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2038发布日期:2020-06-23 22:4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品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纺织品清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品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纺织品容易吸附脏污,因此,这催生了纺织品清洁行业的产生,为了提高清洁效率,现阶段产生了隧道式批处理的洗涤龙,这种洗涤龙具有多个仓体,其原理是将每个仓体作为一个工位环节,从而对待洗涤物进行流水站式的清洁,其中,对待洗涤物的清洁可以包括洗涤、漂洗和脱水等几个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纺织品清洁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纺织品清洁过程中用水量大、洗净度低的问题。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纺织品清洁系统,具有:

洗涤仓、第一脱水仓、漂洗仓和第二脱水仓;

所述洗涤仓具有纺织品进料口;

所述第一脱水仓具有纺织品进料口和纺织品出料口;

所述第一脱水仓的纺织品进料口与所述洗涤仓的纺织品出料口之间具有传送机构;

所述第一脱水仓的纺织品出料口与所述漂洗仓的纺织品进料口之间具有传送机构;

所述漂洗仓的纺织品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脱水仓的纺织品进料口之间具有传送机构。

可选地,所述洗涤仓为多级串联洗涤仓,具有:去污剂洗涤仓和曝气洗涤仓;

所述曝气洗涤仓具有内仓体、外仓体和曝气机构;

所述曝气洗涤仓的内仓体上具有:通孔,所述曝气洗涤仓的内仓体的内侧与外侧通过所述通孔贯通;

所述曝气机构固定于所述曝气洗涤仓的外仓体的底部;

所述曝气机构具有出气孔;

所述曝气机构的出气孔朝向所述曝气洗涤仓的内仓体;

所述去污剂洗涤仓与所述曝气洗涤仓连通形成所述多级串联洗涤仓。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微波激荡器;

所述微波激荡器固定于所述曝气洗涤仓的外仓体的底部。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串联洗涤仓还具有预处理洗涤仓,所述预处理洗涤仓具有进水口;

所述预处理洗涤仓、所述去污剂洗涤仓和所述曝气洗涤仓连通形成纺织品处理的多级串联洗涤仓。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串联洗涤仓的各仓体均具有内仓体,各内仓体的旋转轴线相平行;

所述多级串联洗涤仓的洗涤仓中,相邻的两个洗涤仓之间具有传送机构。

可选地,所述曝气机构具有抽气泵和曝气盘;

所述曝气盘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孔,所述曝气盘的出气孔形成所述曝气机构的出气孔;

所述抽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曝气盘的进气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抽气泵具有臭氧进气口和空气进气口,所述臭氧进气口上具有阀门;

所述抽气泵的空气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洗涤仓的外仓体的顶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洗涤仓为去污剂洗涤仓,所述去污剂洗涤仓具有进水口和去污剂进料口。

可选地,所述去污剂洗涤仓还具有进水管和去污剂管;

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去污剂洗涤仓连通,在所述去污剂洗涤仓的仓壁上形成进水口;

所述去污剂管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在所述进水管的管壁形成去污剂进料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脱水仓为压榨式脱水仓,或者所述第一脱水仓为旋转脱水仓。

本说明书记载的各种纺织品清洁系统通过在洗涤仓和漂洗仓之间设置第一脱水仓,在洗涤和漂洗之间进行脱水,使进入漂洗仓的纺织品只携带少量的污水,这种方式进行漂洗清洁用水量小、洗净度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一提出一种的纺织品清洁系统的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提出一种的纺织品清洁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曝气洗涤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曝气洗涤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纺织品的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纺织品清洁方式多是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洗涤仓,向洗涤仓中注入水和洗涤液,进行洗涤,将洗涤后的纺织品传送至漂洗仓进行漂洗,将漂洗后的纺织品传送至脱水仓进行脱水,使纺织品尽快干燥。

