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线稳定的刺绣机用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9324发布日期:2020-10-20 11:4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线稳定的刺绣机用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刺绣机用过线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过线稳定的刺绣机用过线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中国专利号为200710070827x、公开日为2008年12月10日、名称为“电脑刺绣机的中过线装置”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中过线制作。该专利文献中的中过线装置包括过线座,过线座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若干宝塔支撑簧,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调节螺钉和设于调节螺钉上的支撑簧,过线座内设有缓冲垫,过线座的上方设有过线限位板,过线限位板上设有若干组过线孔,每组过线孔设有至少两个过线孔。使用过程中从上过线装置穿出的刺绣线下行依次穿过一个过线孔和宝塔簧、再上行穿过另一个过线孔和挑选杆,然后再下行从支撑座的外部经过而到达下过线系统。

该专利文献中存在以下不足:使用过程中刺绣线完全裸露在外,容易被不小心触碰到,安全性差;不同针上的刺绣线之间没有隔离开而是间隔开,受到外力扰动时容易彼此触碰而产生缠绕断线现象,过线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提高安全性和过线稳定性的刺绣机用过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过线稳定的刺绣机用过线装置,包括中过线装置、上安装板和若干插片,所述中过线装置位于上安装板的下方,所述上安装板上设有可拆卸固定连接并将中过线装置上下的过线区域与外界隔开的插片。

作为优选,所述插片包括挡体和插接槽体。

作为优选,还包括位于中过线装置下方的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上设有与插接槽体一一对应并插入插接槽体内的隔板,所述上安装板上设有与挑线杆一一对应并相配合的槽口,所述上安装板的两端设有侧面罩。

作为优选,所述挡体的上端设有弹性卡扣,所述挡体的前端下部设有定位钩,所述挡体的前端上部设有定位体,所述挡体的右侧设有过线槽,上安装板上设有分别与弹性卡扣、定位体和定位钩相配合的槽孔i、槽孔ii和槽孔iii。

作为优选,所述中过线装置包括支座体、过线隔挡件和张力调节装置,所述支座体上设有过线隔挡件和位于过线隔挡件下方的张力调节装置,所述过线隔挡件包括由前到后依次排列的过线隔挡,所述张力调节装置包括与过线隔挡一一对应的过线扭簧和过线杆,所述过线扭簧的自由端形成有过线钩,所述过线杆位于过线钩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张力调节装置还包括连接轴、若干扭簧套、安装套和调节机构,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设在支座体两端的连接耳上,两个所述连接耳之间的连接轴上固定套设有安装套和位于安装套后方的扭簧套,每个所述扭簧套内设有一过线扭簧,所述过线扭簧的一端与扭簧套固定连接,另一自由端伸出扭簧套上的槽孔,所述连接轴的后端设有与后方的连接耳可转动固定连接的调节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齿套、动齿套、弹簧、调整手柄和限位套,所述连接轴的后端由后到前依次套设有调整手柄、限位套、弹簧和动齿套,所述动齿套的前端设有位于连接轴与后方的连接耳之间的套体,所述套体上套设有与后方的连接耳固定连接的固定齿套,所述动齿套的后端与限位套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固定齿套的后端与动齿套的前端啮合连接,所述动齿套和安装套上设有过线杆,所述过线杆与动齿套可滑动连接,所述调整手柄的旋拧部位于侧面罩外,所述调整手柄和限位套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手柄的后端设有固定孔封盖。

作为优选,所述过线隔挡件还包括与所有的过线隔挡一体成型在一起的连接座,所述过线隔挡的自由端设有插入插接槽体内的插接部。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在下安装板上并位于隔板下方的导线机构,导线机构包括导线杆、座体和固定弹性卡扣,所述导线杆的后端与安装座体可转动连接,所述导线杆的前端与固定弹性卡扣可脱离固定连接,侧面罩上设有避让导线杆的避让槽。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弹性卡扣包括基座、凹槽和两个弹性卡体,所述基座上设有与导线杆的前端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基座在凹槽的两侧均设有夹持导线杆前端的弹性卡体,所述弹性卡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靠近凹槽的一端形成有倾斜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自由端向外弯折形成有倾斜的导入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安装板上设有可拆卸固定连接并将中过线装置上下的过线区域与外界隔开的插片,通过插片将每路绣花线与外界隔开,防止外界因素对绣花线的影响,提高安全性和过线稳定性;插片与上安装板可拆卸固定连接,可单个拆卸,不影响其它绣花线,独立式插片设计配合中过线装置的开放式设计,可实现更便捷的人工走线(注:穿线时无需拆插片,绣花线可从隔板与插接槽体之间滑过);将插接部和隔板插入插接槽体内,以保证绣花过程中绣花线的张弛甩动不会甩出规定区域;通过将线扭簧的自由端形成有过线钩,并通过过线隔挡件与过线杆的配合,取消了传统的过线孔,能够穿线简单,提高工作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安全性和过线稳定性,并且穿线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过线稳定的刺绣机用过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过线稳定的刺绣机用过线装置的部分侧视图;

图3是图2中c-c的剖视图;

图4是上安装板与插片的配合安装图;

