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0139发布日期:2020-01-10 20:56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磨布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背景技术:

布料从织造方式上可以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二大类。从加工工艺上可以分为:坯布、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色织布、混合工艺布(如在色织布上印花、复合布、植绒布、仿皮毛布)等等。还可以原材料来划分:棉布、化纤布、麻布、毛纺布、丝绸、及混纺织物等等。

传统布料防磨性能差,而有些防磨性能好的布料韧性及手感都较差,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所述基布采用涤纶纤维35~45%、聚酰胺纤维35~45%及棉纤维10~30%混织而成;

所述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0~25份、聚乙烯酯6~10份、碳酸钙4~8份、碳酸钾2~4份、乙烯1~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6份、纳米二氧化钛2~4份、交联剂4~6份、增塑剂2~4份。

优选的,所述基布采用涤纶纤维45%、聚酰胺纤维45%及棉纤维10%混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3份、聚乙烯酯8份、碳酸钙6份、碳酸钾3份、乙烯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交联剂5份、增塑剂3份。

优选的,所述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为经纱,所述经纱的密度为45~48根/cm,所述聚酰胺纤维与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为纬纱,所述纬纱的密度为33~36根/cm。

优选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涤纶纤维与一半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与剩下的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进行混纺编织,得到基布;

步骤二:按照比例将水性聚氨酯份、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进行混合,得到耐磨涂层溶液;

步骤三:将基布放入耐磨涂层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时进行轧吸处理,持续0.5~1h;

步骤四:将轧吸处理后的基布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基布采用涤纶纤维、聚酰胺纤维及棉纤维分别绞合然后混织而成,随后经过特制的耐磨涂层溶液进行浸泡、轧吸及烘干,耐磨性及韧性达较传统布料有很大的提升,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手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基布采用涤纶纤维35~45%、聚酰胺纤维35~45%及棉纤维10~30%混织而成;

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0~25份、聚乙烯酯6~10份、碳酸钙4~8份、碳酸钾2~4份、乙烯1~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6份、纳米二氧化钛2~4份、交联剂4~6份、增塑剂2~4份。

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为经纱,经纱的密度为45~48根/cm,聚酰胺纤维与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为纬纱,纬纱的密度为33~36根/cm。

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涤纶纤维与一半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与剩下的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进行混纺编织,得到基布;

步骤二:按照比例将水性聚氨酯份、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进行混合,得到耐磨涂层溶液;

步骤三:将基布放入耐磨涂层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时进行轧吸处理,持续0.5~1h;

步骤四:将轧吸处理后的基布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实施例一:

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基布采用涤纶纤维40%、聚酰胺纤维40%及棉纤维20%混织而成;

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0份、聚乙烯酯6份、碳酸钙4份、碳酸钾2份、乙烯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交联剂4份、增塑剂2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涤纶纤维与一半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与剩下的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进行混纺编织,得到基布;

步骤二:按照比例将水性聚氨酯份、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进行混合,得到耐磨涂层溶液;

步骤三:将基布放入耐磨涂层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时进行轧吸处理,持续0.5h;

步骤四:将轧吸处理后的基布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将实施例一制得的布料进行磨损性及韧性检测实验。

实施例二:

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基布采用涤纶纤维40%、聚酰胺纤维40%及棉纤维20%混织而成;

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3份、聚乙烯酯8份、碳酸钙6份、碳酸钾3份、乙烯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交联剂5份、增塑剂3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涤纶纤维与一半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与剩下的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进行混纺编织,得到基布;

步骤二:按照比例将水性聚氨酯份、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进行混合,得到耐磨涂层溶液;

步骤三:将基布放入耐磨涂层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时进行轧吸处理,持续0.5h;

步骤四:将轧吸处理后的基布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将实施例二制得的布料进行磨损性及韧性检测实验,实施例二制得的布料耐磨性及韧性均比实施例一制得的布料更好。

实施例三:

