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支撑杆和挂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8724发布日期:2019-08-27 20:39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可伸缩支撑杆和挂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支撑杆和挂烫机。



背景技术:

可伸缩支撑杆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配件,可以通过调节自身长度达到调整家用电器使用高度的目的,使用范围较广且实用性较强。

现有的可伸缩支撑杆包括有依次套设的多个管件,在管件的接合处设置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一般为紧固螺母或卡箍等,两者的作用原理较为类似,在使用时均套设在相邻管件的外部。当需要调整管件长度时,首先转动紧固螺母或移动卡箍,使紧固螺母或卡箍卸载对管件的夹持力,从而便于相邻的管件之间的相对移动,当相邻管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再转动紧固螺母或移动卡箍,从而利用紧固螺母或卡箍重新夹紧管件的外壁,以保持相邻管件的相对位置。

然而上述的可伸缩支撑件调节过程较为繁琐,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伸缩支撑杆和挂烫机,能够快速调整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过程,简化了可伸缩支撑杆和挂烫机的操作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伸缩支撑杆,包括多个依次活动套接的连接管,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用于锁定或解除连接管固定位置的锁合组件。

锁合组件的第一端具有解除或锁定连接管的触发部,锁合组件的第二端具有与触发部相连动的抵接部。

位于最内侧的连接管内设置有触发组件,触发组件的端部可抵接触发部,当触发组件抵接触发部时,相连动的抵接部依次触动锁合组件,以解除所有连接管的锁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通过设置多个依次活动套设的连接管利用连接管相对滑动实现了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过程。通过在相邻的连接管之间设置锁合组件,利用锁合组件锁定连接管的移动位置,从而保证可伸缩支撑杆伸缩状态的稳定性。通过在最内侧的连接管上设置触发组件,利用触发组件触动连接管的触发部,从而依次解除或锁定所有连接管的锁定状态,大大简化了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调整过程,操作较为简便。

在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中,可选的是,锁合组件包括设置在内侧连接管上的连接筒,开设在外侧连接管上的至少一个锁孔,以及设置在连接筒内设置有推动件和至少一个锁柱;

触发部连接推动件,并带动推动件沿连接筒的轴向往复移动,锁柱的第一端抵接在推动件上,锁柱的第二端穿过连接筒卡设在锁孔内;

锁柱在推动件的带动下沿连接筒的径向往复移动,以卡入锁孔,形成锁合组件的锁定状态,或脱出锁孔,形成锁合组件的解锁状态。

通过在锁合组件中设置推动件和锁柱,利用两者的斜面配合,将推动件沿连接管的轴向运动转换为锁柱沿连接管的径向运动,以使锁柱与锁孔的卡入或脱出,实现锁合组件的锁定或解锁。

在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中,可选的是,锁合组件包括第一锁合件和第二锁合件,第一锁合件位于最内侧的连接管和套设在其外部的连接管之间,第二锁合件位于其余相邻连接管之间;

第一锁合件包括第一连动杆,第一连动杆的第一端由连接筒伸出并延伸至触发组件,第一连动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锁合件的推动件,第一连动杆形成第一锁合件的触发部;

第二锁合件包括第二连动杆,第二连动杆的第一端由连接筒伸出,第二连动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锁合件的推动件,第二连动杆形成第二锁合件的触发部。

通过在第一锁合件的内部设置第一连动杆,利用第一连动杆将触发组件的触发作用力传递至第一锁合件的位置,从而触发锁定或触发解锁第一锁合组件。通过在第二锁合件的内部设置第二连动杆,利用第二连动杆向相邻连接管之间的触发作用力传递至第一锁合件的位置,从而触发锁定或触发解锁第一锁合组件。通过上述的传动方式实现不同锁合组件之间的依次触发,从而简化了可伸缩支撑杆的操作过程。

在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中,可选的是,锁柱和连接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通过锁柱和连接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利用第一弹性件向锁柱提供弹性回复力,在解除锁合组件锁定状态或者解锁状态时,维持锁柱与锁孔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保证了可伸缩支撑杆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中,可选的是,触发组件和位于最内侧的连接管的锁合组件分别位于最内侧的连接管的相对两端。

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用户对触发组件的进行操作,从而调整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过程。

