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染色方法及纺织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4987发布日期:2019-11-15 23:24阅读:964来源:国知局
纺织品染色方法及纺织品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纺织品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品染色方法及纺织品。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纺织品往往是由多种类型的纤维交织而成。具体地,常用的纺织品通常是由棉、毛、丝等天然纤维和涤纶、锦纶、腈纶等化学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目前,对于由多种纤维组成的多组分纺织品,为了使该多组分纺织品呈现多种颜色,通常是采用二浴法进行染色,但这种染色方法存在步骤复杂且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纺织品染色方法及纺织品。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纺织品染色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温度下,将待染纺织品置于由预设染料配置而成的染液中,所述待染纺织品由至少两种类型的纤维交织而成,所述预设染料包括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

以第一升温速率将由所述待染纺织品和所述染液组成的染色体系升温至第二温度,并在所述第二温度处保持第一时间;

以第二升温速率将所述染色体系升温至第三温度,并在所述第三温度处保持第二时间;

将所述染色体系降温至第四温度。

可选地,所述待染纺织品由阳离子改性涤纶纤维、锦纶纤维和普通涤纶纤维交织而成,所述阳离子改性涤纶纤维包括高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和新型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

可选地,所述阳离子染料的用量为2%(o.w.f),所述酸性染料的用量为1.5%(o.w.f)。

可选地,所述阳离子染料包括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grl红、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5gl黄和/或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bl蓝,所述酸性染料包括活性红、活性黄和/或活性蓝。

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为45℃-60℃,所述第二温度为65℃-80℃,所述第三温度为85℃-100℃,所述第四温度为65℃-75℃,所述第一升温速率为1℃/min-2℃/min,所述第二升温速率为1℃/min-2℃/min,所述第一时间为5min-15min,所述第二时间为20min-60min,所述染色体系的ph值为4-6,将所述染色体系降温至所述第四温度所采用的降温速率为1℃/min-2℃/min。

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为50℃,所述第二温度为70℃,所述第四温度为70℃,所述第一升温速率为1℃/min,所述第二升温速率为1℃/min,所述降温速率为2℃/min,所述第一时间为10min,所述染色体系的ph值为5-6。

可选地,当所述待染纺织品中包括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和新型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时,

若所述待染纺织品中所述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用量大于所述新型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用量,所述第三温度为100℃;

若所述待染纺织品中所述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用量不大于所述新型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用量,所述第三温度为90℃。

可选地,当所述第三温度为100℃时,所述第二时间为60min;当所述第三温度为90℃时,所述第二时间为40min。

可选地,采用冰醋酸和乙酸钠调节所述染色体系的ph值。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纺织品,该纺织品是根据上述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后得到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用由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配置而成的染液对由至少两种类型的纤维交织而成的纺织品进行染色,并在染色过程中合理控制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等变量,可以在对该纺织品进行一浴染色之后使该纺织品呈现多种颜色。另外,由于该方法是对纺织品一浴染色,所以可以有效避免采用二浴法染色时存在的步骤复杂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纺织品染色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纺织品染色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五种纤维做沾色实验得到的各纤维的k/s值变化曲线(染料为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grl红);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五种纤维做沾色实验得到的各纤维的k/s值变化曲线(染料为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5gl黄);

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五种纤维做沾色实验得到的各纤维的k/s值变化曲线(染料为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bl蓝);

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五种纤维做沾色实验得到的各纤维的k/s值变化曲线(染料为活性红);

图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五种纤维做沾色实验得到的各纤维的k/s值变化曲线(染料为活性黄);

图8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五种纤维做沾色实验得到的各纤维的k/s值变化曲线(染料为活性蓝);

图9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纺织品染色方法的工艺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纺织品染色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第一温度下,将待染纺织品置于由预设染料配置而成的染液中,该待染纺织品由至少两种类型的纤维交织而成,该预设染料包括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

步骤s102,以第一升温速率将由该待染纺织品和该染液组成的染色体系升温至第二温度,并在第二温度处保持第一时间;

步骤s103,以第二升温速率将该染色体系升温至第三温度,并在第三温度处保持第二时间;

步骤s104,将该染色体系降温至第四温度。

可选地,该待染纺织品由阳离子改性涤纶纤维、锦纶纤维和普通涤纶纤维交织而成,该阳离子改性涤纶纤维包括高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和新型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

