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毡布的植绒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0545发布日期:2019-02-19 19:20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毛毡布的植绒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毛毡布的植绒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毛毡布的植绒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植绒是指将绒毛(由废纤维通过磨碎或切断得到的短纤维)垂直固定于涂有粘胶剂的物体或基材上(如塑料、木材、橡胶、皮革、纸张、布匹等),这种将绒毛固定的方法称为植绒。而毛毡布的植绒,是指将绒毛植入到毛毡布的植绒面上。在毛毡布的植绒过程中需要对植绒后的毛毡布烘干,使胶水固化,以将绒毛固定在毛毡布的植绒面上。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植绒后的毛毡布送入烘干箱内一次烘干,然而该种方式的烘干效果并不理想,使得绒毛容易从毛毡布上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毛毡布的植绒加工工艺,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毛毡布上的绒毛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毛毡布的植绒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s1:在毛毡布的植绒面上涂覆胶水,使毛毡布的植绒面上各处胶水的厚度一致;

工序s2:采用静电植绒的方式将绒毛植入到所述毛毡布的植绒面上;

工序s3:将植绒后的毛毡布送入烘干设备内烘干,所述烘干设备包括用于对毛毡布第一次烘干的第一烘干箱和用于对毛毡布第二次烘干的第二烘干箱,所述第一烘干箱与所述第二烘干箱之间具有间隔,使毛毡布通过所述间隔时暴露在外部空气中;其中,所述第一烘干箱内的烘干温度低于所述第二烘干箱内的烘干温度;

工序s4:对毛毡布的植绒面压花处理;

工序s5:对毛毡布的植绒面刷毛处理,以去除毛毡布的植绒面上的绒毛屑;

工序s6:对去除绒毛屑后的毛毡布进行剪裁,然后收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将植绒后的毛毡布分两次进行烘干,第一次在第一烘干箱内对毛毡布低温烘干,第二次在第二烘干箱内对毛毡布高温烘干,当毛毡布在第一烘干箱内低温烘干后,第一烘干箱内集聚了大量的水汽,又因为第一烘干箱与第二烘干箱之间具有间隔,使得毛毡布在第一烘干箱内低温烘干后穿过上述间隔时,使水汽能够充分散发到外部空气中,而不会在毛毡布上聚集,从而当毛毡布再次进入第二烘干箱内高温烘干时能够使胶水内的水分充分地蒸发,胶水的固化更为彻底,进而使绒毛不易从毛毡布上脱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工序s1中采用毛毡布涂胶设备在毛毡布的植绒面上涂覆胶水,使毛毡布的植绒面上各处胶水的厚度一致;其中,

所述毛毡布涂胶设备,包括第一机架、刮刀、升降调节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

所述第一机架上设有涂胶台,所述刮刀位于所述涂胶台的上方,所述刮刀与所述涂胶台之间具有供所述毛毡布穿过的缝隙,所述刮刀用于将胶水涂覆到毛毡布上;

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刮刀升降,以对所述缝隙的大小进行调整;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刮刀的涂胶角度进行调节。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升降调节机构,升降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刮刀的升降,从而可以对刮刀与毛毡布之间的供胶水通过的间隙大小进行调节,进而达到调整胶水厚度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座体、活动块、第一螺杆和螺母座;

所述活动块设置在所述座体上;

所述螺母座固定在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螺杆穿过所述螺母座、且与所述活动块卡接,所述第一螺杆的背离所述活动块的一端具有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螺杆用于在转动时带动所述活动块沿所述座体升降;

所述刮刀与所述活动块连接,以在所述活动块的带动下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人员通过第一操作部转动第一螺杆时,由于螺母座固定在座体上,第一螺杆会相对螺母座升降。又因为第一螺杆与活动块卡接,第一螺杆在升降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活动块一起升降,进而通过活动块带动刮刀一起升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轮和所述第一蜗杆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活动块上;

所述第一蜗杆的一端具有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

所述刮刀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固定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蜗轮内;

其中,所述第一蜗轮用于受所述第一蜗杆驱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带动所述刮刀一起转动,以对所述刮刀的涂胶角度进行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两者配合形成蜗轮蜗杆机构,其具有自锁功能,当对刮刀的涂胶角度调整完毕后,使刮刀能够保持在调整好的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工序s2中采用绒毛下料装置对绒毛下料;其中,所述绒毛下料装置包括:

第二机架,其上设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上端具有进料口,下端具有第一出料口;

