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损耗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958发布日期:2019-03-27 10:00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损耗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损耗圆织机。



背景技术:

圆织机用于编织筒布。圆织机的经纱架上有许多纱锭,依据编织布幅宽和扁丝宽度,使用规定范围数量的经纱。经纱进入圆织机前,由经纱的棕框对经纱进行交叉开口,纬纱梭子在交叉开口中作圆周运动穿过经纱,编织成筒布。

然而现有的圆织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经线容易受到气温和湿度的影响,从而使得经线容易出现断裂现象,使得圆织机的损耗率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低损耗圆织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损耗圆织机,包括收纳机构、提升机构、机架、主机和送经机构,所述机架的内部固定有主机,所述机架的上部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机架的两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输送辊,所述输送辊的上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包括风机壳体贯流风叶和电机,所述风机壳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贯流风叶,且贯流风叶与风机壳体外部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机架的两侧地面通过螺栓对称固定有送经机构,其中,一个送经机构的外侧地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收纳机构,所述送经机构包括经架和多个纱锭,所述经架的内部均匀卡合连接有多个纱锭,所述经架的底部设置有水槽,且水槽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道与经架临近机架一侧的喷淋架进行连通,其中,每一行纱锭对应一个喷淋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风机壳体的底部对应输送辊所在位置处焊接有弧形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贯流风叶的长度与输送辊的长度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喷淋架喷头的上部固定有引流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引流板的倾斜角度为45°。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在送经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水槽,然后在水槽的内部设置有水泵,然后通过水泵与经架上的喷淋架进行连通,这样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经线进行加湿,从而提高整个经线的强度,降低圆织机的损耗率;其次,在经架的一侧,对应喷淋架喷头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向下倾斜45°的引流板,这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喷淋架喷出的水雾进行收集,从而起到节水的目的;最后在输送辊的上部设置有风机,并且风机的底部焊接有弧形罩,这样通过风机对经线附着的水进行快速风干,这样便于后期产品的保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损耗圆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送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架、风机和主机组合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收纳机构、2-提升机构、3-机架、4-主机、5-送经机构、51-水槽、52-水泵、53-喷淋架、54-引流板、55-经架、56-纱锭、6-风机、61-弧形罩、62-风机壳体、63-贯流风叶、64-电机、7-输送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低损耗圆织机,包括收纳机构1、提升机构2、机架3、主机4和送经机构5,机架3的内部固定有主机4,机架3的上部设置有提升机构2,机架3的两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输送辊7,输送辊7的上部设置有风机6,风机6包括风机壳体62贯流风叶63和电机64,风机壳体62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贯流风叶63,且贯流风叶63与风机壳体62外部的电机64传动连接,机架3的两侧地面通过螺栓对称固定有送经机构5,其中,一个送经机构5的外侧地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收纳机构1,送经机构5包括经架55和多个纱锭56,经架55的内部均匀卡合连接有多个纱锭56,经架55的底部设置有水槽51,且水槽5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52,水泵52通过管道与经架55临近机架3一侧的喷淋架53进行连通,其中,每一行纱锭56对应一个喷淋架53。

风机壳体62的底部对应输送辊7所在位置处焊接有弧形罩61,贯流风叶63的长度与输送辊7的长度相同,喷淋架53喷头的上部固定有引流板54,引流板54的倾斜角度为45°。

弧形罩61是用来对风机6产生的气流进行导向,这样使得气流与输送辊7接触范围更广,从而便于更好的除湿。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纱锭56的出线端经过输送辊7与主机4进行连接,然后再通过主机4与提升机构2进行连接,最后通过收纳机构1完成收纳,其中,在纱锭56在输送经线的过程中,通过水泵52通过喷淋架53对经线进行喷湿,而多余的雨水通过引流板54完成收集,重新收集到水槽51中便于下次使用,而经线经过输送辊7时,风机6通过电机64驱动贯流风叶63旋转,然后通过贯流风叶63搅动气流除去经线表面附着的水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