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织物除液及张紧功能的卷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0437发布日期:2019-02-10 22:4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织物除液及张紧功能的卷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织物除液及张紧功能的卷染机。



背景技术:

卷染机是一种平幅间歇式染色设备,主要用于直接、活性、硫化、还原等染料的平幅染色,卷染机已成为一种理想的代替连续染色机的设备。

现有卷染机包括舱体,舱体内设有染缸和两个卷布辊,两个卷布辊一般均设有驱动电机,还包括设置在两个卷布辊之间且浸没在染缸内的染液中的导布辊,以及设置在卷布辊与染缸之间的除液辊。工作时,由驱动电机带动两个卷布辊一同正转、再一同反转,如此往复过程中,织物不断来回经过卷染机的染缸达到染色的目的。

但是,现有卷染机在染色过程中,由于单一除液辊只能对织物单面除液,并且织物的张力在卷染机卷绕染色的全过程中随着卷绕的直径变化始终发生变化,导致由此引起的织物头尾端、正反面存在色差现象,尤其是遇到批量染色时,织物色差现象更为突出,从而大大降低了卷染机染色的正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卷染机不能对织物双面进行除液,以及织物存在色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织物除液及张紧功能的卷染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织物除液及张紧功能的卷染机,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设有染缸和两个互相平行的卷布辊,染缸内设有导布辊,导布辊与卷布辊平行,所述染缸与两个卷布辊之间均设有张紧辊,张紧辊平行于卷布辊,所述张紧辊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座,滑座与舱体滑动连接,滑座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张紧辊,滑座连接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安装在舱体上;还包括除液辊,除液辊平行于卷布辊,滑座上设有第二直线驱动机构,除液辊与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输出端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张紧辊径向方向,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为电动推杆或者气缸;所述张紧辊、除液辊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舱体外壁还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安装在舱体外,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杆与滑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张紧辊、除夜辊表面光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张紧辊、张紧辊上的压力传感器、滑座、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以及控制装置的设置,使得织物在染色过程中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值实时反映织物表面张力情况,进而实时调节织物张紧程度,减少因张紧力变化导致色差问题;同时滑座上的第二驱动机构及除液辊的设置,使得控制装置能够根据织物的厚度调节除液辊与张紧辊之间的间隙,实现织物的有效除液,同时织物的两面均受到挤压,两面染液均能够得到有效的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舱体、2-染缸、3-卷布辊、4-导布辊、5-张紧辊、6-滑座、7-第一直线驱动装置、8-除液辊、9-第二直线驱动机构、10-压力传感器、11-控制装置、12-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织物除液及张紧功能的卷染机,包括舱体1,舱体1内设有染缸2和两个互相平行的卷布辊3,染缸2内设有导布辊4,导布辊4与卷布辊3平行,染缸2与两个卷布辊3之间均设有张紧辊5,张紧辊5平行于卷布辊3,张紧辊5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座6,滑座6与舱体1滑动连接,滑座6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张紧辊5的轴向方向,舱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直线驱动机构7,第一直线驱动机构7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杆与滑座6连接;还包括除液辊8,除液辊8平行于卷布辊3,滑座6上设有第二直线驱动机构9,除液辊8与第二直线驱动机构9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第二直线驱动机构9的输出端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张紧辊5的径向方向,第一直线驱动机构7、第二直线驱动机构9为电动推杆或者气缸;张紧辊5、除液辊8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0用于检测织物12的张紧程度,舱体1的外壁还设有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11与压力传感器10、第一直线驱动机构7、第二直线驱动机构9电连接,控制装置11根据压力传感器10检测的数据判断织物12的张紧程度,再通过驱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7实时调节织物12的张紧力,实现织物12染色过程中张紧力的一致性,减小色差;同时根据织物12的厚度控制第二直线驱动机构9运动,以此调节除液辊8与张紧辊5之间的间隙,通过除液辊8、张紧辊5对织物12的挤压实现织物12的除液;另外,张紧辊5、除夜辊8表面光滑,以此降低织物12的损伤。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