搅拌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料斗内,用于对所述料斗内的绒毛进行搅拌;

下料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上、且位于所述料斗的第一出料口处,所述下料辊的外壁具有辊齿,所述下料辊用于在转动时将所述料斗内的绒毛传送至所述料斗的下方;

筛网,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下料辊的下方,用于接收从所述下料辊落下的绒毛;

第一滚筒刷,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用于滚刷所述筛网上的绒毛,使所述筛网上的绒毛穿过筛网落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在料斗内设置有搅拌件,搅拌件在转动时可以打散料斗内的绒毛,防止绒毛聚集结块,从而使绒毛能够料斗内顺利地落下,提高了绒毛的下料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工序s6中采用收卷装置对毛绒布进行收卷,以提供毛毡布在各工序中连续行进的动力;其中,在所述毛毡布的植绒加工工艺中,还采用毛毡布辅助前行装置提供毛毡布额外行进的动力;

所述毛毡布辅助前行装置包括第三机架和第一负压发生机构;

所述第三机架上设有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第三传动辊,所述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第三传动辊三者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排布,所述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第三传动辊三者的外侧套设有传动带,以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带上沿周向设有贯穿的吸附孔;

所述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第三传动辊三者中的一个为主动辊,另外两个为从动辊;

所述传动带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辊与所述第二传动辊之间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一负压发生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吸附孔处产生负压,以通过所述第一部分吸附毛毡布,并带动毛毡布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毡布在前行时从传动带的第一部分的上表面经过,第一负压发生机构在传动带的第一部分的吸附孔处产生负压,传动带的该第一部分通过吸附孔吸附毛毡布,并带动毛毡布一起运动,从而可以额外提供毛毡布前行的动力,提高毛毡布在生产线上的前行速度,提高毛毡布植绒的加工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负压发生机构包括盒体和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抽风口与所述盒体内部连通;

所述盒体设置在所述传动带的内侧,所述盒体的一侧具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朝向所述第一部分,以在吸风时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吸附孔处产生负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抽风机的抽风口的开口面积较小,而通过增设的盒体,盒体上的吸风口的开口面积相对较大,其具有较大的吸附面积,从而使传动带的第一部分可以吸附较大面积的毛毡布,有利于带动毛毡布前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工序s4中采用毛毡布压花装置对毛毡布的植绒面压花处理;其中,

所述毛毡布压花装置包括第四机架、支撑辊、冷却辊和位置调节机构;

所述支撑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机架上,所述支撑辊为橡胶辊;

所述冷却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机架上,所述冷却辊的外壁上具有压花结构,所述冷却辊通过所述压花结构在毛毡布上压花;所述冷却辊与所述支撑辊两者平行间隔设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供毛毡布通行的过料通道;所述冷却辊的一端具有第一辊轴,另一端具有第二辊轴,所述冷却辊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一辊轴的一端具有连通所述冷却辊内部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辊轴的一端具有连通所述冷却辊内部的第一出水口;

所述位置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冷却辊的位置进行调节,以调整所述冷却辊与所述支撑辊两者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位置调节机构可以对冷却辊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根据不同客户对于毛毡布压花深度的需求,通过位置调节机构调整冷却辊与支撑辊两者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在毛毡布上压出不同深度的图案,解决了现有毛毡布上的压花深度无法调节的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置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位置调节机构用于所述冷却辊的一端的位置进行调节,另一个位置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冷却辊的另一端的位置进行调节;

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滑轨、滑块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第四机架上,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运动;

所述冷却辊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位置调节机构的滑块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个位置调节机构的滑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轨与滑块配合,以对冷却辊的运动导向,提高了冷却辊的运动精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工序s5中采用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对毛毡布的植绒面刷毛处理,以去除毛毡布的植绒面上的绒毛屑;其中,

所述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包括机架、负压发生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机箱;

所述机箱上设有毛毡布进口和毛毡布出口,所述毛毡布进口和所述毛毡布出口位于所述机箱的同一侧面上,且毛毡布进口位于毛毡布出口的上方;所述机箱的底部具有出料口;

所述机箱内平行设置有滚筒刷和传动辊,所述传动辊用于传动所述毛毡布,所述滚筒刷用于滚刷毛毡布上的绒毛,以去除毛毡布上的绒毛屑;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滚筒刷转动;

