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尾洗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4459发布日期:2019-11-05 23:3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机尾洗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机尾洗缸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染布机在染布过程中,布匹会脱落毛絮,在缸内死角、网箱等地方堆积。在下一次染布的过程中,毛絮被冲洗进入染液,并粘附在布匹表面,形成色斑等缺陷,影响染布质量。

现有的洗缸方式都是直接使用染液冲洗,虽能洗去毛絮但仍会有染液残留,且无法清洗缸体上存在的死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机尾洗缸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机尾洗缸装置,包括进水管、轴向管和圆弧管;所述进水管连接轴向管;所述轴向管位于染布机缸体内腔上方,且沿着染布机缸体的轴向布设;所述圆弧管连接轴向管;所述圆弧管位于染布机缸体尾部的内腔,且圆弧管呈圆弧状;所述轴向管和圆弧管均布设有洒水孔。

所述轴向管与染布机缸体内壁间隙设置;所述轴向管开设有第一洒水孔和第二洒水孔;所述第一洒水孔位于轴向管顶部两侧形成轴向分布的两排洒水孔;所述第二洒水孔位于轴向管底部两侧形成轴向分布的两排洒水孔。

所述轴向管端部固定安装有封盖;所述封盖开设有第三洒水孔。

所述圆弧管有两段;两段圆弧管连接在轴向管尾部,且分设在轴向管两侧,形成圆环状;所述圆弧管与染布机缸体内壁间隔设置。

所述圆弧管呈圆环状,圆弧管中部连接在轴向管尾部;所述圆弧管与染布机缸体内壁间隔设置。

所述圆弧管外侧开设有第四洒水孔,内侧开设有第五洒水孔,朝机尾的侧面开设有第六洒水孔。

本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是在染色机原有的结构上进行改造,与原有设备结合,无场地限制,方便快捷。

2、通过本装置,外部干净的水能对染布机的缸内做彻底的清洗,无染液残留,无死角。

附图说明

图1是轴向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水流喷射方向);

图2是轴向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水流喷射方向);

图3是圆弧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水流喷射方向);

图4是圆弧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水流喷射方向);

图中:进水管1、轴向管2、第一洒水孔2a、第二洒水孔2b、封盖3、第三洒水孔3a、圆弧管4、第四洒水孔4a、第五洒水孔4b、第六洒水孔4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机尾洗缸装置,包括进水管1、轴向管2和圆弧管4;所述进水管1连接轴向管2;所述轴向管2位于染布机缸体内腔上方,且沿着染布机缸体的轴向布设;所述圆弧管4连接轴向管2;所述圆弧管4位于染布机缸体尾部的内腔,且圆弧管4呈圆弧状;所述轴向管2和圆弧管4均布设有洒水孔。

所述轴向管2与染布机缸体内壁间隙设置。作为优选,所述轴向管2开设有第一洒水孔2a和第二洒水孔2b;所述第一洒水孔2a位于轴向管2顶部两侧形成轴向分布的两排洒水孔;所述第二洒水孔2b位于轴向管2底部两侧形成轴向分布的两排洒水孔。

第一洒水孔2a用于清洗染布机缸体内壁;第二洒水孔2b用于清洗网箱。

两排洒水孔位置错开,避免影响轴向管2的强度。

所述轴向管2端部固定安装有封盖3;所述封盖3开设有第三洒水孔3a;所述第三洒水孔3a朝向机尾盲板,用于冲洗机尾盲板。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圆弧管4有两段;两段圆弧管4连接在轴向管2尾部,且分设在轴向管2两侧,形成圆环状;所述圆弧管4与染布机缸体内壁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圆弧管4呈圆环状,圆弧管4中部连接在轴向管2尾部;所述圆弧管4与染布机缸体内壁间隔设置。

所述圆弧管4外侧开设有第四洒水孔4a,内侧开设有第五洒水孔4b,朝机尾的侧面开设有第六洒水孔4c。

所述第四洒水孔4a用于清洗缸体内壁,且能清洗机尾盲板底角落;第五洒水孔4b用于清洗网箱;第六洒水孔4c用于清洗机尾盲板。

进水时,轴向管2上方的第一洒水孔2a喷出的水流冲击到内壁时可顺着内壁流下起到清洗内壁的作用,轴向管2下方的第二洒水孔2b向下喷出的水流可冲洗到网箱上端。圆弧管4安装在机尾处的轴向管2尾端,圆弧管4外侧的第四洒水孔4a用于清洗缸体内壁,且能清洗机尾盲板底角落,圆弧管4内侧的第五洒水孔4b用于冲洗网箱尾端;圆弧管4侧面的第六洒水孔4c用于清洗机尾盲板。同时,在轴向管2尾端的封盖3上的第三洒水孔3a可清洗圆弧管4冲洗不到的机尾盲板的位置。轴向管2上下两侧各开设两排洒水孔,使水流成一定角度向上向下喷出,向上的水流冲洗内壁并顺着内壁流下,向下的水流冲洗网箱。

机尾轴向管2上下两面一定角度的位置各开两排洒水孔,使水源在进入管道时从洒水孔中喷出,从上方喷出的水流在接触缸体内壁时顺着内壁流下,达到清洗筒身的效果。从下方喷出的水流冲洗网箱。冲洗掉残留的染液与毛絮等杂物。

本装置在提高染布质量的同时,不影响染布效率。

本实用新型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