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智能贴袋机及贴袋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56204发布日期:2019-08-30 22:38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智能贴袋机及贴袋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贴袋机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自动智能贴袋机及贴袋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申请号为201610348520.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贴袋缝纫机,包括机身,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后高前低形成向前倾斜,工作台后侧的机身上设有支架,工作台左侧的支架上设有配合将口袋折叠定型的上模与下模,工作台的右侧设有将口袋缝制在面料上的缝纫机头,上模与缝纫机头之间的导轨上设有可横向移动将工作台左侧折叠好的口袋及面料移动至缝纫机头侧的压脚,压脚可由伺服电机驱动作横向及纵向的复合移动,这种贴袋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不高,此设备对加工产品的适用范围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智能贴袋机及贴袋制作方法,对加工口袋工作具有高效性、高可靠性,以及适用弹性的口袋缝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智能贴袋机,包括立于地面的机架,其特征是,还包括:

工作平台,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用于吸附底层布料以及布料的缝纫加工,具有吸附定型区以及缝纫区;

口袋布料折叠机构,位于吸附定型区上方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用于对口袋布料进行支撑、定位、吸附、折叠、放置动作;

压布移动机构,安装于机架上,用于切换往返移动于吸附定型区以及缝纫区之间,对布料进行外边框压边、内边框压边,并按压布料于工作平台上进行平面移动,从吸附定型区取料移动至缝纫区,供缝纫机实现双线缝纫。

本方案优选为,所述工作平台包括光滑的并且在吸附定型区具有多个气孔的面板、固定于面板下方的负压漏斗、以及设置于负压漏斗内的若干负压发生件,所述负压发生件连接有正压供气装置并在负压漏斗内形成负压环境,其中,待底层布料放置于吸附定型区工位,启动正压供气装置以吸附底层布料。

本方案优选为,所述口袋布料折叠机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升降气缸、受升降气缸驱动的铰链架结构、固定于铰链架结构上的电磁吸附装置以及折叠机构、位于铰链架结构上进行伸缩动作的压舌定位机构;

其中,压舌定位机构供口袋布料放置并定位,铰链架结构驱动电磁吸附装置吸附压舌定位机构并夹持口袋布料于两者之间,折叠机构对口袋布料进行折边,升降气缸驱动折叠机构下移并将折叠后的口袋布料放置于底层布料上,铰链架结构复位并驱动电磁吸附装置以及折叠机构离开压舌定位机构。

本方案优选为,所述电磁吸附装置与压舌定位机构的接触面凹凸配合并通过电磁力进行可控吸附,所述压舌定位机构包括相对于铰链架结构进行纵向伸缩的伸缩杆、在伸缩杆上进一步伸缩动作并且连接正压供气装置的定位吸附块、连接伸缩杆端部并配合定位吸附块用于吸附口袋布料的料片压舌;

其中,口袋布料放置于料片压舌上,定位吸附块靠近口袋布料边缘并通过负压吸附口袋布料,电磁吸附装置固定在折叠框架上,折叠框架固定在铰链架上,继而吸附、夹紧口袋料片。

本方案优选为,所述铰链架结构包括固定架、铰链气缸、龙门座、以及摆臂架;

铰链气缸铰接于固定架两侧,龙门座固定于固定架上,摆臂架连接于龙门座上,所述摆臂架的尾端连接铰链气缸伸缩杆,其中,铰链气缸驱动摆臂架于龙门座上摆动。

本方案优选为,所述压布移动机构包括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安装于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上进行横向和纵向移动的压布机构,所述压布机构包括主气缸安装板、安装于主气缸安装板上可升降的次气缸安装板、固定于次气缸安装板上的压布外边框、安装于次气缸安装板上可升降的内边框连接板、固定于内边框连接板上的压布内边框、用于驱动次气缸安装板升降的主气缸以及用于驱动内边框连接板升降的次气缸,所述压布外边框和压布内边框均压于底层布料和口袋布料上、并完成双线缝纫线迹。

本方案优选为,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包括线轨传动结构、同步带传动结构、以及横梁传动结构;

线轨传动结构和同步带传动结构实现横梁传动结构的y向移动,

横梁传动结构实现压布外边框和压布内边框的x向移动。

本方案优选为,所述主气缸固定在主气缸安装板上,所述次气缸固定在次气缸安装板上,压布外边框固定在次气缸安装板上,压布内边框固定在内边框连接板上,

压布外边框和压布内边框位于吸附定型区工位时,主气缸驱动压布外边框按压于口袋布料边缘处,之后通过次气缸驱动压布内边框按压于口袋布料中心处,由横梁传动结构将物料移送至缝纫区工位,经过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走位配合缝纫机完成缝纫。

一种贴袋制作方法,运用上述自动智能贴袋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底层布料放置于工作平台上,将口袋布料放置于口袋布料折叠机构进行支撑、定位、吸附、折叠、放置动作;