申请人发现,纺织品干燥过程中,纺织品中携带少量的污水,水分蒸发后,污水中的溶质依然留在纺织品上,因此,漂洗的实质是将纺织品携带的液体稀释,从而在烘干或者晾晒时,漂洗物中最终携带的水分蒸发后,只有少量的污物残留,因此,注水量和漂洗次数往往影响了最后的清洁效果。现有的清洁方式在洗涤仓后直接设置漂洗仓,使得纺织品中洗涤液和污物的浓度比较高,这样直接进行漂洗,在注水量较小的情况下,稀释效果比较差,而注水量大又会产生浪费,因此,这种方式存在用水量大或者洗净度低的问题,对此,申请人提出,可以在洗涤之后,先进行一次脱水,再进行漂洗和二次脱水,脱水前的洗涤可以看做主洗涤,其目的是纺织品上的污物脱离纺织品进入洗涤的液体中,这样,在脱水后进行漂洗时,只需要将纺织品携带的少量的污水进行稀释,这种方式的漂洗需要的水量少,洗净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是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它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单元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纺织品清洁系统,通过在洗涤仓和漂洗仓之间设置第一脱水仓,在洗涤和漂洗之间进行脱水,使进入漂洗仓的纺织品只携带少量的污水,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漂洗次数或减小单次漂洗的注水量,更环保。

图1为实施例一提出一种的纺织品清洁系统的侧视图,图2为实施例一提出一种的纺织品清洁系统的俯视图。

结合图1和图2,该系统具有:洗涤仓101、第一脱水仓102、漂洗仓103和第二脱水仓104;

其中,洗涤仓101具有纺织品进料口,f表示纺织品传送的方向;

第一脱水仓102具有纺织品进料口和纺织品出料口;

第一脱水仓102的纺织品进料口与所述洗涤仓的纺织品出料口之间具有传送机构;

第一脱水仓102的纺织品出料口与漂洗仓103的纺织品进料口之间具有传送机构;

漂洗仓103的纺织品出料口与第二脱水仓104的纺织品进料口之间具有传送机构。

其中,第一脱水仓102可以为压榨式脱水仓,利用对纺织品的挤压,减小纺织品的间隙,使其携带的污水脱离纺织品;第一脱水仓也可以为旋转脱水仓,在旋转时,利用污水的惯性和液体具有的流动性,使污水与纺织品分离,将纺织品中的污水尽量多的除去,以便在快速烘干的过程中尽量节约能源,当然,第一脱水仓也可以为压榨旋转脱水仓,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其中,第二脱水仓104可以为压榨式脱水仓,也可以为旋转脱水仓或者烘干式脱水仓等方式,此外,第二脱水仓也可以为多个,比如,由一个压榨式的脱水仓以及一个烘干式的脱水仓组成,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通过在洗涤仓和漂洗仓之间设置第一脱水仓,在主洗涤和漂洗之间进行脱水,使进入漂洗仓的纺织品只携带少量的污水,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漂洗次数或减小单次漂洗的注水量,更环保。

图1还示出了该系统在漂洗仓103之后进行旋转脱水和烘干脱水,烘干脱水通过烘干脱水仓107实施。

图1还示出了,该系统的各仓之间具有传送机构。

其中,第一脱水仓102与漂洗仓103之间的传送机构为第一穿棱传送机构105,第二脱水仓104与烘干脱水仓107之间具由第二穿棱传送机构106。

穿棱传送可以是在仓体之间穿梭的平台或者伸缩杆,在仓门打开时,传送机构从上一环节的仓体的出料口取出纺织品送至下一环节仓体的进料口,写一个环节的进料口可以具有多个,这时,穿棱传送机构可以具有横向传送带,用于将纺织品传送到特定的进料口,进而实现批处理,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中的洗涤仓101可以具有多种形式,这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洗涤仓101可以是不同洗涤工艺的洗涤仓。

第二方面洗涤仓101可以是单个洗涤仓,也可以是多个洗涤仓串联形成的多级串联洗涤仓,多级串联洗涤仓中的各洗涤仓的洗涤工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于第一方面,洗涤工艺有以下几种:

预处理洗涤,向洗涤仓中注入水带走污垢尘土;

去污剂洗涤,向洗涤仓中注入水和去污剂,产生泡沫;

曝气洗涤,从洗涤仓的底部向洗涤仓注入压缩气体,在液面下产生气泡,气泡上浮到液面,带走污垢杂质,并在液面上形成泡沫;

臭氧洗涤,在曝气洗涤时,注入含臭氧的压缩气体;

微波洗涤,向洗涤仓中施加微波,使洗涤仓中的纺织物、气泡和泡沫产生震荡。

与第一方面的洗涤工艺对应,实施例二提出洗涤仓101的具体形式:

