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设备及其底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5281发布日期:2020-04-17 22:0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底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具有换热器,当换热器出现冷媒泄漏问题时,泄漏的冷媒会被气流带至烘干室等位置,存在毒害安全隐患,且容易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遇明火产生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的衣物处理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内限定有换热槽;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换热槽内并形成换热风道,所述换热器组件与所述换热槽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换热槽内并封堵所述间隙。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设置隔离组件封堵换热器组件与换热槽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当换热器组件出现冷媒泄漏问题时泄漏的冷媒大量进入换热风道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泄漏的冷媒被气流沿换热风道大量带至烘干室等位置,既防止了毒气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冷媒在烘干室等位置遇明火爆炸的风险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组件包含有至少一个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换热部和连接管,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换热槽的侧壁之间间隔地分布,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换热槽的侧壁之间限定出所述间隙;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管伸入所述间隙内;所述隔离组件封堵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换热槽的侧壁之间的所述间隙。

在本方案中,换热器组件包含有至少一个换热器(具体如冷凝器和/或蒸发器),换热器包括换热部和连接管,换热部用于与沿换热风道流动的气流换热实现对气体干燥或加热,连接管适于对换热部内部的管体衔接或供换热部的管体引入或引出冷媒,其中,连接管设于换热部与换热槽的侧壁之间,并使隔离组件对换热部与换热槽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封堵,实现了对冷媒泄漏隐患位置封堵,实现隔离组件有效隔开冷媒泄漏隐患位置与换热风道,这样,当出现连接管处有冷媒泄漏的情况,例如连接管因焊接不良或长时间老化出现冷媒泄漏问题时,可以更好地避免泄漏的冷媒大量进入换热风道并被气流大量带至烘干室等位置的问题,既防止了毒气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冷媒在烘干室等位置遇明火爆炸的风险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隔离组件接触。

在本方案中,换热器(具体如冷凝器和/或蒸发器)设有定位部,使定位部与隔离组件接触实现对间隙封堵,可以良好地解决冷凝器和/或蒸发器的冷媒泄漏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部具有相对的两端,且其中的一端与所述隔离组件接触,其中的另一端构造有遮挡部,所述隔离组件和所述遮挡部封堵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换热槽的侧壁之间的所述间隙。

在本方案中,定位部两端的位置通过隔离组件和遮挡部进行封堵,可以对换热器与换热槽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更好地封堵和密封,进一步降低冷媒大量进入换热风道的风险性,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部为边板;所述遮挡部为所述边板上构造的一体式翻边;所述边板与所述翻边转弯过渡。

在本方案中,设置定位部为边板,这样实现了边板的一物多用,无需再增设额外的定位部来进行分隔防泄漏,保障产品的防毒气防爆效果的同时,更加简化了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设置定位部的遮挡部为边板上构造的一体式翻边,例如,对边板做翻边处理一体构造出遮挡部,这样,边板与翻边之间不会出现拼合缝隙,翻边的密封阻流效果可更好,且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设置边板与翻边转弯过渡,对边板侧部遮挡,这样,结合隔离组件在第一端的阻流效果,使得边板、边板两端的隔离组件和翻边以及换热槽的侧壁共同围成腔室以容纳连接管,从而更好地阻止泄漏的冷媒进入换热风道,更好地解决冷媒毒害隐患以及爆炸隐患。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部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一侧并形成一部分所述换热风道,所述连接管至少部分伸至所述定位部的另一侧。

在本方案中,使换热器的换热部和连接管位于其定位部的两侧,可以实现将换热器的换热部与连接管有效隔开,通过定位部的第一端与隔离组件配合限制气体自第一端位置向换热风道泄漏,定位部的第二端设置遮挡部限制气体自第二端位置向换热风道泄漏,这样,定位部自第一端向第二端形成良好地隔离防泄漏效果,可以更好地防止间隙内的气体泄漏到换热风道,更好地解决冷媒毒害隐患以及爆炸隐患。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所述换热器为冷凝器;所述隔离组件包括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底座本体配合或相连,并且与所述冷凝器接触,且所述挡块封堵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换热槽的侧壁之间的所述间隙。

在本方案中,设置隔离组件包括挡块,利用挡块封堵冷凝器与换热槽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当冷凝器出现冷媒泄漏问题时泄漏的冷媒大量进入换热风道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泄漏的冷媒被气流沿换热风道大量带至烘干室等位置,既防止了毒气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冷媒在烘干室等位置遇明火爆炸的风险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挡块形成有适配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一适配部和适配所述冷凝器的第二适配部。