步骤2:压布移动机构将放置后的口袋布料连同底层布料从吸附定型区移动至缝纫区供缝纫机缝纫。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吸附底层布料、定位口袋布料、压底料和口袋布料、插折口袋布料、内外边框移到第一工位、抽出压舌定位机构、内外边框夹持布料移到第二工位、缝纫外线、内边框气缸缩边、缝纫内线及加固、吹出面料,动作迅速高效,运行平稳;

很好的运用了压缩空气的特性和空气动力学的特性,很好的运用到气动元件上,使得该系统的气动运动更加合理、简单、可靠、节能、绿色、环保;

贴袋机还采用了铰链架结构,该单变量结构很好的解决了双变量的误差问题,提高传动精度的同时,又减轻了重量,为其它装置设计让出了空间位置,使折叠机构摆动和升降,更轻便,更可靠,更稳定;

采用双线轨低重心高刚性的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为快速、稳定、可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工作平台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口袋缝制初步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铰链架结构展开图;

图5为实施例中的折叠机构的装配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口袋缝制呈形状态定位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

图8为实施例中压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实物图;

图10为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实物图。

附图标记:1、工作平台;11、吸附定型区;12、缝纫区;13、面板;130、气孔;14、负压漏斗;15、负压发生件;16、正压供气装置;2、口袋布料折叠机构;21、升降气缸;22、铰链架结构;221、固定架;222、铰链气缸;2221、伸缩杆;223、龙门座;224、摆臂架;23、电磁吸附装置;25、压舌定位机构;251、定位吸附块;252、料片压舌;253、伸缩气缸;254、微型气缸;3、压布移动机构;31、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311、线轨传动结构;312、同步带传动结构;313、横梁传动结构;32、压布机构;321、主气缸安装板;322、压布外边框;3221、主气缸;323、压布内边框;3231、次气缸;324、次气缸安装板;325、内边框连接板;4、折叠框架;41、第一折叠气缸;42、第二折叠气缸;43、第三折叠气缸;44、第四折叠气缸;45、第五折叠气缸;46、第六折叠气缸;01、底层布料;02、口袋布料;03外边框压布区;04、内边框压布区;05、缝纫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智能贴袋机,参考图1所示,工作平台1,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用于吸附底层布料01以及布料的缝纫加工,具有吸附定型区11以及缝纫区12。口袋布料02折叠机构2,位于吸附定型区11上方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用于对口袋布料02进行支撑、定位、吸附、折叠、放置动作。压布移动机构3,安装于机架上,用于切换往返移动于吸附定型区11以及缝纫区12之间,对布料进行外边框压边、内边框压边,并按压布料于工作平台1上进行平面移动,由吸附定型区11取料移动至缝纫区12,供缝纫机实现双线缝纫。

参考图2所示,工作平台1包括光滑的并且在吸附定型区11具有多个气孔130的面板13、固定于面板13下方的负压漏斗14、以及设置于负压漏斗14内的若干负压发生件15,负压发生件15连接有正压供气装置16并在负压漏斗14内形成负压环境,其中,待底层布料01放置于吸附定型区11工位,启动正压供气装置16以吸附底层布料01。对于正压供气装置16可以是空气压缩机,或精密过滤器的排水接口。

参考图3所示,对于底层布料01和口袋布料02的示意,完成贴袋需要将口袋布料02进行折边并放置到底层布料01上。需要完成此动作的结构为:口袋布料折叠机构2。口袋布料折叠机构2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升降气缸21、受升降气缸21驱动的铰链架结构22、固定于铰链架结构22上的电磁吸附装置23以及折叠框架4、位于铰链架结构22上进行伸缩动作的压舌定位机构25。

其中,压舌定位机构25供口袋布料02放置并定位,铰链架结构22驱动电磁吸附装置23吸附压舌定位机构25并夹持口袋布料02于两者之间,折叠机组件4对口袋布料02进行折边,升降气缸21驱动折叠机构下移并将折叠后的口袋布料02放置于底层布料01上,铰链架结构22复位并驱动电磁吸附装置23以及折叠机构离开压舌定位机构25。

参考图5进行进一步理解,折叠框架4具有第一折叠气缸41、第二折叠气缸42、第三折叠气缸43、第四折叠气缸44、第五折叠气缸45、第六折叠气缸46;位置以附图5为准,工作顺序为:第一折叠气缸41和第二折叠气缸42同时动作,折叠口袋布料的两个侧边,第三折叠气缸43和第四折叠气缸44依次动作,折叠口袋布料的角边,第五折叠气缸45和第六折叠气缸46动作,折叠口袋布料的顶边,复位的动作顺序为,先动作的后复位,即复位顺序为第六折叠气缸46、第五折叠气缸45、第四折叠气缸44、第三折叠气缸43、第二折叠气缸42和第一折叠气缸41。铰链架结构22驱动折叠机构摆动以及驱动电磁吸附装置23。

参考图4所示,铰链架结构22包括固定架221、铰接于固定架221两侧的铰链气缸222、固定于固定架221上的龙门座223、以及连接于龙门座223上的摆臂架224,摆臂架224的尾端连接铰链气缸222的伸缩杆2221,其中,铰链气缸222驱动摆臂架224于龙门座223上摆动。

