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面料的成批快速熨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8163发布日期:2020-02-07 22:50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装面料的成批快速熨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装面料的成批快速熨烫机。



背景技术:

面料是用于制作服装的主体材料,属于纺织加工过程中的半成品,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呈现出自身的高贵完美,手感柔软。在服装的大世界里,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用于制作不同种类的服装所使用面料也同样千差万别,例如正式场合外穿的外套,正装,需要有挺括的造型,这就需要面料具备平整的外部表面,必要的制作程序就是熨烫,使得表面熨平。

现有的熨烫机器虽然具备一定的自动化,但是通常是驱动熨烫部件往复式的工作,使得单位时间内熨烫面积有限,并且熨烫部件做不到与面料的大面积连续接触,影响熨烫效果,且熨烫效率较低,所以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快速熨烫机能够大规模的高效的对服装面料进行熨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服装面料的成批快速熨烫机,具备足够的熨烫接触面,连续工作,能够提高对服装面料的熨烫效率与熨烫效果,具体包括传送锟一,传送锟二,传送锟三,传送锟四,加热锟,熨烫带板,传送带,传送轮,所述传送锟一与传送锟二分布在相对上方两侧,所述传送锟三与传送锟四分布在相对下方两侧,所述熨烫带板设置有两道,其分别裹绕在传送锟一与传送锟二上,及传送锟三与传送锟四上,所述传送锟一与传送锟二,及传送锟三与传送锟四能够分别带动两道熨烫带板相对转动,其中,传送锟一与传送锟二工作时做逆时针转动,这样便带动裹于其上的熨烫带板做逆时针转动,所述传送锟三及传送锟四工作时做顺时针转动,这样便带动裹于其上的熨烫带板做顺时针转动,所述两道熨烫带板相互贴近形成一道窄缝,窄缝的内高可以根据所需熨烫的服装厚度进行设计,由于处于上侧的熨烫带板呈逆时针转动,而处于下侧的熨烫带板呈顺时针转动,这样便使得在窄缝处形成向前传动的路径,经过窄缝处的面料能够被带动向前并被造成按压抚平,所述加热锟存在多道,其分布在两道熨烫带板的内部,并且各个加热锟的转动方向分别与两道熨烫带板的转动方向相同,即处于上侧位置的加热锟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处于下侧位置的加热锟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所述加热锟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能够对加热锟形成加热,继而对熨烫带板形成加热,服装面料从熨烫带板之间经过被按压后可以快速被熨烫抚平,其中加热锟内的加热装置可以采用电热丝直接加热,也可以采用蒸汽导入形式进行加热,后者加热更为均匀。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的传送带与传送轮,所述传送轮存在左右两个,右侧的传送轮靠近贴近传送锟三位置,所述传送带套裹在两个传送轮上,传送轮转动能够带动传送带传动,并且传送带的上端面与下侧的熨烫带板的上端面平齐,且传送带的右侧贴近下侧的熨烫带板的左侧,这样服装面料处理时先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传输将面料传送至熨烫带板之间的窄缝内,进而被熨烫带板卷入完成熨烫。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能够快速大量的熨烫处理面料,只需将待处理面料平铺在传送带上,设备会自动操作,且处理面积大,流水线作业,相比传统的下压式的熨烫机,处理更迅速。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传送轮及传送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传送锟一相对向上翘起,使得熨烫带板之间的窄缝的左侧内高大于其右侧内高,更有利于初始阶段服装面料被卷入。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传送锟三3的外径显著小于加热锟的外径,这样加热锟的加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传送锟三的外径小可以使得下侧的熨烫带板左侧厚度较小,有利于传送带的上端面与下侧熨烫带板的上端面之间贴近,有利于面料在此之间传送。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传送轮的外径小于传送锟三的外径,与上一实施例的效果相同,在传送锟三不能设置得过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缩小传送轮的形式实现上述效果。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传送带的上端面与与处于下侧的熨烫带板的上端面之间位置设置有支撑片,由于传送轮及传送锟均为圆形,两者的上端面之间必定存在较为明显的间距,影响面料在此之间传送,增加支撑片可以获得过度效果,使得面料顺利的从传送带上传送至熨烫带板上,当然,支撑片只需要固定在两侧的固定结构上即可。