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纱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9850发布日期:2020-04-14 20:5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纱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色领域,特别是一种筒纱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筒纱染色是色织、针织、制线等企业纱线染色的主要形式。现有的染色过程都是将筒纱套在染色装置中的芯柱上然后采用简单的浸润方式进行染色,虽然该种方式简单对设备的要求较低,但是在染色过程中往往因为筒纱内部的染液出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中,流动性较低,对筒纱中心部分的纱线染色速度较慢,因此当筒纱在染色装置中存留时间不够时就会出现内外纱线出现色差的情况。而为了保证纱线染色的良品率就必须延长筒纱在染色装置中的时间,从而导致染色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保证纱线染色良品率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筒纱染色效率的筒纱染色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筒纱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染缸,所述染缸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第一进液口,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所述染缸内与之适配的设置有挂纱架,所述挂纱架包括支撑盘,所述支撑盘内设过液腔,支撑盘底部设置有与过液腔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密封的插套于所述第二进液口中,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均布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上与之适配的设置有密封盘,芯柱穿过所述的第二出液口、密封盘与支撑盘固定连接,所述芯柱上套设有染液导管;所述染液导管上端封盖有密封盖,所述染缸上端设置有上盖,以对染缸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面向染液导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橡胶密封层。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盘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橡胶密封层。

进一步地,所述染液导管与所述密封盘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染液导管具有多种与不同规格染色筒管相适配的规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染液在染色筒纱的过程中一部分染液能够从内部向外部对筒纱的芯部进行染色,有效的提升了染色装置的染色效率。同时因为用于染色筒纱芯部的染液能够不停的被更新,保证了染液内部所含染料的浓度,从而不会出现筒纱染色后内外部纱线色度不一样的情况,进一步的提升了筒纱染色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上盖后的装配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挂纱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染液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染缸11.第一出液口12.第一进液口13.第二进液口14.上盖2.挂纱架21.支撑盘211.第二出液口22.过液腔23.进液管24.密封盘241.第二橡胶密封层25.芯柱3.染液导管31.排液孔32.弧形倒角4.密封盖41.第一橡胶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截图图1~4所示的一种筒纱染色装置,包括一个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圆筒形染缸1,在染缸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界染液系统连通的第一出液口11、第一进液口12,同时在染缸1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个第二进液口13。在染缸内放置有一个与其内腔适配的挂纱架2,详细的,该挂纱架2包括一块呈圆盘状的支撑盘21,该支撑盘内部中空的设置有一个可供染液通过的过液腔22,在支撑盘的底部则竖直向下凸出的设置有一根进液管23,该进液管与进液腔22相连通,并且在挂纱架安装到位后,实现进液管23的外壁与第二进液口的外壁之间的密封配合,以使得第二进液口13中的染液只能通过进液管23进入至过液腔22中。在支撑盘21的上表面则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出液口211,在第二出液口的端口(即支撑盘的上表面上)同时还设置有数量与第二出液口数量相匹配的密封盘24,该密封盘呈向上敞口的喇叭状且与第二出液口同轴线,以达到能够适应不同口径的密封需要。在每一个第二出液口211中还相对应的设置有一根竖直的芯柱25,该芯柱的下端穿过密封盘24、第二出液口211与支撑盘的下部固定连接,且芯柱的外径小于第二出液口211以及密封盘24的口径,以使得染液能够从第二出液口、密封盘中流出。

如图2所示,染色时,在每一根芯柱上都套设有一个染液导管3,该染液导管呈圆筒形,在其侧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排液孔31用于排出染液。染液导管的下端抵紧在密封盘24上以形成密封,而上端的开口则被密封盖4所封盖。详细的,密封盖呈圆盘状,其外径等于或略小于染缸的内径,以保证能够进入到染缸中。同时,在密封盖上还开设有若干可供芯柱穿过的通过孔(图中未示出),该通过孔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芯柱25的直径。当密封盖封盖在染液导管上端后,通过密封片以及与芯柱上端螺纹相匹配的螺栓进行紧固密封。

同时为了保证染缸1内的高温高压,在染缸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个能够对其进行密封的上盖14。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密封盖面向染液导管3的一侧设置有一层第一橡胶密封层41。以保证密封盖对于染液导管的密封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密封盘24的内表面上均匀的涂覆有一层第二橡胶密封层241,以提升染液导管与密封盘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染液从二者的连接处漏出。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为了对密封盘上的第二橡胶密封层进行有效的保护,延长第二橡胶密封层的使用寿命,染液导管3的下端(即染液导管与密封盘相对的一端)设置了弧形倒角32。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为了适应不同规格染色筒管的内径,以达到最好的染色效果,染液导管3具有多种不同直径的规格。每一个规格的染液导管都等于或略小于所适配的染色筒管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染色时,工人将筒纱套入到芯柱25上,当套设完毕后再将染液导管3插入到筒纱的染色筒管中,并使染液导管得下端抵在密封盘24上。当完成上述操作后,当密封盖4封盖在染液导管的上端以使染液导管的上部端口能够被密封盘所密封。然后将密封垫圈以及螺栓装配好,完成密封盘4的固定。最后盖上染缸1上的上盖14,是染缸内部处于密封状态。

当完成上述步骤后,打开染液系统,将染液从第一进液口12、第二进液口13排出,从第一出液口11排出,以使染液形成一个稳定的循环。在此过程中,从第二出液口排出的染液经由过液腔22、第二出液口211、染液导管3的排液孔31排出到筒纱的内部,在经由染色筒管管壁上的通孔进入至的筒纱芯部,并最后经由筒纱的表面与染缸中的染液混合,形成一个芯部筒纱染色的循环。



技术特征:

1.一种筒纱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染缸,所述染缸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第一进液口,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所述染缸内与之适配的设置有挂纱架,所述挂纱架包括支撑盘,所述支撑盘内设过液腔,支撑盘底部设置有与过液腔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密封的插套于所述第二进液口中,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均布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上与之适配的设置有密封盘,芯柱穿过所述的第二出液口、密封盘与支撑盘固定连接,所述芯柱上套设有染液导管;所述染液导管上端封盖有密封盖,所述染缸上端设置上盖,以对染缸进行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纱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面向染液导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橡胶密封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纱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盘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橡胶密封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纱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液导管与所述密封盘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倒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纱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液导管具有多种与不同规格染色筒管相适配的规格。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筒纱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染缸,所述染缸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第一进液口,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所述染缸内与之适配的设置有挂纱架,所述挂纱架包括支撑盘,所述支撑盘内设过液腔,支撑盘底部设置有与过液腔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密封的插套于所述第二进液口中,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均布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上与之适配的设置有密封盘,芯柱穿过所述的第二出液口、密封盘与支撑盘固定连接,所述芯柱上套设有染液导管;所述染液导管上端封盖有密封盖,所述染缸上端设置上盖,以对染缸进行密封。通过上述结构有效的提升了筒纱的染色效率以及良品率,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尹河;尹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桐乡佳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0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