在本方案中,设置挡块形成有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且挡块经由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与冷凝器及底座本体适配安装,这样挡块与冷凝器及底座本体的契合性更好,进一步提升了挡块的封堵阻流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本体还包括限位部和挡水部,所述限位部及所述挡水部设置于所述换热槽内;所述第一适配部包括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且所述第一凸台部与所述第二凸台部之间衔接过渡,所述第一凸台部与所述限位部抵靠,所述第二凸台部与所述限位部间隔分布并合围出插槽,所述挡水部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插槽内;所述第二适配部包括适配凹槽,所述冷凝器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适配凹槽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利用第一凸台部与限位部抵靠,可以使得挡块与底座本体装配更加稳定;利用第二凸台部与限位部围成的插槽与挡水部嵌插配合,可以对挡块更好地限位。这样,挡块与冷凝器及底座本体的配合精准性更好且配合更稳定,可以更进一步提升挡块的封堵阻流效果。

设置第二适配部包括适配凹槽,使适配凹槽与冷凝器嵌插配合(具体如使适配凹槽与冷凝器的定位部嵌插配合),提升了冷凝器与挡块的契合性,且使得两者之间的密封路径更长,形成更可靠的密封防线,这样可以更好地限制冷凝器与换热槽侧壁之间间隙内的气体向换热风道内泄漏,从而更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所述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底座本体设有通风口和位于所述通风口的侧方的挡边;所述隔离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挡边并与所述蒸发器配合,且所述支架封堵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换热槽的侧壁之间的所述间隙。

在本方案中,在底座本体的通风口侧方的挡边上设置支架来与蒸发器配合,并封堵蒸发器与换热槽侧壁之间的间隙,以限制间隙内的气体向换热风道处泄漏,可以防止当蒸发器出现冷媒泄漏问题时泄漏的冷媒大量进入换热风道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泄漏的冷媒被气流沿换热风道大量带至烘干室等位置,既防止了毒气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冷媒在烘干室等位置遇明火爆炸的风险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挡流部,所述第一挡流部与所述挡边相连并与所述蒸发器抵靠;第二挡流部,与所述第一挡流部相连,并自所述第一挡流部朝远离所述蒸发器的方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设置支架包括第一挡流部和第二挡流部,利用第一挡流部与蒸发器抵靠,可以形成阻挡作用限制蒸发器的连接管处的气体经由蒸发器与通气口处的缝隙泄漏到换热风道;设置第二挡流部朝远离蒸发器的方向延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挡边与第一挡流部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器与换热槽侧壁之间的间隙内的气体进入换热风道,以当蒸发器存在冷媒泄漏情况时抑制冷媒的泄漏量,同时也减小了间隙内的风压,进一步降低冷媒进入烘干室的风险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挡流部的一部分伸入所述通风口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挡流部的一部分伸入通风口内,这样,第二挡流部对挡边与第一挡流部之间的缝隙的遮挡效果更好,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媒向换热风道的泄漏量,且也可以进一步减少进入蒸发器与换热槽侧壁之间的间隙内的气流量,这样,当蒸发器存在冷媒泄漏情况时,可以抑制冷媒的泄漏量,同时这样设计也减小了该间隙内的风压,进一步降低冷媒进入烘干室的风险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挡边相连。

在本方案中,支架上设有连接部以供支架与挡边组装,这样,支架可更加稳定,从而使得支架与蒸发器的配合更加稳定精确,阻流效果更加可靠,从而当蒸发器的连接管处存在冷媒泄漏情况时,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媒向换热风道的泄漏量,进一步降低冷媒进入烘干室的风险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过渡部和连接边,所述过渡部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连接边设置在所述过渡部上,并自所述过渡部的表面凸起。

在本方案中,支架上设置过渡部,过渡部上设置连接边,这样,连接边插接于底座本体上的插口或与底座本体上的卡扣卡接,可以更方便于支架的装配,并且使得支架的组装位置经由过渡部进行引导,这样,蒸发器与支架的抵靠配合精度可更有保障,例如,使过渡部将连接边引导到支架上用于与蒸发器抵靠的位置的侧方,这样支架与蒸发器的抵靠配合不容易出现松动等问题,从而保证支架的阻流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插接结构,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内底面上,且所述插接结构与所述底座本体插接连接。

