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发生器及包括该雾化发生器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5334发布日期:2020-03-24 15:2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雾化发生器及包括该雾化发生器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发生器及包括该雾化发生器的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以洗衣机为例,当前的洗衣机很多都同时具有蒸汽洗功能(或称空气洗),蒸汽洗功能通过雾化发生器实现,雾化发生器中的雾化元件将液体雾化为蒸汽后,通过雾化管将蒸汽向洗涤桶内喷射而对桶内的衣物的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衣物的护理,如除皱、祛除异味等。

通常,雾化发生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进液口和出雾口,壳体内只设置有雾化元件,而用于控制雾化元件的电路板则设置在洗衣机内,与洗衣机的控制单元集成在一起或共用一个控制盒。虽然这种设置方式简化了雾化发生器的结构,但是非常不利于洗衣机的组装生产,使得在组装洗衣机时,需要将雾化发生器和电路板分别安装,再用信号线组装在一起,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雾化发生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雾化发生器集成度低导致的衣物处理设备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发生器,该雾化发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壳分隔成彼此连通的雾化腔和安装腔,所述雾化腔能够容纳液体,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风口、进液口和出雾口,所述雾化发生器还包括能够使所述雾化腔内的液体雾化的雾化元件,所述安装腔中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线与所述雾化元件连接,以控制所述雾化元件的启停。

在上述雾化发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雾化片通过雾化片支架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外部对应于所述透水孔处。

在上述雾化发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雾化元件为超声波雾化片,所述雾化片支架中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波雾化片的驱动电路板,所述安装腔的底面设置有穿线孔,所述控制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板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穿线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上述雾化发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对应所述安装腔处,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雾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流经部分所述控制器。

在上述雾化发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豁口,所述豁口对应所述控制器设置。

在上述雾化发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盖向下延伸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延伸至所述雾化腔内并对应于所述豁口设置。

在上述雾化发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控制器之间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隔板设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机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机的启停。

在上述雾化发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连通腔,所述雾化腔通过第一连通孔与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出雾口通过第二连通孔与所述连通腔连通。

在上述雾化发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雾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面,所述雾化发生器还包括连接管,所述出雾口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并且/或者所述连通腔内还设置有阀机构,所述阀机构设置成能够密封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或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阀机构连接,从而控制所述阀机构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洗涤桶和控制单元,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发生器,所述进液口通过进液管与水源连通,所述出雾口通过出雾管与所述洗涤桶连通,所述控制器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雾化发生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外壳分隔成彼此连通的雾化腔和安装腔,雾化腔能够容纳液体,外壳上设置有与雾化腔连通的进风口、进液口和出雾口,雾化发生器还包括能够使雾化腔内的液体雾化的雾化元件,安装腔中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线与雾化元件连接,以控制雾化元件的启停。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雾化发生器的集成度,从而降低了衣物处理设备的组装难度,便于组装生产,提高了组装效率和良品率。具体而言,通过在外壳中设置隔板将外壳分隔成为雾化腔和安装腔,并且在安装腔中设置与雾化元件连接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在出厂时就已经将控制器与雾化元件组装好,在安装雾化发生器时只需将控制器与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单元接通即可,大大简化了组装流程。

进一步地,进风口设置于外壳对应安装腔处,进风口与出雾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流经部分控制器的设置方式,使得外界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壳体后,能够带走控制器的部分热量,有效对控制器进行散热,极大的提高控制器的可靠性和运行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滚筒洗衣机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及包括该雾化发生器的衣物处理设备。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的外形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的外形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的壳体内部的结构图;

图5为图2在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去除第二壳盖后的结构图;

图7为图2在a-a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的第一壳盖的结构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的第一壳盖的结构图(二)。

附图标记列表

1、箱体;2、内筒;3、外筒;4、雾化发生器;41、外壳;411、壳体;4111、进风口;4112、进液口;4113、出雾口;412、第一壳盖;413、第二壳盖;414、横向筋板;4141、第一连通孔;4142、第二连通孔;4143、挡风板;415、竖向筋板;416、雾化片支架;4161、密封件;417、隔板;4171、豁口;42、雾化腔;43、安装腔;44、雾化元件;441、驱动电路板;45、阀机构;451、驱动部;452、密封块;46、连接管;47、控制器;471、线缆;472、控制线;48、风机;5、烘干模块;6、进液管;7、出雾管;8、电磁阀;9、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结合滚筒洗衣机进行描述的,但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衣物处理设备,如波轮洗衣机或洗干一体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洗衣机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的外形图(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的外形图(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的壳体内部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为解决现有雾化发生器4集成度低而导致的衣物处理设备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洗衣机主要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于箱体1内的内筒2、外筒3、雾化发生器4、烘干模块5和控制单元9。内筒2用于盛放衣物,烘干模块5与外筒3循环连通,从而通过向外筒3和内筒2提供热气流的方式烘干位于内筒2内的衣物。雾化发生器4通过进液管6和电磁阀8与水源连通,通过出雾管7与外筒3连通,雾化发生器4在工作时,水源通过电磁阀8和进液管6进入雾化发生器4,雾化发生器4将水雾化为水雾后,通过出雾管7喷射至内筒2并对内筒2中的衣物进行处理。

