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煮漂联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3317发布日期:2020-03-27 20:51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煮漂联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纺织印染工业生产中化纤织物的连续绳状退浆精练工艺,属于纺织印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煮漂联合机。



背景技术:

目前化纤织物的退浆精练工艺在高温高压绳状染色机中进行,化纤织物装入高温高压绳状染色机后,缝制成环,加助剂,使用大功率换热器实现每分钟升温1~5℃,直到升温到100℃,有的品种工艺要求达到130℃以上,使用30kw的水泵使循环水带动织物在高温高压绳状染色机中运行,高温高压绳状染色机为间歇式加工,1吨的高温高压绳状染色机,一次最多投入1吨布,按1:5浴比计算,需要加入5吨的助剂与液体,从前处理到染色所有工艺结束,大约需要4~8小时,每完成一步工艺,从加水、升温、运行、降温、排水重复进行,这5吨液体得排掉,既浪费水又费时间,生产效率也不高,等这一组工艺处理完毕才能检测工艺质量和效果,如果质量不达标须返工,因此,本发明设计一种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煮漂联合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对浸润助剂的化纤织物进行退浆精练,去除织物在合成过程中存在的低聚物,和织造时加入的油剂和浆料、着色染料及运输和贮存过程中沾污的油迹和尘埃,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煮漂联合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煮漂联合机,由加料槽、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汽蒸箱单元,汽蒸堆置箱,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汽蒸箱单元,绳状轧车b,松式绳状水洗机b等单元机组成,本发明专利通过这些单元机的有效组合,连续生产工艺车速可达50米/分钟以上,其退浆率,手感均有大幅度提高。

优选的,所述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汽蒸箱单元根据生产率和工艺要求可由多个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汽蒸箱组成。

优选的,所述松式绳状水洗机b根据生产率和工艺要求可由多个松式绳状水洗组成。

优选的,所述绳状轧车b根据生产率和工艺要求可由多个绳状轧车组成。

优选的,所述松式绳状水洗机b的水槽中液下没有导布辊,绳状织物松弛浸渍并通过橡胶轧液辊组进行多浸多轧,无轧破洞和折痕疵病,车速约50m/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煮漂联合机通过这些单元机的有效组合,连续生产工艺车速可达50米/分钟以上,其退浆率,手感均有大幅度提高,且化纤连续化绳状煮漂联合机可以使化纤织物的精练退浆工艺实现连续化,不但使生产率大幅提高,还能减少水和蒸汽的大量消耗,同时可以实现化纤织物可以在不同工艺间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有效防止返修,且该装置实现自动温度比例控制,达到节约蒸汽和保证工艺温度恒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返工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高温高压绳状染色机主视图。

图中:1、加料槽;2、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汽蒸箱;3、松式绳状水洗机a;4、绳状轧车a;5、绳状轧车b;6、松式绳状水洗机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煮漂联合机,由加料槽1、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汽蒸箱2、松式绳状水洗机a3、绳状轧车a、绳状轧车b5、松式绳状水洗机b6等单元机组成。

在本实施中: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汽蒸箱2单元根据生产率和工艺要求可由多个化纤织物连续化绳状汽蒸箱2组成,多个同时进行,提高效率和效果,松式绳状水洗机b6根据生产率和工艺要求可由多个松式绳状水洗组成,提高加工效果,无轧破洞和折痕疵病,绳状轧车a单元根据生产率和工艺要求可由多个绳状轧车a组成提高该联合机的高效性和适用性,松式绳状水洗机b6的水槽中液下没有导布辊,绳状织物松弛浸渍并通过橡胶轧液辊组进行多浸多轧,无轧破洞和折痕疵病,车速约50m/min,其退浆率,手感均有大幅度提高。

工作原理:接通电源(该装置使用电部件皆由外接电源进行供电),真空装置抽出纱线中的空气,低温饱和蒸汽渗透到纱线内部,真空状态和低温饱和蒸汽对纱线进行热湿处理,回潮和强力均匀一致,将蒸汽而非饱和气体直接输入筒体,进行增压,因而筒子外层纱线的温度开始很高,内外层纱线的温度差异很大,造成纱线的处理不均匀,整个筒子纱线质量差异,松式绳状水洗机a使绳状织物在洗液中处于松弛状态下净洗,常用于组成松式绳状连续练漂联合机,和供印花织物、印花衬布以及不宜承受张力的机织物、针织物净洗,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