在本方案中,支架底部设置插接结构并经由插接结构与底座本体插接,这样支架下部不会出现攒动,使得支架装配更稳定,可更好地保证其阻流挡风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支撑台,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支架设有第三挡流部,所述第三挡流部位于所述支撑台的侧方并封挡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隙。

在本方案中,在支架上设置第三挡流部,并利用第三挡流部对支撑台与支架之间的缝隙进行封挡,可以防止蒸发器与换热槽侧壁之间间隙内的气体经由支撑台形成的避空位置泄漏到换热风道内,从而,当存在蒸发器冷媒泄漏情况时,可以更有效地限制冷媒自换热器底部泄漏到换热风道处,进一步降低冷媒进入烘干室的风险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还包括:盖体,盖在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座本体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开口,且所述开口适于供所述间隙内的气体导出。

在本方案中,在盖体上设置开口以供底座本体内换热器组件与换热槽侧壁之间的间隙内的气体导出,该间隙内的气压不会太大,从而使得隔离组件处的阻流要求相应降低,且当存在冷媒泄漏情况时,冷媒泄漏到换热风道的风险也进一步降低,从而更进一步降低了冷媒进入烘干室的风险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烘干室;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的换热风道与所述烘干室连通。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从而具有上述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底座本体与挡块及支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底座本体,101换热槽,102侧壁,110限位部,121通风口,122挡边,130支撑台,140挡水部,200换热器组件,201冷凝器,202蒸发器,210a第一换热部,220a第一连接管,230a第一边板,2311a第一端,2312a第二端,232a第一翻边,210b第二换热部,220b第二连接管,230b第二边板,2311b第三端,2312b第四端,232b第二翻边,300a第一间隙,300b第二间隙,400插槽,500隔离组件,510挡块,511第一适配部,5111第一凸台部,5112第二凸台部,512第二适配部,5121适配凹槽,520支架,521第一挡流部,522第二挡流部,523连接部,5231过渡部,5232连接边,524插缝,525第三挡流部,700盖体,710开口,800换热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包括:底座本体100、换热器组件200和隔离组件500(具体可参照附图1中所示的挡块510和支架520进行理解)。

具体地,底座本体100内限定有换热槽101;换热器组件200设于换热槽101内并形成换热风道800,换热器组件200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形成间隙(具体可参照附图1中所示的第一间隙300a和第二间隙300b理解);隔离组件500至少部分设于换热槽101内并封堵间隙。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设置隔离组件500封堵换热器组件200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当换热器组件200出现冷媒泄漏问题时泄漏的冷媒大量进入换热风道800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泄漏的冷媒被气流沿换热风道800大量带至烘干室等位置,既防止了毒气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冷媒在烘干室等位置遇明火爆炸的风险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换热器组件200包含有至少一个换热器(具体可参照附图1中所示的冷凝器201和/或蒸发器202进行理解)。

换热器具有换热部(具体可参照附图2中所示的第一换热部210a和第二换热部210b进行理解)和连接管(具体可参照附图2中所示的第一连接管220a和第二连接管220b进行理解),换热部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间隔地分布,换热部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限定出间隙;至少部分连接管伸入间隙内,其中,可以理解,连接管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可以接触也可以彼此分开;隔离组件500封堵换热部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的间隙。

具体例如,冷凝器201具有第一换热部210a,第一换热部210a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限定出第一间隙300a,第一连接管220a伸入第一间隙300a内,隔离组件500的挡块510封堵第一间隙300a。

具体例如,蒸发器202具有第二换热部210b,第二换热部210b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限定出第二间隙300b,第二连接管220b伸入第二间隙300b内,隔离组件500的支架520封堵第二间隙300b。

可以理解,换热器组件200的换热部为换热器主要用于与气流换热以实现对气流升温、降温或除湿的部位,以u形管换热器为例进行说明,u形管具有中间的阵列直管部位和两端的u管部位,阵列直管部位作为换热部主要用于与气流换热,为强化与气流的换热效果,阵列直管部位根据需求还可以进一步设有翅片等部件,也即换热部还可包括套装阵列直管上的翅片。阵列直管之间的缝隙,以及对于设有翅片的实施例中的翅片之间的缝隙形成换热风道800,换热风道800供气流流通,并供气流与换热部换热。

