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过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5577发布日期:2019-10-15 17:50阅读:2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过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上浆装置,属于布料纺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料过浆装置。



背景技术:

土工布作为防水防潮的建筑用油毡布的原料,需求量越来越广,现在土工布采用聚脂切片作为原料进行非纺织造,其在定型后需进行过浆,过浆即采用淀粉浆中添加一些添加剂,将布料经过淀粉浆后并让淀粉浆充分浸润布料,然后对过浆后的布料进行干燥,柔化。布料上浆的均匀性对布料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过浆装置,该装置采用双浸双轧的形式,且在整个过程中对浆料进行不断的搅拌,布料上浆均匀,产品质量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布料过浆装置,包括浆槽,浆槽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导布辊、一对垂直布置的预压辊、浸胶轮、第二导布辊和一对垂直布置的上下浸轧辊,其中第一导布辊、浸胶轮的下方浸没在料浆内,布料依次经过第一导布辊的下方、预压辊之间、浸胶轮的下方、第二导布辊的上方和浸轧辊之间完成上浆;位于上方的上预压辊通过气缸进行加压;浸胶轮为多个支杆围设而成的圆辊结构。

优选地,上预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滑块一上,滑块一可沿着机架上的轨道上下运动,滑块一的上方与气缸连接,气缸固定在机架上。

优选地,下浸轧辊固定在机架上,上浸轧辊设置在下浸轧辊的上方,上浸轧辊与下浸轧辊之间的间隙可调节。

具体地,上浸轧辊两端的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座上,固定座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机架上,固定座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可伸缩的支撑杆固定在机架上。

优选地,浆槽沿走布方向剖开的剖面呈“V”型结构,浆槽的底部呈倾斜设置。

其中,“V”型底部的夹角为100-145°。

其中,“V”型结构的底部为圆弧过渡。

优选地,第二导布辊上表面的高度低于下浸轧辊上表面的高度。

优选地,浸胶轮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为镂空的板状结构。

其中,支撑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加强杆,加强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架的中心位置,加强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杆上,每侧的加强杆均匀设置有四个。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布料过浆装置,布料在第一导布辊的下方进行预浸渍后,通过预压辊进行挤压,经过预浸渍和挤压后可以避免浆液粘结在布料的表面导致后面浆液浸不透的问题,经过预浸渍和挤压后的布料再在浸胶轮的作用下进行充分浸渍,经过充分浸渍后的布料先经过第二导布辊将布料上粘附的大部分浆液刮下,最后再通过浸轧轮进行挤压,将布料中多余的浆液刮下和挤出。本实用新型还采用由多个支撑围设而成的浸胶轮进行浸渍,在浸胶的过程中同时对浆液进行搅拌,避免了浆液的凝固,保证了浆液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浸双轧的方式同时结合浸胶轮对浆液进行不断的搅拌,上浆均匀、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预压辊固定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浸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浆槽、2 第一导布辊、3 预轧辊、4 浸胶轮、5 第二导布辊、6 浸轧辊、7 气缸、8 滑块一、9 支撑架、10 加强杆、11 固定座、12 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布料过浆装置,包括浆槽1,浆槽1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导布辊2、一对垂直布置的预压辊3、浸胶轮4、第二导布辊5和一对垂直布置的上下浸轧辊6,其中第一导布辊2、浸胶轮4的下方浸没在料浆内,布料依次经过第一导布辊2的下方、预压辊3之间、浸胶轮4的下方、第二导布辊5的上方和浸轧辊6之间完成上浆;位于上方的上预压辊通过气缸进行加压;浸胶轮4为多个支杆围设而成的圆辊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布料在第一导布辊的下方进行预浸渍后,通过预压辊进行挤压,经过预浸渍和挤压后可以避免浆液粘结在布料的表面导致后面浆液浸不透的问题,经过预浸渍和挤压后的布料再在浸胶轮的作用下进行充分浸渍,经过充分浸渍后的布料先经过第二导布辊将布料上粘附的大部分浆液刮下,最后再通过浸轧轮进行挤压,将布料中多余的浆液刮下和挤出。本实用新型还采用由多个支撑围设而成的浸胶轮进行浸渍,在浸胶的过程中同时对浆液进行搅拌,避免了浆液的凝固,保证了浆液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浸双轧的方式同时结合浸胶轮对浆液进行不断的搅拌,上浆均匀、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预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滑块一8上,滑块一8可沿着机架上的轨道上下运动,滑块一8的上方与气缸7连接,气缸7固定在机架上,气缸7的设置一方面方便第一次的上料,另一方面可对上预压辊进行加压,保证预压辊3的预压效果。

本实施例中,下浸轧辊固定在机架上,上浸轧辊设置在下浸轧辊的上方,上浸轧辊与下浸轧辊之间的间隙可调节,便于控制上浆量的均匀。

具体的,上浸轧辊两端的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座11上,固定座11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机架上,固定座11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可伸缩的支撑杆12固定在机架上,可伸缩的支撑杆包括两个螺杆套和一个螺杆,螺杆的两端分别伸入到螺杆套内,螺杆套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座11上和机架上,旋转螺杆即可实现螺杆套的可伸缩,进而调节上下浸轧辊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中,我们进一步的将浆槽1沿走布方向剖开的剖面呈“V”型结构,浆槽1的底部呈倾斜设置。此种设置可以延长浸浆时间,保证上浆效果更好。“V”型底部的夹角可设置为100-145°之间,其中优选为120度,可以同时保证第一导布辊很好的浸渍效果。

本实施例中,“V”型结构的底部为圆弧过渡,保证搅拌效果。

为了保证浸轧辊挤下的浆液能顺利流下进入到浆槽1内,第二导布辊6上表面的高度低于下浸轧辊上表面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我们还在浸胶轮4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了支撑架9以保证浸胶轮4结构的稳固,支撑架9可采用镂空的板状结构,方便浆槽内的浆液的流动。

进一步的,支撑架9的两侧还设置有加强杆10,加强杆10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架9的中心位置,加强杆10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杆上,每侧的加强杆均匀设置有四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改进和等同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