预处理洗涤仓、曝气洗涤仓、臭氧洗涤仓、微波洗涤仓。

当然,洗涤仓101也可以是具有去污剂洗涤、臭氧曝气洗涤和微波洗涤三种洗涤工艺的洗涤仓。

因此,多级串联洗涤仓可以具有预处理洗涤仓、曝气洗涤仓、臭氧洗涤仓、微波洗涤仓中的两个或者多个。

在实施例1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洗涤仓101为多级串联洗涤仓,具有:去污剂洗涤仓和曝气洗涤仓。对于各洗涤仓的具体结构,将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进行阐述。

实施例三:

实施例二中的各种涤洗仓,均可以具有进水口或去污剂进料口,因此,实施例三对各种洗涤仓注入水或者去污剂的方式进行阐述。

对于预处理仓,可以具有进水口。

对于去污剂洗涤仓、曝气洗涤仓、臭氧洗涤仓和微波洗涤仓,均可以进水口和去污剂进料口,以去污剂洗涤仓进行论述。

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去污剂洗涤仓还可以具有进水管和去污剂管;

进水管与去污剂洗涤仓连通,在去污剂洗涤仓的仓壁上形成进水口;

去污剂管与进水管连通,在进水管的管壁形成去污剂进料口。

进一步,为了由于进水管中的水压可能较大,因此,可以在去污剂进料口设置单向阀,防止水倒流进去污剂管中。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对具有曝气洗涤工艺的曝气洗涤仓的结构进行论述。

图3为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曝气洗涤仓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3中,曝气洗涤仓1011具有:内仓体10111、外仓体10112和曝气机构10113;

内仓体10111上具有通孔,内仓体10111的内侧与外侧通过通孔贯通;

曝气机构10113固定于外仓体10112的底部;

曝气机构10113具有出气孔;

10113曝气机构的出气孔朝向内仓体10111。

这样,曝气机构提供压缩气体,形成气泡,气泡上浮,带走污水中的杂质。

图1表示污水通过通孔贯通内仓体10111的内侧与外侧,而曝气机构10113产生的气泡也由内仓体10111的外侧通过通孔上浮溢出到内仓体10111的内侧。

其中,压缩气体可以含有臭氧,这样,可以利用臭氧进行洗涤,同时臭氧也具有杀菌和漂白的功能,因此可以在洗涤的同时达到杀菌和漂白的效果,实现清洁的目的。

进一步,对实施例四中的曝气机构进行阐述。

曝气机构10113具有抽气泵和曝气盘;

曝气盘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孔,曝气盘的出气孔形成曝气机构10113的出气孔;

抽气泵的出气口与曝气盘的进气口连通。

这样,曝气机构可以利用抽气泵向洗涤仓中注入压缩气体。

其中,抽气泵上可以具有气体压缩机。

进一步,抽气泵上可以具有臭氧进气口和空气进气口,臭氧进气口上具有阀门,用于注入臭氧。

抽气泵的空气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曝气洗涤仓的外仓体的顶部连通。

这样,曝气机构可以循环利用洗涤仓中的气体。

臭氧可以提高清洗用水中的原子氧含量,这将提高化学洗涤剂的有效性和减少化学洗涤剂需量。臭氧可以氧化污垢,使得可以更加容易的从清洗用水中去除。臭氧能够减少对于刺激的高ph值化学洗涤剂的需要量,传统上碱性洗涤剂都是用来去除脂肪、油类和油脂fog,由这些洗涤剂破坏fog的分子键使其变为简单的碳基分子化合物,使化学洗涤剂的用量约减少25%到50%。当然,实际减少量将取决于所使用的洗衣系统的洗涤类型、温度、当前洗涤流程和整个系统的设计思路等,使用臭氧也可以达到杀菌的效果。

臭氧提高了化学洗涤剂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对高温洗涤的需要,使洗涤过程在低温下依然具有较好的洗涤效果。由于化学洗涤剂附着于纺织品的纤维上,因而需要一定的干燥时间,而利用臭氧洗涤可以使干燥时间减少20%。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为对具有微波洗涤功能的洗涤仓进行阐述,以在实施例四中的曝气洗涤仓上增设微波激荡器进行阐述。

图4为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曝气洗涤仓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4中,曝气洗涤仓1011还具有微波激荡器,微波激荡器位于曝气洗涤仓的外仓体10112的底部。

