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0399发布日期:2018-11-20 22:4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熨斗的功能不断丰富,电熨斗电路中的按键数量也在提高。现有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中,按键检测电路就是一个按键直接与单片机的一个I/O口连接(即一对一的连接方式),这种按键检测电路简单直接,但是,由于一个按键需要独占单片机的一个I/O口,当按键较多时,就需要占用单片机较多的I/O口(有多少个按键,就需要占用多少个I/O口),从而导致控制器的I/O口的利用率较低;且由于单片机在设计时端口数量往往被设计的十分有限,使得这些为数不多的I/O口在被用于模拟信号采集、信号输出等功能之后,很难剩余足够数量的I/O口,来实现按键检测输入用的功能;同时,在进行按键选择时,往往需要额外设计显示电路,用以指示按键是否被按下。然而像电熨斗类的小家电产品,其空间容量极其有限,电路板要尽量小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电熨斗按键检测电路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和按键扫描电路;所述单片机包括第一端口I/O1和第二端口I/O2;所述按键扫描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4、按键S1、按键S2、按键S3以及按键S4;

所述按键S1的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至直流电源,所述按键S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端口I/O1;

所述按键S2的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至直流电源,所述按键S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端口I/O2;

所述按键S3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口I/O1,所述按键S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端口I/O2;

所述按键S4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口I/O1,所述按键S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端口I/O2。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为+5V。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1的电阻值为0.47kΩ。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均为绿色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通过单片机的两个I/O端口,能够实现对4个按键的扫描,提高了单片机I/O端口的利用率;同时,在各按键被按下时,对应的发光二极管被点亮,向使用者指示被按下的按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使用的电气元器件少,电路结构简单,占用的单片机I/O端口少,在保证电熨斗电路板的体积小巧的同时增加了按键数量,满足电熨斗的丰富功能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

10单片机 20直流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于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端”、“另一端”等类似词语,仅是指示装置或元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在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10和按键扫描电路;所述单片机10包括第一端口I/O1和第二端口I/O2;所述按键扫描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4、按键S1、按键S2、按键S3以及按键S4;

所述按键S1的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至直流电源20,所述按键S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端口I/O1;

所述按键S2的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至直流电源20,所述按键S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端口I/O2;

所述按键S3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口I/O1,所述按键S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端口I/O2;

所述按键S4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口I/O1,所述按键S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端口I/O2。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10和按键扫描电路;单片机10的型号可以是STM32F030C8;其中单片机10包括两个不同I/0端口,第一端口I/O1和第二端口I/O2;按键扫描电路包括4个发光二极管和4个按键;

其中按键S1的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至直流电源20,按键S1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单片机10的第一端口I/O1;按键S2的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至直流电源20,较佳地,直流电源20的输出电压为+5V,电阻R1的电阻值为0.47kΩ;按键S2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单片机10的第二端口I/O2;按键S3的一端连接单片机10的第一端口I/O1,按键S2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单片机10的第二端口I/O2;按键S4的一端连接单片机10的第一端口I/O1,按键S4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单片机10的第二端口I/O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具体描述如下:

扫描按键S1和S2时,向第一端口I/O1和第二端口I/O2写入低电平,并将第一端口I/O1和第二端口I/O2设为输入,读取第一端口I/O1和第二端口I/O2的状态。如果第一端口I/O1为低电平,第二端口I/O2为高电平,说明按键S1被按下,此时发光二极管D1被点亮;如果第一端口I/O1为高电平,第二端口I/O2为低电平,说明按键S2被按下,此时发光二极管D2被点亮。

扫描按键S3时,向第一端口I/O1写入高电平,向第二端口I/O2写入低电平,并将第一端口I/O1设为输出,持续输出高电平,第二端口I/O2设为输入。读取第二端口I/O2的状态,如果第二端口I/O2读取为高电平,说明按键S3被按下,此时,发光二极管D3被点亮。

扫描按键S4时,向第一端口I/O1写入低电平,向第二端口I/O2写入高电平,并将第一端口I/O2设为输出,持续输出高电平,第一端口I/O1设为输入。读取第一端口I/O1的状态,如果第一端口I/O1读取为高电平,说明按键S4被按下,此时,发光二极管D4被点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通过单片机10的两个I/O端口,能够实现对4个按键的扫描,提高了单片机10I/O端口的利用率;同时,在各按键被按下时,对应的发光二极管被点亮,向使用者指示被按下的按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指示功能的电熨斗按键控制电路使用的电气元器件少,电路结构简单,占用的单片机10I/O端口少,在保证电熨斗电路板的体积小巧的同时增加了按键数量,满足电熨斗的丰富功能的需要。

优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均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具体实施时,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均采用绿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被点亮时所需的工作电流较低,适应于低电流输出的单片机10。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单片机10、发光二极管、正极、负极、I/O端口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