所述负压发生机构用于在所述出料口处产生负压,以抽吸所述机箱内的绒毛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滚筒刷转动,可以去除毛毡布上的绒毛屑,并且通过第二负压发生机构在第二机箱的出料口处产生负压,可以抽吸第二机箱内的绒毛屑,以提高第二滚筒刷的滚刷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去除绒毛屑,本发明的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可以自动对毛毡布上的绒毛屑进行去除,效果较高。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毛毡布的植绒加工工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将植绒后的毛毡布分两次进行烘干,第一次在第一烘干箱内对毛毡布低温烘干,第二次在第二烘干箱内对毛毡布高温烘干,当毛毡布在第一烘干箱内低温烘干后,第一烘干箱内集聚了大量的水汽,又因为第一烘干箱与第二烘干箱之间具有间隔,使得毛毡布在第一烘干箱内低温烘干后穿过上述间隔时,使水汽能够充分散发到外部空气中,而不会在毛毡布上聚集,从而当毛毡布再次进入第二烘干箱内高温烘干时能够使胶水内的水分充分地蒸发,胶水的固化更为彻底,进而使绒毛不易从毛毡布上脱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毛毡布的植绒加工工艺的流程框图;

图2是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毛毡布涂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座体与活动块两者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绒毛下料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绒毛下料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绒毛下料装置隐藏机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端盖的绒毛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毛毡布辅助前行装置带动毛毡布前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毛毡布辅助前行装置隐藏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毛毡布压花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毛毡布压花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隐藏箱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第一机架;12、刮刀;13、涂胶台;14、升降调节机构;15、角度调节机构;16、第一挡板;17、第二挡板;110、毛毡布;121、第二连接轴;141、座体;142、活动块;143、第一螺杆;144、螺母座;145、第一操作部;146、第一连接块;152、第二操作部;1411、第一基体;1412、第一连接臂;1413、第二连接臂;14121、第一凸条;14131、第二凸条;1421、第一滑槽;1422、第二滑槽;100、毛毡布涂胶设备;21、第一机箱;22、料斗;23、搅拌件;24、下料辊;25、筛网;26、第一滚筒刷;27、端盖;231、转轴;232、搅拌杆;233、第二连接块;234、第一螺丝;271、观察窗;200、绒毛下料装置;32、第一负压发生机构;33、第一传动辊;34、第二传动辊;35、第三传动辊;36、传动带;37、导轨;311、第一支撑架;312、第二支撑架;321、盒体;322、抽风机;361、吸附孔;362、第一部分;381、第一滑盖;382、第二滑盖;3211、连接口;300、毛毡布辅助前行装置;41、第四机架;42、支撑辊;43、冷却辊;44、过料通道;45、位置调节机构;46、第二螺丝;451、滑轨;452、滑块;453、第一电机;454、第二螺杆;4521、第二基体;4522、开合件;400、毛毡布压花装置;51、第五机架;52、第二负压发生机构;53、驱动机构;54、第二机箱;55、第二滚筒刷;56、第四传动辊;57、出料管;58、进料传动辊;59、出料传动辊;510、箱盖;531、第二电机、532、传动机构;541、毛毡布进口;542、毛毡布出口;500、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毛毡布的植绒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s1:在毛毡布110的植绒面上涂覆胶水,使毛毡布110的植绒面上各处胶水的厚度一致。

工序s2:采用静电植绒的方式将绒毛植入到毛毡布110的植绒面上。

工序s3:将植绒后的毛毡布110送入烘干设备内烘干,烘干设备包括用于对毛毡布110第一次烘干的第一烘干箱和用于对毛毡布110第二次烘干的第二烘干箱,第一烘干箱与第二烘干箱之间具有间隔,使毛毡布110通过所述间隔时暴露在外部空气中;其中,第一烘干箱内的烘干温度低于第二烘干箱内的烘干温度。

工序s4:对毛毡布110的植绒面压花处理。

工序s5:对毛毡布110的植绒面刷毛处理,以去除毛毡布110的植绒面上的绒毛屑。

工序s6:对去除绒毛屑后的毛毡布110进行剪裁,然后收卷。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将植绒后的毛毡布110分两次进行烘干,第一次在第一烘干箱内对毛毡布110低温烘干,第二次在第二烘干箱内对毛毡布110高温烘干,当毛毡布110在第一烘干箱内低温烘干后,第一烘干箱内集聚了大量的水汽,又因为第一烘干箱与第二烘干箱之间具有间隔,使得毛毡布110在第一烘干箱内低温烘干后穿过上述间隔时,使水汽能够充分散发到外部空气中,而不会在毛毡布110上聚集,从而当毛毡布110再次进入第二烘干箱内高温烘干时能够使胶水内的水分充分地蒸发,胶水的固化更为彻底,进而使绒毛不易从毛毡布110上脱落。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中,前述第一烘干箱内的烘干温度为80度-130度,优选的,第一烘干箱内的烘干温度为110度。前述第二烘干箱内的烘干温度为140度-180度,优选的,第一烘干箱内的烘干温度为160度。

