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1655发布日期:2019-04-30 19:0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抑菌效果的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纺布由纤维组成,表面柔软亲肤,并且能够快速渗透体液,因此多用于卫生吸收制品的面层和导流层,被广泛应用于卫生巾、护垫、婴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及医用敷料等卫生吸收制品中。但是现在的卫生吸收制品大多由面层、导流层、吸收芯层及底膜构成,多层结构必然具有一定的厚度,尤其是吸收芯层,因此,在使用时,吸收制品与使用部位之间往往形成一种潮湿、闷热的环境,这种环境很容易细菌滋生,使得使用部位出现泛红、瘙痒,过敏等症状。目前大多采用将无纺布进行打孔或压花方式,来增加透气性和减少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来解决过敏问题,但是只是从结构上来调整无纺布的透气性,使得吸收制品的使用环境不适宜细菌滋生来达到抑菌的效果,效果甚微,因此应该赋予无纺布抗菌、抑菌功能化来解决细菌滋生的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310472761.2公开了一种用于卫生巾导流层的抑菌无纺布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辊涂的方式将含有壳聚糖的抑菌整理液附着于水刺无纺布基材表面,再进行烘干成型处理。该方法简便易行,制备出的抑菌无纺布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滋生。该方法是利用辊涂的方式将壳聚糖附着于无纺布的表面,但是仅是在无纺布的表面具有壳聚糖,即在同一纤维上仅是纤维朝外的表面具有壳聚糖,而在另一面则不具有壳聚糖,因此在无纺布在使用中随着与人体的接触摩擦,纤维有可能会移位,翻转,因此壳聚糖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不均匀现象,大大影响了无纺布的抑菌效果,起不到抑制细菌滋生,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并且现有的抑菌剂多采用化学抗菌剂或银离子抗菌剂,而化学抗菌剂与皮肤、粘膜直接接触,从而可能造成皮肤刺激现象,而银离子有高的氧化电位0.798伏(25℃),化学稳定性较差,在紫外线照射下或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银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银,并立即转化为氧化银,使制品变灰、变黑,这不仅降低了其商业价值,也减弱了其抑菌性能。此外,银离子抑菌剂价格较高,抗真菌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吸收制品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亲肤、抗菌效果好的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抗菌无纺布,由至少一层纤维层组成,所述抗菌无纺布中至少表面的纤维层含有具有甲壳素的纤维,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是由热塑性树脂组成并且至少于表面层附着有甲壳素。

所述抗菌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其中之一。

所述甲壳素包括甲壳素脱乙酰基化后的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

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的表面层是通过纤维上油法或内添加的方式附着甲壳素。

所述抗菌无纺布具有开孔或压花结构。

一种包含所述抗菌无纺布的吸收制品,包括透液面层、吸收层和透气底层,所述吸收层设于透液面层和透气底层间,所述吸收制品的透液面层是由所述抗菌无纺布制成。

一种包含所述抗菌无纺布的吸收制品,包括透液面层、导流层、吸收层和透气底层,所述导流层位于吸收层的上方,所述导流层和吸收层设置于透液面层与透气底层之间,所述吸收制品的导流层是由所述抗菌无纺布制成。