连接管为换热器中用于对任意相邻换热管衔接的部件,举例而言,对于u形管换热器,两端的u管部位或其中一端的u管部位可作为连接管,起到管路衔接和导通的作用,并适于对换热部内部的管体衔接或供换热部的管体引入或引出冷媒。具体例如,连接管为u形管接头、u形管等,当然根据需求也可为c形管,甚至也可以为集流管、分流管、集液器、分液器等。

其中,通过将连接管设于换热部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并使隔离组件500对换热部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的间隙封堵,实现了对冷媒泄漏隐患位置封堵,实现隔离组件500有效隔开冷媒泄漏隐患位置与换热风道800,这样,当出现连接管处有冷媒泄漏的情况,例如连接管因焊接不良或长时间老化出现冷媒泄漏问题时,可以更好地避免泄漏的冷媒大量进入换热风道800并被气流大量带至烘干室等位置的问题,既防止了毒气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冷媒在烘干室等位置遇明火爆炸的风险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换热器设有定位部(详细可参照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进行理解),定位部与隔离组件500接触。其中,换热器(具体如冷凝器201和/或蒸发器202)设有定位部,使定位部与隔离组件接触实现对间隙封堵,可以良好地解决冷凝器201和/或蒸发器202的冷媒泄漏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举例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器组件200包括冷凝器201和蒸发器202,冷凝器201设有第一定位部(具体可参照附图2中所示的第一边板230a进行理解),蒸发器202设有第二定位部(具体可参照附图2中所示的第二边板230b进行理解),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至少一者与隔离组件500接触。通过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至少一者与隔离组件500接触实现对间隙封堵,可以良好地解决冷凝器201和/或蒸发器202的冷媒泄漏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更具体例如,隔离组件500的挡块510与第一定位部接触,并封堵第一间隙300a。隔离组件500的支架520与第二定位部接触,并封堵第二间隙300b。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定位部具有相对的两端(具体参照附图2中所示的第一端2311a-第二端2312a,和/或第三端2311b-第四端2312b进行理解),且其中的一端与隔离组件接触,其中的另一端构造有遮挡部(具体参照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进行理解),隔离组件和遮挡部封堵换热器与换热槽的侧壁之间的间隙。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冷凝器201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300a,第一定位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311a和第二端2312a,第一端2311a与隔离组件500接触,第二端2312a构造有第一遮挡部(具体参照附图2中所示的第一翻边232a进行理解),隔离组件500和第一定位部的第一遮挡部封堵冷凝器201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举例地,第一定位部为第一边板230a。例如利用冷凝器201原有的边板作为第一定位部并发挥第一定位部的作用,这样实现了边板的一物多用,无需再增设额外的第一定位部来进行分隔防泄漏,保障产品的防毒气防爆效果的同时,更加简化了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更进一步地,冷凝器201具有第一换热部210a和第一连接管220a,冷凝器201的第一换热部210a位于第一边板230a的一侧并形成一部分换热风道800,冷凝器201的第一连接管220a至少部分伸至第一边板230a的另一侧。这样,冷凝器201的第一换热部210a和第一间隙300a分布于第一边板230a的两侧并被第一边板230a隔开,冷凝器201的第一连接管220a伸入第一间隙300a内并进一步与冷凝器201的第一换热部210a经由第一边板230a隔开。通过第一边板230a的第一端2311a与隔离组件500配合限制气体自第一端2311a位置向换热风道800泄漏,第一边板230a的第二端2312a设置第一遮挡部限制气体自第二端2312a位置向换热风道800泄漏,这样,第一边板230a自第一端2311a向第二端2312a形成良好地隔离防泄漏效果,可以更好地防止第一间隙300a内的气体泄漏到换热风道800,更好地解决冷媒毒害隐患以及爆炸隐患。

更具体例如,冷凝器201为管翅式换热器,其包括换热管和套装在换热管上的翅片,其中,冷凝器201具有两个边板,换热管穿过边板,且冷凝器201的翅片被限位在两个边板之间的位置。管翅式换热器上,至少位于两个边板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冷凝器201的第一换热部210a,位于其中一个边板(如第一边板230a)外侧的部位为冷凝器201的第一连接管220a,或两个边板外侧的部位均为冷凝器201的第一连接管。这样,第一边板230a既起到对翅片限位及强化和锁定冷凝器201的作用,同时,第一边板230a也起到阻流作用,以将第一间隙300a与换热风道800分隔开,减少第一间隙300a与换热风道800之间的气流混合,保障产品的防毒气防爆效果。

