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稳定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蒸汽电熨斗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76918发布日期:2018-12-22 09:0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高效的稳定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蒸汽电熨斗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电熨斗,具体涉及能够产生稳定蒸汽的高效的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蒸汽电熨斗。

背景技术

蒸汽电熨斗可以减少劳动强度,而从前进行熨烫作业的作业人员需要用喷射器喷水,将熨斗内部或外部产生的蒸汽喷射到衣物或缝制品等处,熨斗体内的加热器线发热后可加热熨斗底板,放到衣物缝制品的皱褶部分熨平,蒸汽电熨斗在这种熨烫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需要大量蒸汽的缝纫工厂或洗衣房等处,需要使用蒸汽电熨斗,在锅炉中产生大量蒸汽,然后产生的蒸汽供应到熨烫作业中所用的每个熨斗,作业人员将蒸汽用于熨烫作业。这种情况下,利用锅炉产生大量的蒸汽,可对每个熨斗连续供应充分量的蒸汽,但需要始终产生比每个熨斗所需蒸汽的量还要多的蒸汽,即使只用一个熨斗进行蒸汽熨烫作业,锅炉也需要始终开着,锅炉运行费用提高,这是其缺点。另外,锅炉产生的蒸汽供应到各个熨斗的蒸汽供应设备不仅费用高,蒸汽损耗大,有时蒸汽液化后喷出水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为了克服以上使用锅炉时费用贵的缺点,可在熨斗体内充水后进行加热,产生蒸汽,虽有这种具有水箱形式蒸汽发生室的蒸汽电熨斗,但水箱产生的蒸汽从熨斗喷射出去的时候,容易液化,很难喷射出完全汽化状态的蒸汽,另外产生的蒸汽量也不够充分,很难连续供应蒸汽,这些都是已被指出的问题。

另外,为了克服使用锅炉时费用变大的缺点,有一种蒸汽电熨斗,在熨斗体外部有可充水的水箱,水箱形式的蒸汽发生室内可对此水箱的供水进行加热并产生蒸汽。但此产品在蒸汽发生室中产生的蒸汽到喷射时为止,会出现液化现象,喷水现象难以避免。不仅如此,蒸汽量也是不是很充分,很难连续提供蒸汽。

还有,水箱供水温度较低,蒸汽发生室中加温到蒸汽发生温度需要时间,蒸汽发生还需要加温,会出现时间差,这是其缺点。

另外,由本发明的发明人申请并业已公开的大韩民国专利公开

10-2013-0068532(2013.6.26公开)(发明的名称:稳定的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此种方法的蒸汽电熨斗)中,供应到蒸汽发生室的水沿迷宫流动,增加与加热部接触时间及面积,可产生充分的蒸汽,提供稳定的蒸汽,但蒸汽预热室和蒸汽发生室没有在同一平面上,蒸汽发生室内部底面形成之字形迷宫,结构复杂,会出现蒸汽的发生时间延迟的缺点,已被指出不能有效增加蒸汽的体积及压力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解决以往存在过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产生稳定蒸汽的高效的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蒸汽电熨斗,此电熨斗具有发热体,采用预热及蒸汽发生在同一平面完成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防止蒸汽发生机制过于简单、蒸汽发生延迟的现象,可产生充分的蒸汽,提供稳定的蒸汽。

另外,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中,还具有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在同一平面完成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产生更加稳定的蒸汽,前述所产生的蒸汽沿迷宫型蒸汽通道部行进时,通过前述蒸汽通道部底面设置的倾斜蒸汽导向部,将蒸汽的行进方向导向倾斜方向,使蒸汽回流,达到蒸汽温度提高、蒸汽速度加快、蒸汽压力倍增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中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在同一平面完成,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供应的水,可对水量及/或温度进行控制,从而产生充分的蒸汽,提供稳定的蒸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对外部水箱或水源供应过来的水进行加热,高效地产生蒸汽的方法中,提供了包含以下阶段的高效的稳定蒸汽发生方法:

预热及蒸汽发生阶段,通过内部埋有发热体或外部底面固定有发热体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使前述供水的预热及蒸汽发生在同一平面上完成,完成蒸汽发生过程;及

