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乱纹机织布料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制备砂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39405发布日期:2019-09-21 01:36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多层乱纹机织布料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制备砂袋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织布料,特别涉及多层乱纹机织布料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制备砂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土工织布强度低、透水性差、在使用时容易破裂,没有专用于河湖淤泥清理的土工织布,现有技术中要增加土工布的强度,一般是增加织物的厚度,但随着织物厚度的增加势必会引起渗透性能的下降,影响了织物整体性能。

普通的机织布采用平纹组织,纱线之间克重越高,越紧密,出水率就越差,孔径越小,渗透性也越差,导致充填过程中不能正常出水,水流量过大导致砂袋内部压力过大,对布身的强力和缝制的损伤也更大,最终导致砂袋破裂。而在缝制的过程中普通的砂袋缝制采用3条缝制线,而且人工的缝制不均衡导致强力受损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制备出强度高、透水性好的布料、砂袋的多层乱纹机织布料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制备砂袋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层乱纹机织布料,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和纬线上下沉浮不规则交织,形成多层乱纹组织,处于浮状态的经线交织点上包覆有抑菌防霉层;多层乱纹组织为三层,包括上层组织、中层组织以及下层组织,上层组织、中层组织以及下层组织相互交错在一起,上层组织按照每4根所述经线循环一次,每100梭纬线循环一次的方式相互交错,中层组织按照每6根所述经线循环一次,每130梭纬线循环一次的方式相互交错,下层组织按照每8根所述经线循环一次,每160梭纬线循环一次的方式相互交错,经线的捻度为55T/m,纬线的捻度为55T/m,经线和纬线均由7根2000D高强丙纶长丝加捻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组织的上表面上设有抗腐蚀膜层,抗腐蚀膜层通过胶水涂覆在上层组织上;抗腐蚀膜层由基膜以及覆盖在基膜上的保护膜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膜和上层组织之间等间距设有沿基膜长度方向设置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加强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布料的重量为510g/平米。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布料的纵/横向强力大于125kN/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布料的孔径小于0.3m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布料的流速指数大于12L/m2/s。

多层乱纹机织布料的生产方法,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进行原料选择:经丝和纬丝选用2000D高强丙纶长丝;

(2)对选好的经丝和纬丝进行检验,检验其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指标是否合格,如果符合则进行以下步骤;如果不符合,则继续选取,直到符合为止;

(3)将检验合格的经丝进行分批整经,整经时保持上架筒子每根纱线张力整体一致,保持张力均匀,从而保持经轴轴面平整,整经时的车速控制在 50m/min,张力控制在35N;

(4)对整经后的经丝进行穿综织造,将丝轴上的经丝穿入综丝上和综框中 (10扇综框,第一次穿1,2,3,4,5,6,7,8,再穿1,2,3,4,5,6,7, 8,9,10,这样一个循环,穿9次,第二次1,2,3,4,5,6,7,8,这样穿 503次,第三次穿1,2,3,4,5,6,7,8,再穿1,2,3,4,5,6,7,8, 9,10,这样穿9次);

(5)织布,将穿综后的经丝和纬丝放到德国进口的多尼尔织布机上进行织布,上机门幅为365cm;

(6)织布完成后在对成型的布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则进入下道工序;

(7)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批量裁剪,裁剪采用电焊切割;

(8)批量裁剪完成后,根据每个砂袋需要的布料进行分装堆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层乱纹机织布料的生产方法,经丝与纬丝可免浆,不需要进行上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层乱纹机织布料制备砂袋的方法,所述砂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工业缝纫机进行缝纫,每个工业缝纫机配套3人专业缝纫工;

(2)缝制方式根据拼接位置不同分为包缝和拼缝两种,每一道缝制需要损耗25CM的布边;

(3)袋体顶部、侧面、底部采用包缝,袋体底部的最后一道缝制采用拼缝,缝制时的缝制线采用2000D涤纶三股纱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布料的生产方法简单、且生产出来的布料强度高、透水性好;且通过布料制备出的砂袋强度高、渗透性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布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10、经线 20、纬线 40、上层组织 50、中层组织 60、下层组织 70、抗腐蚀膜层 71、基膜 72、保护膜 73、空腔 7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多层乱纹机织布料,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10和纬线20上下沉浮不规则交织,形成多层乱纹组织,处于浮状态的经线交织点上包覆有抑菌防霉层,提高了防霉效果;多层乱纹组织为三层,包括上层组织40、中层组织50以及下层组织60,上层组织40、中层组织50 以及下层组织60相互交错在一起,上层组织40按照每4根所述经线循环一次,每100梭纬线循环一次的方式相互交错,中层组织50按照每6根所述经线循环一次,每130梭纬线循环一次的方式相互交错,下层组织60按照每8根所述经线循环一次,每160梭纬线循环一次的方式相互交错,经线的捻度为 55T/m,纬线的捻度为55T/m,经线和纬线均由7根2000D高强丙纶长丝加捻制成,其强度高,不易断裂,使用寿命长。