可选地,该阳离子染料的用量为2%(o.w.f),该酸性染料的用量为1.5%(o.w.f)。

可选地,该阳离子染料包括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grl红、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5gl黄和/或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bl蓝,该酸性染料包括活性红、活性黄和/或活性蓝。

可选地,第一温度为45℃-60℃,第二温度为65℃-80℃,第三温度为85℃-100℃,第四温度为65℃-75℃,第一升温速率为1℃/min-2℃/min,第二升温速率为1℃/min-2℃/min,第一时间为5min-15min,第二时间为20min-60min,该染色体系的ph值为4-6,将该染色体系降温至第四温度所采用的降温速率为1℃/min-2℃/min。

可选地,第一温度为50℃,第二温度为70℃,第四温度为70℃,第一升温速率为1℃/min,第二升温速率为1℃/min,降温速率为2℃/min,第一时间为10min,该染色体系的ph值为5-6。

可选地,当所述待染纺织品中包括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和新型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时,

若该待染纺织品中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用量大于新型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用量,第三温度为100℃;

若该待染纺织品中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用量不大于新型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用量,第三温度为90℃。

可选地,当第三温度为100℃时,第二时间为60min;当第三温度为90℃时,第二时间为40min。

可选地,采用冰醋酸和乙酸钠调节该染色体系的ph值。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纺织品染色方法,通过采用由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配置而成的染液对由至少两种类型的纤维交织而成的纺织品进行染色,并在染色过程中合理控制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等变量,可以在对该纺织品进行一浴染色之后使该纺织品呈现多种颜色。另外,由于该方法是对纺织品一浴染色,所以可以有效避免采用二浴法染色时存在的步骤复杂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纺织品染色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1,在第一温度下,将待染纺织品置于由预设染料配置而成的染液中,该待染纺织品由至少两种类型的纤维交织而成,该预设染料包括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待染纺织品可以由阳离子改性涤纶纤维、锦纶(polyamide,pa)纤维和普通涤纶(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纤维交织而成。其中,该阳离子改性涤纶纤维可以包括高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cationicdyeablepolyester,cdp)纤维、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atmosphericpressurecationic-dyeablepolyester,ecdp)纤维和新型常压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novelatmosphericpressurecationic-dyeablepolyester,necdp)纤维。其中,necdp也常被称为阳离子染料常压可染新型改性涤纶或新型阳离子染料常压染色涤纶。

普通涤纶往往具有高模量、高强度、弹性及保形性好、不易起皱等特点,是纺织工业中常用的一种纺织材料。但是,普通涤纶往往只具有能与分散染料形成氢键的酯基,而缺乏能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或碱性染料等结合的官能团。又由于普通涤纶的结晶度高,结构紧密,染料分子难以进入普通涤纶的纤维内部,所以导致对普通涤纶染色困难。因此,在对由普通涤纶纤维和其他易染色的纤维混纺而成的纺织品进行染色时,普通涤纶往往不会被染色或者只是被轻微染色。

通过将普通涤纶和涤纶染色改性剂(例如,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等)共聚,可以在涤纶分子链中引入磺酸盐基团,从而可以将普通涤纶转变为阳离子改性涤纶。通过改变普通涤纶与涤纶染色改性剂的原料配比以及反应条件(例如,温度和ph值等),可以将普通涤纶转变为cdp、ecdp和necdp。其中,necdp与ecdp的不同在于在生产它们的过程中使用的染色改性剂存在不同,且生产工艺也存在区别。necdp与ecdp纤维中所含的磺酸盐基团的数量不同,且necdp与ecdp的纤维横截面也存在不同(necdp的纤维截面为十字型,而ecdp的纤维截面为圆形)。

由于cdp、ecdp和necdp的纤维中所包含的磺酸盐基团的数量存在不同,因此,即便是将这三种阳离子改性涤纶置于相同的染色环境下,这三种阳离子改性涤纶最后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其中,在采用相同的染色方法对这三种阳离子改性涤纶进行染色时,cdp纤维往往呈现浅色,ecdp纤维往往呈现中色,而necdp纤维往往呈现深色。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浅色、中色和深色指的是同一色系颜色的深浅程度,且浅色、中色和深色的区别往往可以通过肉眼判断出来,或者也可以通过比色卡判断出来。

