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纱绣效果提花织物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9078发布日期:2019-08-20 20:0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纱绣效果提花织物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花织物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纳纱绣效果提花织物的生产工艺,属于提花织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日益强烈追求,中国风、民俗化的传统文化开始回归大众的视线,而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提花技术创新结合则是大势所趋。纳绣纱曾在明清时代为皇家所用,但纳纱绣在同类传世绣品艺术作品中极为少见,当今能从事纳纱绣的绣匠也是寥寥无几,技艺频临灭绝。

纳纱绣,又称戳纱绣、打点绣,是一种是以真丝筛绢作地,有规律地按纱眼用各种颜色的绣线手工戳纳花纹的刺绣技法,其基本针法就是在每个筛绢的交叉点上绣上不同颜色的线,纳纱绣的绣线属于直针绣。一幅完整的纳纱绣品是由成千上万个缤纷的绣点组成的,在一平方英寸的筛绢上通常要绣制1000-2000个绣点,也就是说,每平方厘米面积的纳纱图案要绣制300多针,而且需要频繁更换不同颜色的绣线,一幅大尺寸的纳纱绣品通常由数十万个绣点、100种以上的绣线组成。据统计,一名绣工一天也仅能绣制3平方英寸左右,一幅50平方英寸的纳纱绣品大约需要绣制二个月左右的时间。

为此,本发明申请拟通过现代提花技术开发具有纳纱绣效果的提花织物,在证明机织仿绣可行性的同时,为由于纳纱产品的减弱直接面临着消亡困境的纳纱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然而仿纳纱绣底的纱孔效果明显与否深受着提花织物的经、纬密度的影响,通常采用几十根/公分的经、纬密度,则筛孔较为明显,倘若采用高经、高纬密度后,筛孔较小就难以显现出来。在现有技术中,纳纱绣纱底的纱孔效果在提花机织组织上通常是通过纱罗组织来实现织造纱孔的,但是纱罗组织需要特殊的绞综装置,织造条件限制且存在工艺繁琐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经、高纬密度情况下纳纱绣质感明显、织造纱孔的孔眼效果好的纳纱绣效果提花织物生产工艺。

一种纳纱绣效果提花织物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规格设计、织物组织设计、上机织造,在规格设计中,经线组合是由较多数量的表层经线和较少数量的里层经线组成的,甲纬、乙纬和丙纬构成纬线组合,确定成品内幅、成品经纬密度和有效经线数,在上机织造中,上机有效门幅为287cm,上机经、纬密度分别为112.8根/cm、114根/cm,甲纬、乙纬和丙纬的投纬比例为1∶1∶1,采用单织轴进行织造,在织物表面呈现凸起的花部,花部组织采用重纬组织,由全部经线与甲纬、乙纬、丙纬交织,经线循环数控制在24,每组纬线的循环数控制4,在织物需要形成织造纱孔的地部,地部组织采用双层组织,表层组织采用透孔组织,里层组织采用平纹组织,其中,表层由甲纬、乙纬同处在一个开口状态与表层经线交织形成,里层由丙纬在另一开口与里层经线交织形成,且丙纬还兼与表层经线部分接结以将表层与里层连结成地部。

上述表层经线与有效经线数之比为3∶4;里层经线与有效经线数之比为1∶4。

上述规格设计步骤中的经线采用23dex桑蚕丝色丝f1z800×2s680,甲纬、乙纬和丙纬均采用23dex桑蚕丝色丝f5s380,有效经线数为32375根,成品内幅为270cm,成品经密、成品纬密分别为119.9根/cm、117根/cm。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花部组织选用重纬组织,经、纬线循环数经优化设计后,纬线的浮长得到合理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纬线全浮长易导致织物勾丝的不足和布面斜相纹路的产生,花型表面微微凸起,提花部纳纱绣质感得到很好的显现。

地部组织采用双层组织,经线一分为二,表层经线与里层经线的数量经合理配比,织造纱孔选用透孔组织表达,且甲纬、乙纬同处在一个开口状态与表层经线交织,使地部表层的织造纱孔效果明显,布面立起状态迎光察看时产生了稳稳妥妥的纱眼效果,从而解决了高经、高纬密度情况下孔眼不明显的技术问题;在里层经线与丙纬平纹交织的基础上,丙纬还与上层经线合理接结,则地部更加不易批裂,从而提高了织物的良品率。

通过地部组织的优化设计,使丙纬兼具有接结纬作用,无须单独设置接结纬线,如此可减少纬线组合数,单织轴织造具有双层的地部,不但可减少织造准备的扦经工作量,而且避免了双轴织造断经多、断经处理低效的不足。

总之,本发明运用提花织造工艺生产纳纱绣效果织物,极大地丰富了提花织物的表现形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地部表层3/4经线与甲纬、乙纬交织的组织示意图;

图2是地部经线与丙纬交织的组织示意图;

图3~图5是提花部的组织图。

图中,

用○表示甲纬与经线的经组织点;

用◎表示乙纬与经线的经组织点;

用●表示丙纬与经线的经组织点;

用△表示丙纬与表层经线的接结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纳纱绣效果提花织物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规格设计、织物组织设计、上机织造。

规格设计:经线组合是由较多数量的表层经线和较少数量的里层经线组成的,甲纬、乙纬和丙纬构成纬线组合,确定成品内幅、成品经纬密度和有效经线数。

组织设计:在织物表面呈现凸起的花部,花部组织采用重纬组织,由全部经线与甲纬、乙纬、丙纬交织,经线循环数控制在24,每组纬线的循环数控制在4,即三组纬线的循环数控制在12。

在织物需要形成织造纱孔的地部,地部组织采用双层组织,表层组织采用透孔组织,里层组织采用平纹组织,其中,

表层由甲纬、乙纬同处在一个开口状态与表层经线交织形成,里层由丙纬在另一开口与里层经线交织形成,且丙纬还兼与表层经线部分接结以将表层与里层连结成地部。

组织设计完成后,制作电子纹版。

原料设计:经线采用23dex桑蚕丝(熟色)f1z800×2s680,甲纬、乙纬和丙纬均采用23dex桑蚕丝(熟色)f5s380。

经线的加工工艺如下:

原料→挑剔→浸泡→晾干→络丝→并丝→捻丝→蒸箱定型→自然冷却→倒筒→染色→烘干→色检→倒筒→保潮→扦经→上机织造→过水柔软整理→成品。

纬线的加工工艺:

原料→挑剔→浸泡→晾干→络丝→并丝→捻丝→染色→烘干→色检→倒筒→保潮→上机织造→过水柔软整理→成品。

在本实施例中,经线的颜色为米色,甲纬、乙纬和丙纬的颜色分别为暗红、枣红、黑色。

织造:织造设备采用意大利sulzer-6200/3200电脑剑杆织机配法国staublidx880-5120电子提花龙头。织造准备:往电脑剑杆织机上安装单个织轴,上轴张力控制在27±2cn,有效经线头份数为32375根(左、右二侧边经数各为32根),筒子架上安装三色纬纱筒子。

表层经线与有效经线数之比为3∶4;里层经线与有效经线数之比为1∶4;甲纬、乙纬和丙纬的投纬比例为1∶1∶1;上机有效内幅287cm。

织造工艺设置为:上机张力23±2cn,上机经密112.8根/cm,筘密22.56齿/cm,筘穿入数为5根/齿,上机纬密114根/cm。

将电子纹版输入电子提花机的控制器,然后开动电脑提花织机织造运行,下机后得成品。

成品下机后,成品内幅为270cm,成品厚度为40.47m/m(姆米),成品经密、成品纬密分别为119.9根/cm、117根/c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