在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中,可选的是,触发组件包括按压件,按压件位于最内侧的连接管的端部,当触发组件处于触发状态时,按压件与第一连动杆抵接。

通过在触发组件上设置按压件和连动杆,利用按压件带动连动杆触动触发部,可以简化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操作过程。

在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中,可选的是,第一连动杆和按压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连动杆和连接筒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第二弹性件向第一连动杆提供弹性回复力,在解除按压件的按压动作之后,位置第一连动杆与连接筒的相对位置关系。利用第三弹性件向第二连动杆提供弹性回复力,在解除锁合组件锁定状态或者解锁状态时,维持锁柱与锁孔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保证了可伸缩支撑杆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中,可选的是,第一连动杆和连接筒,以及第二连动杆和连接筒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性件。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第三弹性件向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提供弹性回复力,在解除锁合组件锁定状态或者解锁状态时,维持锁柱与锁孔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保证了可伸缩支撑杆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中,可选的是,多个连接管中,与最内侧连接管套接的连接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锁孔,其余连接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锁孔。

多个第一锁孔沿连接管的轴向间隔设置。

多个第二锁孔均位于连接管的端部,且沿连接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通过在与最内侧连接管套接的连接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锁孔,可以调整最内侧连接管在相邻的连接管上的锁定位置,以便灵活调整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长度。通过在其余连接管的端部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锁孔,可以提高其余相邻的连接管的锁定状态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烫机,该挂烫机包括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烫机,通过在挂烫机的可伸缩支撑杆内设置多个依次活动套设的连接管利用连接管相对滑动实现了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过程。通过在相邻的连接管之间设置锁合组件,利用锁合组件锁定连接管的移动位置,从而保证可伸缩支撑杆伸缩状态的稳定性。通过在最内侧的连接管上设置触发组件,利用触发组件触动连接管的触发部,从而依次解除或锁定所有连接管的锁定状态,大大简化了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调整过程,操作较为简便,同时提高了挂烫机的可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伸展状态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伸展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收缩状态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收缩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第一锁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第二锁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连接筒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连接筒的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第一锁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挂烫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可伸缩支撑杆;

10—第一连接管;

20—第二连接管;

30—第三连接管;

40—锁合组件;

41—第一锁合件;

411—第一连动杆;

42—第二锁合件;

421—第二连动杆;

43—连接筒;

44—锁柱;

45—推动件;

46—锁孔;

47—第一弹性件;

48—第二弹性件;

49—第三弹性件;

50—触发组件;

51—按压件;

200—挂烫机;

201—主机体;

202—喷头连接口;

203—水箱;

204—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伸展状态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伸展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收缩状态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收缩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第一锁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第二锁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连接筒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连接筒的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可伸缩支撑杆100,包括多个依次活动套接的连接管,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用于锁定或解除连接管固定位置的锁合组件40。

锁合组件40的第一端具有解除或锁定连接管的触发部,锁合组件40的第二端具有与触发部相连动的抵接部。

位于最内侧的连接管内设置有触发组件50,触发组件50的端部可抵接触发部,当触发组件50抵接触发部时,相连动的抵接部依次触动锁合组件40,以解除所有连接管的锁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该可伸缩支撑杆100可以包括多个依次活动套设的连接管,位于外侧的连接管可在位于内侧的连接管外部,并且沿连接管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外侧连接管和内侧连接管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形成了可伸缩支撑杆100的伸展状态,参照图1和图2所示,即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100的伸展状态。相应地,外侧连接管和内侧连接管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形成了可伸缩支撑杆100的收缩状态,参照图3和图4所示,即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100的收缩状态。

为保证相邻的连接管之间伸缩状态的稳定性,在相邻的连接管之间设置有锁合组件40,该锁合组件40可以通过同时锁定相邻连接管的管壁,从而避免相邻的连接管相对移动,达到锁定连接管移动位置的目的。

