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外套的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9453发布日期:2019-05-22 03:3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外套的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服装加工的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外套的整理工艺。
背景技术
:外套,又称为大衣,是穿在最外的服装。外套的体积一般比较大,长衣袖,在穿着时可覆盖上身的其他衣服,外套前端有钮扣或者拉链以便穿着。目前,公开号为cn10318163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暖外套,包括外套本体,所述外套本体设有衣领,所述衣领表面设有保暖层,所述保暖层采用羊绒材料,所述外套本体的袖口表面设有绒毛层本发明保暖外套,绒毛层对手起到了保护作用,保暖层不仅加厚了衣领的厚度,并且由于其本身的保暖性,对脖子有很好的保暖效果。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外套一旦遇上下雨天就容易受潮,然后渗透到里面的衣服上,造成穿着不舒适的问题,因此还有待改进。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外套的整理工艺,使外套在雨天穿着时不会因为潮湿造成穿着不舒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外套的整理工艺,包括如下的整理步骤:步骤1:配置防水整理液,所述防水整理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50-70份高分子树脂基材;20-30份有机溶剂;5-10份交联剂;4-8份渗透剂;30-60份水;步骤2:预处理,将外套浸渍于所述防水整理液中进行防水改性处理,浸渍时间为30-50min;步骤3:浸轧,将浸渍后的外套用轧车轧压,轧车压力为0.5-1.5mpa,带液率55-65%;步骤4:后处理,常温水洗后烘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联剂又称作架桥剂,可在线型的分子之间产生化学键,使线型分子相互连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通过交联剂和高分子树脂相作用,在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形成桥键,变为三维结构的不溶性物质,由此可通过交联剂提高高分子树脂基材形成的防水膜的交联密度,以提高成膜的结构强度,继而提高防水膜的防水效果;渗透剂能够帮助交联剂渗透到高分子树脂基材中,另一方面可降低溶液表面张力,促进高分子树脂基材和有机溶剂之间的混合,辅助防水膜的形成;将外套浸渍于防水整理液中进行改性处理,然后再用轧车轧压,再经过水洗后将外套烘干,从而使外套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分子树脂基材为水性聚氨酯树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水性聚氨酯树脂和交联剂的相互作用在外套的表面形成稳定的防水膜,从而使外套具有防水功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还包括40-60份微孔聚氨酯树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孔聚氨酯树脂与水性聚氨酯树脂复合,可根据微孔结构与亲水性结构两种机理共同作用,通过内层的微孔聚氨酯树脂抽吸皮肤上的水分,扩散到外层后再排放到空气中,由此获得更满意的透气效果。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交联剂选用己二异氰酸酯缩二脲;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还包括2-8份聚丙烯碳酸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己二异氰酸酯缩二脲的交联密度较高,冲击韧性较强,在高温蒸煮条件下不会发生芳香族异氰酸酯转化成致癌芳香胺的化学反应,使用更安全;己二异氰酸酯缩二脲通过提高聚氨酯的分子量和交联密度提高分散体的性能,从而提高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的交联密度,进一步提升防水膜的防水透气性能;利用聚丙烯碳酸酯稀释以降低己二异氰酸酯缩二脲的粘度,提高异氰酸酯基团的分散性,有利于促进异氰酸酯基团与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的混合,增强水性聚氨酯树脂与微孔聚氨酯树脂的交联效果,从而增强微孔结构与亲水性结构的协同作用,继而使防水膜的防水透气性能更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还包括5-15份有机金属催化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本质上是把一个比较难发生的反应变成了两个很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因此通过有机金属催化剂可催化微孔聚氨酯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复合反应,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另一方面,有机金属催化剂可辅助提高交联剂的交联作用,从而增强防水膜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加强防水膜的防水效果。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有机金属催化剂选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可催化水性聚氨酯树脂与微孔聚氨酯树脂的复合,缩短反应时间,加快合成速度,从而提高微孔结构和亲水结构的混合反应效率。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还包括15-30份聚醚多元醇和35-45份聚乙二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醚多元醇是以丙三醇作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锡离子具有空轨道,而聚醚多元醇中的羟基氧具有孤对电子,两者之间产生络合作用,使羟基质子变活泼,而活泼的羟基质子可与异氰酸酯基团发生相互作用,提高异氰酸酯基团的反应活性,由此提高己二异氰酸酯缩二脲的交联作用,进一步提高外套的防泼水等级及性能;另外聚乙二醇能作为亲水单体,在水性聚氨酯大分子主链上引入羟基等亲水基团,提高水性聚氨酯树脂的亲水性能,从而达到通过亲水结构和微孔结构两种机理共同作用提高外套的防水透气性能的目的。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有机溶剂为dmf。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dmf是一种用途很广的优良溶剂,可提高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的溶解度,从而促进微孔结构和亲水结构两种机理的共同作用。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透剂选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可有效降低水性聚氨酯树脂、微孔聚氨酯树脂和dmf之间的界面张力,有利于增加水性聚氨酯树脂、微孔聚氨酯树脂和dmf的亲和性,使亲水结构和微孔结构在dmf中充分混合,由此可缩短反应时间,加快合成速度,提高反应效率,同时稳定的混合也有助于提高防水膜的防水以及透气性能;同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可与各类表面活性剂混用且配伍性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还包括6-10份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可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合,在反应中起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表面活性剂在反应中的活性,进一步提高反应速率,从而增加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之间的亲和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与己二异氰酸酯缩二脲之间的乳化能力,使各组分能更加有效地混合,达到形成强度高、防水性和透气性能好的防水膜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与聚醚多元醇溶液反应,使聚醚多元醇的羟基变得活泼,从而使活泼羟基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团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提高异氰酸酯基团的反应活性,从而增强己二异氰酸酯缩二脲的交联效果,提高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的交联密度,进一步提高外套的防泼水等级及性能;另一方面,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使用也促进了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的亲水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复合,使外套在具有防水功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2.