参照图2至图4,雾化发生器4包括外壳41和能够使液体雾化为蒸汽的雾化元件44。外壳41内设置有隔板417,隔板417将外壳41分隔成彼此连通的雾化腔42和安装腔43,雾化腔42能够容纳液体,外壳41上设置有与雾化腔42连通的进风口4111、进液口4112和出雾口4113,进液口4112与进液管6连接,出雾口4113与出雾管7连接。安装腔43中设置有控制器47,控制器47通过线缆471与控制单元9连接,通过控制线472与雾化元件44连接,以控制雾化元件44的启停。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雾化发生器4的集成度,从而降低了衣物处理设备的组装难度,便于生产,提高了组装效率和良品率。具体而言,通过在外壳41中设置隔板417将外壳41分隔成为雾化腔42和安装腔43,并且在安装腔43中设置与雾化元件44连接的控制器47,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4在出厂时就已经将控制器47与雾化元件44组装好,从而在滚筒洗衣机组装时,只需将雾化发生器4安装到滚筒洗衣机内部设定位置并将控制器47与控制单元9使用线缆471插接即可,组装过程极为方便,大大简化了组装流程,提高了组装效率。

下面参照图2至图9,对雾化发生器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5为图2在b-b处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去除第二壳盖后的结构图;图7为图2在a-a处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的第一壳盖的结构图(一);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的第一壳盖的结构图(二)。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壳41包括壳体411、第一壳盖412和第二壳盖413,壳体411内设置有隔板417,隔板417将壳体411分隔成彼此连通的雾化腔42和安装腔43,壳体411底面对应雾化腔42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口4112和出雾口4113,壳体411侧面对应安装腔43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4111。参照图5,雾化腔42底部设置有透水孔(图中未示出),雾化元件44优选的为超声波雾化片,超声波雾化片设置于壳体411外部并通过雾化片支架416内的密封件4161密封地连接于该透水孔处,用于将雾化腔42中的液体雾化为水雾。返回参照图4,安装腔43内正对进风口4111的位置设置有控制器47,隔板417具有豁口4171,豁口4171对应控制器47设置于隔板417的一侧。进风口4111与控制器47之间设置有风机48,风机48的吸风口与进风口4111对应设置,出风口朝向隔板417设置,从而风机48在运转时将壳体411外的空气引入壳体411并流经控制器47后绝大部分空气通过豁口4171到达雾化腔42。

参照图6至图9,外壳41内还形成有与雾化腔42彼此独立的连通腔(图中未示出),雾化腔42通过第一连通孔4141与连通腔连通,出雾口4113通过连接管46和第二连通孔4142与连通腔连通,从而进入雾化腔42的空气带动超声波雾化片雾化的蒸汽依次经过第一连通孔4141、连通腔、第二连通孔4142和连通管后,从出雾口4113排出。也就是说,进风口4111与出雾口4113之间通过安装腔43、豁口4171、雾化腔42、第一连通孔4141、连通腔、第二连通孔4142和连通管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气流通道,并且该气流通道流经部分控制器47。返回参照图4和图5,雾化片支架416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超声波雾化片的驱动电路板441,控制器47分别与驱动电路板441和风机48连接,用以分别控制超声波雾化片和风机48的启停。其中,安装腔43的底面设置有允许控制线472穿过的穿线孔(图中未示出),控制线472的一端与驱动电路板441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与控制器47连接。

参照图8和图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盖412上设置有横向筋板414和竖向筋板415,横向筋板414与第一壳盖412的三个依次相邻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竖向筋板415与第一壳盖412的顶面以及上述三个依次相邻的内侧面中两个相对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从而横向筋板414、竖向筋板415以及三个依次相邻的内侧面共同围设形成上述的连通腔,第二壳盖413能够盖设在连通腔上。参照图4、图7和图8,横向筋板414上对应雾化腔42和出雾口4113开设有第一连通孔4141和第二连通孔4142,雾化腔42通过第一连通孔4141与连通腔连接,出雾口4113通过连接管46与第二连通孔4142连接。横向筋板414的底面向下还延伸有挡风板4143,挡风板4143延伸至雾化腔42内并对应于豁口4171设置。

参照图6和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通腔内还设置有阀机构45,阀机构45设置成能够同时密封第一连通孔4141和第二连通孔4142。其中,阀机构45包括驱动部451和密封块452,控制器47与驱动部451连接,用于控制驱动部451的启停,驱动部451与密封块452连接,并能够在控制器47的控制下驱动密封块452在连通腔内往复滑动。如驱动部451为气缸、电缸或直线电机,驱动部451的输出轴与密封块452固定连接,从而驱动密封块452在连通腔中滑动。密封块452的底面能够同时覆盖第一连通孔4141和第二连通孔4142,并且覆盖后保持相对较好的密封。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使用隔板417将壳体411分隔为雾化腔42和安装腔43,并在安装腔43内设置控制器47分别与驱动电路板441、驱动部451和风机48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发生器4实现了高度集成化,控制器47能够同时控制超声波雾化片、驱动部451和风机48的启停,避免了在组装洗衣机时对上述元器件分别接线,提高了组装效率。在控制器47与进风口4111之间设置风机48,并且风机48的吸风口与进风口4111对应设置、出风口朝向隔板417设置,隔板417对应于控制器47的位置设置豁口4171,还能够在雾化发生器4工作时,利用雾化发生器4工作时的气流流经控制器47为控制器47进行散热,从而提高控制器47的工作寿命和工作稳定性。