蒸汽排放阶段,从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供应的蒸汽通过迷宫型蒸汽通道部,调整蒸汽的速度和压力,并排放蒸汽。

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阶段中包括:对前述供水进行预热,产生预热水和一次蒸汽的阶段;及在前述预热过的水和一次蒸汽的基础上,产生二次蒸汽的阶段。

还应包括:前述预热过的水和一次蒸汽通过格子型缝隙壁上形成的多个缝隙,使二次蒸汽化加速的阶段。

还应包括:通过前述迷宫型蒸汽通道部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倾斜蒸汽导向部,改变蒸汽的路径,且使蒸汽回流移动的阶段。

还应包括:使前述迷宫型蒸汽通道部的宽度不同,使速度和压力发生变化的阶段。

还应包括:可对从前述外部向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供应的供水量进行控制的供水控制阶段。

还应包括:对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内部温度进行测量,为保持一定温度而进行的温度控制阶段。

本发明针对前述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加热外部供水,有效产生蒸汽,并通过对蒸汽排放按钮开关的操作而排放蒸汽的蒸汽电熨斗中,提供包含以下部件的蒸汽电熨斗:

发热体埋设在内部或固定在外部底面上,使前述供水的预热及蒸汽发生能够在同一平面上完成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

可使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处供应的蒸汽的速度及压力倍增的迷宫型蒸汽通道部;

具有排放通过前述迷宫型蒸汽通道部的蒸汽的排放孔的熨斗底面板;及

盖上后可以密封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上面有可接入外部供水水管接水的水孔的盖板。

包括: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从外部得到供水,并完成高温预热和一次蒸汽化过程的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及对前述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供应的预热过的水和一次蒸汽进行二次蒸汽化过程的二次蒸汽发生室。

前述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和前述二次蒸汽发生室之间还包括多个缝隙形成的格子型缝隙壁,此结构具有使前述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预热过的水和一次蒸汽的二次蒸汽化过程更加快速的特点。

前述迷宫型蒸汽通道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倾斜蒸汽导向部,前述发生的蒸汽沿迷宫型蒸汽通道部行进时,通过前述迷宫型蒸汽通道部底面设置的倾斜蒸汽导向部,将蒸汽的行进方向导向倾斜方向,使蒸汽产生回流,具有蒸汽速度加快、蒸汽的压力倍增的特点。

还应包括:控制部,对从外部供应到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供水量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及在前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可实现从外部供水的水泵电机。

还应包括:测量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内部温度,并为保持一定温度而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及在前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向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中埋设的发热体供电的电源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高效的稳定的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蒸汽电熨斗,是为了解决以往的锅炉式或个体式蒸汽发生的缺点,此种蒸汽电熨斗具有发热体,采用预热及蒸汽发生在同一平面完成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防止蒸汽发生机制过于简单、蒸汽发生延迟的现象,具有蒸汽产生充分且稳定和高效的蒸汽发生效果。

本发明还具有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在同一平面完成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可产生更加稳定的蒸汽,前述发生的蒸汽沿迷宫型的蒸汽通道部行进时,通过前述蒸汽通道部底面设置的倾斜蒸汽导向部,将蒸汽的行进方向导向倾斜的方向,使蒸汽回流,达到蒸汽温度提高、蒸汽速度加快、蒸汽压力倍增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中对于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在同一平面完成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在对其供应的水量及/或温度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可产生充分的蒸汽,具有稳定高效的蒸汽发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的底板的上前方的盖子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的底板的上面整体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用图1的盖子盖上图1的蒸汽电熨斗的底板上前方的立体图。

图4是显示图3的蒸汽电熨斗的底板的下面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安装在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的底板上面的产生蒸汽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盖板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安装于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的底板上后方,对供水进行预热并产生蒸汽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立体图。

图7a是显示图6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结合为一体,固定有发热体的加热板的立体图。

图7b是显示在图6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下部所形成的迷宫型蒸汽通道部立体图。

图8是显示图6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结合后形成迷宫型蒸汽通道部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控制动作的区块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蒸汽发生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整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中的蒸汽电熨斗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所附图纸,对于能够产生本发明中稳定的蒸汽的高效的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此种方法的蒸汽电熨斗的结构及动作,详细进行说明。

