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毛保温针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9063发布日期:2021-02-23 20:1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毛保温针织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毛保温针织物,具体涉及一种反面平滑的起毛保温针织物。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所穿着衣物的舒适性及功能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针织物由于具有较好的伸缩性,由其制得的服装能够随着人体的活动而伸展自如,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在寒冷的秋冬季节,由针织保温织物制得的衣物更是深受好评。目前市场上的针织保温织物种类繁多,但一般只是在织物的一面进行起毛加工,如中国专利cn201810767597.0中公开了一种双面效应的纬编保暖织物及其生产方法,织物本体的一面设有交替分布的凹横条结构和凸横条结构,反面经磨毛处理后形成凸显于织物本体表面上的绒毛状横条纹,虽然织物具有保温效果,但是由于织物的凹凸感太强,不适合贴身穿着。
[0003]
又如,中国专利cn200920159364.9中公开了一种针织纬编提花布。利用组织结构的选择,使得三层双面针织提花布具有了更好的立体效果和更高的保暖性能,但是凹凸感太强,不适合贴身穿着,而且提花织物的生产难度大,价格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反面平滑适合贴合穿着的起毛保温针织物。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本发明的起毛保温针织物,包括正面和反面,该针织物为单层组织,其反面具有高度差为100~260μm的凹凸结构,且反面上毛羽长度为100~1500μm。
[0006]
本发明的起毛保温针织物,通过选择合适的组织、纱线、线长以及微起毛加工得到。该生产方法简单易行,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适合批量生产。适合用于制作衬衫、裤子或外套等,比如秋冬的吸湿发热保温裤子,对日常运动没有束缚感,反面致密而又细微的毛羽贴肤柔顺,穿着顺滑舒适。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本发明的起毛保温针织物,包括正面和反面,针织物为单层组织,其反面具有高度差为100~260μm的凹凸结构,且反面上毛羽长度为100~1500μm。
[0008]
本发明的起毛保温针织物,反面凹凸结构的高度差大于260μm时,贴身穿着时会有明显的摩擦感,穿着舒适性差;而且会出现凸部上的毛羽较长,凹部中的毛羽较短甚至是几乎没有毛羽,保温层不连续的现象,热量易从毛羽短的地方散发出去,保温性差。而当凹凸结构的高度差小于100μm时,反面摩擦系数较小,表面过于光滑。因此,本发明中反面的凹凸结构的高度差为100~260μm,优选为180~260μm。
[0009]
本发明的起毛保温针织物,反面毛羽的长度小于100μm时,保温层过于稀薄,不利
于热量的保持。虽然毛羽越长对保温性能越有利,但是如果毛羽长度大于1500μm的话,毛羽容易脱落,而且穿着和脱卸时,会有黏在身上不顺滑的穿着体验。
[0010]
为了保证针织物表面线圈的排列规律性以及反面的平滑性,本发明中优选其反面由浮线、成圈的组织形成,或者由浮线、集圈的组织形成。
[0011]
作为优选,本发明正面所用纱线和反面所用纱线的粗细尽可能接近,这样可以保证反面的平滑性,提高穿着舒适性。
[0012]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针织物正面由线长为65~95mm/50线圈的非弹性纱线形成,反面由线长为30~75mm/50线圈的氨纶裸丝和线长为130~180mm/50线圈的非弹性纱线形成。如果正面纱线或反面纱线的线长过小的话,纱线被拉得过紧,有可能出现线圈的交接点内陷,凹凸高度差过大的问题。如果正面纱线或反面纱线的线长过大的话,同样,有可能出现线圈的交接点外露、凹凸高度差过大的问题。
[0013]
本发明的针织物优选正面由线长为65~95mm/50线圈的非弹性纱线形成,且反面由弹性纱线形成,其中弹性纱线的线长为130~180mm/50线圈。使用上述线长范围,反面的弹性纱线在收缩后产生的毛圈将正面纱线暴露在反面的毛圈掩盖,交织点凸起部分的高度比较适中,不会出现交接点内陷或者凸起的现象。
[0014]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针织物的保温性克罗值(clo值)为0.15~0.40、吸湿发热性为2.6~4.5℃。在此范围内,穿着时的保温效果明显,而且不会产生闷热不适感。
[0015]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纵向弹性伸长率为50~150%,横向弹性伸长率为20~60%。纵向弹性伸长率低于50%时,弹性较小,穿着束缚感有增强的趋势;而纵向弹性伸长率大于150%,针织物太易拉伸,有松垮的可能,制成的衣裤在穿着后有易变形的趋势,影响美感。当针织物的横向弹性伸长率低于20%时,做成的衣服和裤子的肘部、膝盖部位弹性不足,运动后可能会出现被拉伸产生的鼓泡现象,影响美感;横向弹性伸长率大于60%,尺寸稳定性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制成裤子时,由于经常有拉伸的动作,有可能出现外观变形的现象。
[0016]
本发明的针织物,正面优选采用非弹性纱线。这里的非弹性纱线可以是弹性伸长率小于等于10%的,其原料可以是如棉等的天然纤维、聚酯纤维等的合成纤维、粘胶等的再生纤维等。
[0017]
本发明的针织物,反面所用纱线可以是非弹性纱线和氨纶裸丝,也可以是弹性纱线。
[0018]
当反面由非弹性纱线和氨纶裸丝形成时,这里的非弹性纱线是指弹性伸长率小于等于10%的纱线。考虑到保温性等,这里的非弹性纱线优选为吸湿发热纱线,如聚丙烯腈/粘胶复合纱(ac/r)等。
[0019]
当反面由弹性纱线形成时,这里的弹性纱线是指弹性伸长率大于10%的纱线。它可以是氨纶包覆纱,也可以是聚酯类弹性纱线。其中,氨纶包覆纱是指由普通聚酯、聚酰胺、粘胶、棉和聚丙烯腈等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与氨纶裸丝复合而成的空包纱或机包纱。这里的聚酯类弹性纱线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pbt)等。
[0020]
本发明起毛保温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如下:选用上述纱线的几种作为原料,采用纬编针织机制得坯布,再经过坯布定型