更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设有第一遮挡部,第一遮挡部具体为第一边板230a上构造的一体式第一翻边232a。例如,对第一边板230a的坯板做翻边处理一体构造出第一翻边232a,这样,第一边板230a与第一翻边232a之间不会出现拼合缝隙,第一翻边232a的密封阻流效果可更好,且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更进一步地,第一翻边232a与第一边板230a转弯过渡。这样,结合隔离组件500在第一端2311a的阻流效果,可形成对第一间隙300a三面包围和密封,可以更好地防止第一间隙300a内的气体泄漏到换热风道800,更好地解决冷媒毒害隐患以及爆炸隐患。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蒸发器202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300b,第二定位部具有相对的第三端2311b和第四端2312b,第三端2311b与隔离组件500接触,第四端2312b构造有第二遮挡部(具体参照附图2中所示的第二翻边232b进行理解),隔离组件500和第二定位部的第二遮挡部封堵蒸发器202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举例地,第二定位部为第二边板230b。例如利用蒸发器202原有的边板作为第二定位部并发挥第二定位部的作用,这样实现了边板的一物多用,无需再增设额外的第二定位部来进行分隔防泄漏,保障产品的防毒气防爆效果的同时,更加简化了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更进一步地,蒸发器202具有第二换热部210b和第二连接管220b,蒸发器202的第二换热部210b位于第二边板230b的一侧并形成一部分换热风道800,蒸发器202的第二连接管220b至少部分伸至第二边板230b的另一侧。这样,蒸发器202的第二换热部210b和第二间隙300b分布于第二边板230b的两侧并被第二边板230b隔开,蒸发器202的第二连接管220b伸入第二间隙300b内并进一步与蒸发器202的第二换热部210b经由第二边板230b隔开。通过第二边板230b的第三端2311b与隔离组件500配合限制气体自第三端2311b位置向换热风道800泄漏,第二边板230b的第四端2312b设置第二遮挡部限制气体自第四端2312b位置向换热风道800泄漏,这样,第二边板230b自第三端2311b向第四端2312b形成良好地隔离防泄漏效果,可以更好地防止第二间隙300b内的气体泄漏到换热风道800,更好地解决冷媒毒害隐患以及爆炸隐患。

更具体例如,蒸发器202为管翅式换热器,其包括换热管和套装在换热管上的翅片,其中,蒸发器202具有两个边板,换热管穿过边板,且蒸发器202的翅片被限位在两个边板之间的位置。管翅式换热器上,至少位于两个边板之间的部分形成为蒸发器202的第二换热部210b,位于其中一个边板(如第二边板230b)外侧的部位为蒸发器202的第二连接管220b,或两个边板外侧的部位均为蒸发器202的第二连接管。这样,第二边板230b既起到对翅片限位及强化和锁定蒸发器202的作用,同时,第二边板230b也起到阻流作用,以将第二间隙300b与换热风道800分隔开,减少第二间隙300b与换热风道800之间的气流混合,保障产品的防毒气防爆效果。

更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部设有第二遮挡部,且第二遮挡部具体为第二边板230b上构造的一体式第二翻边232b。例如,对第二边板230b的坯板做翻边处理一体构造出第二翻边232b,这样,第二边板230b与第二翻边232b之间不会出现拼合缝隙,第二翻边232b的密封阻流效果可更好,且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更进一步地,第二翻边232b与第二边板230b转弯过渡。这样,结合隔离组件500在第三端2311b的阻流效果,可形成对第二间隙300b三面包围和密封,可以更好地防止第二间隙300b内的气体泄漏到换热风道800,更好地解决冷媒毒害隐患以及爆炸隐患。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隔离组件500包括挡块510,挡块510与底座本体100配合或相连,并且挡块510与冷凝器201接触,更具体如挡块510与冷凝器201的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更具体如第一边板230a)接触,且挡块510封堵冷凝器201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的间隙。这样可以防止当冷凝器201出现冷媒泄漏问题时泄漏的冷媒大量进入换热风道800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泄漏的冷媒被气流沿换热风道800大量带至烘干室等位置,既防止了毒气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冷媒在烘干室等位置遇明火爆炸的风险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挡块510形成有适配底座本体100的第一适配部511和适配冷凝器201的第二适配部512,更具体如,第二适配部512适配冷凝器201的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更具体如第一边板230a)。这样,挡块510经由第一适配部511和第二适配部512与冷凝器201及底座本体100可形成适配安装,挡块510与冷凝器201及底座本体100的契合性更好,进一步提升了挡块510的封堵阻流效果。

