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双进水口的蒸汽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8758发布日期:2020-06-20 16:0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双进水口的蒸汽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熨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双进水口的蒸汽腔。



背景技术:

现今市场上,蒸汽刷由于其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使用时无需烫衣板,收藏方便,是一种高效环保型家庭清洁家用电器,其持续喷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可以使熨烫、杀菌灭菌、清洁等变得轻而易举,适宜用于家庭、酒店及外出旅游等,逐渐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蒸汽刷等化汽类的器具的核心是通过加热部件对器具内腔中的水进行加热,形成的水汽从喷汽口喷出,进而对衣物等进行熨烫。但是,现常见的蒸汽腔内部仅设有一个汽化腔室,汽化腔室对应设置有一个进水口,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根据需求倾斜蒸汽腔,将导致来自进水口的水流偏向于一侧流动,使蒸汽腔内腔中的水流分布不均匀,在积水较多的位置将无法实现完全汽化,未完全汽化的水将成为水滴随着蒸汽喷出,从而出现熨烫效果较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双进水口的蒸汽腔,采用在蒸汽腔本体内设置主腔和辅腔的方式,具有蒸汽汽化较完全、熨烫效果较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双进水口的蒸汽腔,包括有蒸汽腔本体及对蒸汽腔本体的内腔进行加热的加热体,

蒸汽腔本体内设置有主腔和辅腔,蒸汽腔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与主腔相连通,第二进水口与辅腔相连通;

蒸汽腔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蒸汽分流段,第一蒸汽分流段与主腔相连通,且第一蒸汽分流段弯曲环绕设置于主腔外部;蒸汽腔本体内还设置有第二蒸汽分流段,第二蒸汽分流段与辅腔相连通,且第二蒸汽分流段弯曲环绕设置于辅腔及主腔的外部;

蒸汽腔本体内设置有相连通的汇聚口和蒸汽合流腔,第一蒸汽分流段和第二蒸汽分流段通过汇聚口与蒸汽合流腔相连通;

蒸汽腔本体设置有若干与蒸汽合流腔相连通的喷汽孔,喷汽孔的内壁设置为向外的扩口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对主腔和辅腔内进行加水,与主腔和辅腔对应的加热体对主腔和辅腔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汽化,主腔内的水蒸汽从第一蒸汽分流段流经汇聚口后通入至蒸汽合流腔内,辅腔内的水蒸汽从第二蒸汽分流段流经汇聚口后同样通入至蒸汽合流腔内,最后蒸汽合流腔内的蒸汽从喷汽孔喷出,对衣物进行蒸烫,加热体可对水蒸汽进行持续性加热,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蒸汽液化,增设第二进水口,主要起到调节蒸汽大小的作用。辅腔内的蒸汽通入至蒸汽合流腔内后其热量对主腔产生的蒸汽起到辅助加热作用,使其汽化更完全。将喷汽孔设置为扩口状,当蒸汽腔本体内的蒸汽向外喷出时,可使其喷射的面积更广,从而提高熨烫速率,熨烫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主腔与辅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隔板上开设有溢流孔,溢流孔位于远离蒸汽腔本体底部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腔或辅腔内的水量相对较多时,稍微倾斜蒸汽腔本体即可通过溢流孔流至相邻的腔室中,使水量分布更均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二蒸汽分流段设置有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第一挡筋与第二挡筋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的设置可减小辅腔内的水蒸汽在第二蒸汽分流段内的流速,使第二蒸汽分流段内的蒸汽缓慢通入至蒸汽合流腔内对主腔产生的蒸汽进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蒸汽腔本体内蒸汽流动速度过快而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喷汽孔水平设置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蒸汽腔本体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元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感应元件用于测量蒸汽腔本体内腔中的温度并进行实时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蒸汽腔本体上设置有支撑横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蒸汽腔本体使用完毕后,可通过支撑横杆将其放置于支撑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汇聚口设置于远离喷汽孔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汇聚口远离喷汽孔,可使辅腔产生的蒸汽与主腔产生的蒸汽混合更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在蒸汽腔本体内设置主腔和辅腔的方式,并设置与主腔、辅腔一一对应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辅腔内的蒸汽通入至蒸汽合流腔内后对主腔产生的蒸汽起到辅助加热作用,使其汽化更完全,熨烫效果更好;

2.采用在主腔与辅腔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溢流孔的方式,当主腔或辅腔内的水量相对较多时,稍微倾斜蒸汽腔本体即可通过溢流孔流至相邻的腔室中,使水量分布更均衡;