图5是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中过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中过线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图8是过线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中过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导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固定弹性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50-中过线装置、60-绣花线、61-上安装板、62-插片、63-下安装板、64-隔板、65-槽口、66-侧面罩、67-避让槽、611-槽孔i、612-槽孔ii、613-槽孔iii、621-挡体、622-插接槽体、623-弹性卡扣、624-定位钩、625-定位体、626-过线槽、51-支座体、52-过线隔挡件、53-张力调节装置、531-过线扭簧、532-过线杆、533-连接轴、534-扭簧套、535-固定齿套、536-动齿套、537-弹簧、538-调整手柄、539-限位套、5310-安装套、5311-槽孔、5312-间隙、5313-套体、5314-固定孔封盖、521-过线隔挡、522-连接座、53110-过线钩、500-导线机构、501-导线杆、502-座体、503-固定弹性卡扣、5031-基座、5032-凹槽、5033-弹性卡体、50331-本体、50332-夹持部、50333-导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本实用新型一种过线稳定的刺绣机用过线装置,包括中过线装置50、上安装板61和若干插片62,所述中过线装置50位于上安装板61的下方,所述上安装板61上设有可拆卸固定连接并将中过线装置50上下的过线区域与外界隔开的插片62,所述插片62包括挡体621和插接槽体622,还包括位于中过线装置下方的下安装板63,所述下安装板63上设有与插接槽体622一一对应并插入插接槽体622内的隔板64,所述上安装板61上设有与挑线杆一一对应并相配合的槽口65,所述上安装板61的两端设有侧面罩66,所述挡体621的上端设有弹性卡扣623,所述挡体621的前端下部设有定位钩624,所述挡体621的前端上部设有定位体625,所述挡体621的右侧设有过线槽626,上安装板61上设有分别与弹性卡扣623、定位体625和定位钩624相配合的槽孔i611、槽孔ii612和槽孔iii613,所述中过线装置50包括支座体51、过线隔挡件52和张力调节装置53,所述支座体51上设有过线隔挡件52和位于过线隔挡件52下方的张力调节装置53,所述过线隔挡件52包括由前到后依次排列的过线隔挡521,所述张力调节装置53包括与过线隔挡521一一对应的过线扭簧531和过线杆532,所述过线扭簧531的自由端形成有过线钩53110,所述过线杆532位于过线钩53110的下方,所述张力调节装置53还包括连接轴533、若干扭簧套534、安装套5310和调节机构,所述连接轴533可转动设在支座体51两端的连接耳511上,两个所述连接耳511之间的连接轴533上固定套设有安装套5310和位于安装套5310后方的扭簧套534,每个所述扭簧套534内设有一过线扭簧531,所述过线扭簧531的一端与扭簧套534固定连接,另一自由端伸出扭簧套534上的槽孔5311,所述连接轴533的后端设有与后方的连接耳511可转动固定连接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齿套535、动齿套536、弹簧537、调整手柄538和限位套539,所述连接轴533的后端由后到前依次套设有调整手柄538、限位套539、弹簧537和动齿套536,所述动齿套536的前端设有位于连接轴533与后方的连接耳511之间的套体5313,所述套体5313上套设有与后方的连接耳511固定连接的固定齿套535,所述动齿套536的后端与限位套539之间设有间隙5312,所述固定齿套535的后端与动齿套536的前端啮合连接,所述动齿套536和安装套5310上设有过线杆532,所述过线杆532与动齿套536可滑动连接,所述调整手柄538的旋拧部位于侧面罩66外,所述调整手柄538和限位套539与连接轴533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手柄538的后端设有固定孔封盖5314,所述过线隔挡件52还包括与所有的过线隔挡521一体成型在一起的连接座522,所述过线隔挡521的自由端设有插入插接槽体622内的插接部523,还包括设在下安装板63上并位于隔板64下方的导线机构500,所述导线机构500包括导线杆501、座体502和固定弹性卡扣503,所述导线杆501的后端与安装座体502可转动连接,所述导线杆501的前端与固定弹性卡扣503可脱离固定连接,侧面罩66上设有避让导线杆501的避让槽67,所述固定弹性卡扣503包括基座5031、凹槽5032和两个弹性卡体5033,所述基座5031上设有与导线杆501的前端相配合的凹槽5032,所述基座5031在凹槽5032的两侧均设有夹持导线杆501前端的弹性卡体5033,所述弹性卡体5033包括本体50331,所述本体50331靠近凹槽5032的一端形成有倾斜的夹持部50332,所述夹持部50332的自由端向外弯折形成有倾斜的导入部50333。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过线稳定的刺绣机用过线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将上安装板61上设有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插片62,插片62对中过线装置50上下的过线区域与外界隔开,防止外界因素对绣花线的影响,提高安全性和过线稳定性;插片62与上安装板61可拆卸固定连接,可单个拆卸,不影响其它绣花线,独立式插片设计配合中过线装置的开放式设计,可实现更便捷的人工走线(注:穿线时无需拆插片,绣花线可从隔板与插接槽体之间滑过);将插接部523和隔板64插入插接槽体622内,以保证绣花过程中绣花线的张弛甩动不会甩出规定区域。

绣花线由上过线器总成的夹线器下来,先经过过线槽626,然后绕过过线隔挡左右两侧并挂在相应的过线钩53110上,然后经过挑线杆的过线孔,下来依次经过过线杆532的外侧和导线杆501的内侧,最后到针孔。

张力调节时,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调整手柄538,调整手柄538通过连接轴533带动扭簧套534、安装套5310和动齿套536转动,安装套5310和动齿套536带动过线杆532运动,动齿套536与固定齿套535之间跳一齿或几齿配合,扭簧套534带动过线扭簧53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实现张力调节。

人工引线时,先扳动导线杆501转动90度,待穿线完成后,再扳动导线杆501,使导线杆501的前端固定在凹槽5032内,此时,绣花线自然位于导线杆501的内侧,提高便捷性。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