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放器组件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3060发布日期:2018-10-02 20:4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放器组件及洗衣机。



背景技术:

洗衣机尤其是滚筒洗衣机的投放器在抽出机体时,会有残留液体随其一起流出。添加剂的混合液无论是滴到用户身上,还是流到洗衣机或者地面上,都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因此,投放器通常需要与防水盒配合使用。

如图1所示,现有的防水盒100卡在投放器101的下端,其一侧留在洗衣机内部,通过防水盒100可以将投放器101内的残留液体导入洗衣机内,防止液体流出。在投放器101工作时,由于防水盒100多为塑料材质制成,塑料材料的亲水性会使得流到防水盒100上的残留液体沿着防水盒100平铺展开,随着水量越来越多,水流会沿着防水盒100与投放器101的缝隙(图1所示A处)溢出,进而顺着手把流出洗衣机,依旧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放器组件及洗衣机,以解决现有洗衣机存在的在投放器工作过程中,水流会从防水盒与投放器的缝隙溢出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投放器组件,包括投放器和防水盒,所述防水盒靠近所述投放器的把手的一端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挡筋,且其中一侧的第一挡筋和另一侧的第一挡筋之间交错布置。

作为优选,其中一侧的第一挡筋和另一侧的第一挡筋相对的两端之间形成有流通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筋的下端底部开设有漏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漏水口为开口结构,且其开口侧正对所述防水盒底部设置。

作为优选,其中一侧的第一挡筋的一端插入至另一侧相邻的两个第一挡筋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筋相对于所述投放器的内壁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挡筋向远离所述把手的方向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盒正对所述投放器的虹吸落水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挡筋。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挡筋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向所述第一挡筋方向凸设。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盒底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防水盒底部靠近所述把手的一端高于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

一种洗衣机,包括上述的投放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防水盒靠近投放器的把手的一端内部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挡筋,并且两侧的第一挡筋之间交错布置,在液体大量回流时,能够通过交错布置的第一挡筋将其阻挡,有效避免液体从防水盒与投放器的缝隙溢出,提高了用户体验。

通过在正对投放器的虹吸落水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挡筋,能够防止投放器的虹吸落水口处落下的液体四处溅射,进一步保证了液体不会从防水盒与投放器的缝隙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投放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投放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投放器组件的另一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投放器组件的防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投放器组件的防水盒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投放器组件的防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投放器;2、防水盒;3、第一挡筋;4、流通口;5、第二挡筋;11、把手;12、虹吸落水口;31、漏水口;100、防水盒;101、投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投放器组件,如图2-4所示,该投放器组件包括投放器1和位于投放器1下方的防水盒2,在防水盒2靠近投放器1的把手11的一端内部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挡筋3,且其中一侧的第一挡筋3和另一侧的第一挡筋3之间交错布置。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挡筋3的一端和底部分别与防水盒2的内壁以及底部相连接,具体可采用注塑方式一体成型。

通过交错布置的第一挡筋3,当投放器1持续不断的进水时,液体会流入防水盒2,且液体会沿着防水盒2平铺展开,即出现液体大量回流至防水盒2靠近投放器1的把手11的一端,此时通过交错布置的第一挡筋3能够将回流的液体阻挡,避免液体从防水盒2与投放器1的缝隙溢出,提高了用户体验。而且通过交错布置的第一挡筋3能够抵消液体回流时的能量,液体会自动沿第一挡筋3流回,并经防水盒2流至洗衣机内。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可参照图5,上述第一挡筋3相对于投放器1的内壁倾斜设置,且第一挡筋3向远离把手11的方向倾斜。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当体大量回流至防水盒2靠近投放器1的把手11的一端时,会有少量液体越过第一挡筋3,该少量液体可以沿第一挡筋3流回。

优选的,其中一侧的第一挡筋3和另一侧的第一挡筋3相对的两端之间形成有流通口4,当液体大量回流至防水盒2靠近投放器1的把手11的一端时,会有少量液体越过第一挡筋3,该少量液体除了可以沿第一挡筋3流回,还可以直接通过流通口4流回,进而避免在防水盒2靠近投放器1的把手11的一端积存大量液体,导致液体从防水盒2与投放器1的缝隙溢出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第一挡筋3的下端底部开设有漏水口31,该漏水口31的位置低于缝隙的位置。当液体回流至第一挡筋3时,会有少量液体越过第一挡筋3,此时少量液体可通过该漏水口31流出并最终经防水盒2流入洗衣机内,进一步避免液体留在防水盒2内,导致积存过多经防水盒2与投放器1的缝隙溢出。

上述漏水口31为开口结构,且其开口侧正对防水盒2底部设置。通过将漏水口31设置在第一挡筋3下端底部且为开口结构,能够使得液体更快的流入洗衣机内。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挡筋3的上端面与投放器1下表面相贴合,即第一挡筋3上端面的形状结构与投放器1下表面的形状结构相匹配。通过第一挡筋3与投放器1下表面之间的配合,能够进一步阻止过多的液体越过第一挡筋3。

考虑到用户对衣物添加剂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衣物洗涤时不仅需要投入洗衣液或者洗衣粉,还需要投入柔顺剂和消毒剂等添加剂,因此在投放器1上会设有多个虹吸结构,来针对不同添加剂等液体的输送,针对上述具有虹吸结构的投放器1,本实施例在防水盒2正对投放器1的虹吸落水口1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挡筋5。通过设置第二挡筋5,能够防止投放器1的虹吸落水口12处落下的液体四处溅射,即在投放器1的虹吸落水口12处的液体从高处落下时,会被第二挡筋5所阻挡,减小了其动能,使得其能够沿着防水盒2的底部流向洗衣机内,减少甚至避免了液体四处溅射的现象,也进一步减少了液体回流至第一挡筋3处的量,进一步保证了液体不会从防水盒2与投放器1的缝隙溢出。本实施例中,第二挡筋5的数量和虹吸落水口12的数量相同。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挡筋5为弧形结构,且该弧形结构向第一挡筋3方向凸设。通过该弧形结构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通过弧形结构凹陷的一侧来阻挡投放器1虹吸落水口12处落下的液体四处溅射,另一方面其凸起的一侧也能够对经第一挡筋3阻挡的液体进行导流,避免液体残留在防水盒2内。

本实施例中,可参照图6,上述防水盒2的底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防水盒2底部靠近所述投放器1的把手11的一端高于远离所述投放器1的把手11的一端。通过该结构设置的,能够使得防水盒2内的液体均能通过该倾斜坡度流入洗衣机内,避免液体残留在防水盒2内。优选的,上述防水盒2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1°-2.5°,通过该角度的设置,在满足防水盒2能够被抽出(即夹角角度不能过大)的前提下,能够使得防水盒2内的液体沿防水盒2流入洗衣机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上述的投放器组件,通过该投放器组件,能够有效避免液体从防水盒2与投放器1的缝隙溢出,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侧的第一挡筋3的一端插入至另一侧相邻的两个第一挡筋3之间,而不是在两个第一挡筋3之间形成流通口4,通过将其中一侧的第一挡筋3的一端插入至另一侧相邻的两个第一挡筋3之间,液体大量回流时会依次接触碰撞多个第一挡筋3,此时可通过多个第一挡筋3将液体阻挡,并降低其能量,有效避免液体从防水盒与投放器的缝隙溢出,提高了用户体验。而且进一步在第一挡筋3的下端底部设置漏水口31,少量越过第一挡筋3的液体可通过该漏水口31流出并最终经防水盒2流入洗衣机内,进一步避免液体留在防水盒2内,导致积存过多经防水盒2与投放器1的缝隙溢出。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上述的投放器组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