在前述的工序s1中可以采用毛毡布涂胶设备100在毛毡布110的植绒面上涂覆胶水,使毛毡布110的植绒面上各处胶水的厚度一致;其中,如图2至图4所示,毛毡布涂胶设备100包括第一机架11、刮刀12、升降调节机构14和角度调节机构15。第一机架11上设有涂胶台13,刮刀12位于涂胶台13的上方,刮刀12与涂胶台13之间具有供毛毡布110穿过的缝隙,刮刀12用于将胶水涂覆到毛毡布110上。升降调节机构14用于调节刮刀12升降,以对缝隙的大小进行调整。角度调节机构15用于对刮刀12的涂胶角度进行调节。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升降调节机构14,升降调节机构14可以调节刮刀12的升降,从而可以对刮刀12与毛毡布110之间的供胶水通过的间隙大小进行调节,进而达到调整胶水厚度的目的。

另外,通过设置的角度调节机构15,角度调节机构15调节刮刀12的涂胶角度时也可以对刮刀12与毛毡布110之间供胶水通过的间隙大小进行调节,从而也可以达到调整胶水厚度的目的。

如图3所示,前述的升降调节机构14可以包括座体141、活动块142、第一螺杆143和螺母座144。活动块142设置在座体141上。螺母座144固定在座体141上。第一螺杆143穿过螺母座144、且与活动块142卡接。第一螺杆143的背离活动块142的一端具有第一操作部145。第一螺杆143用于在转动时带动活动块142沿座体141升降。刮刀12与活动块142连接,以在活动块142的带动下升降。

在上述示例中,作业人员通过第一操作部145转动第一螺杆143时,由于螺母座144固定在座体141上,第一螺杆143会相对螺母座144升降。又因为第一螺杆143与活动块142卡接,第一螺杆143在升降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活动块142一起升降,进而通过活动块142带动刮刀12一起升降。

上述的第一操作部145可以为转动手柄,以方便作业人员操作。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4所示,前述的座体141具有第一基体1411和基于第一基体1411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臂1412和第二连接臂1413。第一连接臂1412和第二连接臂1413间隔设置。第一连接臂1412上设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一凸条14121。第二连接臂1413上设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二凸条14131。活动块142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具有供第一凸条14121插入的第一滑槽1421。第二侧具有供第二凸条14131插入的第二滑槽1422。活动块142用于沿第一凸条14121和第二凸条14131升降。

在上述示例中,第一凸条14121与第一滑槽1421配合,可以对活动块142的第一侧导向和限位;第二凸条14131与第二滑槽1422配合,可以对活动块142的第二侧限位和导向。通过上述的结构,由于可以对活动块14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均进行导向和限位,使活动块142的运动更加稳定。

如图3所示,前述的升降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块146。第一连接块146位于座体141的上方,且一端与第一连接臂14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臂1413固定连接。螺母座144固定地设置在第一连接块146的上端,第一连接块146上设有供第一螺杆143穿过的过孔。第一螺杆143竖向设置,且上端为第一操作部145。

在上述示例中,由于将第一操作部145设置在第一螺杆143的上端,从而方便作业人员对第一操作部145进行操作。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2所示,前述的刮刀12呈长条形,刮刀12沿长度方向具有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升降调节机构1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升降调节机构和第二升降调节机构。第一升降调节机构位于涂胶台13的一侧,刮刀12的第一端与第一升降调节机构的活动块142连接。第二升降调节机构位于涂胶台13的另一侧,刮刀12的第二端与第二升降调节机构的活动块142连接。

由于刮刀12的长度较长,通过两个升降调节机构14分别对刮刀12的两端进行调节,其稳定性较佳。

如图2和图3所示,前述的角度调节机构15可以包括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活动块142上。第一蜗杆的一端具有第二操作部152,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啮合。刮刀12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固定地套设在第一蜗轮内。其中,第一蜗轮用于受第一蜗杆驱动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刮刀12一起转动,以对刮刀12的涂胶角度进行调节。