本发明适用的蒸汽电熨斗的加热方式是依靠电加热的发热体,即,用加热器线对加热板进行加热的间接加热方式和将加热器线埋设在加热板内对加热板进行加热的直接加热方式,都可以适用。

在此情况下,为了实现加热器线和加热板的绝缘,可使用耐高温的云母、塑料或液体粘合剂等,本发明可采用液体粘合剂绝缘的技术,此内容与本发明的主题相差甚远,为不影响本发明的核心内容,在此省略说明。

本发明所附图纸,为了便于说明,采用了埋设加热器线进行加热的直接加热方式,在说明本发明的蒸汽发生方式时,只对必要的加热方式部分作简略说明,详细说明在此省略。

本发明中构成蒸汽电熨斗整体的底面板、蒸汽通道部、加热板、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及盖板的一部分或全部可起到加热板的作用,可采用埋设加热器线的结构。这种情况下,每个加热器线埋设结构,可用铸造加工方式或压铸加工方式形成。考虑量产及提高产品质量的需求,比起铸造加工方式,压铸加工方式更好一些。但对蒸汽发生所需的加热原理及其电源机制与本发明的主题相距甚远,为了不影响本发明的核心内容,在此也省略说明。

另外,对于水的储存及供应路径和蒸汽的发生及排放路径,本领域技术人员及对发明有所了解的人都能够理解,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对发明的说明中,完成同一动作的结构要素使用同一参考编号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采用高效的稳定蒸汽发生方法的蒸汽电熨斗的结构,参照图11至图13进行说明。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整体外观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图13是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分解立体图。

根据图11和图12,从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外观看,通常包括熨斗底板1、能够有效产生蒸汽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图6)和蒸汽通道部(图8)及围绕熨斗底板1的熨斗体盒12、防止熨斗体盒12烫伤使用者皮肤的防烫伤板18、熨斗手柄10、蒸汽排放按钮开关14及外部供水通过硅胶管进入的供水部17。防烫伤板18通过绝缘部19与熨斗体盒12绝缘。

参考图13,图13中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包括熨斗下部的熨斗底板1、为了盖住熨斗底板1的前方部而设置的蒸汽导向底板盖2。另外,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包括为盖住熨斗底板1的后方部而设置的蒸汽通道部3、内装或固定有发热体(加热器线)来预热内部供水并完成蒸汽化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及盖住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且接收外部来的水到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的盖板5。将前述蒸汽通道部3、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及盖板5装配后可盖住熨斗底板1的后方部。一方面,虽然在图13中未图示,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中内装或固定有发热体(加热器线)(图7a的70)结合为一体,此发热体(加热器线)70的两端为电源接触部一72、电源接触部二74,分别连接电源电缆7。另一方面,盖板5上有供水投入口64,供水投入口64通过供水管6(软管)与从外部水箱或水源处泵送水的水泵电机8的水供应口连接。前述水泵电机8的泵送水入口81通过硅胶管82接入外部水箱或水源。围绕水泵电机8有动作控制盒11,动作控制盒11内装有控制熨斗动作的控制部(pcb)9,可控制熨斗的供水量及温度。参考编号10表示手柄,14表示蒸汽排放按钮开关,18表示防烫伤板。

以下,对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的高效的产生稳定蒸汽的蒸汽发生方法进行说明。

对于本发明适用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在后面参考图5至图7b详细说明,本发明中稳定的蒸汽发生方法在电源控制部(pcb)(图13的9)的控制下对从外部的水箱或水源供应到熨斗体内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供水进行加热并产生蒸汽,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图6)埋设或固定有发热体(加热器线)70,与加热板(图7a)形成一体,且形成密封,在同一平面上完成对供水的预热及一次及二次蒸汽发生。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包括:从外部得到供水后进行预热和一次蒸汽化的高温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f;及前述高温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f供应的预热过的水和一次蒸汽进行二次蒸汽化的二次蒸汽发生室g。由此,增加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内的接触时间及接触面积,可产生稳定的蒸汽。另外,还包括前述高温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f和前述二次蒸汽发生室g之间形成多个缝隙的格子型缝隙壁40,提供到前述高温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f的预热过的水和一次蒸汽的二次蒸汽化过程会更快。

