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0250发布日期:2019-01-05 00:15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熨斗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吊瓶式蒸汽电熨斗。



背景技术:

熨斗是一种用于熨烫衣物的用具,广泛应用于服装行业、洗涤行业及家庭生活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熨斗的种类日益增加,功能丰富多样,满足生产生活的各类需要。

目前,工业领域应用的熨斗主要包括全蒸汽熨斗、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等类型。吊瓶式蒸汽电熨斗连接水箱,将水箱注入的水加热蒸发而形成蒸汽,水蒸气喷出而实现熨烫作用。吊瓶式蒸汽电熨斗具有容量大、功率高等优点,对于工业应用场合具有较佳的适应性。

现有的吊瓶式蒸汽电熨斗尚存在一些缺点。由于结构所限,吊瓶式蒸汽电熨斗仅具有一个汽化室,增压汽化作用不甚理想,常会出现汽化不充分、蒸汽带有水滴甚至发生冷凝滴水的现象,给熨烫生产造成很大障碍,滴水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瓶式蒸汽电熨斗,有效地增强汽化作用,保证水汽化充分,避免滴水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吊瓶式蒸汽电熨斗,包括依次连通的注水端、第一汽化室与第二汽化室,所述第一汽化室与所述第二汽化室之间设置发热体,所述第一汽化室内形成具有多重弯折构造的连续流道,所述连续流道一端连通所述注水端,另一端通过导汽管与所述第二汽化室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汽化室具有复数个阵列分布的喷汽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汽化室与第二汽化室层叠分布,所述导汽管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瓶式蒸汽电熨斗包括上盖件、发热体保持件与喷汽板,所述上盖件与所述发热体保持件包围而成所述第一汽化室,所述发热体保持件与所述喷汽板包围而成所述第二汽化室,所述发热体保持于所述发热体保持件内部,所述喷汽板设置所述喷汽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件面向所述发热体保持件的一侧表面设置上导流栅道,所述发热体保持件面向所述发热体保持件的一侧表面设置下导流栅道,所述上导流栅道与所述下导流栅道分别具有多重弯折构造并拼接而成所述连续流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导流栅道与所述下导流栅道错位拼接而使所述连续流道具有层叠构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体保持件内部具有封闭腔道,用于嵌装所述发热体,所述封闭腔道与所述下导流栅道具有一致的多重弯折方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体保持件具有沿竖直方向贯通其中的纵贯孔,所述导汽管设置于所述纵贯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汽化室形成出汽流道,所述出汽流道与所述喷汽孔对应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汽流道具有自所述第二汽化室的输入端向外发散的构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汽流道与所述发热体的作用面保持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具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汽化室与第二汽化室,第一汽化室内形成具有多重弯折构造的连续流道而使水于其中充分汽化蒸发,第一汽化室与第二汽化室之间设置导汽管而实现贯通导流,缩短导流路径,进而于第二汽化室内进一步汽化蒸发,并由喷汽孔喷出,以双重汽化结构增强气化效果,保证水分的充分汽化,不留残余水滴成分而杜绝滴水隐患,改善了熨烫效果与使用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对剖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M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瓶式蒸汽电熨斗去除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4提供的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上盖件的轴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4提供的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发热体保持件的俯视轴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4提供的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发热体保持件的仰视轴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吊瓶式蒸汽电熨斗,0100-注水端,0110-电磁阀,0200-第一汽化室,0210-上盖件,0211-上导流栅道,0212-第一限位环,0220-发热体保持件,0221-下导流栅道,0222-封闭腔道,0223-纵贯孔,0224-第一嵌装槽, 0225-第二嵌装槽,0230-第一密封圈,0300-第二汽化室,0310-喷汽板,0311- 喷汽孔,0312-第二限位环,0313-出汽流道,0320-第二密封圈,0400-发热体,0500-壳体组件,0510-手柄,0520-接线盒,0530-护汽罩,0540-防烫板, 0600-导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吊瓶式蒸汽电熨斗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吊瓶式蒸汽电熨斗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吊瓶式蒸汽电熨斗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结合参阅图1~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吊瓶式蒸汽电熨斗1000,包括依次连通的注水端0100、第一汽化室0200与第二汽化室0300。其中,注水端0100用于引入带蒸发的水,第一汽化室0200与第二汽化室0300形成层次分布的蒸汽发生器,保证水的充分蒸发汽化,杜绝滴水风险。