通过上述的设置,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两者配合形成蜗轮蜗杆机构,其具有自锁功能,当对刮刀12的涂胶角度调整完毕后,使刮刀12能够保持在调整好的位置。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毛毡布涂胶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挡板16和第二挡板17。第一挡板16用于对毛毡布1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进行阻挡,阻止胶水从毛毡布1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溢出。第二挡板17用于对毛毡布11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阻挡,阻止胶水从毛毡布11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溢出。

通过上述的设置,第一挡板16与第二挡板17配合,可以阻止胶水从毛毡布110上溢出,减少了胶水的浪费,提高了胶水的利用率。

前述的刮刀12上可以设有第二连接轴121。第二连接轴121沿刮刀1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挡板16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套设在第二连接轴121上、且可沿第二连接轴121轴向移动。第二挡板17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套设在第二连接轴121上、且可沿第二连接轴121轴向移动。在本示例中,由于第一挡板16和第二挡板17两者均可以沿第二连接轴121轴向移动,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宽度的毛毡布110,实用性较强。

在前述的工序s2中可以采用绒毛下料装置200对绒毛下料。其中,如图5至图7所示,绒毛下料装置200包括第二机架、搅拌件23、下料辊24、筛网25和第一滚筒刷26。第二机架上设有料斗22。料斗22的上端具有进料口,下端具有第一出料口。搅拌件23可转动地设置在料斗22内,用于对料斗22内的绒毛进行搅拌。下料辊24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机架上、且位于料斗22的下料口处。下料辊24的外壁具有辊齿,下料辊24用于在转动时将料斗22内的绒毛传送至料斗22的下方。筛网25设置在第二机架上、且位于下料辊24的下方,用于接收从下料辊24落下的绒毛。第一滚筒刷26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机架上,用于滚刷筛网25上的绒毛,使筛网25上的绒毛穿过筛网25落下。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在料斗22内设置有搅拌件23,搅拌件23在转动时可以打散料斗22内的绒毛,防止绒毛聚集结块,从而使绒毛能够料斗22内顺利地落下,提高了绒毛的下料效率。

另外,下料辊24在转动时,也可以进一步打散料斗22内的绒毛,防止绒毛结块。

如图5和图7所示,前述的料斗22沿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搅拌件23包括转轴231和设置在转轴231外侧的搅拌杆232。搅拌杆232具有连接部和搅拌部。搅拌杆232通过连接部与转轴231连接。搅拌部沿转轴231的轴向延伸、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隔。转轴231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料斗22的第一端,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料斗22的第二端。

其中,当转轴231转动时,转轴231可以带动搅拌杆232一起转动,以打散料斗22内的绒毛。

为了提高打散效果,优选的,如图5所示,搅拌杆23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绕转轴23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如图8所示,前述的转轴231上可以套设有第二连接块233。优选的,该第二连接块233呈筒状。第二连接块233的外壁上设有连接孔。搅拌杆232的连接部插入连接孔内,且与连接孔过渡配合,如此具有方便搅拌杆232安装的技术效果。

如图8所示,前述的第二连接块233上具有套设孔,以通过该套设孔套设在转轴231上。转轴231与套设孔滑动配合,以使第二连接块233可沿转轴231轴向移动。第二连接块233具有从外壁贯穿至套设孔内壁的螺纹孔。绒毛下料装置200还包括第一螺丝234。第一螺丝234用于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且与转轴231的外壁相抵,以将第二连接块233固定在转轴231上。

通过上述的设置,第二连接块233可以带动搅拌杆232沿转轴231运动,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搅拌杆232在料斗22内的位置进行调节,提高搅拌杆232对绒毛的打散效果。其中,当第二连接块233带动搅拌杆232运动至调整后的位置后,可以通过第一螺丝234将第二连接块233固定在转轴231上,以防止搅拌杆232的位置在调整完毕后又发生变动。

前述搅拌件2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且依次间隔设置,以进一步提高对料斗22内绒毛的打散效果。

前述的下料辊24沿下料口的长度方向延伸。下料辊2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下料口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以排满整个下料口。在本示例中,通过增加下料辊24的数量,多个下料辊24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毛绒进行打散,并且下料的效率也得到提高。

