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温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4667发布日期:2020-05-26 18:1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温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温面料。



背景技术:

相变材料(pcm-phasechangematerial)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作为绿色环保载体,应用于面料领域中可以赋予面料一定的调温功能,已经成为服装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市场上现有的调温式服装,主要是通过涂层工艺将相变材料添加到纺织品上,以此来达到自动调温的功效,此类纺织调温效果并不明显,并且穿着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效果明显、穿着舒适的调温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调温面料,由若干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组均包括3个横路,每个横路包括2个编织位,第一横路和第三横路均穿调温纤维,第二横路穿涤纶纤维。

其中,正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一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背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一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

其中,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二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集圈单元。

其中,正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三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背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三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

其中,所述调温纤维为40s/1的粘胶纤维,所述粘胶纤维内填充有相变调温微胶囊。

其中,所述涤纶纤维为75d/24f的涤纶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调温纤维是通过将相变材料填充进纤维中形成的,通过相变材料的提供潜热的性质,可以赋予面料调温效果,并且通过合理的编织结构,可以提高面料的结构稳定性,涤纶纤维的参与也可以提高面料的强度,并且也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从而使面料还具有双向调节温度的功能,即内层的调温纤维主要调节肌肤微环境温度,外层的调温纤维主要减轻外界温度对面料内层温度的影响。在社会和生活中应用广泛,除贴身面料外,也可用于运动或健身服装、婴幼儿服装、睡衣、工作服、甚至宠物服,对人体无副作用,符合健康纤维的发展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调温面料,由若干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组均包括3个横路,每个横路包括2个编织位,第一横路和第三横路均穿调温纤维,第二横路穿涤纶纤维。

调温纤维是通过将相变材料填充进纤维中形成的,通过相变材料的提供潜热的性质,可以赋予面料调温效果,并且通过合理的编织结构,可以提高面料的结构稳定性,涤纶纤维的参与也可以提高面料的强度,并且也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从而使面料还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即内层的调温纤维主要调节肌肤微环境温度,外层的调温纤维主要减轻外界温度对面料内层温度的影响。在社会和生活中应用广泛,除贴身面料外,也可用于运动或健身服装、婴幼儿服装、睡衣、工作服、甚至宠物服,对人体无副作用,符合健康纤维的发展要求。

其中,正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一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背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一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

其中,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二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集圈单元。

其中,正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三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背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三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

本实用新型对编织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面料的结构稳定性和改善面料的舒适性,并且以调温纤维作为外层,涤纶纤维作为中间层,双向调节肌肤微环境温度,使人体处于舒适的温度范围,赋予面料更高的科技感。

其中,所述调温纤维为40s/1的粘胶纤维,所述粘胶纤维内填充有相变调温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微胶囊化可以避免相变材料的泄露,因而保温作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面料的耐用性较高。

其中,所述涤纶纤维为75d/24f的涤纶丝。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涤纶丝可以平衡面料的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协同调温纤维强化双向调节温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三角编织表如下表所示:

其中“ˇ”、“∪”、“-”分别为针盘编织的成圈单元、集圈单元、不编织单元,“λ”、“∩”、“-”分别为针筒编织的成圈单元、集圈单元、不编织单元。针盘、针筒均以ab为一个循环。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调温面料,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组均包括3个横路,每个横路包括2个编织位,第一横路和第三横路均穿调温纤维,第二横路穿涤纶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温面料,其特征在于:正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一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背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一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温面料,其特征在于: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二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集圈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温面料,其特征在于:正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三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背面最小花型循环中,第三横路的两个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温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纤维为40s/1的粘胶纤维,所述粘胶纤维内填充有相变调温微胶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温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为75d/24f的涤纶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温面料,由若干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组均包括3个横路,每个横路包括2个编织位,第一横路和第三横路均穿调温纤维,第二横路穿涤纶纤维。调温纤维是通过将相变材料填充进纤维中形成的,通过相变材料的提供潜热的性质,可以赋予面料调温效果,并且通过合理的编织结构,可以提高面料的结构稳定性,涤纶纤维的参与也可以提高面料的强度,并且也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从而使面料还具有双向调节温度的功能。在社会和生活中应用广泛,除贴身面料外,也可用于运动或健身服装、婴幼儿服装、睡衣、工作服等,符合健康纤维的发展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肖后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