进一步举例地,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本体100还包括限位部110和挡水部140,限位部110及挡水部140设置于换热槽101内。第一适配部511包括第一凸台部5111和第二凸台部5112,且第一凸台部5111与第二凸台部5112之间衔接过渡。第一凸台部5111与限位部110抵靠,其中,利用第一凸台部5111与限位部110抵靠,可以使得挡块510与底座本体100装配更加稳定,可以对挡块510更好地限位。第二凸台部5112与限位部110间隔分布并合围出插槽400,挡水部140的至少部分伸入插槽400内。这样,挡块510与冷凝器201及底座本体100的配合精准性更好且配合更稳定,可以更进一步提升挡块510的封堵阻流效果。

进一步举例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适配部512包括适配凹槽5121,冷凝器201的至少部分(如,冷凝器201的部分第一定位部,更具体如冷凝器201的部分第一边板230a)伸入适配凹槽5121内。这样提升了冷凝器201与挡块510的契合性,且使得两者之间的密封路径更长,形成更可靠的密封防线,这样可以更好地限制冷凝器201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间隙内的气体向换热风道800内泄漏,从而更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更详细地,如图2和图4所示,挡块510上构造有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凹陷的地方形成适配凹槽5121,冷凝器201部分(如,冷凝器201的部分第一定位部,更具体如冷凝器201的部分第一边板230a)伸入台阶结构凹陷形成的适配凹槽5121内,并搭靠在台阶结构上实现配合稳定。

在某些实施例中,挡块510为耐温材质部件,如耐温塑料、耐温硅胶、耐温泡沫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本体100设有通风口121和位于通风口121的侧方的挡边122;隔离组件500包括支架520,支架520设于挡边122并与蒸发器202(如,蒸发器202的部分第二定位部,更具体如蒸发器202的部分第二边板230b)配合,且支架520封堵蒸发器202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的间隙。这样可以限制间隙内的气体向换热风道800处泄漏,可以防止当蒸发器202出现冷媒泄漏问题时泄漏的冷媒大量进入换热风道800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泄漏的冷媒被气流沿换热风道800大量带至烘干室等位置,既防止了毒气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冷媒在烘干室等位置遇明火爆炸的风险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支架520包括第一挡流部521和第二挡流部522。第一挡流部521与挡边122相连并与蒸发器202抵靠;第二挡流部522与第一挡流部521相连,并自第一挡流部521朝远离蒸发器202的方向延伸。

其中,利用第一挡流部521与蒸发器202抵靠,可以形成阻挡作用限制蒸发器202的连接管处的气体经由蒸发器202与通气口处的缝隙泄漏到换热风道800。

其中,利用第二挡流部522朝远离蒸发器202的方向延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挡边122与第一挡流部521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器202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的间隙内的气体进入换热风道800,以当蒸发器202存在冷媒泄漏情况时抑制冷媒的泄漏量,同时也减小了间隙内的风压,进一步降低冷媒进入烘干室的风险性。

更进一步地,第二挡流部522的一部分伸入通风口121内。这样,第二挡流部522对挡边122与第一挡流部521之间的缝隙的遮挡效果更好,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媒向换热风道800的泄漏量,且也可以进一步减少进入蒸发器202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的间隙内的气流量,这样,当蒸发器202存在冷媒泄漏情况时,可以抑制冷媒的泄漏量,同时这样设计也减小了该间隙内的风压,进一步降低冷媒进入烘干室的风险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架520上设有连接部523,连接部523与挡边122相连。这样,支架520可更加稳定,从而使得支架520与蒸发器202的配合更加稳定精确,阻流效果更加可靠,从而当蒸发器202的连接管处存在冷媒泄漏情况时,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媒向换热风道800的泄漏量,进一步降低冷媒进入烘干室的风险性。

举例而言,如图5和图7所示,连接部523包括过渡部5231和连接边5232,过渡部5231与支架520连接,连接边5232设置在过渡部5231上,并自过渡部5231的表面凸起。