注水端0100可通过导水管与水箱相连,自动引入所需的水。示范性地,注水端0100设置电磁阀0110,用于实现对输入水的流量调节。电磁阀0110 的输入端与导水管相连,电磁阀0110的输出端与第一汽化室0200的输入端相连。

第一汽化室0200与第二汽化室0300之间设置发热体0400,以一体式的发热体0400实现对第一汽化室0200与第二汽化室0300的加热。例如,第一汽化室0200与第二汽化室0300具有共同侧壁,共同侧壁中嵌入设置发热体0400。

示范性地,第一汽化室0200与第二汽化室0300层叠分布。换言之,第一汽化室0200位于第二汽化室0300上方,且二者气路连通。相应地,水经过第一汽化室0200实现初次汽化,实现增压并由自重作用而进一步加速,从而进入第二汽化室0300实现二次汽化。

第一汽化室0200内形成具有多重弯折构造的连续流道,用以增加汽化作用的行程而提升汽化增压效果。所谓连续流道,是指流道保持连续不间断,保证蒸汽流动的连续性。示范性地,连续流道为一笔画图形。所谓多重弯折构造,是指连续流道于第一汽化室0200的空间内连续蜿蜒分布,形成互不交叠的蛇形腔道。在前述构造下,第一汽化室0200的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水蒸气的流程最大化。

其中,连续流道一端连通注水端0100,另一端通过导汽管0600与第二汽化室0300的输入端连通,实现水的初次汽化与水蒸气的导流。示范性地,导汽管0600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管,有效缩短无法汽化作用的导流路径段的长度,保证导流后的水蒸气的汽化率。示范性地,导流管为金属直通,保持较佳的导流与导热作用。

第二汽化室0300具有复数个阵列分布的喷汽孔0311,用于喷射蒸汽。喷汽孔0311的阵列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以取得所需的熨烫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吊瓶式蒸汽电熨斗1000的一种具体构造。

请结合参阅图1~4,示范性地,吊瓶式蒸汽电熨斗1000包括上盖件 0210、发热体保持件0220与喷汽板0310。其中,上盖件0210与发热体保持件0220包围而成第一汽化室0200,发热体保持件0220与喷汽板0310包围而成第二汽化室0300。

可以理解,发热体保持件0220位于上盖件0210与喷汽板0310之间。发热体0400保持于发热体保持件0220内部,使发热体保持件0220可同步对第一汽化室0200与第二汽化室0300提供加热蒸发作用。喷汽板0310设置喷汽孔0311,使充分蒸发的蒸汽得以喷出。

请结合参阅图3~6,示范性地,上盖件0210面向发热体保持件0220 的一侧表面设置上导流栅道0211,发热体保持件0220面向发热体保持件 0220的一侧表面设置下导流栅道0221,上导流栅道0211与下导流栅道0221 分别具有多重弯折构造并拼接而成连续流道。

示范性地,上导流栅道0211与下导流栅道0221错位拼接而使连续流道具有层叠构造。换言之,上导流栅道0211与下导流栅道0221相对独立,并具有连通开口而使流道连续。在此构造下,连续流道具有分层结构,实现对水蒸气的进一步分流,并延长水蒸气的流程,进一步增强蒸发汽化效果。

示范性地,发热体保持件0220内部具有封闭腔道0222,用于嵌装发热体0400。其中,封闭腔道0222与下导流栅道0221具有一致的多重弯折方向。封闭腔道0222使发热体0400与连续流道不发生直接接触,避免发热体0400受到水汽侵蚀而发生意外故障。