另外,电磁吸附装置23与压舌定位机构25的接触面凹凸配合并通过电磁力进行可控吸附。压舌定位机构25包括相对于铰链架结构22进行纵向伸缩的伸缩杆2221、在伸缩杆2221上进一步伸缩动作并且连接正压供气装置16的定位吸附块251、连接伸缩杆2221端部并配合定位吸附块251用于吸附口袋布料02的料片压舌252。

其中,口袋布料02放置于料片压舌252上,定位吸附块251靠近口袋布料02边缘并通过负压吸附口袋布料02,铰链架结构22扣合电磁吸附装置23,电磁吸附装置23产生电磁力进行吸附。

参考图6所示,此时完成口袋布料02的折叠和放置。

之后,参考图1和图8所示,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31包括线轨传动结构311、同步带传动结构312、以及横梁传动结构313。线轨传动结构311和同步带传动结构312实现横梁传动结构313的y向移动,横梁传动结构313实现压布外边框322和压布内边框323的x向移动。主气缸3221固定在主气缸安装板321上,所述次气缸3231固定在次气缸安装板324上,压布外边框322固定在次气缸安装板324上,压布内边框323固定在内边框连接板325上,压布外边框322和压布内边框323位于吸附定型区1111工位时,主气缸3221驱动压布外边框322按压于口袋布料02边缘处,之后通过次气缸3231驱动压布内边框323按压于口袋布料02中心处,由横梁传动结构313将物料移送至缝纫区1212工位,经过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31走位配合缝纫机完成缝纫。

参考图7所示,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31包括位于工作平台1下方的两个纵向的线轨传动结构311、同轴联动两个线轨传动结构311的同步带传动结构312、以及横架固定在两个线轨传动结构311上的横梁传动结构313,横梁传动结构313位于工作平台1上方并驱动主气缸安装板321往复运动。

对于上述的滑移、伸缩均可以采用直线滑轨的结构设计。对于同步带传动,则采用伺服直驱2500线光栅齿编码器控制电机。具体位于同步带传动结构312、横梁传动结构313中。线轨传动结构311是隐藏式安装于工作平台1之下,降低重心,其中,线轨传动结构311由同步轮和同步带传动滑动副移动,滑动副配合线轨定向运动。同步轮同轴联动之后,由伺服电机驱动。同理,横梁传动结构313采用伺服电机驱动,由同步轮和同步带配合实现左右移动。

参考图8所示,主气缸3221固定在主气缸安装板321上,次气缸3231固定在次气缸安装板上324,在主气缸安装板321位于吸附定型区11工位时,主气缸3221驱动压布外边框322按压于口袋布料02边缘处,之后通过次气缸3231驱动压布内边框323按压于口袋布料02中心处,由横梁传动结构313将物料移送至缝纫区12工位,经过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31走位配合缝纫机完成缝纫,由次气缸复位再到主气缸3221复位。

还提供了一种贴袋制作方法,运用上述的自动智能贴袋机,同样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的加工制造工艺,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底层布料01放置于工作平台1上,将口袋布料02放置于口袋布料02折叠机构2进行支撑、定位、吸附、折叠、放置动作;

步骤2:压布移动机构3将放置后的口袋布料02连同底层布料01从吸附定型区11移动至缝纫区12供缝纫机缝纫。

工作过程描述:底层布料01放置于吸附定型区11的第一工位,负压漏斗14内部的负压环境使得底层布料01定位。将口袋布料02放置于料片压舌252上,此时口袋布料02的面积大于料片压舌252,并且在料片压舌252的边缘处挂出,此时微型气缸254驱动定位吸附块251靠近料片压舌252的边缘,从而吸附口袋布料02。另外,铰链气缸222动作,摆臂架224盖合动作,并且电磁吸附装置23利用通电后产生的磁力吸合料片压舌252,由于凹凸配合关系,使得口袋布料02有效面充分固定,之后由折叠机构将口袋布料02的下垂便于折进或包络在料片压舌252的底面,之后驱动升降气缸21,使得整体下移,并将口袋布料02放置于底层布料01上面,折叠机构复位,以及电磁吸附装置23断电释放,铰链气缸222复位,微型气缸254也复位,使得定位吸附块251远离料片压舌252。此时横梁传动结构313驱动主气缸安装板321由右侧向左侧移动到料片压舌252的上方,先主气缸3221动作使得压布外边框322下压,如图5,使得口袋布料02初步定位,之后次气缸3231动作使得压布内边框323下压,之后料片压舌252由伸缩气缸253带动缩回,使得口袋布料02下方无料片压舌252。之后,有横梁传动结构313驱动主气缸安装板321回到右侧的缝纫区12。配合x向、y向复合移动机构31实现布料在工作平台1上移动完成缝纫。之后先由次气缸3231复位,在主气缸3221复位,完成压布内边框323以及压布外边框322的撤离,最后利用空气动力,将布料吹出,完成工作。

为了便于理解,提供了图9和图10的实物视图,以展示结构装配位置。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