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轻便晾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3609发布日期:2018-09-05 01:1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晾衣架,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轻便晾衣架。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的晾衣架主要包括竖式支撑杆、中短横杆、下短横杆、中长横杆、下长横杆和上晾衣杆;下短横杆、中短横杆、中长横杆和下长横杆由下而上水平固定设置在四根竖式支撑杆之间;中短横杆与下短横杆平行,中长横杆与下长横平行,中短横杆与中长横杆、下长横杆相垂直,下短横杆与中长横杆、下长横杆相垂直;上晾衣杆水平设置在竖式支撑杆顶部并与中长横杆平行;现有的晾衣架都是固定不动的,没有折叠功能;在不使用状态下存放不方便,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轻便晾衣架,其能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由此便于整体包装及在不使用状态下的存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为,一种多功能轻便晾衣架,其特征为它包括外支撑框、提拉装置、网片架、旋转头、旋转卡扣、爪式连接扣、挂钩座、固定螺栓、固定螺母、上晾衣杆、中支撑框和固定撑杆;其中

外支撑框包括第一竖式支撑杆、第一上短横杆、第一中短横杆、第一下短横杆、第一上支撑横杆、第一下支撑横杆和第一顶连接二通;在两第一竖式支撑杆之间由下而上分别水平固定设置一第一下短横杆和第一中短横杆,在第一下短横杆上方的两第一竖式支撑杆之间由下而上分别水平固定设置一第一下支撑横杆和一第一上支撑横杆;第一上短横杆通过第一顶连接二通设置在两第一竖式支撑杆顶端;

中支撑框包括第二竖式支撑杆、第二上短横杆、第二中短横杆、第二下短横杆、第二上支撑横杆、第二下支撑横杆和第二顶连接二通;在两第二竖式支撑杆之间由下而上分别水平固定设置一第二下短横杆和第二中短横杆,在第二下短横杆上方的两第二竖式支撑杆之间固定设置两呈水平状的第二下支撑横杆,在两呈水平状的第二下支撑横杆的上方的两第二竖式支撑杆之间固定设置两呈水平状的第二上支撑横杆;第二上短横杆通过第二顶连接二通设置在两第二竖式支撑杆顶端;

提拉装置包括上折叠杆、下折叠杆、提拉杆、斜撑杆和连接螺栓,提拉杆垂直设置,在提拉杆上设有一垂直滑槽,在垂直滑槽上侧的提拉杆上通过一连接螺栓转动连接两上折叠杆,在垂直滑槽下侧的提拉杆上通过一连接螺栓转动连接两下折叠杆,两斜撑杆的下端通过连接螺栓滑动连接在垂直滑槽上,两斜撑杆的上端分别通过连接螺栓转动连接在一上折叠杆上;

网片架包括晾挂杆和钩挂杆,在钩挂杆一端设有一挂钩凸起,在挂钩凸起下侧的钩挂杆上设有一水平滑槽;若干括晾挂杆平行设置在两钩挂杆之间;

在上晾衣杆一端连接有一旋转头,在上晾衣杆另一端连接有一爪式连接扣;

两外支撑框之间设置一中支撑框,一外支撑框与中支撑框之间通过两平行的提拉装置连接,两平行的提拉装置的上折叠杆之间设有若干固定撑杆;

提拉装置上一侧的一上折叠杆和一下折叠杆分别对应与一外支撑框的第一上支撑横杆和第一下支撑横杆转动连接;提拉装置上另一侧的的一上折叠杆和一下折叠杆分别对应与一中支撑框的第二上支撑横杆和第二下支撑横杆转动连接;

若干上晾衣杆一端的旋转头通过旋转卡扣连接设置在每一外支撑框的第一上短横杆上,上晾衣杆另一端的爪式连接扣可对应扣入中支撑框的第二上短横杆中;

在提拉装置上侧的每一外支撑框上通过水平滑槽由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母垂直设置若干网片架,在外支撑框的第一竖式支撑杆上设有与挂钩凸起对应的挂钩座。

为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在第一竖式支撑杆和第二竖式支撑杆的底部设有一滑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能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由此便于整体包装及在不使用状态下的存放;同时可实现整体的销售包装,方便消费者购买后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晾衣杆转动打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晾衣杆与支撑框的上短横杆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网片架与支撑框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提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部分折叠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部分折叠收纳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全部折叠收纳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多功能轻便晾衣架,其特征为它包括外支撑框1、提拉装置2、网片架3、旋转头4、旋转卡扣5、爪式连接扣6、挂钩座7、固定螺栓8、固定螺母9、上晾衣杆10、中支撑框11、固定撑杆12和滑轮13;其中