通过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混合,在反应中起协同作用,从而起增加各组分之间的亲和性的作用,促进各组分之间的乳化能力,使水性聚氨酯树脂、微孔聚氨酯树脂以及己二异氰酸酯缩二脲之间能更加有效地混合,从而提高亲水结构与微孔结构的交联密度,形成结构稳定的防水膜,且可达到满意的透气性能,同时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整理工艺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防水外套的整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配置防水整理液,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如表1所示。微孔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在20g聚氨酯溶液中加入重量比为1:100的nh4hco3饱和溶液制得。步骤2:预处理:将外套浸渍于所述防水整理液中进行防水改性处理,常温下浸渍50分钟;步骤3:浸轧:将浸渍后的外套用轧车轧压,轧车压力为1.5mpa,带液率65%;步骤4:后处理:常温水洗2次后,在120℃下烘干1h。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催化剂为三乙醇胺,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催化剂为辛酸铅,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有机溶剂为苯,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实施例8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有机溶剂为丁酮。实施例10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防水整理液中不添加微孔聚氨酯树脂。对比例2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比例4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添加聚醚多元醇。对比例6与对比例5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防水整理液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对上述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经防水整理工艺处理后的外套的防泼水度等级进行检测,按照gb4745-2012中记载方法进行防泼水性能检测,并记录于下表1中。对上述实施例中经防水整理工艺处理后的外套的透气性能(透气度)进行测试,测试过程可依据方法标准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用yg(b)461e型数字式织物透气性能测定仪测量外套的透气性并记录于下表1中,外套两侧压差为100pa,测试面积为20cm2。表1-1外套防水透气性能检测结果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水性聚氨酯树脂6066555965636970微孔聚氨酯树脂5044524953554659催化剂127810136914有机溶剂2225263027232429交联剂659710857聚丙烯碳酸酯3746578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7648674表面活性剂768109787聚醚多元醇2015182017253028聚乙二醇3542384437394041水4035524530385560防泼水等级55334444透气性/(mm·s-1)317.37305.49表1-2外套防水透气性能检测结果实施例9实施例10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水性聚氨酯树脂5560576856546462微孔聚氨酯树脂43510047435052催化剂689111410713有机溶剂2224302726292124交联剂691057998聚丙烯碳酸酯3627842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8465875表面活性剂810690067聚醚多元醇16202529302100聚乙二醇3740424535413943水4053566051464357防泼水等级44553333透气性/(mm·s-1)155.16157.89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防水外套的整理工艺,利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中具有空轨道的锡离子与聚醚多元醇的羟基氧产生的络合作用,使聚醚多元醇的羟基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团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络合物,从而提高己二异氰酸酯缩二脲的交联效果,进一步提高外套的防泼水等级及性能;另一方面,有机金属催化剂可促进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的复合,其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催化效果比辛酸铅好,从而使外套在具有防水功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可降低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与dmf的表面张力,使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可与有机溶剂混合,从而使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的亲水结构和微孔结构的相互作用更容易发生。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可与各类表面活性剂混用,添加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可进一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合,且通过对比例3可说明,通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的协同作用可使组分之间的乳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更加有效地混合,使水性结构和微孔结构两种机理协同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防水膜的防水性能。聚醚多元醇与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反应可使聚醚多元醇的羟基变得活泼,从而使活泼羟基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团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提高异氰酸酯基团的反应活性,从而增强己二异氰酸酯缩二脲的交联效果,提高水性聚氨酯树脂和微孔聚氨酯树脂的交联密度,进一步提高外套的防泼水等级及性能。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