所述上层组织40的上表面上设有抗腐蚀膜层70,抗腐蚀膜层70通过胶水涂覆在上层组织40上,抗腐蚀膜层可以防止布料太早的腐烂,延长布料的使用寿命,保证质量;抗腐蚀膜层70由基膜71以及覆盖在基膜上的保护膜72 组成;基膜71和上层组织40之间等间距设有沿基膜长度方向设置的空腔73,所述空腔73内设有加强筋74,加强筋74由纤维材料制成,其重量轻,不会过多增加布料的质量;再者,加强筋74的设置增加了布料各个方向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布料的重量为510g/平米;布料的纵/横向强力大于125kN/m,布面强度高;布料的宽幅为365cm;布料的经密度为11.5根/cm;布料的纬密度为10根/cm;布料的孔径小于0.3mm;布料的流速指数大于12L/m2/s,透水性强。

本发明多层乱纹机织布料的生产方法,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进行原料选择:经丝和纬丝选用2000D高强丙纶长丝,经丝与纬丝可免浆,不需要进行上浆;

(2)对选好的经丝和纬丝进行检验,检验其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指标是否合格,如果符合则进行以下步骤;如果不符合,则继续选取,直到符合为止;

(3)将检验合格的经丝进行分批整经,整经时保持上架筒子每根纱线张力整体一致,保持张力均匀,从而保持经轴轴面平整,整经时的车速控制在 50m/min,张力控制在35N;

(4)对整经后的经丝进行穿综织造,将丝轴上的经丝穿入综丝上和综框中 (10扇综框,第一次穿1,2,3,4,5,6,7,8,再穿1,2,3,4,5,6,7, 8,9,10,这样一个循环,穿9次,第二次1,2,3,4,5,6,7,8,这样 503次,第三次穿1,2,3,4,5,6,7,8,再穿1,2,3,4,5,6,7,8, 9,10,这样穿9次);

(5)织布,将穿综后的经丝和纬丝放到德国进口的多尼尔织布机上进行织布,上机门幅为365cm,经丝和纬丝上下不规则交错,形成多层乱纹组织;

(6)织布完成后在对成型的布料进行检验,主要检验克重、经纬强力以及渗透率),检验合格后则进入下道工序;

(7)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批量裁剪;裁剪采用电焊切割,过程中纱线自动定型,保证缝制过程中不移位,提高布料的稳定性;

(8)批量裁剪完成后,根据每个砂袋需要的布料进行分装堆放。

本发明多层乱纹机织布料制备砂袋的方法,砂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工业缝纫机进行缝纫,每个工业缝纫机配套3人专业缝纫工;

(2)缝制方式根据拼接位置不同分为包缝和拼缝两种,每一道缝制需要损耗25CM的布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包缝的缝制方式来保证强力的最大化;

(3)在实际缝制工艺中,拼缝只作为沙袋的最后一道封边缝制进行,并将此道缝制线路设计在底部,本申请在袋体顶部、侧面、底部采用包缝,且采用来回六条缝制线,袋体底部的最后一道缝制采用拼缝,以承受最轻的强力要求;缝制时的缝制线采用2000D涤纶三股纱线。

参见下述表1和表2所示,采用本申请多层乱纹机织布料制备得到的砂袋比采用平纹机织布料制备得到的砂袋布面强力大、渗透性好,出水时间快一倍。

表1性能数据对比

表2充砂时间对比

510g/m2多层乱纹机织布砂袋渗透性强于500g/m2复合土工布砂袋,在充砂过程中多层乱纹机织布砂袋虽然充砂利用率不高,但其排水性优于复合土工布砂袋;相对的,复合土工布砂袋在试验中由于渗透性差,需要人工辅助排水,静置排水的效率远不如多层乱纹机织布砂袋;从工作效率考虑,多层乱纹机织布砂袋性能优于复合土工布砂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