所述导流层具有开孔或压花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抗菌无纺布的至少表面的纤维层含有具有甲壳素的纤维,甲壳素、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为海洋中节肢动物如虾、蟹的外壳提取物,绿色环保、无毒、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菌作用和吸湿性能,使得抗菌无纺布的抑菌率达到50%~ 99.9%,还有效防止了现有化学抑菌剂在与皮肤接触时,容易引起皮肤刺激现象的发生。但现有技术是将甲壳素通过辊涂或喷洒在无纺布表面,甲壳素仅位于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一个侧面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甲壳素通过纤维上油法或内添加的方式附着在纤维外表面,甲壳素是覆盖于整个纤维的外表面,从而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实现于表面层附着有甲壳素,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在使用时,不管纤维如何移动,翻转,本实用新型的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都具有抑菌效果,防止了仅将甲壳素涂覆在无纺布面层即甲壳素位于表面纤维层朝外的一面,导致使用时出现甲壳素分布不均,从而影响无纺布的抑菌效果。而且采用内添加方式,即使使用时表面的纤维所附着的甲壳素被冲刷掉,纤维内部的甲壳素又可以迁移到纤维表面,从而增加了无纺布的抑菌稳定性和长期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抗菌无纺布的纤维截面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吸收制品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吸收制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抗菌无纺布可以选用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和水刺无纺布,以下以抗菌热风无纺布、抗菌热风无纺布、抗菌纺粘无纺布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抗菌热风无纺布,是由单层纤维层组成,该抗菌无纺布中具有甲壳素的纤维A,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A共混在无纺布中,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A由内之外依次为芯层C、皮层B及表面层,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A的皮层B为聚乙烯,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A的芯层C为聚丙烯的短纤维,并且在纤维A的表面层附着有甲壳素D,其中:甲壳素D包括甲壳素脱乙酰基化后的壳聚糖及壳聚糖的衍生物。

该具有甲壳素的纤维A的表面层附着的甲壳素D是在制备纤维时,纺丝后丝束通过油槽时采用浸渍法将甲壳素D附着在纤维A的表面层,上述方式为纤维上油法,该纤维上油法保证了纤维A的整个表面层都附着有甲壳素D,并且附着比较均匀,与将甲壳素仅通过辊涂或喷淋在无纺布表面相比,将甲壳素仅通过辊涂或喷淋在无纺布表面,会使得甲壳素仅位于表面纤维层朝外的一面,使用时出现甲壳素分布不均,从而影响无纺布的抑菌效果。

1、抗菌性能测试

试验菌中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或ATCC 25922);

试验菌中的酵母菌: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

试验菌的菌液制备:取上述试验菌的菌株第3~14代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18~24h,取营养琼脂培养基的的斜面新鲜培养物,用5mL 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以下简称PBS)洗下所形成的菌苔,使菌悬浮均匀后用上述PBS稀释至所需浓度。

将试验菌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24h的斜面培养物用PBS洗下,制成菌悬液(要求的浓度为:用100μL滴于对照样片上,回收菌数为1×104~9×104cfu/片或mL),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菌悬液为试验菌的菌液。

取被试验样品(抗菌无纺布) (2.0cm×3.0cm)和对照样片(与试样同质材料,同等大小,但不含抗菌材料,且经灭菌处理)各4片(置于灭菌平皿内)。

取上述菌悬液,分别在每个被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上滴加 100μL,均匀涂布/混合。开始计时,作用2、5、10、20min,用无菌镊分别将被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的样片投入含5mL PBS的试管内,充分混匀,作适当稀释,然后取其中2~3个稀释度,分别吸取0.5 mL,置于两个平皿,用凉至40~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或沙氏琼脂培养基(用于培养酵母菌)15 mL作倾注,转动平皿,使其充分均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于35℃±2℃培养48h(营养琼脂培养基)或72 h(沙氏琼脂培养基),作活菌菌落计数。试验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抑菌率:

X = ( A -B )/ A× 100%

式中:X-----抑菌率,%;

A------对照样品平均菌落数;

B------被试验样品平均菌落数。

2、抑菌稳定性测试方法

测试条件:

加速试验:将抗菌无纺布置54~57℃恒温箱内14天或37-40℃恒温箱内3个月,保持相对湿度>75%,进行抑菌或杀菌性能测试。

将现有空白无纺布和本实施例中的抗菌无纺布分别进行抑菌性、抑菌稳定性等相关检测,测试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甲壳素是天然的广谱抗菌剂,能够有效抑制吸收制品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下细菌的滋生,并且与银离子抗菌剂或化学合成抗菌剂相比较,甲壳素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亲肤效果好,不会产生重金属超标或皮肤过敏。

