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撑布的上色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044发布日期:2018-11-09 20:3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色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撑布的上色模具。



背景技术:

便于撑布的上色模具是用于支撑布料从而使上色作业更为方便的一种模具,但现有的便于撑布的上色模具存在着使用不方便,且布料喷涂的质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撑布的上色模具,其能够提高布料喷涂的质量,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便于撑布的上色模具,其包括底板、凹槽、外接设备连接机构、第一弹簧、第一支撑杆、第二弹簧、第二支撑杆、第三弹簧、第三支撑杆、第四弹簧、第四支撑杆,底板上设有凹槽,外接设备连接机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弹簧都与底板相连,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支撑杆一端相连,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支撑杆一端相连,第三弹簧一端与第三支撑杆一端相连,第四弹簧一端与第四支撑杆一端相连,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二支撑杆一侧,第三支撑杆位于第四支撑杆一侧,凹槽位于外接设备连接机构一侧,外接设备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柱、限位推杆、导套、连接杆、固定块、垫块,限位推杆、导套、连接杆都与固定柱相连,限位推杆位于导套一侧,连接杆与固定块相连,限位推杆与垫块相连,固定块位于垫块一侧,固定块与底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底板底部使用螺旋纹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柱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块为实心结构。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形状为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固定柱的直径大于第一弹簧的直径,第一弹簧的直径、第二弹簧的直径、第三弹簧的直径、第四弹簧的直径都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布料喷涂的质量,且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接设备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便于撑布的上色模具包括底板1、凹槽2、外接设备连接机构3、第一弹簧4、第一支撑杆5、第二弹簧6、第二支撑杆7、第三弹簧8、第三支撑杆9、第四弹簧10、第四支撑杆11,底板1上设有凹槽2,外接设备连接机构3、第一弹簧4、第二弹簧6、第三弹簧8、第四弹簧10都与底板1相连,第一弹簧4一端与第一支撑杆5一端相连,第二弹簧6一端与第二支撑杆7一端相连,第三弹簧8一端与第三支撑杆9一端相连,第四弹簧10一端与第四支撑杆11一端相连,第一支撑杆5位于第二支撑杆7一侧,第三支撑杆9位于第四支撑杆11一侧,凹槽2位于外接设备连接机构3一侧,外接设备连接机构3包括固定柱21、限位推杆22、导套23、连接杆24、固定块25、垫块26,限位推杆22、导套23、连接杆24都与固定柱21相连,限位推杆22位于导套23一侧,连接杆24与固定块25相连,限位推杆22与垫块26相连,固定块25位于垫块26一侧,固定块25与底板1相连。

底板1底部使用螺旋纹结构,增加了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固定柱21为一体式结构,提高了牢固性。

固定块25为实心结构,提高了连接效果。

底板的形状为三角形,这样方便与其他元件固定或定位。

固定柱的直径大于第一弹簧的直径,第一弹簧的直径、第二弹簧的直径、第三弹簧的直径、第四弹簧的直径都相等,这样方便区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底板用于固定外接设备连接机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的位置,第一弹簧与第一支撑杆相连,第二弹簧与第二支撑杆相连,第三弹簧与第三支撑杆相连,第四弹簧与第四支撑杆相连,从而提高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抗压性和高度调整能力,在使用时将布平铺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上方,此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弹簧被下压,从而减少了布在喷涂过程中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所接触部位的压力,在使用时可在任意方向进行喷涂,不会因压力而使布料表面变形或被刺破,从而提高了布料喷涂的质量,且使用方便。凹槽用于收集喷涂或制作模具时所产生的液体,这样防止产生污染,节能环保。固定柱用于固定限位推杆、导套、连接杆的位置,导套用于连接外接设备且用于旋转、安装固定柱等,限位推杆支撑布且用于限制布的位置,使用方便。连接杆用于连接固定柱、固定块,固定块用于与底板相连,从而固定外接设备连接机构的位置。垫块用于保护与外接设备连接的限位推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布料喷涂的质量,且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