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铜板用介质布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5245发布日期:2019-04-17 02:4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覆铜板用介质布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铜板用介质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制线路板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仪表、军工、汽车、科学器材等领域,为元器件插装、焊接、检查和维修提供识别和图形。印制线路板的基板又称覆铜板。随着通信、电子产品逐渐向高速、高频化发展,高频高性能聚四氟乙烯覆铜板市场需求也迅速增长。

聚四氟乙烯覆铜板是用玻纤布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介质布、再将介质布和铜箔结合制得,因此玻纤布的制备对覆铜板的性能影响很大。对高频微波线路而言,介电常数要稳定,介质损耗因子且越小越好。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覆铜板介质损耗因子较高,表面绝缘电阻小,抗弯强度低,剥离强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覆铜板用介质布的制备方法,它可以实现提供具有高表面绝缘电阻、机械强度高、剥离强度高的介质布。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覆铜板用介质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玻纤布置于蒸汽中,再往玻纤布表面均匀涂上浸润液,将玻纤布加热并浸润,其中蒸汽温度为150-160°,加热时间20-25min;

s2、将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与蒸馏水混合,过滤后制得过滤液i;

s3、将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蒸馏水、乳化剂混合制得过滤液ii;

s4、将s1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甩干机中进行甩干;

s5、将s4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过滤液i中,浸渍20-26s,然后取出置于烘道中进行干燥;

s6、将s5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过滤液ii中,浸渍30-40s,然后取出置于烘道中进行干燥;

s7、将s6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具有三段升温的烘道中进行干燥,其中第一段温度120-130°,第二段温度150-165°,第三段温度190-203°,烘道车速为1.1-1.6m\min;

s8、将s7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压制机中进行压制成型,其中压制机的加热板温度设为110-115°、120-130°、80-95°三个阶段,最终制得介质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浸润液的成分由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甘油20-25份、蒸馏水30-40份、聚乙二醇2-6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乳化剂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二苄基异丙苯基酚、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各组分中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蒸馏水、乳化剂比例为1.3\2.1\5\0.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8中具体步骤如下:

s8.1、将s7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压制机中,调整加热板温度为110-115°,加热时间为30-35s;

s8.2、调整加热板温度为120-130°,加热时间1.2-1.6mnin;

s8.3、调整压制机压力为1.33-1.52mpa;

s8.4、调整加热板温度为80-95°,加热时间30-40s,最终制得介质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8.4中,首先往玻纤布表面均匀涂抹有机溶剂,再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步骤s5、s6、s7使制得的介质布表面绝缘电阻得到提升,当介质布受到外电场作用下,降低其上带电粒子发生移动引起微弱电流的概率,由于微弱电流会导致介质布内部发热而引起损耗,从而减少介质布的介质损耗,步骤s1中通过蒸汽对玻纤布加热,再通过浸润液浸润玻纤布,使玻纤布的柔软度得到提升,便于后序中的浸渍作业,同时使制得介质布的剥离强度得到提升,通过步骤s8,使制得介质布的刚性得到较大提升,提高介质布的机械强度,设置浸润液由甘油、蒸馏水、聚乙二醇组成,甘油具有较高的润滑性能,使玻纤布的纤维间隙通透,因此使玻纤布具有良好的浸润性,聚乙二醇兼做柔软剂、抗静电剂,使步骤s1处理后的玻纤布柔软度较好,便于后序步骤中的浸渍,同时能提升玻纤布表面的绝缘电阻,从而降低介质布的介质损耗,步骤s4通过将玻纤布甩干,使下一步的浸渍效率得到提升,步骤s3中乳化剂,使过滤液ii能够均匀覆盖玻纤布表面,步骤s3中各组分比例的设定,使制得介质布的表面绝缘电阻平均能够提升至1103ω,通过往玻纤布表面涂抹有机溶剂,降低玻纤布上各组分之间能够充分融合,从而降低产生气泡、间隙的概率,提升制得的介质布机械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覆铜板用介质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玻纤布置于蒸汽中,再往玻纤布表面均匀涂上浸润液,将玻纤布加热并浸润,其中蒸汽温度为150°,加热时间25min;

s2、将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与蒸馏水混合,过滤后制得过滤液i;

s3、将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蒸馏水、乳化剂混合制得过滤液ii;

s4、将s1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甩干机中进行甩干;

s5、将s4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过滤液i中,浸渍23s,然后取出置于烘道中进行干燥;

s6、将s5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过滤液ii中,浸渍30s,然后取出置于烘道中进行干燥;

s7、将s6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具有三段升温的烘道中进行干燥,其中第一段温度130°,第二段温度155°,第三段温度190°,烘道车速为1.6m\min;

s8、将s7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压制机中进行压制成型,其中压制机的加热板温度设为113°、120°、95°三个阶段,最终制得介质布。