在对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时,为了得到更好的上色效果,可以选用淡色的纤维交织得到该待染纺织品。例如,可以采用白色的纤维交织得到该待染纺织品。另外,如果所选用的纤维的细度较小,则可以在制备待染纺织品时采用双根纱并用的方式进行织造。

在对该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时,选用由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配置而成的染液对该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其中,阳离子染料可以选用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grl红、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5gl黄和/或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bl蓝,酸性染料可以选用活性红、活性黄和/或活性蓝。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

阳离子染料的用量和酸性染料的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者也可以在对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前先对组成该待染纺织品的各纤维做沾色实验,通过测试并判断各纤维在不同染料用量条件下的k/s值,从而可以选择出一种合适的染料用量。一般来讲,k/s值越大说明纤维吸收的染料的量越多,纤维表面的颜色越深,纤维被染的程度也就越深,而k/s值越小则说明纤维吸收的染料的量越少,纤维表面的颜色越浅,纤维被染的程度也就越浅。

另外,在对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时,纺织品的入浴温度(即第一温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各纤维的k/s值在不同入浴温度条件下的变化情况来设置合适的入浴温度。考虑到后续还需要对由待染纺织品和染液组成的体系进行升温,因此可以将第一温度设置为大于室温,以节省后续升温所用的时间。例如,可以将第一温度设置为45℃-60℃。

步骤s202,以第一升温速率将由待染纺织品和染液组成的染色体系升温至第二温度,并在第二温度处保持第一时间。

在将待染纺织品置于由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配置而成的染液中之后,为了使染液中的染料充分发挥染色作用,需要对由待染纺织品和染液组成的染色体系进行升温。由于酸性染料与阳离子染料最适宜的染色温度往往相差较大,因此,在对该染色体系进行升温时,需要进行两次升温,即先升温至第二温度使适宜染色温度较低的酸性染料先对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然后再升温至第三温度使阳离子染料对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

由于酸性染料的适宜染色温度往往低于阳离子染料的适宜染色温度,且温度过高时往往会破坏酸性染料的活性,因此在步骤s202中,不宜将该染色体系升温至过高温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采用活性红、活性黄和/或活性蓝作为酸性染料主要对锦纶进行染色时,可以将第二温度设置为65℃-80℃。优选地,可以将第二温度设置为70℃。在将第一温度升温至第二温度时,为了防止温度突变导致酸性染料失活,可以采用一个稳定的升温速率(第一升温速率)将该染色体系从第一温度升温至第二温度。例如,第一升温速率可以为1℃/min-2℃/min。优选地,第一升温速率可以为1℃/min。

在将该染色体系升温至第二温度之后,为了使酸性染料与待染纺织品充分反应,即为了对待染纺织品进行充分染色,可以将该染色体系在第二温度处保持一定的时间(即第一时间)。第一时间的具体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第一时间可以为5min-15min。优选的,第一时间可以为10min。

步骤s203,以第二升温速率将由待染纺织品和染液组成的染色体系升温至第三温度,并在第三温度处保持第二时间。

如上所述,在使酸性染料在适宜温度下对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之后,还需要将该染色体系升温至第三温度,以使阳离子染料在适宜温度下对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采用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grl红、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5gl黄和/或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bl蓝作为阳离子染料主要对上述三种阳离子改性涤纶进行染色时,考虑到阳离子染料的适宜染色温度通常比酸性染料的适宜染色温度高,因此可以将第三温度设置为85℃-100℃。在将第二温度升温至第三温度时,也可以采用一个稳定的升温速率(第二升温速率)将该染色体系从第二温度升温至第三温度。例如,第二升温速率可以为1℃/min-2℃/min。优选地,第二升温速率可以为1℃/min。

在将该染色体系升温至第三温度之后,为了使阳离子染料与阳离子改性涤纶充分反应,即为了对待染纺织品进行充分染色,可以将该染色体系在第三温度处保持一定的时间(即第二时间)。第二时间的具体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第二时间可以为20min-60min。

步骤s204,将由待染纺织品和染液组成的染色体系降温至第四温度。

在对纺织品染色完成后往往需要对染色完成的纺织品进行水洗,为了防止在水洗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所以需要先把该染色体系的温度降至第四温度。第四温度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将第四温度设置为65℃-75℃。优选地,可以将第四温度设置为70℃。在降温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温度突降而导致纺织品出现皱痕或手感粗糙等问题,所以可以采用稳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例如,可以采用1℃/min-2℃/min的降温速率。优选地,可以采用2℃/min作为降温速率。