精练

预缩(可选)

染色(可选)

后整理定型


毛等加工,得到成品。
[0021]
其中,坯布定型、精练、预缩条件为常规条件。
[0022]
染色工程,根据所选用的纤维的成分进行染色加工,染色加工条件为常规,没有特别要求。如果选用的纱线已经具有颜色,也可以不进行染色加工。
[0023]
后整理定型仅仅对织物的表面、外观、克重进行微调,树脂加工根据面料需要的手感、吸水性等功能性选用合适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
[0024]
起毛加工时对织物的反面进行毛羽保温层的加强,通过针布抓毛、刷毛、磨毛都可以获得保温层。考虑到不影响织物的凹凸高度差,优选磨毛和刷毛方式进行起毛加工。
[0025]
本发明所涉及的各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0026]
(1)高度差根据科恳kes法测试。
[0027]
(2)毛羽长度使用keyence(基恩士)vh2000数码显微镜,对起毛织物反面的毛羽进行观察。随机取织物的横切断面样品3处,分别置于数码显微镜的观测处,显微镜倍率调至50倍,观察并拍摄织物反面的毛羽长度。每块样品拍摄同一断面5处的毛羽长度照片。毛羽长度是指毛羽从面料纱线交织点到远离织物交织点最远处的距离。最后使用该数码显微镜自带的软件对15处毛羽长度进行测量后取平均值。
[0028]
(3)保温性clo值根据jis 1096a标准,2010版。
[0029]
(4)吸湿发热性根据科恳法(化检法)测试。
[0030]
(5)弹性根据jis l 1096b法标准,2010版。
[0031]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2]
实施例1在圆编机上,正面采用30
s
棉纱,设定线长为75mm/50线圈,反面采用两种纱线,纱线1为30
s ac/r混纺纱,设定线长为150mm/50线圈,纱线2为105d氨纶裸丝,设定线长为50mm/50线圈,针织物反面组织采用浮线/集圈形成,编织得到坯布。经过如下步骤的加工:坯布定型