可以理解,发热体保持件022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保证发热体0400 发出的热量传递于连续流道与第二汽化室0300。发热体0400的实现方式众多,包括发热管、电热丝等类型,通电时即行发热。

示范性地,上盖件0210、发热体保持件0220与喷汽板0310自上而下层叠分布,使第一汽化室0200与第二汽化室0300亦呈上下层叠结构。在此构造下,水与蒸汽得以利用自重进一步加速。同时,喷汽孔0311位于吊瓶式蒸汽电熨斗1000的底面,保证贴合熨烫作用。

示范性地,发热体保持件0220具有沿竖直方向贯通其中的纵贯孔0223,导汽管0600设置于纵贯孔0223内。换言之,纵贯孔0223两端开口分别连通连续流道与喷汽板0310,由导汽管0600实现蒸汽导流。

示范性地,上盖件0210与发热体保持件0220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 0230,以实现对第一汽化室0200的密封。请参阅图5,示范性地,上盖件 0210面向发热体保持件0220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一限位环0212,发热体保持件0220面向上盖件0210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一嵌装槽0224。第一密封圈 0230嵌装于第一嵌装槽0224,并由第一限位环0212实现限位。

示范性地,发热体保持件0220与喷汽板0310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 0320,以实现对第二汽化室0300的密封。请结合参阅图6~7,示范性地,发热体保持件0220面向喷汽板0310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嵌装槽0225,喷汽板0310面向发热体保持件0220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限位环0312。第二密封圈0320嵌装于第二嵌装槽0225,并由第二限位环0312实现限位。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吊瓶式蒸汽电熨斗1000 的一种具体构造。

请参阅图4,示范性地,第二汽化室0300形成出汽流道0313,出汽流道0313与喷汽孔0311对应设置。例如,出汽流道0313设置于喷汽板0310 面向发热体保持件0220的一侧表面。示范性地,喷汽孔0311设置于出汽流道0313远离第一汽化室0200的一侧侧壁,以连通出汽流道0313与外界环境。进一步地,喷汽孔0311沿出汽流道0313的延伸路径依次分布。

可以理解,出汽流道0313与导汽管0600连通。示范性地,出汽流道 0313与发热体0400的作用面保持相对,使水蒸气于出汽流道0313中得以实现二次汽化,进一步提高汽化率而杜绝滴水隐患。

出汽流道0313的结构形式众多,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示范性地,出汽流道0313具有自第二汽化室0300的输入端向外发散的构造。例如,出汽流道0313具有树状结构,并遍及喷汽板0310的整个底面,保证较佳的熨烫面积。喷汽孔0311分布于树状结构的整个区域,保证出汽熨烫效果。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任一者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吊瓶式蒸汽电熨斗 1000的一种具体构造。

请结合参阅图1~4,示范性地,吊瓶式蒸汽电熨斗1000包括壳体组件 0500,以便用户握持使用。其中,壳体组件0500包括手柄0510、接线盒 0520、护汽罩0530与防烫板0540。

手柄0510用于供用户握持,具有圆滑而便于把握的形状。示范性地,手柄0510上设有防滑部,避免用户握持时发生打滑意外,保证使用安全。其中,防滑部的实现方式众多,包括防滑纹、防滑颗粒、防滑扣环等多种类型。

接线盒0520用于实现对外的电性连接,具有电源连接端及用于收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示范性地,接线盒0520上设置显示屏,用于显示吊瓶式蒸汽电熨斗1000的状态。

护汽罩0530用于与喷汽板0310扣合,形成用于包容第一汽化室0200 与第二汽化室0300的包容部,避免蒸汽发生泄漏,保证使用安全。可以理解,护汽罩0530具有密闭表面。

防烫板0540设置于护汽罩0530的上表面,用于隔绝护汽罩0530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可以理解,防烫板0540具有密闭表面,并具有良好的绝热性,保证表面温度恒定,避免发生烫伤。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