另外,考虑到染料在高温碱性条件下会被分解破坏,且涤纶在高温碱性条件下易受到损伤,而ph值过低时又会影响染料的上染率,所以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染色方法对纺织品进行染色时,可以将该染色体系的ph值稳定在4-6。其中,可以采用冰醋酸和乙酸钠调节该染色体系的ph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待染纺织品是由cdp纤维、ecdp纤维、necdp纤维、pa纤维和pet纤维组成时,在确定染料的用量时,可以对这五种纤维分别做沾色实验。图3-8分别示出了这五种纤维在不的染料以及不同染料用量条件下的k/s值。

根据图3-5可知,阳离子染料不会沾染pa纤维和pet纤维,根据图6-8可知,酸性染料的用量在大于2%(o.w.f)时会沾染necdp纤维。因此,可以采用不大于2%(o.w.f)用量的酸性染料对上述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优选地,酸性染料的用量可以设置为1.5%(o.w.f)。对于阳离子染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图3-5中三种阳离子改性涤纶在不同染料用量条件下的k/s值来设定。为了在保证染色质量的同时避免浪费原料(即提高上染百分率95%以上),可以将阳离子染料的用量设置为2%(o.w.f)。另外,在设置待染纺织品和染液的浴比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将待染纺织品和染液的浴比设置为1:40-60等。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是针对单一染料做了沾色实验,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若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阳离子染料或酸性染料对待染纺织品进行染色,则也可以将混合的阳离子染料的用量设置为2%(o.w.f),将混合的酸性染料的用量设置为1.5%(o.w.f)。

在对上述五种纤维做沾色实验时,可以使染料用量为单一变量,其他实验变量的取值,如温度、ph值、纤维的重量、浴比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在合理的区间内进行选择。需要说明的是,沾色实验的实验流程与本实施例提供的染色方法的流程基本一致,即都是先升温,保持一段时间后再升温,再保持一段时间后进行降温。在做沾色实验时,第一温度可以设置为45℃,第二温度可以设置为70℃,第三温度可以设置为100℃,第四温度可以设置为70℃,第一升温速率可以设置为2℃/min,第二升温速率可以设置为1℃/min,降温速率可以设置为2℃/min,第一时间可以设置为10min,第二时间可以设置为45min,染色体系的ph值可以设置为4-6,实验所用的纤维的重量可以为0.5g,待染纤维和染液的浴比可以设置为1:50。

在本实施例中,在待染纺织品是由cdp纤维、ecdp纤维、necdp纤维、pa纤维和pet纤维组成时,在确定合适的入浴温度时,可以使入浴温度为单一变量,而其他实验变量的取值,如ph值和浴比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在合理区间内进行选择。若在确定合适的入浴温度前已经确定了染料的合适用量,则在确定合适的入浴温度时,可以使用已经确定好的染料的用量。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合适的入浴温度时,实验流程与本实施例提供的染色方法的流程基本一致,即都是先升温,保持一段时间后再升温,再保持一段时间后进行降温。在确定合适的入浴温度时,第二温度可以设置为70℃,第三温度可以设置为100℃,第四温度可以设置为70℃,第一升温速率可以设置为2℃/min,第二升温速率可以设置为1℃/min,降温速率可以设置为2℃/min,第一时间可以设置为10min,第二时间可以设置为45min,染色体系的ph值可以设置为4-6,实验所用的纤维的重量可以为0.5g,待染纤维和染液的浴比可以设置为1:50,酸性染料的用量可以为1.5%(o.w.f),阳离子染料的用量可以为3%(o.w.f)。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合适的入浴温度时,由于温度改变后纺织品上染百分率可能会增大,因此为了避免染料出现不够用的现象,可以适当提高染料的用量。表1示出了上述五种纤维在不同的入浴温度条件下的k/s值。

表1

根据表1可知,改变入浴温度对cdp纤维和pet纤维的k/s值影响较小,但对ecdp纤维、necdp纤维和pa纤维的k/s值影响较大,即在低于50℃时呈上升趋势,在高于50℃时呈下降趋势。因此,可以将入浴温度设置为50℃。

