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机用置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2141发布日期:2019-07-17 06:1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机用置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机用置线架。



背景技术:

针织机是指一种编制针织物的机器,早在1589年英国牧师威廉·李(William Lee)发明了第一台手摇针织机。19世纪70年代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手摇针织机进而被高速运转的电动针织机所取代。这使得针织物生产越来越高效,降低了人体劳动力;

针织机运行高效快速,线圈很快就会用完,常常需要工作人员实时观察线圈使用情况,以防线圈用完后机器仍在运转造成织布不完整,而且在线圈用完后再发现需要重新穿针引线,十分麻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需要工作人员实时观察线圈使用情况,以防线圈用完后机器仍在运转造成织布不完整,而且在线圈用完后再发现需要重新穿针引线,十分麻烦,降低了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织机用置线架,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穿插并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线圈,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设有支撑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支撑装置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抵板上设有凹槽,所述线圈的上端抵在凹槽内,所述抵板上设有振动装置。

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杆上均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筒,所述线圈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转筒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块下侧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内穿插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

优选的,所述振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抵板下侧的铃铛,所述线圈内设有卷线筒,所述卷线筒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弹力球。

优选的,所述抵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绕接在滑杆上,所述弹簧远离抵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杆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弹性连接有弹力圈,所述弹力圈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铃铛、抵板、滑杆、套筒等结构相互作用,可使得线圈使用逐渐变小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敲击铃铛提醒工作人员需要更换线圈,无需人为实时观察,降低工作强度;

2、当线圈快用完时得到振动装置提醒,从而可更换线圈,只需将新线圈引线的一端借入旧线圈的尾端,从而便可通过拉扯旧线圈的前端更换线圈上的引线,无需重新一步一步穿针引线,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劳动力;

3、通过壳体、弹力圈、第二转筒等结构可将引线绕过弹力圈接入,从而可调节线的张紧度,以防线缠绕紊乱或过紧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针织机用置线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针织机用置线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块、2-支撑杆、3-第一转筒、4-线圈、5-卷线筒、6-第二固定块、7-第一连接杆、8-固定板、9-第二连接杆、10-滑块、11-滑杆、12-套筒、13-抵板、14-弹簧、15-铃铛、16-连接块、17-弹力球、18-壳体、19-弹力圈、20-第二转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针织机用置线架,包括第一固定块1,第一固定块1内穿插并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2,两个支撑杆2之间设有线圈4,每个支撑杆2上均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筒3,线圈4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转筒3之间,第一转筒3使得线圈4转动更为方便,以防卡顿。

同时,第一固定块1的下端设有支撑装置,第一固定块1通过支撑装置连接有滑块10,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块1下侧的第二固定块6,第二固定块6内穿插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两个固定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9,滑块10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9上。

进一步的,滑块10上固定连接有滑杆11,滑杆11上滑动连接有套筒12,套筒12上固定连接有抵板13,抵板13上设有凹槽,线圈4的上端抵在凹槽内,抵板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绕接在滑杆11上,弹簧14远离抵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杆11的上端,弹簧14由于套筒12及抵板13的重力始终处于伸长状态,从而可提供套筒12一个拉力,以防抵板13与线圈4之间的摩擦力过大影响线圈4转动。

更进一步的,抵板13上设有振动装置,振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抵板13下侧的铃铛15,线圈4内设有卷线筒5,卷线筒5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连接块1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弹力球17,当线圈4使用逐渐变小时,抵板13逐渐下移,卷线筒5带动弹力球17往复转动,当线圈4变小到一定程度时,弹力球17转动过程中可敲击到铃铛15,发出阵阵声响,从而提醒工作人员更换线圈4。

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9上固定连接有壳体18,壳体18内弹性连接有弹力圈19,弹力圈19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筒20,线圈4的引线可穿过弹力圈19与壳体18之间,由于弹力圈19与壳体18处于弹性连接,从而可使得引线的张紧度可自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向右移动滑块10,从而可将线圈4放置在两个第一转筒3之间,再向左移动抵板13使得抵板13的凹槽与线圈4的上端接触,针织机运行过程中,线圈4转动,从而带动弹力球17往复转动,当线圈4使用逐渐变小,从而使得抵板13与弹力球17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当线圈4变小到一定程度时,弹力球17转动过程中可往复敲击铃铛15,使得铃铛15发出阵阵声响,从而提醒工作人员换线,无需实时观察线圈4使用情况,关闭机器,扯断线圈4的线,换上新线圈,将新线圈的引线与线圈4扯断的线打结,在另一端拉扯线圈4的线头,使得新线圈的引线代替线圈4,从而无需重新穿针引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