本发明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与二次蒸汽发生分开,在同一平面空间上完成,稳定的蒸汽发生方法可通过水量控制及温度控制完成,可产生更充分更稳定的蒸汽。此种在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水量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参考图9及图10来详细说明。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控制动作概念的区块图。图9中,控制部控制水泵开关的开闭,可以控制水泵电机的开启时间,从而控制供应的水量。一方面,根据供应水量传感器所感知到的供应水量可控制水泵电机;另一方面,虽然在图纸中未作图示,从外部水箱到熨斗内的水的供应,可用阀门的开闭动作来实现。

另外,图9中,控制部具有测量蒸汽发生室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埋设的加热器线(发热体)靠电源来加热,电源开关控制电源的打开和关闭,从而控制机体内构成蒸汽发生室机制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内埋设的或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外部底面固定的加热器线的加热动作。电源开关包括半导体逻辑电路软开关,对此从业人员比较了解,在此省略说明。

图10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蒸汽发生动作的流程图。根据图10,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在图纸中虽然没有图示,但上电后,在电源控制部(图13的9)的控制下,动作控制盒(图13的11)内的水泵电机(图13的8)启动,即阶段s100启动水泵。从外部水箱或水源(未图示)供应的水通过供水管(图13的6)供应到熨斗内部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图6),水被预热及加热后,变为蒸汽。

此时,还包括阶段s110,即在前述水泵电机作用下控制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供水量的水供应控制阶段,可检测所需供应水量。如果不是阶段s110所需供应水量,进行s120水泵电机控制阶段,可控制动作控制盒(图13的11)内水泵电机(图13的8)的开启,调整水的供应量,虽然在图纸中没有图示,但阀门的开闭时间及开闭面积可以控制。通过供水管(图13的6)供水量是每分钟10ml到30ml,通过预热及蒸汽发生部时,得到最佳试验结果,水量可通过pcb控制水泵来进行精确调整。

这些对水泵电机控制的从业人员来说并不难理解,与本发明的核心内容相差甚远,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阶段s110中所需的供应水量,因外部的供水温度低,在阶段s130中,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进行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后,送至二次蒸汽发生室。需要s130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阶段的原因是:突然有温度较低的水供应到二次蒸汽发生室,加热至蒸汽发生温度是需要时间的,不能满足蒸汽发生量的要求,而且还有蒸汽发生时间延迟的缺点,更有甚者,蒸汽发生不完全时,还有蒸汽中掺水的问题,蒸汽发生室中水温低的水供应之前对此进行预热,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缺点和问题。另外,在同一平面空间进行预热和一次蒸汽及二次蒸汽的发生,结构会更加简单,也没有延迟,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和二次蒸汽发生室可用格子型缝隙壁(图6的40)分开,可加速蒸汽的产生。

另外,阶段s140是检查蒸汽发生室的温度是否符合蒸汽发生温度的阶段,蒸汽发生温度用热敏电阻测量,用双金属条或程序来控制电源的开关动作,大约控制到200℃左右,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上电后,加热器线被供电,1分钟内可上升大约200℃,每秒可上升或下降3℃-4℃。如果在阶段s140的温度不是合适的温度,经s150温度控制阶段,温度上升下降过程中完成执行温度控制过程,在阶段s160,本发明中所说的二次蒸汽发生室(图6的g)的供水变为蒸汽。

本发明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发热体的电源供应可利用瓦特密度(发热物质的密度)瞬间产生高温,达到所需温度(190℃~200℃)时,pcb中自动切断电源,发热体的温度低于(140℃~150℃)时,自动通上电源,进行温度补偿。供水时(蒸汽发生时),针对温度急剧下降,水被投入时(蒸汽发生时),pcb始终调整为接通电源。为了这种正确的温度控制,在pcb中的ic内存进行计算,实现泵送及温度控制。水道的长度和蒸汽喷出开始时间成正比。水道长,蒸汽开始喷出时间晚,但蒸汽的质量会变好。水道短,蒸汽喷出开始时间快,但蒸汽的质量会变差。因此,在本发明中缩短水道长度,将发热体与水道平行埋设,将温度集中到水道上。另外随后会详细说明,向蒸汽行进方向慢慢增加蒸汽通道的体积,增加了蒸汽的体积和蒸汽的速度。另外,随后会详细说明,迷宫型通道中间有可使蒸汽循环的结构,使蒸汽回流,实现蒸汽的均匀的高温,作业人员需要的时间内,可排放出高质量的蒸汽,作业人员使用过程中不会感到不方便,达到产生并喷出大量稳定的蒸汽的目的。

