在出布端设置分隔片,通过分隔片伸入到对折卷曲的布条内部,从而防止对折卷曲的布条之间贴合在一起,使待缝合的布条对折的两边发生错位,从而在缝制的时候,经过布匹夹板内部的布条不能很好的对折卷曲,影响缝纫的质量;

3、通过安装部伸出出布端,从而对经由出布端出来的布进行侧挡导向,从而使布条与布料的边缘贴合的更好,使缝制出的布料质量更好;

4、通过调节组件来调节夹布片的开口大小,从而使夹布片能够适用不同厚度的布料,确保不同厚度的布料均能夹紧在夹布片的内部;

5、通过送布牙对布条进行疏导,从而避免即将送入布匹夹板内的布条堆积成团,从而不需要人工对布条进行梳理,提高布料的缝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布条卷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布条卷边器的仰视图;

图3是布条卷边器的后视图;

图4是装有调节组件的布条卷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调节组件与夹布片的剖视图。

图中,1、固定座;11、固定部;111、凸台;112、腰型槽;113、空腔;12、调节部;121、安装孔;2、连接件;21、连接部;211、长圆孔;22、安装部;3、卷曲器;31、布匹夹板;311、走布腔;32、出布端;321、分隔片;33、入布端;4、送布牙;5、夹布片;51、上层夹片;511、折边;52、下层夹片;53、连接片;6、调节组件;61、立柱;62、横梁;63、固定环;64、第一扣板;65、第二扣板;651、螺纹柱;66、调节螺杆;67、旋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布条卷边器,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固定在缝纫机操作台面上的固定座1以及卷曲器3,卷曲器3通过连接件2与固定座1固定相连。

如图1、图2所示,固定座1为平板结构且本体呈“l”形,分别为固定部11以及调节部12,固定部11与调节部1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1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凸台111。其中凸台111为对固定部11下表面进行冲压所形成,从而使凸台111的下表面与固定部1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空腔113。在凸台111上开设有腰型槽112,通过将螺栓穿过腰型槽112并与缝纫机的操作台面相连,从而将固定座1的固定部11固定在缝纫机的操作台面上。在调节部12的表面,沿着调节部12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21,安装孔121位螺纹孔。

如图2、图3所示,卷曲器3包括布匹夹板31,布匹夹板31主体的截面呈“u”形,从而使布匹夹板31的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布料走布的中空的走布腔。布匹夹板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出布端32以及入布端33。布匹夹板31内部的走布腔311自入布端33向出布端32方向横截面积依次递减,从而使布匹夹板31自入布端33箱出布端32方向逐渐收缩聚拢从而形成一个形似锥形筒。

在布匹夹板31的开口端靠近出布端32的相对的壁板上设置有向走布腔311内部弯折的相对的分隔片321,相对的分隔片321之间通过焊接或粘胶固定在一起。分隔片321深入走布腔311内部的一端与布匹夹板31的封闭端之间留有供布走过的空隙。

如图1所示,连接件2的主体呈“t”形,包括与布匹夹板31封闭端固定相连的安装部22以及垂直于安装部22并与固定座1上的调节部12表面相贴合的连接部21,连接部21位于安装部22的中线上并与安装部22焊接固定相连。安装部22背离连接部21的一端与布匹夹板31的封闭端焊接固定,且安装部22靠近布匹夹板31出布端32的一端伸出出布端32的端头露出。

在连接部21的表面,开设有长圆孔211,长圆孔211的长度方向与调节部12的长度方向相匹配。通过将螺栓穿过连接部21上的长圆孔211并与调节部12上的安装孔相旋合,从而将连接部21与调节部12固定相连。

在入布端33的端头设置有送布牙4,送布牙4的一端固定在入布端33端头的侧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送布牙4为铁丝通过连续弯折从而形成一个由多个“s”形首尾相连的蛇形结构。

如图3所示,在布匹夹板31的上方,位于靠近出布端32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的夹布片5,夹布片5为板材连续弯折而成的“u”形结构,其中夹布片5的开口端与布匹夹板31的开口端的朝向相同。夹布片5包括贴合在布匹夹板31顶端的下层夹片52和与下层夹片52相对的上层夹片51,以及位于上层夹片51与下层夹片52之间的连接片53。下层夹片52与布匹夹板31之间焊接或者通过粘胶固定在一起。上层夹片51与下层夹片52之间的间距自夹布片5的封闭端向开口端逐渐减小,从而使上层夹片51与下层夹片52将穿过上层夹片51与下层夹片52之间的布料夹紧,避免布料在缝制的时候与夹布片5脱离。

在上层夹片51靠近夹布片5的开口端的一端,设置有向夹布片5上方翻起的折边511,折边511余上层夹片51一体成型。

在进行布条卷边缝制的时候,将固定座固定在缝纫机的操作台面上,将布条从布匹夹板31的入布端33送入到走布腔311内并从出布端32伸出。布匹夹板31自入布端33箱出布端32方向逐渐收缩聚拢所形成得一个锥形筒,布条通过入布端33向出布端32方向移动时,布条自动卷起。将待缝制的布料加入到夹布片5中,使自出布端32出来的布条与布料相贴合,从而对布料进行缝制。

如图4所示,当缝制不同厚度的布料时,为保证夹布片5能够将不同厚度的布料夹紧,在夹布片5的上方设置有对夹布片5的夹紧力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6,调节组件6固定在连接件2的安装部22的顶端。

如图4、图5所示,调节组件6包括固定在安装部22上端的立柱61以及位于夹布片5上方的并与立柱61垂直固定相连的横梁62。立柱61与横梁62之间焊接相连。在夹布片5的折边51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3。在横梁62上设置有调节螺杆66,调节螺杆66贯穿横梁62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并朝向夹布片5,在横梁62上开设有供调节螺杆66穿过的并与调节螺杆66螺纹相连的螺纹孔。调节螺杆66朝向夹布片5的一端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一扣板64以及第二扣板65与固定在折边511上的固定环63滑动相连,其中第一扣板64与第二扣板65沿着固定环63的表面进行横向滑动。调节螺杆66远离夹布片5的一端固定有旋帽67,旋帽67的外形呈六边形。

如图6所示,第一扣板64和第二扣板65分别位于固定环63的上方和下方,第一扣板64与调节螺杆66球面铰接。在第二扣板65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螺纹柱651,螺纹柱651穿过固定环63的内孔与第一扣板64的下端面相连。在第一扣板64的下端面,开设有供螺纹柱651伸入到第一扣板64内部的并与螺纹柱651螺纹配合的螺纹孔。螺纹柱651的直径相较于固定环63的内孔小,从而使螺纹柱651与固定环63的内孔表面之间留有供螺纹柱651进行横向移动的移动量。

通过旋动调节螺杆66,使其向夹布片5方向移动,从而对上层夹片51施加一个向下层夹片52方向移动的力,从而使上层夹片51向下层夹片52方向移动,从而调节上层夹片51与下层夹片52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夹布片5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