进一步地,该锁合组件40具有触发部,通过触动触发部可以解除锁合组件40对相邻连接管的管壁的锁定状态,以便于调整可伸缩支撑杆100的伸缩状态。其中,由于可伸缩支撑杆100包括多个连接管,相邻的连接管之间均存在锁合组件40,因此锁合组件40相应地设置有多个,每个锁合组件40具有抵接部。参照图3和图4所示,当该可伸缩支撑杆100在收缩过程中,相邻的连接管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相邻的锁合组件40相互靠近,导致锁合组件40上的抵接部抵接在与其相邻的锁合组件40的触发部上,从而使得该相邻的锁合组件40随之解除锁定。通过上述的结构,可以在多个锁合组件40之间形成连动解锁模式,即通过触发一个锁合组件40的触发部,便可解除所有锁合组件40的锁定状态,从而大大简化了该可伸缩支撑杆100伸缩的操作过程,便于用户使用,提高了可伸缩支撑杆100的通用性。

其中,该多个锁合组件40第一次触发是通过位于最内侧的连接管内的触发组件50完成的,该触发组件50通过抵接最内侧的连接管的触发部,从而解除该最内侧连接管的锁定状态,最内侧的连接管又会触发与其相邻的外侧连接管解除锁定,最终以上述的连动解锁模式,以由内侧向外侧的方向依次解除所有连接管的锁定状态。因此本实施例的可伸缩支撑杆100在操作过程中,仅需要触发一次触发组件50即可解除所有连接管的锁定,大大简化了可伸缩支撑杆100伸缩操作过程,并且通过移动最内侧的连接管即可达到依次带动所有连接管移动,降低了可伸缩支撑杆100伸缩时的操作难度。

进一步地,触发组件50和最内侧的连接管的锁合组件40分别位于最内侧的连接管的相对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发组件50和最内侧的连接管的锁合组件40分别位于最内侧的连接管的相对两端,在图2中即为触发组件50位于整个可伸缩支撑杆100的端部(上端),最内侧连接管的锁合组件40位于其底端。将触发组件50设置在可伸缩支撑杆100的端部可以便于触发组件50的端部暴露在可伸缩支撑杆100的外部,便于用户进行操作。

具体的,锁合组件40可以包括设置在内侧连接管上的连接筒43,开设在外侧连接筒43内的至少一个锁孔46,以及设置在连接筒43内的推动件45和至少一个锁柱44;

触发部连接推动件45,并带动推动件45沿连接筒43的轴向往复移动,锁柱44的第一端抵接在推动件45上,锁柱44的第二端穿过连接筒43卡设在锁孔46内;

锁柱44在推动件45的带动下沿连接筒43的径向往复移动,以卡入锁孔46,形成锁合组件40的锁定状态,或脱出锁孔46,形成锁合组件40的解锁状态。

具体的,推动件45的第一端由连接筒43的端部伸出,形成触发部;锁柱44的第一端与推动件45的第二端斜面配合,并在推动件45的带动下沿连接管的径向运动,锁柱44的第一端带动锁柱44的第二端穿过连接筒43卡设在锁孔46内,形成锁合组件40的锁定状态;或锁柱44的第一端带动锁柱44的第二端脱出锁孔46,形成锁合组件40的解锁状态。

第一锁合件41的第一连动杆411的第一端由连接筒43伸出并延伸至触发组件50,第一连动杆4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锁合件41的推动件45,第一连动杆411形成第一锁合件41的触发部。

其中,触发组件50包括位于连接管端部的按压件51,第一连动杆411的第一端抵接在按压件51的端部,第一连动杆411的第二端连接在锁合组件40的触发部上。

第一连动杆411用于在按压件51的按压作用力下,沿连接管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以触动锁合组件40的触发部。

锁合组件40包括第一锁合件41和第二锁合件42,第一锁合件41位于最内侧的连接管和套设在其外部的连接管之间,第二锁合件42位于其余相邻连接管之间。

第二锁合件42包括第二连动杆421,第二连动杆421的第一端由连接筒43伸出,第二连动杆42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锁合件42的推动件45,第二连动杆421形成第二锁合件42的触发部。