更具体例如图5和图7所示,过渡部5231上设有两个连接边5232。其中,底座本体100上设有相应地插口且两个连接边5232插接于同一插口或与两个插口对应插接装配。或者底座本体100上设有卡凸,两个连接边5232位于卡凸两侧通过箍紧卡凸实现与底座本体100卡接。

通过设计该连接部523,这样可以更方便于支架520的装配,并且使得支架520的组装位置经由过渡部5231进行引导,这样,蒸发器202与支架520的抵靠配合精度可更有保障,例如,使过渡部5231将连接边5232引导到支架520上用于与蒸发器202抵靠的位置的侧方,这样支架520与蒸发器202的抵靠配合不容易出现松动等问题,从而保证支架520的阻流效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支架520的底部设有插接结构,支架520位于底座本体100的内底面上,且插接结构与底座本体100插接连接。这样支架520下部不会出现攒动,使得支架520装配更稳定,可更好地保证其阻流挡风效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底座本体100上设有支撑台130,蒸发器202位于支撑台130上;支架520设有第三挡流部525,第三挡流部525位于支撑台130的侧方并封挡支撑台130与支架520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蒸发器202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间隙内的气体经由支撑台130形成的避空位置泄漏到换热风道800内,从而,当存在蒸发器202冷媒泄漏情况时,可以更有效地限制冷媒自换热器底部泄漏到换热风道800处,进一步降低冷媒进入烘干室的风险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还包括盖体700。盖体700盖在底座本体100上,盖体700和底座本体100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开口710,且开口710适于供间隙(具体如第一间隙300a和/或第二间隙300b)内的气体导出。这样,该第一间隙300a和/或第二间隙300b内的气压不会太大,从而使得隔离组件500处的阻流要求相应降低,且当存在冷媒泄漏情况时,冷媒泄漏到换热风道800的风险也进一步降低,从而更进一步降低了冷媒进入烘干室的风险性。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8所示,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100和两个换热器,相应为冷凝器201和蒸发器202。从而形成可用于热泵系统并提供两器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

其中,底座本体100上设有换热槽101,冷凝器201和蒸发器202位于换热槽101内。

底座本体100上在冷凝器201与蒸发器202之间的位置处布置有限位部110。

冷凝器201和蒸发器20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换热风道800。更具体如,冷凝器201的第一换热部210a形成一部分换热风道800,蒸发器202的第二换热部210b形成另一部分换热风道800。

冷凝器201的第一换热部210a形成的换热风道800与蒸发器202的第二换热部210b形成的换热风道800连通。这样,气流可依次流经蒸发器202的第二换热部210b和冷凝器201的第一换热部210a。

更详细地,冷凝器201具有第一换热部210a、第一连接管220a以及第一边板230a,第一边板230a构造有第一翻边232a,第一换热部210a位于第一边板230a的一侧,第一连接管220a与第一换热部210a的换热管相连;第一连接管220a穿过第一边板230a并伸至第一边板230a的另一侧。其中,限位部110处设有挡块510,第一边板230a的第一端2311a与挡块510抵靠,第一边板230a的第二端2312a形成有该第一翻边232a,并且经由第一翻边232a与底座本体100抵靠。第一翻边232a与底座本体100之间可进一步设置密封件进行密封。第一边板230a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00a,挡块510和第一翻边232a对该第一间隙300a进行封堵。第一连接管220a部分容置于第一间隙300a内。这样,第一边板230a的两端经由第一翻边232a和挡块510可实现良好地限流作用,防止气流沿第一边板230a两端的位置泄漏到冷凝器201形成的换热风道800内。

更具体地,挡块510设有台阶结构,第一边板230a及第一换热部210a的一部分伸入台阶结构形成的适配凹槽5121内,从而与挡块510良好地契合,并且,该结构形成了l形的配合密封路径,可以更好地阻止第一间隙300a内的气体泄漏到换热风道800。

更具体地,挡块510背朝台阶结构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部5111和第二凸台部5112,第一凸台部5111与限位部110抵靠,第二凸台部5112与限位部110间隔并限定出插槽400,底座本体100内底面上的挡水部140部分伸入插槽400内,这样,挡块510与底座本体100的装配更契合,定位、限位效果更好,阻流作用相应更好。