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基布采用涤纶纤维40%、聚酰胺纤维40%及棉纤维20%混织而成;

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5份、聚乙烯酯10份、碳酸钙8份、碳酸钾4份、乙烯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份、纳米二氧化钛4份、交联剂6份、增塑剂4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涤纶纤维与一半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与剩下的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进行混纺编织,得到基布;

步骤二:按照比例将水性聚氨酯份、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进行混合,得到耐磨涂层溶液;

步骤三:将基布放入耐磨涂层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时进行轧吸处理,持续0.5h;

步骤四:将轧吸处理后的基布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将实施例三制得的布料进行磨损性及韧性检测实验,实施例三制得的布料耐磨性及韧性均比实施例二制得的布料稍差。

实施例四:

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基布采用涤纶纤维40%、聚酰胺纤维40%及棉纤维20%混织而成;

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3份、聚乙烯酯6份、碳酸钙4份、碳酸钾4份、乙烯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交联剂6份、增塑剂2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涤纶纤维与一半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与剩下的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进行混纺编织,得到基布;

步骤二:按照比例将水性聚氨酯份、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进行混合,得到耐磨涂层溶液;

步骤三:将基布放入耐磨涂层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时进行轧吸处理,持续0.5h;

步骤四:将轧吸处理后的基布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将实施例四制得的布料进行磨损性及韧性检测实验,实施例四制得的布料耐磨性及韧性均比实施例二制得的布料稍差。

实施例五:

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基布采用涤纶纤维40%、聚酰胺纤维40%及棉纤维20%混织而成;

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3份、聚乙烯酯10份、碳酸钙8份、碳酸钾2份、乙烯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份、纳米二氧化钛4份、交联剂4份、增塑剂4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涤纶纤维与一半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与剩下的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进行混纺编织,得到基布;

步骤二:按照比例将水性聚氨酯份、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进行混合,得到耐磨涂层溶液;

步骤三:将基布放入耐磨涂层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时进行轧吸处理,持续0.5h;

步骤四:将轧吸处理后的基布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将实施例五制得的布料进行磨损性及韧性检测实验,实施例五制得的布料耐磨性及韧性均比实施例二制得的布料稍差。

根据实施例一~五所示,在基料采用涤纶纤维40%、聚酰胺纤维40%及棉纤维20%混织而成的条件下,实施例二的耐磨性及韧性性能最好,且手感也较传统的布料更好。

实施例六:

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基布采用涤纶纤维35%、聚酰胺纤维35%及棉纤维30%混织而成;

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3份、聚乙烯酯8份、碳酸钙6份、碳酸钾3份、乙烯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交联剂5份、增塑剂3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涤纶纤维与一半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与剩下的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进行混纺编织,得到基布;

步骤二:按照比例将水性聚氨酯份、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进行混合,得到耐磨涂层溶液;

步骤三:将基布放入耐磨涂层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时进行轧吸处理,持续0.5h;

步骤四:将轧吸处理后的基布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将实施例六制得的布料的手感与实施例二进行对比,实施例六制得的布料的手感较实施例二制得的手感更好,但耐磨性及韧性比实施例二稍差。

实施例七:

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基布采用涤纶纤维45%、聚酰胺纤维45%及棉纤维10%混织而成;

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3份、聚乙烯酯8份、碳酸钙6份、碳酸钾3份、乙烯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交联剂5份、增塑剂3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涤纶纤维与一半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与剩下的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进行混纺编织,得到基布;

步骤二:按照比例将水性聚氨酯份、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进行混合,得到耐磨涂层溶液;

步骤三:将基布放入耐磨涂层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时进行轧吸处理,持续0.5h;

步骤四:将轧吸处理后的基布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将实施例七制得的布料的手感与实施例二进行对比,实施例七制得的布料的手感较实施例二制得的手感稍差,但耐磨性及韧性比实施例二更好。

综上所述,实施例七制得的布料,耐磨性及韧性达到最佳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手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