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抗紫外线的荧光色涤棉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6133发布日期:2018-12-28 19:4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透气抗紫外线的荧光色涤棉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尤其是涉及透气抗紫外线的荧光色涤棉面料。



背景技术:

功能性面料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2015年开始,全国范围掀起一股跑步热潮,除去专业跑步人士,爱好者非专业人士也是数量暴增,爱好者对服装功能要求相对较低,但是他们更注重舒适性。

在跑步过程中,常规功能性跑步服装比较轻便,具有强透气透湿功能,但是面料过于轻薄会使皮肤太阳光内紫外线灼伤。

国内的跑步爱好者对服装有多重的要求,他们不要求面料有多强的功能性,但是希望服装面料具有多种的功能性,在不同场合都可以使用,比如白天强光下可以运动时,他们希望有抗紫外线功能,在夜幕下跑步他们希望有荧光功能,提高安全性,运动过程中希望能够足够透气可以快速的速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透气抗紫外线的荧光色涤棉面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抗紫外线的荧光色涤棉面料,由8针道的上针盘与8针道的下针筒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该面料是双层结构组织,采用50S/1长绒棉纤维和涤纶长纤维75D/72F制成;

正面排列纱线为75D/72F,背面排列纱线为50S/1长绒棉纤维;

按最小花型,整个组织8路为一个完整循环,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

第一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

第二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第三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

第四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第五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

第六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第七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

第八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采用蜂眼结构,可以有效增加面料透气性;将正面50S/1棉纱进行荧光橙色处理,可以增加夜晚跑步的安全系数,使其它的人员车辆更容易发现跑步者;底面将消光纱线75D/72,进行紧密排列,可以有效阻挡紫外线对跑步者皮肤的灼伤,紫外线遮蔽率达到97%,UPF50+。

附图说明

图1为透气抗紫外线的荧光色涤棉面料正面图例。

图2为透气抗紫外线的荧光色涤棉面料反面图例。

图3为透气抗紫外线的荧光色涤棉面料编织方式,其中1代表成圈,2表示浮圈,3表示集圈。

图4为第一路到第八路的编织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到图4,一种透气抗紫外线的荧光色涤棉面料,由8针道的上针盘与8针道的下针筒编织而成,该面料是双层结构组织,采用50S/1长绒棉纤维和涤纶长纤维75D/72F制成;

正面排列纱线为75D/72F,背面排列为50S/1长绒棉纤维。

按最小花型,整个组织8路为一个完整循环,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

第一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织针依次排列为1-2-3-4-1-2-3-4

第二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织针依次排列为1-2-3-4-1-2-3-4

第三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织针依次排列为1-2-3-4-1-2-3-4

第四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织针依次排列为1-2-3-4-1-2-3-4

第五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织针依次排列为1-2-3-4-1-2-3-4

第六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织针依次排列为1-2-3-4-1-2-3-4

第七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浮圈、集圈织针依次排列为1-2-3-4-1-2-3-4

第八路,正面组织涤纶纤维75D/72F,反面组织长绒棉纤维50S/1,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织针依次排列为1-2-3-4-1-2-3-4

面料是一种双层结构组织,采用两种材质,一种是50S/1长绒棉纤维,手感舒适;另外一种是具有吸湿排汗和抗紫外线功能的涤纶长纤维75D/72F,它们按照一种针法结构进行排列。这种结构我们通常上称为-双面蜂眼结构,正面为蜂眼,背面为平面。

蜂眼面(正面)排列纱线为75D/72F,底面(背面)排列为50S/1长绒棉纤维。

织造:选用30”36G双面机,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双面编织。

染整:对面料进行,前处理,精炼漂洗,再进行染色处理,单染涤纶选用荧光橙染料,正面蜂眼结构变成荧光橙色,反面是棉纤维的本身色,再定型处理,加入3%抗紫外线助剂;实现正面荧光透气,反面舒适吸排,整块面料抗紫外线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