在图9及图10中虽然没有图示,进行熨烫工作的作业人员按下熨斗手柄(图11的10)附近的蒸汽排放按钮开关14,蒸汽产生并排放,为了防止上述供水量控制及温度控制中蒸汽发生延迟现象,对所发生的蒸汽进行储存的蒸汽储存部(未图示)有阀门(未图示),熨烫作业人员在操作蒸汽排放按钮(未图示)时,阀门(未图示)会开闭从而控制蒸汽排放。

由此,本发明的蒸汽发生方法可产生稳定和充分的蒸汽,能够连续高效地将蒸汽用于必要的熨烫作业中。

以下,对于运用本发明中稳定的蒸汽发生方法的蒸汽电熨斗的结构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的底板的上前方的盖子的立体图,也就是底板盖2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的底板的上面整体的立体图,即熨斗底板1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图1的盖子盖上图1的蒸汽电熨斗的底板上前方的立体图,即熨斗底板1与底板盖2组合示意图。图4是显示图3的蒸汽电熨斗的底板的下面的立体图。

图1至图4中,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熨斗底板1在图纸虽然未作图示,可在内部埋设加热器线(未图示)或固定在外部进行加热,通常靠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图6)的内部或外部埋设或固定发热体(加热器线)的加热板来加热与此加热板装配成一体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蒸汽进行排放,对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加热靠热传导、辐射及对流完成,对加热底板1的下部进行加热,作为熨烫板来使用。底板1图示了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安装装配的后方部和蒸汽导向底板盖2安装装配的前方部,参考编号101图示的是和蒸汽导向底板盖2的装配部201安装的装配部。

装配部101和201可利用过盈配合方式、螺栓螺母固定方式、焊接方式等的多种装配手段进行装配,对此从业人员都很明确,在此省略说明。另外,参考编号15图示的是蒸汽进行排放的排放孔,通过此排放孔15排放的蒸汽与熨斗底板1下部的蒸汽排放孔401相通,可喷射蒸汽至所需之处。此排放孔15、蒸汽排放孔401可有多种形状和个数。另外,参考编号150是显示蒸汽导向底板盖2内的蒸汽导向槽,可用多种形状实现。另外,蒸汽导向底板盖2上所形成的孔a图示的是后述的图8的蒸汽出口l的蒸汽在熨斗底板1进入的蒸汽入口。还有,熨斗底板1及蒸汽导向底板盖2虽然要求不是必须的,但为了保持合适的温度,虽在图纸中未作图示,内部可埋设或固定加热器线(未图示)来进行加热。

图5是显示安装在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的熨斗底板1上面的产生蒸汽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上部的盖板5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安装于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的底板上后方,对供水进行预热并产生蒸汽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的立体图。图7a是显示图6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结合为一体,固定有发热体的加热板的立体图。图7b是显示在图6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的下部所形成的迷宫型蒸汽通道部立体图。图8是显示图6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结合后形成迷宫型蒸汽通道部的立体图。

根据图5至图8,本发明包括蒸汽电熨斗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图13的4),被图6的格子型缝隙壁40分开的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f和二次蒸汽发生室g。此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的下部形成一体的加热板上埋设或固定有发热体70,两端的图示中有电源电缆的电源接触部一72、电源接触部二74。此加热板的发热体70两端(电源接触部一72、电源接触部二74)通过电源电缆供电,此加热板的上部形成一体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被加热至高温。此时,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的水投入口e的供水在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f流动过程中被预热且进行一次蒸汽化。前述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f中预热过的水和一次蒸汽化的蒸汽通过前述格子型缝隙壁40形成的缝隙,加速蒸汽化过程。这样,通过格子型缝隙壁40的预热过的水和一次蒸汽在前述二次蒸汽发生室g中完成二次蒸汽化,产生更加稳定和丰富的蒸汽。这样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排放孔d,再通过熨斗底板1的盖子部的蒸汽入口j,供应至蒸汽通道部(图13的3)。此时,前述蒸汽排放孔d高出周边底面,使蒸汽液化的水滴不会流进去,由此,与前述蒸汽排放孔d对应的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的上面形成较大的凹陷部d1。图6中如箭头c所示,所设计的水投入口e的供水流动时间在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f比在二次蒸汽发生室g时间更长,设计的前述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f和前述二次蒸汽发生室g之间格子型缝隙壁40将水留住,而一次蒸汽通过缝隙行进至二次蒸汽发生室g。