如图5至图7所示,前述的第二机架可以具有第一机箱21。第一机箱21的上下两端开口。料斗22设置在第一机箱21的上端开口处。筛网25设置在第一机箱21的下端开口处。第一滚筒刷26设置在第一机箱21内部。其中,第一滚筒刷26在第一机箱21内部对毛绒进行第一滚筒刷26,可以减少毛绒向周围空气中的扩散,从而可以减少作业人员在呼吸时将毛绒吸入身体内,提高了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性。

如图9所示,前述料斗22的上端具有端盖27,端盖27上设有观察窗271,如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毛绒向周围空气中的扩散,进一步提高了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性。并且通过设置的观察窗271,也方便作业实时监控料斗22内的情况。

在前述的工序s6中可以采用收卷装置对毛绒布进行收卷,以提供毛毡布110在各工序中连续行进的动力;其中,在毛毡布的植绒加工工艺中,还采用毛毡布辅助前行装置300提供毛毡布110额外行进的动力。

如图10和图11所示,毛毡布辅助前行装置300包括第三机架和第一负压发生机构32。第三机架上设有第一传动辊33、第二传动辊34和第三传动辊35。第一传动辊33、第二传动辊34和第三传动辊35三者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排布。第一传动辊33、第二传动辊34和第三传动辊35三者的外侧套设有传动带36,以通过传动带36传动连接。传动带36上沿周向设有贯穿的吸附孔361。第一传动辊33、第二传动辊34和第三传动辊35三者中的一个为主动辊,另外两个为从动辊。传动带36具有位于第一传动辊33与第二传动辊34之间的第一部分362。传动带36在传动的过程中,该第一部分362在传动带36上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但是不管传动带36如何传动,只要是传动带36上位于第一传动辊33与第二传动辊34之间的部分即为第一部分362。第一负压发生机构32用于在第一部分362上的吸附孔361处产生负压,以通过第一部分362吸附毛毡布110,并带动毛毡布110运动。

具体来说,毛毡布110在前行时从传动带36的第一部分362的上表面经过,第一负压发生机构32在传动带36的第一部分362的吸附孔361处产生负压,传动带36的该第一部分362通过吸附孔361吸附毛毡布110,并带动毛毡布110一起运动,从而可以额外提供毛毡布110前行的动力,提高毛毡布110在生产线上的前行速度,提高毛毡布110植绒的加工效率。

如图11所示,前述的第一负压发生机构32可以包括盒体321和抽风机322。抽风机322的抽风口与盒体321内部连通。盒体321设置在传动带36的内侧。盒体321的一侧具有吸风口。吸风口朝向第一部分362,以在吸风时在第一部分362的吸附孔361处产生负压。

在上述示例中,由于抽风机322的抽风口的开口面积较小,而通过增设的盒体321,盒体321上的吸风口的开口面积相对较大,其具有较大的吸附面积,从而使传动带36的第一部分362可以吸附较大面积的毛毡布110,有利于带动毛毡布110前行。

前述的第一负压发生机构32还可以包括负压调节机构。负压调节机构用于通过调节吸风口的开口大小对吸附孔361处的负压大小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工况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如图11所示,前述的盒体321可以呈长条形、且从传动带36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盒体321上设有导轨37。导轨37和吸风口均沿盒体321的长度方向延伸。负压调节机构包括滑盖。滑盖设置在导轨37上。滑盖用于沿导轨37运动,以沿盖体的长度方向打开或闭合吸风口。在本示例中,滑盖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部分地打开吸风口,以达到对吸风口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的目的。

前述的盒体321沿长度方向具有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吸风口具有靠近第一端的第一半部分和靠近第二端的第二半部分。前述滑盖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滑盖381和第二滑盖382。第一滑盖381用于打开或闭合吸风口的第一半部分。第二滑盖382用于打开或闭合吸风口的第二半部分。在本示例中,相对于单个滑盖,第一滑盖381和第二滑盖382配合,其调节效果更佳,并且能够使吸风口的风力保持在中间部分,以使第一部分362能够对毛毡布110提供稳定的吸附。

如图11所示,前述盒体321的背离吸风口的一侧的中部具有连接口3211。抽风机322的抽风口与连接口3211连接,以通过连接口3211与盒体321内部连通。由于将连接口3211设置在盒体321的中部,从而使盒体321内部的负压更加均匀。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10所示,前述的第一传动辊33和第二传动辊34两者的中心线所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第三传动辊35位于第一传动辊33和第二传动辊34的下方,且第三传动辊35为主动辊。在本示例中,由于将主动辊设置在下方,从而方便了驱动机构比如第一电机453等的安装。