精练

预缩

染色

后整理定型

磨毛

检查,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33]
坯布定型:温度190℃、速度15m/min,设定幅宽154cm;精练:h2o
2 6g/l、精练剂 3g/l、去油剂 1g/l,在100℃*60min条件下进行处理;染色:活性染色60℃*60min进行,染黑色。
[0034]
后整理定型:温度160℃,布速25m/min,幅宽可根据需要设定。
[0035]
磨毛加工:车速50m/min,起毛压力2kg。
[0036]
实施例2反面采用成圈、浮线组织,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37]
实施例3
反面仅采用30
s ac/r+pu包覆纱,设定线长为150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38]
实施例4反面采用集圈、成圈组织,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39]
实施例5正面采用30
s
棉纱,设定线长为60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40]
实施例6正面采用30
s
棉纱,设定线长为100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41]
实施例7反面采用两种纱线,纱线1为30
s ac/r混纺纱,设定线长120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42]
实施例8反面采用两种纱线,纱线1为30
s ac/r混纺纱,设定线长195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43]
实施例9正面采用30
s
棉纱,设定线长为60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3,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44]
实施例10正面采用30
s
棉纱,设定线长为100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3,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45]
实施例11反面采用30
s ac/r+pu包覆纱,设定线长120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3,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46]
实施例12反面采用30
s ac/r+pu包覆纱,设定线长195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3,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47]
实施例13反面采用两种纱线,纱线1为30
s ac/r+pu包覆纱,设定线长150mm/50线圈,纱线2为pet+pu包覆纱,设定线长150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3,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48]
实施例14反面采用两种纱线,纱线1为30
s ac/r+pu包覆纱,设定线长150mm/50线圈,纱线2为pet/pbt纱线,设定线长150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49]
比较例1反面采用两种纱线,纱线1为30
s ac/r混纺纱,设定线长100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
6,得到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50]
比较例2反面采用30
s ac/r+pu包覆纱,设定线长125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10,得到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51]
比较例3反面采用30
s ac/r+pu包覆纱,设定线长115mm/50线圈,其余同实施例10,得到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0052]
表1
根据表1,(1)由实施例4和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反面采用集圈/成圈组织的针织物和反面采用浮线/集圈组织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大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不如后者。
[0053]
(2)由实施例5和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正面线长为60mm/50线圈的针织物和正面线长为75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大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不如后者。
[0054]
(3)由实施例6和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正面线长为100mm/50线圈的针织物和正面线长为75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及毛羽长度均大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不如后者。
[0055]
(4)由实施例7和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反面线长为120mm/50线圈的针织物和反面线长为150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大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不如后者。
[0056]
(5)由实施例8和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反面线长为195mm/50线圈的针织物和反面线长为150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大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不如后者。
[0057]
(6)由实施例9和实施例3可知,同等条件下,正面线长为60mm/50线圈的针织物和正面线长为75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大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不如后者。
[0058]
(7)由实施例10和实施例3可知,同等条件下,正面线长为100mm/50线圈的针织物和正面线长为75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大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不如后者。
[0059]
(8)由实施例11和实施例3可知,同等条件下,反面线长为120mm/50线圈的针织物和反面线长为150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大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不如后者。
[0060]
(9)由实施例12和实施例3可知,同等条件下,正面线长为195mm/50线圈的针织物和正面线长为150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大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不如后者。
[0061]
(10)由比较例1和实施例6可知,同等条件下反面线长为100mm/50线圈和反面线长为150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远远大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远不如后者。
[0062]
(11)由比较例2和实施例10可知,同等条件下反面线长125mm/50线圈和反面线长150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远远小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远不如后者。
[0063]
(12)由比较例3和实施例10可知,同等条件下反面线长115mm/50线圈和反面线长150mm/50线圈的针织物相比,前者的凹凸高度差远远小于后者,保温性及吸湿发热效果均远不如后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