所述步骤s1中浸润液的成分由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甘油23份、蒸馏水30份、聚乙二醇6份。

所述步骤s3中乳化剂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二苄基异丙苯基酚、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中任意一种,,本实施例设为二苄基异丙苯基酚。

所述步骤s3中各组分中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蒸馏水、乳化剂比例为1.3\2.1\5\0.8。

所述步骤s8中具体步骤如下:

s8.1、将s7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压制机中,调整加热板温度为114°,加热时间为30s;

s8.2、调整加热板温度为130°,加热时间1.4mnin;

s8.3、调整压制机压力为1.33mpa;

s8.4、调整加热板温度为95°,加热时间35s,最终制得介质布。

所述步骤s8.4中,首先往玻纤布表面均匀涂抹有机溶剂,再进行加热。

所述有机溶剂为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本实施例设为苯乙烯。

实施例2

一种覆铜板用介质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玻纤布置于蒸汽中,再往玻纤布表面均匀涂上浸润液,将玻纤布加热并浸润,其中蒸汽温度为155°,加热时间20min;

s2、将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与蒸馏水混合,过滤后制得过滤液i;

s3、将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蒸馏水、乳化剂混合制得过滤液ii;

s4、将s1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甩干机中进行甩干;

s5、将s4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过滤液i中,浸渍26s,然后取出置于烘道中进行干燥;

s6、将s5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过滤液ii中,浸渍33s,然后取出置于烘道中进行干燥;

s7、将s6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具有三段升温的烘道中进行干燥,其中第一段温度120°,第二段温度165°,第三段温度198°,烘道车速为1.1m\min;

s8、将s7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压制机中进行压制成型,其中压制机的加热板温度设为115°、126°、80°三个阶段,最终制得介质布。

所述步骤s1中浸润液的成分由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甘油25份、蒸馏水37份、聚乙二醇2份。

所述步骤s3中乳化剂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二苄基异丙苯基酚、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中任意一种,本实施例设为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所述步骤s3中各组分中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蒸馏水、乳化剂比例为1.3\2.1\5\0.8。

所述步骤s8中具体步骤如下:

s8.1、将s7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压制机中,调整加热板温度为115°,加热时间为32s;

s8.2、调整加热板温度为120°,加热时间1.6mnin;

s8.3、调整压制机压力为1.45mpa;

s8.4、调整加热板温度为80°,加热时间40s,最终制得介质布。

所述步骤s8.4中,首先往玻纤布表面均匀涂抹有机溶剂、硅烷偶联剂的混合液,再进行加热,其中硅烷偶联剂使制得的介质布能够更好地与铜箔粘结,提高介质布的剥离强度。

所述有机溶剂为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本实施例设为全氯乙烯、三氯乙烯的组合物。

实施例3

一种覆铜板用介质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玻纤布置于蒸汽中,再往玻纤布表面均匀涂上浸润液,将玻纤布加热并浸润,其中蒸汽温度为160°,加热时间23min;

s2、将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与蒸馏水混合,过滤后制得过滤液i;

s3、将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蒸馏水、乳化剂混合制得过滤液ii;

s4、将s1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甩干机中进行甩干;

s5、将s4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过滤液i中,浸渍20s,然后取出置于烘道中进行干燥;

s6、将s5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过滤液ii中,浸渍40s,然后取出置于烘道中进行干燥;

s7、将s6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具有三段升温的烘道中进行干燥,其中第一段温度127°,第二段温度150°,第三段温度203°,烘道车速为1.3m\min;

s8、将s7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压制机中进行压制成型,其中压制机的加热板温度设为110°、130°、86°三个阶段,最终制得介质布。

所述步骤s1中浸润液的成分由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甘油20份、蒸馏水40份、聚乙二醇4份。

所述步骤s3中乳化剂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二苄基异丙苯基酚、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中任意一种,本实施例设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所述步骤s3中各组分中全氟烷氧基浓缩分散液、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蒸馏水、乳化剂比例为1.3\2.1\5\0.8。

所述步骤s8中具体步骤如下:

s8.1、将s7处理后的玻纤布置于压制机中,调整加热板温度为110°,加热时间为35s;

s8.2、调整加热板温度为124°,加热时间1.2mnin;

s8.3、调整压制机压力为1.52mpa;

s8.4、调整加热板温度为87°,加热时间30s,最终制得介质布。

所述步骤s8.4中,首先往玻纤布表面均匀涂抹有机溶剂,再进行加热。

所述有机溶剂为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本实施例设为乙烯乙二醇醚。

为更直观地验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现将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介质布与现有技术对比例中制得的介质布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性能指标包括抗弯强度、介质损耗因子、表面绝缘电阻、剥离强度,对比结果如下: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介质布在抗弯强度、介质损耗因子、表面绝缘电阻、剥离强度性能指标上均优于现有技术对比例中制得的介质布。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