进一步地,锁柱44和连接筒4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7。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依次套设的连接管可以包括位于最内侧的第一连接管10和套设在第一连接管10外侧的第二连接管20,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之间设有第一锁合件41。参照图2、图5和图6所示,该可伸缩支撑杆100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杆(图中未标出),该安装杆可以是位于可伸缩支撑杆100上端的横杆,触发组件50可以设置在该安装杆内。触发组件50的按压件51设置在安装杆的上表面,并暴露在外部,便于用户进行操作,按压件51具有伸入第一连接管10的按压端。第一连动杆411位于第一连接管10的内部,第一端与按压件51的按压端抵接,第二端连接第一锁合件41的触发部上。当操作该触发组件50时,用户按压该按压件51,使得按压件51的按压端抵接第一连动杆411,从而使得第一连动杆411朝第一锁合件41的方向移动,触发该触发部,以解除该第一锁合件41的锁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动杆411与推动件45,或者第二连动杆421和推动件45均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轴连接或焊接等。第一锁合件41的解锁过程可以是,第一连动杆411被按压件51推动,朝第一锁合件41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推动件45朝远离锁柱44的方向移动。

原始状态时,推动件45的倾斜面抵接在锁柱44的倾斜面412a上,使得锁柱44卡设在锁孔46内,此时,第一弹性件47处于压缩状态。而当推动件45在第一连动杆411的带动下远离锁柱44时,推动件45的倾斜面与锁柱44的倾斜面412a相对滑动,最终两者脱离抵接状态,锁柱44在第一弹性件47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脱离锁孔46,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之间失去锁柱44的锁合力,因此可以沿轴向相对移动,以达到调整可伸缩支撑杆100的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伸缩状态的目的。

进一步地,第一连动杆411和按压件5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48,第二连动杆421和连接筒43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49。

当完成可伸缩支撑杆100的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伸缩状态调整后,用户释放按压件51,第二弹性件48带动第一连动杆411以及推动件45朝靠近锁柱44的方向移动,推动件45的倾斜面与锁柱44的倾斜面重新抵接,锁柱44重新卡入锁孔46内,从而恢复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的锁定状态。

参照图7所示,与第一卡合件类似,第二卡合件的解锁和锁定过程可以是:原始状态时,推动件45的倾斜面抵接在锁柱44的倾斜面412a上,使得锁柱44卡设在锁孔46内,此时,第一弹性件47处于压缩状态。当相邻的锁合组件40挤压第二连动杆421的端部时,推动件45在第二连动杆421的带动下远离锁柱44时,推动件45的倾斜面与锁柱44的倾斜面412a相对滑动,最终两者脱离抵接状态,锁柱44在第一弹性件47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脱离锁孔46,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之间失去锁柱44的锁合力,因此可以沿轴向相对移动,以达到调整可伸缩支撑杆100的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伸缩状态的目的。

当完成可伸缩支撑杆100的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伸缩状态调整后,相邻锁合组件40脱离第二连动杆421端部,第三弹性件49带动第二连动杆421以及推动件45朝靠近锁柱44的方向移动,推动件45的倾斜面与锁柱44的倾斜面重新抵接,锁柱44重新卡入锁孔46内,从而恢复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的锁定状态。

具体的,在锁合组件40中,推动件45远离第一连动杆411或者第二连动杆421的一端可以形成该锁合组件40的抵接部,当相邻的锁合组件40靠近时,推动件45可以抵接在第二连动杆421的端部,从而触发相邻锁合组件40的锁定或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管可以有多个,其中最内侧的连接管以及与其相邻的连接管的连接结构可以参照本实施例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的连接结构,而其余的连接管的连接结构均可以参照本实施例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的连接结构。

其中,多个连接管中,与最内侧连接管套接的连接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锁孔,其余连接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锁孔。

多个第一锁孔沿连接管的轴向间隔设置。

多个第二锁孔均位于连接管的端部,且沿连接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与最内侧连接管套接的连接管即为第二连接管20,其余连接管即为第三连接管30。第二连接管2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锁孔,多个第一锁孔沿连接管的轴向间隔设置。

通过在第二连接管2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锁孔可以调整第一连接管10在第二连接管20上的锁定位置,以便灵活调整可伸缩支撑杆100的伸缩长度。该第二锁孔的具体数量以及相邻第二锁孔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第三连接管30上设置有第二锁孔,第二锁孔有多个,多个第二锁孔均位于第三连接管30的靠近第二连接管20的端部,且多个第二锁孔沿第三连接管30的周向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锁孔仅位于第三连接管30靠近第二连接管20的端部,在使用时,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处于伸展状态,锁柱44卡入第二锁孔内,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处于收缩状态,锁柱44脱离第二锁孔,进入第二连接管20的管内,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仅存在一个锁定位置,即两者的相连接的端部,便于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随第一连接管10进行移动。