如图10所示,前述的第三机架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311和第二支撑架312。第一传动辊33、第二传动辊34和第三传动辊35三者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架311上。三者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架312上。盒体32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架311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支撑架312上。在本示例中,由于将第一支撑架311和第二支撑架312设置在两侧,从而不会对各传动辊的传动造成干扰,有利于各传动辊的安装。

在前述的工序s4中可以采用毛毡布压花装置400对毛毡布110的植绒面压花处理。其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毛毡布压花装置400包括第四机架41、支撑辊42、冷却辊43和位置调节机构45。支撑辊4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四机架41上,支撑辊42为橡胶辊。

冷却辊4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四机架41上。冷却辊43的外壁上具有压花结构。冷却辊43通过压花结构在毛毡布110上压花。冷却辊43与支撑辊42两者平行间隔设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供毛毡布110通行的过料通道44。冷却辊43的一端具有第一辊轴,另一端具有第二辊轴。冷却辊43的内部中空,第一辊轴的一端具有连通冷却辊43内部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辊轴的一端具有连通冷却辊43内部的第一出水口。位置调节机构45用于对冷却辊43的位置进行调节,以调整冷却辊43与支撑辊42两者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其中,可以通过第一进水口向冷却辊43内通入冷却水,使冷却辊43在压花的过程中还对毛毡布110冷却处理。具体来说,毛毡布110在压花前需要加热,加热后的毛毡布110穿过上述的进料通道,冷却辊43一边对毛毡布110压花,一边对毛毡布110冷却处理,如此使压花能够在高温的毛毡布110上快速地冷却成型,压花花纹清晰、定型效果好。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位置调节机构45可以对冷却辊43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根据不同客户对于毛毡布110压花深度的需求,通过位置调节机构45调整冷却辊43与支撑辊42两者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在毛毡布110上压出不同深度的图案,解决了现有毛毡布110上的压花深度无法调节的问题。

进一步的,前述支撑辊42的一端可以具有第三辊轴,另一端具有第四辊轴。支撑辊42的内部中空,第三辊轴的一端具有连通支撑辊42内部的第二进水口,第四辊轴的一端具有连通支撑辊42内部的第二出水口。在本示例中,通过第二进水口可以向支撑辊42内部也通入冷却水,以在压花的过程中通过支撑辊42进一步对毛毡布110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了毛毡布110上压花成型的效果,使压花的花纹清晰、定型效果更佳。

如图12和图14所示,前述位置调节机构4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一个位置调节机构45用于冷却辊43的一端的位置进行调节,另一个位置调节机构45用于对冷却辊43的另一端的位置进行调节。在本示例中,两个位置调节机构45相互配合,以实现对冷却辊43的整体位置进行调节的目的。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13所示,前述的位置调节机构45可以包括滑轨451、滑块452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滑轨451设置在第四机架41上,滑块452设置在滑轨451上。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滑块452沿滑轨451运动。冷却辊43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位置调节机构45的滑块452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个位置调节机构45的滑块452上。在本示例中,滑轨451与滑块452配合,以对冷却辊43的运动导向,提高了冷却辊43的运动精度。

如图14所示,前述的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第一电机453、第二蜗杆、第二蜗轮和第二螺杆454。第一第一电机453用于驱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均可转动地设置在第四机架41上,且两者相互啮合。第二螺杆454穿过第二蜗轮、且与第二蜗轮螺纹连接,第二螺杆454还与滑块452连接,第二螺杆454用于受第二蜗轮驱动带动滑块452沿滑轨451运动。

在上述示例中,第一第一电机453可以驱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一起转动。第二蜗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穿过其的第二螺杆454沿第二蜗轮的中心线移动。第二螺杆454与滑块452连接,第二螺杆454运动时可以带动滑块452沿滑轨451运动。其中,第二蜗轮第二蜗杆具有自锁功能,从而可以对滑块452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滑块452打滑。

如图13所示,上述的滑块452可以包括第二基体4521和开合件4522。第二基体4521上具有第一半孔。开合件4522上具有第二半孔。滑块452通过第二基体4521与滑轨451连接。第二螺杆454与第二基体4521连接,以通过第二基体4521带动滑块452沿滑轨451运动。开合件452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基体4521上,以相对第二基体4521打开或闭合。开合件4522的另一端与第二基体4521可拆卸连接。其中,当开合件4522相对第二基体4521闭合时,第一半孔与第二半孔配合形成供冷却辊43的辊轴安装的轴孔。