在本实施例中,在待染纺织品是由cdp纤维、ecdp纤维、necdp纤维、pa纤维和pet纤维组成时,可以做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以确定三种阳离子改性涤纶合适的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染色ph值。若在做该正交实验前已经确定了染料的合适用量以及合适的入浴温度,则在进行该正交实验时,可以使用已经确定好的染料的合适用量以及入浴温度。需要说明的是,该正交实验的实验流程与本实施例提供的染色方法的流程基本一致,即都是先升温,保持一段时间后再升温,再保持一段时间后进行降温。除了正交实验中的三个变量以外,其他变量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合理区间内进行选择。例如,第一温度可以为50℃,第二温度可以为70℃,第四温度可以为70℃,第一升温速率可以为1℃/min,第二升温速率可以为1℃/min,降温速率可以为2℃/min,第一时间可以为10min,实验所用的纤维的重量可以为1g,待染纤维和染液的浴比可以设置为1:50,阳离子染料的用量可以为2%(o.w.f)。表2示出了染料为分散型阳离子染料sd-grl红时正交实验的k/s值的实验结果。另外,在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各纤维的皂洗色牢度之后发现,不同实验条件下各纤维的皂洗色牢度均为5级。

表2

根据表2可知,温度达到100℃时,达到ecdp纤维的最佳染色温度,且此时ecdp纤维的k/s值高于necdp纤维的k/s值。基于表2中的数据,如果待染纺织品中ecdp纤维的用量大于necdp纤维的用量,或者如果要使ecdp纤维的染色程度最深,则可以将对阳离子改性涤纶进行染色的温度(即第三温度)设置为100℃。根据表2可知,necdp纤维的k/s值在80℃时是最高的,但cdp纤维的k/s值在80℃时都小于1,即cdp纤维在80℃时几乎不上色。因此,如果待染纺织品中ecdp纤维的用量不大于necdp纤维的用量,或者如果要使necdp纤维的染色程度最深,则可以将第三温度设置为90℃,而不是80℃。

当第三温度被设置为100℃时,基于表2中的数据可知,ecdp纤维的k/s值在染色时间为60min时达到最高,因此此时可以将染色时间设置为60min。当第三温度被设置为90℃时,基于表2中的数据可知,necdp纤维的k/s值在染色时间为20min时达到最高,但考虑到染色时间为20min时染料利用率较少,因此此时可以将染色时间设置为40min。

另外,根据表2中的数据,将同一ph值下纤维的k/s值相加可知,ph值为5-6时k/s值的和较大,又考虑到在实际印染过程中染液的ph值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因此可以将染色ph值设置为5-6这个区间内。考虑到锦纶纤维的较佳上色ph值在6附近,因此在整个染色工艺中都可以将染液的ph值设置在5-6这个区间内。

在确定好各变量的参数之后,即可按照图9所示的工艺路线图对纺织品进行染色。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纺织品染色方法中,通过合理设置染料配比、染色温度和染液ph值等因素,可以对由cdp纤维、ecdp纤维、necdp纤维、pa纤维和pet纤维这五种不同类型的纤维组成的待染纺织品进行一浴染色,由于这些不同类型的纤维中含有的可以结合染料的基团种类或数量存在不同,因此在对该待染纺织品进行一浴染色后,可以使该待染纺织品呈现五种不同的颜色。其中,cdp纤维可以被阳离子染料染成浅色,ecdp纤维可以被阳离子染料染成中色,necdp纤维可以被阳离子染料染成深色,pa纤维可以被酸性染料染成另一种颜色,而pet纤维几乎不会被染色而呈现其原本的颜色。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染色方法可以对纺织品一浴染色,可以在保证染色质量的同时避免采用二浴法染色时存在的方法复杂以及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染色方法可以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纺织品(如袜子、毛巾、衣服等)进行染色。且该染色方法是一种柔性生产方式,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不仅可以应用在工业大批量生产中,还适用于同种花型不同颜色组合织物的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中,可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及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将待染纺织品与染料及其他配料搭配出售,让消费者自行设计颜色。另外,在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染色方法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前,可以先根据所需要的图案呈现效果来设计各种纤维在纺织品中的部位,从而可以在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染色方法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后,获得具有理想呈现效果的纺织品。

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纺织品,该纺织品是根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后得到的。该纺织品可以为袜子、毛巾、服装、箱包、装饰布艺制品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纺织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