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晾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2628发布日期:2019-08-07 00:53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式晾衣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晾衣架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可折叠式晾衣架。



背景技术:

现市面上的落地式晾衣架各式各样,如按结构可分为翼型、“X”型、单杆、双杆、对折型,考虑到人们对住宅空间的需求,大部分类型都设有收折功能,各种结构大小不同,其折叠方式、收折后的样式各不相同,而可收折的功能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晾衣架整体的稳固性。在生活中人们对落地式晾衣架的要求最着重的是:一、稳固性,二、实用方便,三、折叠收藏占用空间的大小,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产品便于运输也是结构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现市面上常见的几种类型的晾衣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结构稳固的,不利于收折,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家中收藏和运输;能收折且方便收藏和运输的,但收折需拆卸部件,部件拆卸零散,用户安装麻烦,又不能随时快速取出使用,实为不便利,稳固性也差;结构复杂的,稳固性差,在承重较重或是承重不平衡时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但稳固性较好,且在收折后,占用空间小,保持整体结构完整度的可折叠式晾衣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折叠式晾衣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并等高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竖直固定有第一立杆,所述第二横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竖直固定有第二立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长度方向的同侧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X型铰接架;

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侧壁上方均固定有用于与X型铰接架顶部两端铰接的联结件,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侧壁下方均固定有用于与X型铰接架底部两端连接的限位件,所述第一立杆通过X型铰接架向靠近第二立杆方向折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用于晾晒衣物等,在X型铰接架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的相互靠近折叠,以减少晾衣架的占用空间,便于晾衣架的搬运。并且该结构简单,稳固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结件设置为套管结构,所述联结件包括第一固定套管、以及固定在第一固定套管侧壁的联结耳,所述X型铰接架顶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联结耳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向平行于第一横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第一固定套管套接在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上,焊接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然后将X型铰接架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在两侧的联结件之间,实现对X型铰接架顶部的连接。该联结件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固定套管、以及固定在第二固定套管侧壁的限位耳,所述限位耳上开设有长条形限位孔,所述X型铰接架底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限位耳连接,所述第二铰接轴竖向滑移连接在限位孔内,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向平行于第一铰接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X型铰接件的底部通过第二铰接轴滑移连接在限位孔内,当第一横杆向第二横杆方向收合时,X型铰接件沿限位孔竖向滑移,实现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收合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铰接轴设置为锁紧螺栓结构,所述第二铰接轴伸出限位孔的一端设置有旋钮,所述X型铰接架的开合角度通过第二铰接轴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铰接轴能够实现对X型铰接件开合角度的限定作用,进而实现对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间距的调节,进而用于提高晾衣架开合状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上均设置有高于X型铰接架的折叠器,所述折叠器位于第一横杆下方,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通过折叠器向内折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器的设置实现了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折叠,进一步实现了晾衣架的折叠功能,减少了晾衣架的占用空间,保持整体结构完整度,并实现了晾衣架的便于收纳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叠器包括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内侧与下固定块内侧通过第三铰接轴铰接,所述下固定块通过第三铰接轴向内翻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体式的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构成的折叠器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X型铰接架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立杆长度的四分之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度大于第一立杆长度四分之三的X型铰接架,具有结构稳定,提高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连接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立杆顶部凸出第一横杆顶壁形成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二立杆顶部凸出第二横杆顶壁形成第二限位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晾晒衣物起到限定作用,减少衣物滑落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采用了X型铰接架、联结件、限位件和第一折叠器、第二折叠器,能够起到不需拆卸零部件,保持整体结构完整度并且便于晾衣架折叠的效果;

2.采用了第一固定套管和第二固定套管结构的连接件和限位件,能够起到便于生产制造、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用于体现联结件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折叠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横杆;2、第二横杆;3、第一立杆;31、第一限位端;4、第二立杆;41、第二限位端;5、X型铰接架;51、支架;6、联结件;61、第一固定套管;62、联结耳;63、第一铰接轴;7、限位件;71、第二固定套管;72、限位耳;73、限位孔;74、第二铰接轴;75、旋钮;8、折叠器;81、上固定块;82、下固定块;83、第三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折叠式晾衣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用于晾晒衣物的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长度方向的两端齐平。第一横杆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竖直固定有第一立杆3,第二横杆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竖直固定有与第一立杆3等高的第二立杆4。两个第一立杆3和第一横杆1、两个第二立杆4和第二横杆2均形成门型结构,两个门型结构相同。同时,位于第一横杆1长度方向的同侧的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X型铰接架5。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在X型铰接架5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第一横杆1与第二横杆2之间的相互靠近折叠,从而减少晾衣架非使用状态的占用空间,便于搬运。