具体来说,当开合件4522相对第二基体4521打开时,方便将冷却辊43的滚轴放入第二基体4521上的第一半孔内;然后闭合开合件4522,并将开合件452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基体4521上,从而实现对冷却辊43的辊轴的安装。由于开合件4522可相对第二基体4521开合,从而方便了对冷却辊43的辊轴的安装。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13所示,前述开合件4522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第二螺丝46与第二基体4521可拆卸连接。其结构相对较简单,实施起来较方便。

其中,如图13所示,前述开合件4522的另一端可以具有供第二螺丝46穿过的避位槽。第二基体4521上设有螺纹孔。第二螺丝46用于经由避位槽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以固定开合件4522和第二基体4521。其中,通过设置的避位槽,可以防止开合件4522闭合时与螺纹孔对不上的情形发生,使第二螺丝46可以顺利地穿过避位槽与螺纹孔连接。

在工序s5中可以采用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对毛毡布110的植绒面刷毛处理,以去除毛毡布110的植绒面上的绒毛屑;其中,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500,其包括第五机架51、第二负压发生机构52和驱动机构53。第五机架51上设有第二机箱54。第二机箱54上设有毛毡布进口541和毛毡布出口542。毛毡布进口541和毛毡布出口542位于第二机箱54的同一侧面上。毛毡布进口541位于毛毡布出口542的上方。第二机箱54的底部具有出料口。第二机箱54内平行设置有第二滚筒刷55和第四传动辊56。第四传动辊56用于传动毛毡布。第二滚筒刷55用于滚刷毛毡布上的绒毛,以去除毛毡布上的绒毛屑。驱动机构53用于驱动第二滚筒刷55转动。第二负压发生机构52用于在出料口处产生负压,以抽吸第二机箱54内的绒毛屑。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机构53驱动第二滚筒刷55转动,可以去除毛毡布上的绒毛屑,并且通过第二负压发生机构52在第二机箱54的出料口处产生负压,可以抽吸第二机箱54内的绒毛屑,以提高第二滚筒刷55的滚刷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去除绒毛屑,本发明的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可以自动对毛毡布上的绒毛屑进行去除,效果较高。

前述的第二负压发生机构52可以包括旋风分离器,以通过旋风分离器在出料口处产生负压。旋风分离器为市购件,获取和实施均较方便。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发明的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可以包括出料管57。出料管57的侧壁上可以设有连接口。出料管57通过连接口与第二机箱54的出料口连接。出料管57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相连。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的出料管57,方便了旋风分离器与第二机箱54的出料口连接。

如图15和图16所示,前述第二机箱54的下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两者均沿第二滚筒刷55的轴向延伸。在本示例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配合,形成漏斗状,具有对绒毛屑导向的效果,使绒毛屑能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流落到出料口处。

如图16所示,前述第四传动辊56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且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其中,相邻的两个第四传动辊56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滚筒刷55。在本示例中,相邻的两个第四传动辊56配合,使两者之间的毛毡布可以紧贴第二滚筒刷55,以方便第二滚筒刷55对毛毡布上的绒毛屑进行滚刷处理。

如图15和图16所示,前述的驱动机构53可以包括第二电机531和传动机构532。第二滚筒刷55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第二电机531通过传动机构532与各第二滚筒刷55连接,以驱动各第二滚筒刷55转动。在本示例中,由于是通过同一个第二电机531驱动各第二滚筒刷55转动,如此可以节省第二电机531的数量,降低成本。

上述的传动机构532可以为皮带传动机构,相对于齿轮等传动机构,其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各第二滚筒刷55转动的传动需求。其中,皮带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选取,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发明的毛毡布绒毛屑去除装置500还可以包括进料第四传动辊56和出料第四传动辊56。进料第四传动辊56设置在进料口处、且位于第二机箱54外侧。进料第四传动辊56用于对进入第二机箱54内的毛毡布导向和支撑。出料第四传动辊56设置在出料口处、且位于第二机箱54外侧。出料第四传动辊56用于对从第二机箱54穿出的毛毡布导向和支撑。

如图15所示,上述的第二机箱54上可以具有箱盖510,箱盖510可相对第二机箱54的箱体开合。当将箱盖510打开时,方便将进入第二机箱54内的毛毡布绕设在第四传动辊56和第二滚筒刷55上,具有方便绕设毛毡布的效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