当第一连接管10解锁伸展时,仅需对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进行解锁即可依次带动第二连接管20从第三连接管30内伸出,伸出的过程无需解锁,大大简化了可伸缩支撑杆100的伸缩操作过程。并且当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完全伸展后,锁柱44卡入第三连接管30端部的第二锁孔内,保证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30的锁定状态,以维持可伸缩支撑杆100伸展状态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第一锁合件41中的锁柱44可以有多个,多个锁柱44以连接筒43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二锁合件42中的锁柱44也可以有多个,多个锁柱44以连接筒43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合件41的锁柱44和第一锁孔的数量可以相同,两者一一对应设置,将多个第一锁合件41的锁柱44以连接筒43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可以保证连接筒43的周向各个位置均具有稳定的卡合力,从而保证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的稳定连接。第二锁合件42的锁柱44与第一锁合件41的锁柱44具有相同或相应的设置方式以及所能实现的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弹性件47、第二弹性件48和第三弹性件49均可以是图中示出的弹簧,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使用弹片,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通过设置多个依次活动套设的连接管利用连接管相对滑动实现了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过程。通过在相邻的连接管之间设置锁合组件,利用锁合组件锁定连接管的移动位置,从而保证可伸缩支撑杆伸缩状态的稳定性。通过在最内侧的连接管上设置触发组件,利用触发组件触动连接管的触发部,从而依次解除或锁定所有连接管的锁定状态,大大简化了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调整过程,操作较为简便。

实施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第一锁合件41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还提供另一种结构的可伸缩支撑杆100,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相比,两者的区别之处在于:触发组件50和第一锁合件41的结构有所差别。

具体的,第一连动杆411和连接筒43,以及第二连动杆421和连接筒43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性件4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触发组件50中仅设置有按压件51,为第一锁合件41中的第一连动杆411提供弹性回复力的为第三弹性件49,当第三弹性件49设置在第一连动杆411和连接筒43之间时,可以提高第一锁合件41和第二锁合件42的结构相似度,此时第一锁合件41和第二锁合件42的区别仅在于第一连动杆411和第二连动杆421的长度差别,这样的设置可以简化该可伸缩支撑杆100的制造过程。与对比文件1相比,在触发组件50仅设置按压件51,可以有效简化触发组件50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第一锁合件41和第二锁合件42的锁定和解锁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

其他技术特征也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通过设置多个依次活动套设的连接管利用连接管相对滑动实现了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过程。通过在相邻的连接管之间设置锁合组件,利用锁合组件锁定连接管的移动位置,从而保证可伸缩支撑杆伸缩状态的稳定性。通过在最内侧的连接管上设置触发组件,利用触发组件触动连接管的触发部,从而依次解除或锁定所有连接管的锁定状态,大大简化了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调整过程,操作较为简便。

实施例三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挂烫机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挂烫机200。具体的,该挂烫机200包括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

需要说明的是,该挂烫机200还可以包括主机体201,主机体201上设置有水箱203,水箱203上设置有喷头连接口202,蒸汽喷头通过连接导管与喷头连接口202连接。主机体201与架体204通过可伸缩支撑杆100连接,架体204用于悬挂待熨烫的衣物。在使用该挂烫机200时,可以通过调整可伸缩支撑杆100的伸缩长度,从而保证架体204位于操作人员可触及的高度范围,提高了该挂烫机200的使用舒适性和便捷性。

进一步地,上述的可伸缩支撑杆还可以使用在其他的需要调整频繁调整杆体长度的场合使用,例如晾衣杆、拉杆箱或钓鱼竿等,本实施例对该可伸缩支撑杆的使用场合并不加以限制,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挂烫机,通过在挂烫机的可伸缩支撑杆内设置多个依次活动套设的连接管利用连接管相对滑动实现了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过程。通过在相邻的连接管之间设置锁合组件,利用锁合组件锁定连接管的移动位置,从而保证可伸缩支撑杆伸缩状态的稳定性。通过在最内侧的连接管上设置触发组件,利用触发组件触动连接管的触发部,从而依次解除或锁定所有连接管的锁定状态,大大简化了可伸缩支撑杆的伸缩调整过程,操作较为简便,同时提高了挂烫机的可操作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