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包缝拉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5122发布日期:2019-11-29 17:33阅读:1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包缝拉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纫包缝拉筒。

[

背景技术:
]

现有的包缝工序是先使用电脑平车将床单面布和床单头拼缝到一起,拼缝后翻面,然后使用电脑平车在背面压一条0.5cm的明线,需要以上两道工序,不能直接一道工序车两条线出来。

[

技术实现要素:
]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纫包缝拉筒,能将现有包缝技术的两道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缝纫包缝拉筒,包括拉筒本体,所述拉筒本体包括第一止口折叠部,第二止口折叠部,止口间距调节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和第一止口折叠部,第二止口折叠部相连,所述止口间距调节部设于固定部上,与第一止口折叠部相连,所述第一止口折叠部和第二止口折叠部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口折叠部为方形片状,其一端与止口间距调节部相连,相邻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内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继续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延伸止于延伸部的末端,所述第三弯曲部的外径大于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外径之和,所述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形成一个弯曲状空心开口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止口折叠部为直角梯形片状,其直角侧边与固定端相连,其长底端延伸出一折段,所述折段与第一弯曲部匹配,两者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止口间距调节部与固定部连接处设有螺钉槽,止口间距调节部与第一止口折叠部相连处为与固定部垂直的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设有多个螺钉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缝纫包缝拉筒,可以将原来的包缝两道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减少了车缝操作,同时减少了工人因车缝两道线而将产品翻面的动作,提高了车缝效率,并且使用拉筒后生产产品两条车缝线相对平齐,无明显的大小不平整止口。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缝纫包缝拉筒,包括拉筒本体,拉筒本体包括第一止口折叠部1,第二止口折叠部2,止口间距调节部3和固定部4,固定部4和第一止口折叠部1,第二止口折叠部2相连,止口间距调节部3设于固定部4上,与第一止口折叠部1相连,第一止口折叠部1和第二止口折叠部2相匹配。

其中,第一止口折叠部1为方形片状,其一端与止口间距调节部相连,相邻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11,延伸部11向内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12,第一弯曲部12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弯曲部13,第二弯曲部13继续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弯曲部14,第三弯曲部14延伸止于延伸部11的末端,第三弯曲部14的外径大于第一弯曲部12和第二弯曲部13外径之和,第一弯曲部12,第二弯曲部13和第三弯曲部14形成一个弯曲状空心开口结构。

其中,第二止口折叠部2为直角梯形片状,其直角侧边与固定端相连,其长底端延伸出一折段21,所述折段21与第一弯曲部12匹配,两者之间存在间隙。

其中,止口间距调节部3与固定部4连接处设有螺钉槽41,止口间距调节部3与第一止口折叠部1相连处为与固定部4垂直的凸台31。通过调节止口间距调节部3螺钉槽41的位置,来调节第一止口折叠部1,第二止口折叠部2两者之间的距离。

其中,固定部4设有多个螺钉槽41。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在双针车上。

使用方法:将拉筒固定在双针车压脚前,分别将床单头和床单面包缝侧的止口分别折在拉筒中,使用双针车一次性车缝两道线,完成包缝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