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纱检测装置以及浆纱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2577发布日期:2019-06-19 01:5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断纱检测装置以及浆纱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断纱检测装置以及浆纱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纺织领域,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但由于经轴数量多、体积较大,为了保证浆纱质量,在生产过程中至少需要一名前车工人和一名后车工人,有些车间甚至需要更多的工人进行巡回,以巡视有没有断纱,便于及时发现生产工序中的质量问题并处理。然而,浆纱开机后机台高速转动,由于纱线在此过程中要经过多组导辊,导致有时断纱却不能及时发现,如果有断纱卷绕在经轴上未能及时发现,会造成质量事故,影响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浆纱生产过程中难以及时发现断纱的问题,提供一种断纱检测装置以及浆纱机系统。

一种断纱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感应件、传感器以及报警器;

所述感应件以及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感应件用于靠近机台导辊设置且与所述机台导辊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感应件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报警器信号连接,所述传感器能够感应所述感应件的受力情况,当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感应件受力变化超过预设值时,所述传感器向所述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所述报警器接收所述报警信号并进行报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件和缓冲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安装在机台上,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缓冲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感应件与所述机台导辊之间距离的卡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器是声音报警器和/或光报警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声音报警器为警铃,当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感应件受力变化超过预设值时,所述传感器向所述警铃发送报警信号,所述警铃响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报警器为感应灯,当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感应件受力变化超过预设值时,所述传感器向所述感应灯发送报警信号,所述感应灯响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机台导辊的两端,所述感应件的两端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所述传感器,所述感应件平行于所述机台导辊。

一种浆纱机系统,包括浆纱机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断纱检测装置,所述断纱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台上且靠近所述机台导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浆纱机系统还包括断纱检测装置控制器,所述断纱检测装置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机台上的所述断纱检测装置的开或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连接机台车速控制器,当所述传感器感受到所述感应件受力变化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机台车速控制器控制机台降速运行。

上述断纱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感应件、传感器以及报警器;感应件以及传感器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感应件靠近机台导辊设置,传感器与感应件连接,传感器与报警器信号连接,传感器能够检测感应件的受力情况,当传感器感应到感应件受力变化超过预设值时,传感器向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报警器接收报警信号并进行报警。具体地,当有断纱发生时,断纱会在机台导辊上不断地卷绕,卷绕在机台导辊的纱线会随着机台导辊转动慢慢变大,从而可以触碰到感应件导致感应件受力发生变化,而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感应件传导的受力变化,并且在受力变化大于预设值时能够做出响应,报警器根据接收到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报警。该断纱检测装置在断纱检测时无需人工巡视,可自动检测断纱,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有利于控制生产质量。

一种浆纱机系统,包括浆纱机以及断纱检测装置,该浆纱机系统能够自动检测断纱,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浆纱机系统还包括断纱检测装置控制器,利用断纱检测装置控制器控制任一条靠近机台导辊安装的断纱检测装置,从而能够集中的控制每一条导辊的感应器,方便集中控制和管理。

更进一步的,传感器连接机台车速控制器,当传感器感受到感应件受力变化超过预设值时,机台车速将自动调慢,机台车速的及时调慢使浆纱机在工作中出现断纱情况时造成的损失更小,进一步的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断纱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如下:

100:断纱检测装置;110:安装支架;111:固定件;112:缓冲件;120:传感器;130:感应件;140:机台;141:机台导辊;150:断纱;160: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于”或“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纱检测装置100,其包括安装支架110、感应件130、传感器120以及报警器160。感应件130以及传感器120安装在安装支架110上,感应件130用于靠近机台导辊141设置,传感器120与感应件130连接,传感器120与报警器160信号连接。传感器120能够检测感应件130的受力情况,当传感器120感应到感应件130受力变化超过预设值时,传感器120向报警器160发送报警信号,报警器160接收报警信号并进行报警。

具体地,在图示的具体示例中,安装支架110包括固定件111和缓冲件112,缓冲件112与固定件111相连接,固定件111用于与机台140连接,缓冲件112与感应件130连接。固定件111与机台140之间活动式连接,可以是但不限于卡接、螺纹连接以及其他的一些活动式连接方式,便于更换。缓冲件112与固定件111支架也可以采用活动式连接,以便损坏时只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无需整体替换,降低维护成本。同理,感应件130与传感器120之间也采用活动式连接。

进一步的,缓冲件112上还设有卡位,通过调节卡位以调节感应件130与机台导辊141之间距离的。该断纱检测装置100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时,对机台导辊141与感应件130之间的距离的要求可能不同,因此在缓冲件112上设有卡位使感应件130与机台导辊141之间距离的调节更为简便。

缓冲件112可以是弹簧装置,在断纱150发生时,由于机台导辊141在不停的转动,使断纱150不断的缠绕在机台导辊141上,断纱150缠绕逐渐变大触碰到感应件130,感应件130的受力变大,会对感应件130造成一定的形变。因为感应件130连接传感器120,感应件130的形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感器120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弹簧的设置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对感应件130以及传感器12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报警器160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声音报警器和/或光报警器,报警器160可以靠近机台导辊141设置,也可以通过其他易于发现或者辨认断纱150所在机台导辊141的位置的方式而设置。如图1所示,报警器160安装在传感器120上。断纱检测装置100,其目的就是在断纱150发生时,能够及时的被工人发现,及时解决断纱150问题,减少损失,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声音报警器可以为警铃,当传感器120感应到感应件130受力变化超过预设值时,传感器120向警铃发送报警信号,警铃响应。当光报警器为感应灯,当传感器120感应到感应件130受力变化超过预设值时,传感器120向感应灯发送报警信号,感应灯响应。当声音报警器和光报警器同时使用时,效果更佳。

如图1所示,感应件130可以为丝状物、条状物或杆状物等,如金属条。安装支架110有两个,分别设于机台导辊141的两端。感应件130平行于机台导辊141设置,并连接机台导辊141两端的安装支架110上的传感器12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提供了一种浆纱机系统,其包括浆纱机以及上述断纱检测装置100,断纱检测装置100安装在机台140上,且靠近机台导辊141。该浆纱机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自动的检测断纱150,及时发现断纱150。该浆纱机系统提高了浆纱机的生产效率,并且减少断纱150发生时产生的损失。

进一步的,浆纱机系统还包括断纱检测装置控制器,断纱检测装置控制器用于控制机台140上的断纱检测装置100的开或关,便于浆纱机上断纱检测装置100的集中管理。

更进一步的,在浆纱机系统中,传感器120与机台车速控制器连接,当断纱150发生时,传感器120感受到感应件130受力变化超过预设值时,机台车速控制器控制机台降速运行。机台车速可以根据传感器120而调整车速,避免在断纱150发生时,因为机台车速过大使断纱150在机台导辊141上缠绕过大,损坏断纱检测装置100,也避免了在断纱150发生时,工人没有及时赶到,导致断纱150在机台导辊141缠绕过大损坏断纱检测装置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