通过将连通腔设置于第一壳盖412上,而将出雾口4113设置于壳体411底面,进而将出雾口4113与第二连通孔4142使用连通管连接,使得安装腔43、雾化腔42、连通腔与连通管之间形成一条完整的气流通道,在加上风机48的作用,使得水雾的排出自然强劲。出雾口4113设置在外壳41底面则方便与出雾管7的连接,使出雾管7无需弯折便可与外筒3连接,缩短了水雾的喷射行程,提高了水雾的喷射效果。横向筋板414的底面对应豁口4171延伸挡风板4143的设置方式,使得风机48吹出的风在经过豁口4171后绕行,从而提高风对水雾的携带效果,达到水雾快速排出的目的,避免风吹出而水雾残留在雾化腔42的情况出现。将雾化元件44通过雾化片支架416密封地设置于壳体411外部,以及将穿线孔设置在安装腔43中,使得控制线472的走线不经过雾化腔42,避免了控制线472与水接触而导致的安全问题的出现,提高了雾化发生器4的安全性。

雾化元件44采用超声波雾化片,雾化发生器4利用电子高频震荡(振荡频率为1.7mhz或2.4mhz等超过听觉范围的频率,该电子振荡对人体及动物绝无伤害),通过雾化片的高频谐振,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水雾化为1至100微米的超微粒子,均匀,不需加热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与加热雾化方式比较,能源节省了90%。另外在雾化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负离子,其与空气中漂浮的烟雾、粉尘等产生静电式反应,使其沉淀,同时还能有效去除甲醛、一氧化碳、细菌等有害物质,微米级的水分子可以更快的吸附在衣物上,使得衣物护理体验更佳。

通过在雾化发生器4内设置连通腔以及在连通腔内设置阀机构45,能够大大提升洗衣机的运行安全性,有效避免烘干模块5启动时湿热空气逆流至雾化发生器4和洗衣机内部而导致的和电气元件受潮短路的情况出现。具体而言,通过在外壳41中设置与雾化腔42彼此独立的连通腔,并且雾化腔42与出雾口4113通过连通腔连通,使得连通腔成为了水雾从雾化腔42到达出雾口4113的必经通道。而连通腔内设置有阀机构45,阀机构45能够密封第一连通孔4141和第二连通孔4142的设置方式,则使得阀机构45能够将该通道完全截断,从而阻止外界空气流从出雾口4113逆流至雾化发生器4内,尤其是在洗衣机的烘干模块5启动时,能够阻断洗涤桶内的潮湿空气逆流至雾化发生器4进而从进风口4111排出至洗衣机内部,避免了雾化发生器4和洗衣机内的电气元件受潮短路等故障的情况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洗衣机的运行安全性。并且,上述设置方式可行性高,效果突出,有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阀机构45的设置形式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只要其满足能够密封第一连通孔4141和/或第二连通孔4142的条件即可。例如,还可以选取普通电机作为驱动部451,而在驱动部451与密封块452之间添加传动构件完成密封块452的往复滑动。如传动构件可以为滚珠丝杠等。再如,密封块452还可以设置成只密封第一连通孔4141和第二连通孔4142中的一个,同样可以实现防止湿热空气反流的功能。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壳体411上还可以不设置风机48,而是将风机48设置在壳体411内或其他位置,只要该设置位置能够使水雾有效地从雾化腔42中排出即可。如,风机48还可以设置在出雾管7上等。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对连通腔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只要连通腔的设置方式能够满足于雾化腔42彼此独立的条件即可。例如,连通腔还可以设置在壳体411内部,而非第一壳盖412上。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出雾口4113的设置位置并非唯一,其还可以设置在壳体411的侧壁上、第一壳盖412上或第二壳盖413上等,相应地只需调整第二连通孔4142和连接管46的设置位置即可。这种出雾口4113的设置位置的调整并未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雾化元件44除超声波雾化片外,显然也可以选用常用的加热元件等方式,只要该雾化元件44的设置形式和设置位置能够使雾化腔42中的水产生水雾即可。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下面参照图1至图9,对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滚筒洗衣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在滚筒洗衣机的控制面板上选择了蒸汽洗选项后,电磁阀8开启,雾化腔42内进水,待水位到达设定水位后,电磁阀8关闭,控制器47控制驱动电路板441和风机48同时启动,超声波雾化片对雾化腔42内的水进行雾化,同时风机48将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4111引入安装腔43,空气流经控制器47对控制器47进行降温后,通过豁口4171流入雾化腔42,并带动超声波雾化片雾化的蒸汽依次经过第一连通孔4141、连通腔、第二连通孔4142、连通管、出雾口4113和出雾管7后,喷射至内筒2中对衣物进行处理。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