激振器产生的高频微波能穿透纺织物,在水中能产生“空化”效应,这种“空化”效应能产生纳米级的气泡。同时,由于“空化”效应的产生,使得被洗织物的污垢被“击碎”而脱落且溶于水中而被气泡带出水面。同时,由于“空化”效应,能最大限度的分解臭氧,产生大量的原子氧o。“空化”效应除了自身的高压冲击力对织物的物理作用外,还进一步发挥了臭氧洗涤的化学功能,达到提高洗涤能力的目的。

由高频微波激振器发出高频振荡信号,产生高频机械振荡而传播到介质—清洗溶剂中,激振波在清洗液中疏密相同的向前辐射,使液体流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纳米级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在激振波纵向传播的负压区形成、生长,而在正压区迅速闭合。在这种被称为“空化”效应的过程中,闭合的微小气泡可形成超过1000个大气压的瞬间高压,连续不断地产生瞬间高压就象一连串小“爆炸”不断地冲击纺织品表面,使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物件表面净化的目的。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空化泡破灭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污垢层的一部分在冲击波作用下被剥离下来、分散、乳化、脱落。因为空化现象产生的气泡,由冲击形成的污垢层与表层间的间隙和空隙渗透,由于这种小气泡和波压同步膨胀,收缩,象剥皮一样的物理力反复作用于污垢层,污垢层一层层被剥离,气泡继续向里渗透,直到污垢层被完全剥离。这是空化二次效应。

常规的洗涤剂的活性与温度有关,因此,单方面利用常规洗涤剂将进行洗涤时,在向洗涤仓注水前需要将水加热,而本说明书实施例记载的清洁系统,通过设置在具有臭氧进气口的曝气涤洗仓中设置微波激荡器,可以利用曝气的臭氧以及激荡产生的微波对纺织物进行洗涤,由于应用了臭氧洗涤和微波洗涤,使得洗涤对温度的要求低,甚至不需要加温,因此,可以实现低温洗涤,降低了耗能,同时,由于利用微波、臭氧和洗涤剂多种方式进行洗涤,洗涤过程更高效,因此这种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的效果。

实施例六: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对实施例一、二的洗涤仓101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实施例六对上述实施例二中的多级串联洗涤仓进行阐述。

多级串联洗涤仓可以看做多个基本的洗涤仓仓体依次连通的洗涤单元。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洗涤仓为多级串联洗涤仓,具有:去污剂洗涤仓和曝气洗涤仓;

所述去污剂洗涤仓与所述曝气洗涤仓连通形成所述多级串联洗涤仓。

去污剂洗涤仓和曝气洗涤仓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考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论述。

当然,这里的曝气洗涤仓可以是兼具微波洗涤功能的曝气洗涤仓。

因此,该系统还可以具有微波激荡器,所述微波激荡器固定于所述曝气洗涤仓的外仓体的底部。

进一步,在可以在洗涤之前将进行预处理,这样,在该系统设置预处理洗涤仓,这样,所述预处理洗涤仓、所述去污剂洗涤仓和所述曝气洗涤仓连通形成纺织品处理的多级串联洗涤仓。

进一步,对于多级串联洗涤仓中的各个洗涤仓,均可以具有内仓体和外仓体,内仓体均位于各自的外仓体中,内仓体可旋转,进而实现洗涤时的翻转;

各内仓体的旋转轴线相平行,同时,为了实现纺织品在多级串联洗涤仓内的传送,可以在所述多级串联洗涤仓的洗涤仓中,相邻的两个洗涤仓之间具有传送机构。

相邻的洗涤仓具有一个仓门,仓门打开时,相邻的仓体连通,传送机构便将上一个仓体中的纺织品传送至下一个仓体。

实施例七:

为了实现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效果,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纺织品的方法,通过洗涤过程和漂洗过程之间进行对纺织品进行脱水,使进入漂洗过程的纺织品只携带少量的污水,这样,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漂洗次数或减小单次漂洗的注水量,更环保。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纺织品的方法的原理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在洗涤仓中对待洗涤物进行洗涤处理,得到第一洗涤物。

具体的,对在洗涤仓中对待洗涤物进行洗涤处理,可以利用上述洗涤仓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洗涤,在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这可以包括s5011-s5014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s5011:利用预处理洗涤仓进行洗涤。

