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便携烫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0046发布日期:2019-04-02 23:44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式便携烫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烫衣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叠式便携烫衣机。



背景技术:

烫衣机在日常家庭生活使用中出现较多,主要用于对衣服的平整作用,提高衣服的平顺度,以前烫衣机都是塑胶一体化的结构,这样的烫衣机体积较大,占据空间较大,不利于出行携带,使用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便携烫衣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以前烫衣机都是塑胶一体化的结构,这样的烫衣机体积较大,占据空间较大,不利于出行携带,使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式便携烫衣机,包括烫衣机本体,所述烫衣机本体上固定设置有上盖,且上盖一侧固定设置把手,所述上盖下部设置有中盖,且中盖上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圈,所述第一连接圈与上盖下部固定连接,所述中盖下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圈,且中盖通过第二连接圈与下盖固定连接,所述中盖外侧固定设置有折横圈,所述下盖内部固定安装有烫衣机组件,所述上盖端部固定设置出气口,且出气口上固定设置有出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圈和第二连接圈在中盖上相互平行,所述中盖采用的材料为橡胶或硅胶。

优选的,所述折横圈设置数量为多个,所述折横圈之间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烫衣机组件固定在下盖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折叠式便携烫衣机通过将中盖对上盖和下盖之间起到固定连接作用,中盖采用橡胶或硅胶材料,且在中盖表面设置折横圈,使烫衣机本体能够进行压缩,解决了以前烫衣机都是塑胶一体化的结构,这样的烫衣机体积较大,占据空间较大,不利于出行携带,使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该可折叠式便携烫衣机第一连接圈和第二连接圈分别对中盖起到使上盖和下盖的连接作用,且第一连接圈与第二连接圈和上盖与下盖连接处相匹配,有利于烫衣机本体结构安装稳定性,折横圈为凹陷薄壁结构有利于烫衣机本体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进行弯折压缩,以减少烫衣机本体整体体积,烫衣机组件与下盖之间相匹配,进行固定安装,出气口通过出气孔进行均匀出气,提高烫衣机本体整体使用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烫衣机本体,2、上盖,3、把手,4、中盖,5、第一连接圈,6、第二连接圈,7、下盖,8、折横圈,9、烫衣机组件,10、出气口,11、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式便携烫衣机,包括烫衣机本体1、上盖2、把手3、中盖4、第一连接圈5、第二连接圈6、下盖7、折横圈8、烫衣机组件9、出气口10和出气孔11,烫衣机本体1上固定设置有上盖2,且上盖2一侧固定设置把手3,上盖2下部设置有中盖4,且中盖4上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圈5,且第一连接圈5和第二连接圈6在中盖4上相互平行,中盖4采用的材料为橡胶或硅胶,第一连接圈5和第二连接圈6分别对中盖4起到使上盖2和下盖7的连接作用,且第一连接圈5与第二连接圈6和上盖2与下盖7连接处相匹配,有利于烫衣机本体1结构安装稳定性,第一连接圈5与上盖2下部固定连接,中盖4下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圈6,且中盖4通过第二连接圈6与下盖7固定连接,中盖4外侧固定设置有折横圈8,折横圈8为凹陷薄壁结构,折横圈8之间相互平行,折横圈8为凹陷薄壁结构有利于烫衣机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进行弯折压缩,以减少烫衣机本体1整体体积,下盖7内部固定安装有烫衣机组件9,烫衣机组件9固定在下盖7内部,烫衣机组件9与下盖7之间相匹配,进行固定安装,提高烫衣机本体1整体使用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性价比高。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折叠式便携烫衣机时,首先,对烫衣机本体1上的连接结构进行检查,保证烫衣机本体1在使用和收纳过程中都能够进行正常使用,检查完毕后再进行以下操作,将上盖2和中盖4通过第一连接圈5进行固定连接,中盖4与下盖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圈6进行固定连接,烫衣机组件9在下盖7内部进行固定安装,在进行烫衣的过程中,使烫衣机组件9进行工作,产生热气,通过出气口10上的出气孔11进行均匀排气,当使用完毕后,将中盖4通过折横圈8进行压缩,使烫衣机本体1进行收缩,这就是该可折叠式便携烫衣机的使用过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