外支撑框1包括第一竖式支撑杆1.1、第一上短横杆1.2、第一中短横杆1.3、第一下短横杆1.4、第一上支撑横杆1.5、第一下支撑横杆1.6和第一顶连接二通1.7;在两第一竖式支撑杆1.1之间由下而上分别水平固定设置一第一下短横杆1.4和第一中短横杆1.3,在第一下短横杆1.4上方的两第一竖式支撑杆1.1之间由下而上分别水平固定设置一第一下支撑横杆1.6和一第一上支撑横杆1.5;第一上短横杆1.2通过第一顶连接二通1.7设置在两第一竖式支撑杆1.1顶端;

中支撑框11包括第二竖式支撑杆11.1、第二上短横杆11.2、第二中短横杆11.3、第二下短横杆11.4、第二上支撑横杆11.5、第二下支撑横杆11.6和第二顶连接二通11.7;在两第二竖式支撑杆11.1之间由下而上分别水平固定设置一第二下短横杆11.4和第二中短横杆11.3,在第二下短横杆11.4上方的两第二竖式支撑杆11.1之间固定设置两呈水平状的第二下支撑横杆11.6,在两呈水平状的第二下支撑横杆11.6的上方的两第二竖式支撑杆11.1之间固定设置两呈水平状的第二上支撑横杆11.5;第二上短横杆11.2通过第二顶连接二通11.7设置在两第二竖式支撑杆11.1顶端;

提拉装置2包括上折叠杆2.1、下折叠杆2.2、提拉杆2.3、斜撑杆2.4和连接螺栓2.5,提拉杆2.3垂直设置,在提拉杆2.3上设有一垂直滑槽2.3.1,在垂直滑槽2.3.1上侧的提拉杆2.3上通过一连接螺栓2.5转动连接两上折叠杆2.1,在垂直滑槽2.3.1下侧的提拉杆2.3上通过一连接螺栓2.5转动连接两下折叠杆2.2,两斜撑杆2.4的下端通过连接螺栓2.5滑动连接在垂直滑槽2.3.1上,两斜撑杆2.4的上端分别通过连接螺栓2.5转动连接在一上折叠杆2.1上;

网片架3包括晾挂杆3.1和钩挂杆3.2,在钩挂杆3.2一端设有一挂钩凸起3.2.1,在挂钩凸起3.2.1下侧的钩挂杆3.2上设有一水平滑槽3.2.2;若干括晾挂杆3.1平行设置在两钩挂杆3.2之间;

在上晾衣杆10一端连接有一旋转头4,在上晾衣杆10另一端连接有一爪式连接扣6;

两外支撑框1之间设置一中支撑框11,一外支撑框1与中支撑框11之间通过两平行的提拉装置2连接,两平行的提拉装置2的上折叠杆之间设有若干固定撑杆12;

提拉装置2上一侧的一上折叠杆2.1和一下折叠杆2.2分别对应与一外支撑框1的第一上支撑横杆1.5和第一下支撑横杆1.6转动连接;提拉装置2上另一侧的的一上折叠杆1.5和一下折叠杆1.6分别对应与一中支撑框11的第二上支撑横杆11.5和第二下支撑横杆11.6转动连接;

两上晾衣杆10一端的旋转头4通过旋转卡扣5连接设置在一外支撑框1的第一上短横杆上1.2,上晾衣杆10另一端的爪式连接扣6可对应扣入中支撑框11的第二上短横杆11.2中;

在提拉装置2上侧的每一支撑框1上通过水平滑槽3.2.2由固定螺栓8与固定螺母9垂直设置一网片架3,在支撑框1的竖式支撑杆1.1上设有与挂钩凸起3.2.1对应的挂钩座7;

在第一竖式支撑杆1.1和第二竖式支撑杆11.1的底部设有一滑轮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折叠收纳时,先松开固定螺栓8与固定螺母9,使网片架3的挂钩凸起3.2.1不再勾住挂钩座7,从而使网片架3呈垂直状,然后使上晾衣杆10一端的爪式连接扣6从支撑框1的上短横杆1.2中脱开并转动上晾衣杆10,如如图6所示,然后提拉一外支撑框1与中支撑框11之间的两提拉装置2的提拉杆2.3即可收纳部分晾衣架,如图7所示;然后再继续提拉另一外支撑框1与中支撑框11之间的两提拉装置2的提拉杆2.3即可收纳全部晾衣架,全部折叠收纳后的状态如图8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