参照图1,为便于晾晒衣物,减少衣物滑落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的可能,第一立杆3顶部凸出第一横杆1顶壁形成第一限位端31,第二立杆4顶部凸出第二横杆2顶壁形成第二限位端41。为提高晾衣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X型铰接架5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支架51,支架51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立杆3长度的四分之三。

参照图1,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的侧壁上方均固定有用于与X型铰接架5顶部两端铰接的联结件6,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的侧壁下方均固定有用于与X型铰接架5底部两端连接的限位件7,第一立杆3通过X型铰接架5向靠近第二立杆4方向折叠。

参照图1和图2,联结件6设置为套管结构,联结件6包括第一固定套管61、以及固定在第一固定套管61侧壁的联结耳62,X型铰接架5顶端通过第一铰接轴63与联结耳62铰接,第一铰接轴63的轴向平行于第一横杆1。

参照图1和图2,限位件7包括第二固定套管71、以及固定在第二固定套管71侧壁的限位耳72,限位耳72上开设有长条形限位孔73,X型铰接架5底端通过第二铰接轴74与限位耳72连接,第二铰接轴74竖向滑移连接在限位孔73内,第二铰接轴74的轴向平行于第一铰接轴63。为便于固定X铰接架的开合角度,进而调节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的间距,第二铰接轴74设置为锁紧螺栓结构,第二铰接轴74伸出限位孔73的一端设置有旋钮75。折叠后的晾衣架,同侧的两个限位耳72相互抵靠,第二铰接轴74位于限位孔73下部;使用状态的晾衣架,最大开合状态时,第二铰接轴74位于限位孔73的顶端。

安装时将第一固定套管61套接在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上,焊接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然后将X型铰接架5顶端通过第一铰接轴63铰接在两侧的联结件6之间,X型铰接件的底部通过第二铰接轴74滑移连接在限位孔73内,当第一横杆1向第二横杆2方向收合时,X型铰接件沿限位孔73竖向滑移,当晾衣架展开后,通过旋动旋钮75,固定X型铰接架5在限位孔73内的位置,进而实现对晾衣架整体的固定作用,提高使用状态晾衣架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3,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为进一步提高晾衣架的折叠功能,减少折叠后晾衣架的占用空间,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均设置为可折叠式结构。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在X型铰接架5的作用下,第一横杆1与第二横杆2相互靠近折叠,然后再通过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自身的折叠功能,对晾衣架进行进一步折叠,折叠后的晾衣架大体呈长方体,从而减少晾衣架非使用状态的占用空间,便于搬运。

参照图3和图5,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均通过折叠器8实现折叠。折叠器8设置在联结件6的上方,并且其高度低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的底壁。为实现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的折叠不受X型铰接架5的影响,位于第一横杆1长度方向同一端的两个折叠器8等高,即附图左侧的两个折叠器8等高,右侧的两个折叠器8等高,并且右侧的折叠器8略低于左侧的折叠器9。当第一横杆1长度方向一端的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通过折叠器8向内折叠时,该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分别贴合在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底壁;然后第一横杆1长度方向另一端的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进行向内折叠,折叠后的该侧的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分别与上述已经折叠的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底部贴合。

参照图4和图5,折叠器8包括上固定块81和下固定块82,上固定块81内侧与下固定块82内侧通过第三铰接轴83铰接,下固定块82通过第三铰接轴83向靠近第一横杆1的底壁方向翻折。上固定块81设置为顶部开口的方形管状结构,下固定块82设置为底部开口的方形管状结构。以第一立杆3为例,上固定块81上方的第一立杆3插接在上固定块81顶部开口内,然后通过螺栓实现二者的固定,下固定块82下方的第一立杆3插接在下固定块82底部开口内,然后通过螺栓实现二者的固定,从而将第一立杆3一分为二,第一立杆3下半段通过下固定块82向靠近第一横杆1的方向折叠90°,实现第一立杆3的折叠。第二立杆4与第一立杆3折叠结构相同,不在累述。该分体式的上固定块81和下固定块82构成的第一折叠器8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本实施例,为提高晾衣架折叠结构的整齐性,以折叠器8为分界线,第一立杆3下半段和第二立杆4的下半段的长度均不大于第一横杆1的长度,从而折叠后的晾衣架最长尺寸为第一横杆1的长度。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