在对待洗涤物进行微波洗涤和曝气洗涤之前,对所述待洗涤物进行除尘预洗。洗涤时,纺织品通过漏斗口滑入预处理洗涤仓,迅速被浸湿,并带出纺织品内的灰尘,沙土等,为主洗做准备。

s5011作为可选的一种洗涤方式,可以设置在s5012-s5014之前。

s5012:向洗涤仓注水后,利用曝气机构从洗涤仓的底部施加压缩气体进行曝气洗涤。

在s5012中,压缩气体中可以具有臭氧。

s5013:若在洗涤仓底部设置微波激荡器,则s501可以包括:向洗涤仓注

水后,利用所述微波激荡器施加微波,进行微波洗涤。

在s5013中,可以进行曝气洗涤和微波洗涤,因此,还可以在洗涤仓底部设置曝气机构,这样,s5103还可以包括:利用曝气机构从洗涤仓的底部施加压缩气体进行曝气洗涤。

s5104:在利用去污剂洗涤时,可以在进行所述曝气洗涤和微波洗涤之前,将水和去污剂混合后加到洗涤仓中。这可以通过在去污剂洗涤仓的进水管的管壁上设置去污剂进料口,由所述去污剂进料口向所述进水管施加去污剂实现。

可选地,可以设置定时器,控制向洗涤仓输水和去污剂的时间,这样,将水和去污剂混合后加到洗涤仓中,可以包括:

在去污剂洗涤仓的进水管的管壁上设置去污剂进料口,在开始供水后,由所述去污剂进料口向所述进水管施加去污剂。

s5015:综合洗涤。

向洗涤仓中注入水和去污剂;

从洗涤仓的底部向洗涤仓注入含臭氧的压缩气体,在液面下产生气泡,气泡内具有臭氧,气泡上浮到液面,带走污垢杂质,并在液面上形成泡沫,洗涤剂使泡沫不易破裂,因而可以在液面富集,使杂质富集在液面,进而不会再被夹杂到纺织品中;

启动微波激荡器,产生微波,在水中能产生“空化”效应,这种“空化”效应能产生纳米级的气泡,使得纺织品上的污垢被“击碎”而脱落且溶于水中而被气泡带出水面,同时,由于“空化”效应,能最大限度的分解臭氧,产生大量的原子氧o。

s502:在进行漂洗之前,对所述第一洗涤物进行脱水处理,得到第一脱水物。

当然,s502还可以进行漂洗之外的其它清洁处理,甚至可以再次进行洗涤,具体的洗涤方式可以参考s501中的步骤,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s503:对所述第一脱水物依次进行漂洗和脱水,得到第二脱水物。

通过洗涤过程和漂洗过程之间进行对纺织品进行脱水,使进入漂洗过程的纺织品只携带少量的污水,这样,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漂洗次数或减小单次漂洗的注水量,更环保。

常规的洗涤剂的活性与温度有关,因此,单方面利用常规洗涤剂将进行洗涤时,在向洗涤仓注水前需要将水加热,而本说明书实施例记载的清洁方法,由于应用了臭氧洗涤和微波洗涤,使得洗涤对温度的要求低,甚至不需要加温,因此,可以实现低温洗涤,降低了耗能,同时,由于利用微波、臭氧和洗涤剂多种方式进行洗涤,清洁过程更高效,因此这种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的效果。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增加批处理功能,批处理的精髓在于,也由于不同的清洁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不同,比如,洗涤的时间比漂洗的时间长,这就使得漂洗仓有一段时间是空闲的,浪费了产能,为了增强纺织品清洁为相同的清洁环节设置多个仓体,多个具有相同清洁功能的仓体分别同时对上一个清洁环节的纺织品进行处理。

实施例七中的s501可以作为第一批处理的一种方式,s503可以作为第二批处理的一种方式,依次为例进行阐述批处理的时间控制。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控制各清洗环节的清洗时间,包括:

根据各清洗环节的仓体的个数比设置各清洗环节的清洗时间。

这可以是,各清洗环节的清洗时间与各清洗环节的仓体的个数呈正比。

比如,该系统具有一个洗涤仓,洗涤仓需要120s进行洗涤,而漂洗仓的个数2,这时,可以将漂洗的时间设置为120*2,即240s,洗涤仓每120s向两个漂洗仓中的一个传送一个已洗涤的纺织品,进行漂洗;再过120s,向其中的另一个漂洗仓传送一个已洗涤的纺织品,进行漂洗。这样,可以提高产能的利用效率。当然,这只是批处理的一种及具体形式,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