更详细地,蒸发器202具有第二换热部210b、第二连接管220b以及第二边板230b,第二边板230b构造有第二翻边232b,第二换热部210b位于第二边板230b的一侧,第二连接管220b与第二换热部210b的换热管相连,且第二连接管220b穿过第二边板230b并伸至第二边板230b的另一侧。其中,底座本体100上设有与蒸发器202形成的换热风道800相连通的通风口121,底座本体100上在通风口121周圈形成有挡边122。通风口121侧方的挡边122上设有支架520,第二边板230b的第三端2311b与支架520抵靠,第二边板230b的第四端2312b形成有该第二翻边232b,并且经由第二翻边232b与底座本体100的限位部110抵靠。第二翻边232b与底座本体100之间可进一步设置密封件密封。第二边板230b与换热槽101的侧壁10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300b,第二连接管220b部分容置于第二间隙300b内。这样,第二边板230b的两端经由第二翻边232b和支架520可实现良好地限流作用,防止气流沿第二边板230b两端的位置泄漏到蒸发器202形成的换热风道800内。

更具体地,支架520具有第一挡流部521和第二挡流部522,第一挡流部521和第二挡流部522分别为挡板并构造出l形,第一挡流部521与挡边122连接并与蒸发器202抵靠;第二挡流部522与第一挡流部521相连,并自第一挡流部521朝远离蒸发器202的方向延伸,且第二挡流部522的一部分伸入通风口121内。

进一步地,第一挡流部521的底部设有插接结构,该插接结构具体为插缝524,底座本体100的内底面上设有凸棱,第一挡流部521位于底座本体100的内底面上,且凸棱插接于插缝524中使得支架520与底座本体100之间更好地定位和限位。

第一挡流部521上在插接结构侧方的位置处设有第三挡流部525,第三挡流部525位于底座本体100的支撑台130的侧方并封挡支撑台130与支架520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地,第一挡流部521上设有过渡部5231,过渡部5231上设有两个连接边5232,两个连接边5232背朝蒸发器202延伸,且两个连接边5232与底座本体100的挡边122连接,进一步实现支架520与底座本体100限位。

另外,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还具有盖板,盖板盖在底座本体100上,盖板封挡底座本体100的换热槽101,实现密封气流防止气流泄漏。盖板上对应第一间隙300a和第二间隙300b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开口710,使得第一间隙300a和第二间隙300b可分别沿开口710进行排气。

进一步地,冷凝器201和蒸发器202分别为u形管换热器。

更进一步地,冷凝器201和蒸发器202内流通有冷媒。更具体例如为r290冷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r290冷媒(propane,又称丙烷),具有优良的热力性能,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和性能优势。但是,r290冷媒是有毒易燃气体。若冷凝器201和/或蒸发器202出现冷媒泄漏问题,该有毒易燃气体随换热风道800进入烘干室(如烘干桶)内,在用户不知情情况下,遇明火产生爆炸,产生安全事故。

本方案通过增加两个支架结构(或者称之为隔离组件500,具体如挡块510和支架520)将u形管焊接处与风道(也即换热风道800)隔离,并在上方盖板增加开口710将泄漏的气体导出,则良好地防止了产生冷媒泄漏情况时导致的安全事故,极大地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烘干室;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的换热风道800与烘干室连通。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底座组件,从而具有上述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还具有气流驱动件(如风机)、压缩机和节流元件(如毛细管、膨胀阀等),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201相连,节流元件连接冷凝器201与蒸发器202,蒸发器202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这样,形成热泵冷媒回路,在冷媒循环路径中,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冷媒进入冷凝器201,并通过冷凝器201与气体换热实现将热量散发到气体中,经由冷凝器201降温后的冷媒进入节流元件节流,节流后的冷媒进入蒸发器202,并通过蒸发器202与气体换热实现吸收气体的热量,然后,吸收气体热量升温后的冷媒回到压缩机中完成冷媒循环。在气流循环路径中,对衣物烘干后带有水分的气流在流经蒸发器202的过程中因水汽遇冷凝结,使得经过蒸发器202后的气流被除湿变成干冷空气,低温干空气接着流经冷凝器201并被冷凝器201加热形成干热空气,干热空气回到烘干室可继续对衣物烘干完成气流循环。

在某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设有烘干桶,烘干桶内形成烘干室。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也可不设置烘干桶,可采用烘干箱、烘干柜等限定出烘干室。

举例而言,衣物处理设备为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