埋设或固定图7a的发热体70的加热板的下部如图7b所示,与图8的蒸汽通道部(图13的3)形成的迷宫型蒸汽通道对应形成蒸汽通道。图7b和图8的蒸汽通道相对结合,形成蒸汽通道i。蒸汽通道通过前述二次蒸汽发生室g的蒸汽排放孔d形成蒸汽入口j,产生的蒸汽进入后,蒸汽沿图7b和图8的箭头方向流动,倾斜蒸汽导向部h至少有一个设置在蒸汽通道i上面,使蒸汽通道的宽度变窄,将蒸汽的行进方向导向倾斜方向,起导致蒸汽回流的作用,这样蓄能的蒸汽在蒸汽通道i上的蒸汽存储部k聚集后再行进,越到末端蒸汽通道的宽度越宽,具有使蒸汽的压力倍增的效果。这样导致蒸汽回流引起的能量上升和蒸汽通道宽度的变化引起的压力上升,通过蒸汽出口l供应到熨斗底板1的上部盖子(图13的2),通过图4的蒸汽排放孔401排放。

作为上述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构成要素的熨斗底板1、蒸汽通道部3、预热及蒸汽发生部4及盖板5在本发明中未详细描述,一部分或全部可采用埋设或固定加热器线的结构,起到加热板的作用,此时,每个加热器线埋设及固定的结构,可用铸造加工方式或压铸加工方式形成。

本发明中蒸汽电熨斗中可形成防烫伤板18,防止熨烫作业时高热部被抓住手柄10的手碰到。图纸中虽然未作图示,电源控制部的外部要有电源开关,一边排放蒸汽一边进行熨烫作业,手柄10附近应有蒸汽排放按钮开关14,因在供电方面的从业人员对此很了解,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能够产生稳定蒸汽的高效的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蒸汽电熨斗,为了解决以往的锅炉式或个别式产生蒸汽的缺点,蒸汽电熨斗具有发热体,采用预热及蒸汽发生在同一平面完成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预热及一次蒸汽发生室和二次蒸汽发生室之间具有格子型缝隙壁,蒸汽发生机制更加简单,蒸汽化更加快速,防止蒸汽发生延迟现象,达到产生充分的蒸汽并稳定高效地产生蒸汽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具有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在同一平面完成的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产生更加稳定的蒸汽,前述所产生蒸汽沿迷宫型的蒸汽通道部行进时,通过前述蒸汽通道部底面设置的倾斜蒸汽导向部,将蒸汽的行进方向导向倾斜方向,使蒸汽回流,达到蒸汽温度提高、蒸汽速度加快、蒸汽压力倍增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中前述预热及蒸汽发生在同一平面完成,保持向预热及蒸汽发生部供应的合适的水量,在对供水量及/或温度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达到产生充分的蒸汽和稳定高效的蒸汽的目的。

另外,以往的锅炉方式产生蒸汽发生时,即使不需要蒸汽,也要开启锅炉,有增加能耗的缺点,且以往的水箱方式产生蒸汽时,出现蒸汽与水滴一同排放的现象,本发明解决了以上缺点和现象。

再有,本发明中可测量蒸汽发生室内部温度,保持最容易产生蒸汽的温度,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节约电能,控制水泵电机可控制供应到前述蒸汽发生室的水量,可控制前述蒸汽发生室所产生的蒸汽,可实现蒸汽的发生量的最少化。

另外,前述外部水箱或水源中得到供水,向前述蒸汽发生室进行供水前,要对供水进行预热,因水温差,汽化所需时间有差异,本方案防止由此产生的蒸汽发生室内的蒸汽发生延迟现象,产生充分的蒸汽,提供稳定的蒸汽。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定实例作了说明,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