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加热锟内设置有环状空腔,所述环状空腔的外围贴近加热锟的外壁,这样加热锟外壁为薄壁状,环状空腔内导入有高压热蒸汽,内部温度可达到摄氏140度以上,产生熨烫效果,蒸汽形式的熨烫其温度易于控制,受热均匀,适合熨烫面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侧视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一种服装面料的成批快速熨烫机,如图1所示,包括传送锟一1,传送锟二2,传送锟三3,传送锟四4,加热锟5,熨烫带板6,传送带7,传送轮8,所述传送锟一1与传送锟二2分布在相对上方两侧,所述传送锟三3与传送锟四4分布在相对下方两侧,所述熨烫带板6设置有两道,其分别裹绕在传送锟一1与传送锟二2上,及传送锟三3与传送锟四4上,所述传送锟一1与传送锟二2,及传送锟三3与传送锟四4能够分别带动两道熨烫带板6相对转动,其中,传送锟一1与传送锟二2工作时做逆时针转动,这样便带动裹于其上的熨烫带板6做逆时针转动,所述传送锟三3及传送锟四4工作时做顺时针转动,这样便带动裹于其上的熨烫带板6做顺时针转动,所述两道熨烫带板6相互贴近形成一道窄缝61,如图1所示,窄缝61的内高可以根据所需熨烫的服装厚度进行设计,由于处于上侧的熨烫带板6呈逆时针转动,而处于下侧的熨烫带板6呈顺时针转动,这样便使得在窄缝61处形成向前传动的路径,经过窄缝61处的面料能够被带动向前并被造成按压抚平,所述加热锟5存在多道,其分布在两道熨烫带板6的内部,并且各个加热锟5的转动方向分别与两道熨烫带板6的转动方向相同,即处于上侧位置的加热锟5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处于下侧位置的加热锟5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所述加热锟5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能够对加热锟5形成加热,继而对熨烫带板6形成加热,服装或面料从熨烫带板6之间经过被按压后可以快速被熨烫抚平,其中加热锟5内的加热装置可以采用电热丝直接加热,也可以采用蒸汽导入形式进行加热,后者加热更为均匀。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的传送带7与传送轮8,所述传送轮8存在左右两个,右侧的传送轮8靠近贴近传送锟三3位置,所述传送带7套裹在两个传送轮8上,传送轮8转动能够带动传送带7传动,并且传送带7的上端面与处于下侧的熨烫带板6的上端面平齐,且传送带7的右侧贴近出于下侧的熨烫带板6的左侧,这样服装面料处理时先将其放在传送带7上,传送带7传输将面料传送至熨烫带板6之间的窄缝61内,进而被熨烫带板6卷入完成熨烫。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能够快速大量的熨烫处理面料,只需将待处理面料平铺在传送带7上,设备会自动操作,且处理面积大,流水线作业,相比传统的下压式的熨烫机,处理更迅速。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传送轮及传送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图中只体现了截面部分,具体外部传动结构不作详细说明。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传送锟一1相对向上翘起,如图1所示,使得熨烫带板6之间的窄缝61的左侧内高大于其右侧内高,更有利于初始阶段服装面料被卷入。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传送锟三3的外径显著小于加热锟5的外径,这样加热锟5的加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传送锟三3的外径小可以使得处于下侧的熨烫带板6左侧厚度较小,有利于传送带7的上端面与下侧熨烫带板6的上端面之间贴近,有利于面料在此之间传送。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传送轮8的外径小于传送锟三3的外径,与上一实施例的效果相同,在传送锟三3不能设置得过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缩小传送轮8的形式实现上诉效果。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传送带7的上端面与与处于下侧的熨烫带板6的上端面之间位置设置有支撑片9,如图1中局部放大图所示,所述支撑片9的上端面与传送带7的上端面及处于下侧的熨烫带板6的上端面平齐,由于传送轮及传送锟均为圆形,两者的上端面之间必定存在较为明显的间距,影响面料在此之间传送,增加支撑片9可以获得过度效果,使得面料顺利的从传送带7上传送至熨烫带板6上,当然,支撑片9只需要固定在两侧的固定结构上即可,由于图中为截面图,不在图中体现支撑片9如何固定。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加热锟5内设置有环状空腔51,所述环状空腔51的外围贴近加热锟5的外壁,这样加热锟5外壁为薄壁状,环状空腔51内导入有高压热蒸汽,内部温度可达到140摄氏度以上,产生熨烫效果,蒸汽形式的熨烫其温度易于控制,受热均匀,适合熨烫面料。

本文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