3.在第二蒸汽分流段设置交错的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可减小辅腔内的水蒸汽在第二蒸汽分流段内的流速,使第二蒸汽分流段内的蒸汽缓慢通入至蒸汽合流腔内对主腔产生的蒸汽进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蒸汽腔本体内蒸汽流动速度过快而造成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壳体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蒸汽腔本体;11、壳体;111、凹槽;12、盖板;121、凸块;13、支撑横杆;14、温度感应元件;15、第一进水口;16、第二进水口;17、汇聚口;18、蒸汽合流腔;2、加热体;3、喷汽孔;4、主腔;5、辅腔;6、隔板;61、溢流孔;7、第一蒸汽分流段;8、第二蒸汽分流段;81、第一挡筋;82、第二挡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带有双进水口的蒸汽腔,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有蒸汽腔本体1及对蒸汽腔本体1的内腔进行加热的加热体2,加热体2呈“弓”字形盘旋设置于蒸汽腔本体1的底部,蒸汽腔本体1包括壳体11及盖于壳体11上的盖板12,壳体11开口的四周开设有凹槽111,盖板12上设置有与凹槽111对应嵌入的凸块121,蒸汽腔本体1的前端横向开设有七个喷汽孔3,喷汽孔3的内壁设置为向外的扩口状,且最中间的喷汽孔3的内径大于两侧喷汽孔3的内径。蒸汽腔本体1上还设置有支撑横杆13及温度感应元件14,温度感应元件14用于测量蒸汽腔本体1内腔中的温度并进行实时监控,当蒸汽腔本体1使用完毕后,可通过支撑横杆13将其放置于支撑座上。

如图2和图3所示,蒸汽腔本体1内设置有主腔4和辅腔5,辅腔5设置于靠近喷汽孔3的一端,主腔4设置于远离喷汽孔3的一端,主腔4与辅腔5之间通过隔板6分隔,隔板6上开设有溢流孔61,溢流孔61位于远离蒸汽腔本体1底部处;蒸汽腔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进水口,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15和第二进水口16,第一进水口15与主腔4相连通,第二进水口16与辅腔5相连通;蒸汽腔本体1内设置有第一蒸汽分流段7,第一蒸汽分流段7与主腔4相连通,且第一蒸汽分流段7弯曲环绕设置于主腔4外部;蒸汽腔本体1内还设置有第二蒸汽分流段8,第二蒸汽分流段8与辅腔5相连通,且第二蒸汽分流段8弯曲环绕设置于辅腔5及主腔4的外部,第二蒸汽分流段8的总长大于第一蒸汽分流段7的总长,第二蒸汽分流段8设置有第一挡筋81和第二挡筋82,第一挡筋81与第二挡筋82交错设置;蒸汽腔本体1内设置有相连通的汇聚口17和蒸汽合流腔18,第一蒸汽分流段7和第二蒸汽分流段8通过汇聚口17与蒸汽合流腔18相连通,汇聚口17设置于远离喷汽孔3的一端,喷汽孔3均与蒸汽合流腔18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第一进水口15和第二进水口16分别对主腔4和辅腔5内进行加水,对应位于主腔4和辅腔5内的加热体2对主腔4和辅腔5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汽化,主腔4内的水蒸汽从第一蒸汽分流段7流经汇聚口17后通入至蒸汽合流腔18内,辅腔5内的水蒸汽从第二蒸汽分流段8流经汇聚口17后同样通入至蒸汽合流腔18内,最后蒸汽合流腔18内的蒸汽从喷汽孔3喷出,对衣物进行蒸烫,加热体2可对水蒸汽进行持续性加热,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蒸汽液化,增设第二进水口16,主要起到调节蒸汽大小的作用。辅腔5内的蒸汽通入至蒸汽合流腔18内后对主腔4产生的蒸汽起到辅助加热作用,使其汽化更完全,将喷汽孔3设置为扩口状,当蒸汽腔本体1内的蒸汽向外喷出时,可使其喷射的面积更广,提高熨烫速率,且熨烫效果更好。第一挡筋81和第二挡筋82的设置可减小辅腔5内的水蒸汽在第二蒸汽分流段8内的流速,使第二蒸汽分流段8内的蒸汽缓慢通入至蒸汽合流腔18内对主腔4产生的蒸汽进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蒸汽腔本体1内蒸汽流动速度过快而造成危险。

当主腔4或辅腔5内的水量较多时,稍微倾斜蒸汽腔本体1即可通过溢流孔61流至相邻的腔室中,使水量分布更均衡。

此外,汇聚口17远离喷汽孔3,可使辅腔5产生的蒸汽与主腔4产生的蒸汽在喷出前有较长时间的混合,混合更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