实施例2

一种抗菌热风无纺布,是由两层纤维层组成,该抗菌无纺布的表面层为具有甲壳素的纤维,底层为普通的皮芯结构纤维,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由内之外依次为芯层、皮层及表面层,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的皮层为聚乙烯,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的芯层为PET的短纤维,并且在纤维的表面层附着有甲壳素,其中:甲壳素包括甲壳素脱乙酰基化后的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

该具有甲壳素的纤维的表面层附着的甲壳素是在制备纤维时,纺丝后丝束通过油槽时采用浸渍法将甲壳素附着在纤维的表面层,上述方式为纤维上油法,该纤维上油法保证了纤维的整个表面层都附着有甲壳素,并且附着比较均匀,与将甲壳素仅通过辊涂或喷淋在无纺布表面相比,将甲壳素仅通过辊涂或喷淋在无纺布表面,会使得甲壳素仅位于表面纤维层朝外的一面,使用时出现甲壳素分布不均,从而影响无纺布的抑菌效果。于本实施例中,该抗菌无纺布为两层结构,该抗菌无纺布的表面为具有甲壳素的纤维可以起到亲肤、抗菌的效果,而该抗菌无纺布的底层为普通的皮芯结构纤维,既保证了无纺布的力学性能、厚度等物性,满足吸收制品的上机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抗菌无纺布的成本,更有利于该抗菌无纺布的推广。

实施例3

一种抗菌纺粘无纺布,是由单层纤维层组成,所述纤维层中具有甲壳素的纤维,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为聚丙烯的长纤维,并且在纤维的表面层附着有甲壳素,其中:甲壳素包括甲壳素脱乙酰基化后的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

该具有甲壳素的纤维的表面层附着的甲壳素是通过内添加的方式,即将聚丙烯树脂、甲壳素母粒、柔软母粒等共混后加入螺杆挤出机后纺丝,之后通过铺网、热轧等步骤进行无纺布定型,形成所述抗菌纺粘无纺布。内添加的甲壳素会通过聚丙烯的非晶区析出到长纤维的表面,使得甲壳素附着在纤维的表面层,该内添加的方式保证了纤维整个表面都附着有甲壳素,并且附着比较均匀,与将甲壳素仅通过辊涂或喷淋在无纺布表面相比,将甲壳素仅通过辊涂或喷淋在无纺布表面会使得甲壳素仅位于表面纤维层朝外的一面,使用时出现甲壳素分布不均,从而影响无纺布的抑菌效果。并且即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抗菌无纺布时纤维的表面层所附着的甲壳素被冲刷掉,纤维内部的甲壳素又可以迁移到纤维的表面层,甲壳素和聚合物共混物之间有相容性问题,甲壳素小分子可以通过聚合物的非晶区移动到聚合物表面,从而增加了无纺布的抑菌稳定性和长期性。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一种吸收制品1,包括透液面层E1、吸收层F1和透气底层G1,所述吸收层F1设于透液面层E1和透气底层G1间。其中:所述吸收制品1的透液面层E1是由表面附着有甲壳素的抗菌无纺布A1制成。

该吸收制品1可以是卫生巾、卫生护垫、婴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以及医用敷料等,附着的甲壳素包括甲壳素脱乙酰基化后的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在使用时,透液面层E1与人体相接触,由于纤维表面的甲壳素的存在,有效抑制了细菌在闷热、潮湿环境下的滋生,从而有效防止了泛红、过敏及瘙痒等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效保护了使用者的健康。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一种吸收制品2,包括透液面层E2、导流层H2、吸收层F2和透气底层G2,所述导流层H2位于吸收层F2的上方,所述导流层H2和吸收层F2设置于透液面层E2与透气底层G2之间,其中:所述吸收制品2的导流层H2具有漏斗形的开孔I2,所述导流层H2也可以具有压花结构,并且导流层H2是由具有甲壳素的纤维制成的抗菌无纺布A2所制成。

该吸收制品2可以是卫生巾、卫生护垫、婴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以及医用敷料等,附着的甲壳素还包括甲壳素脱乙酰基化后的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相较于将甲壳素粉末包覆于吸收制品中,更能发挥甲壳素抗菌抑菌的效果,并且甲壳素分布较为均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