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甩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5397发布日期:2020-05-26 18:21阅读:1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甩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甩干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简易甩干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甩干机通常都包括甩干桶以及收集从甩干桶上甩出的水的集液桶,因此,甩干桶通常都是设于集液桶的内部。为了使甩干桶与集液桶之间能够相对转动,甩干桶与集液桶之间通常都具有一个相对较大的间隙,由于甩干桶仅具有底部与集液桶之间是转动连接状态,其余部位没有支撑部件,因而在甩干桶在高速旋转时,甩干桶容易产生抖动,从而影响甩干桶的旋转,甚至当甩干桶抖动的剧烈程度达到甩干机的共振频率时,容易导致甩干机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甩干机,该甩干机能够在甩干桶与集液桶之间提供水平支撑结构,可有效的防止甩干桶在高速旋转时产生抖动,提高甩干桶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简易甩干机,包括机架以及底座,机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机架内置有集液桶以及甩干桶,所述甩干桶设于集液桶的内部,并与集液桶同心设置,所述集液桶与机架一体成型,所述集液桶的底部还设有出水口,所述甩干桶通过设于底座内的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所述集液桶与甩干桶之间设有水平支撑机构,所述水平支撑机构的一端固定于集液桶的内壁,另一端与甩干桶的外壁接触;

所述水平支撑机构包括两组撑杆系统,每组撑杆系统中包括四根撑杆,在每组的撑杆系统中,四根撑杆沿集液桶内壁上的同一圆周均匀分布,两组撑杆系统分别设于甩干桶的上、下两端,每根所述撑杆远离集液桶内壁的一端分别镶嵌有一个滚珠,所述滚珠的外侧恰好与甩干桶的外壁接触。

可选的,所述甩干桶在于所述滚珠接触的圆周上固定安装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绕甩干桶的圆周缠绕成环状的板体。

可选的,所述出水口在机架的外部端口设有密封塞。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底座内设有恰好安装所述电机的容纳空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上延伸,并通过传动组件连接甩干桶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集液桶的底部的中央位置设有圆筒状的凸部,所述凸部的顶部安装有转盘,转盘的中部设有与凸部内部相通的通孔,所述甩干桶的底部转动连接在转盘的顶面上。

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柱,所述传动柱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甩干桶的底部,所述传动柱的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

可选的,所述传动柱的直径大于电机的输出轴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传动柱的直径与凸部的内径相适应,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凸部的内径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甩干桶高速旋转时,能够通过位于甩干桶上下两端的水平支撑机构对甩干桶的桶身进行支撑,有效的防止在甩干桶高速转动时会产生抖动的现象,保证了甩干机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甩干机,该简易甩干机用于单纯的对衣物进行甩水,从而大幅降低衣物的含水量,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甩干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大学宿舍的简易甩干操作,其包括机架1以及底座5,机架1固定安装在底座5上,机架1内置有集液桶2以及甩干桶3,甩干桶3设于集液桶2的内部,并与集液桶2同心设置。机架1呈桶状,集液桶2与机架1一体成型,即集液桶2直接形成于机架1的内壁,集液桶2的底部还设有出水口4,出水口4在机架1的外部端口设有密封塞401,密封塞401可插拔的设于出水口4内。甩干桶3通过设于底座5内的驱动机构7驱动转动。集液桶2与甩干桶3之间设有水平支撑机构6,水平支撑机构6的一端固定于集液桶2的内壁,另一端与甩干桶3的外壁接触。在甩干桶3高速旋转时,能够通过位于甩干桶3上下两端的水平支撑机构6对甩干桶3的桶身进行支撑,有效的防止在甩干桶3高速转动时会产生抖动的现象,保证了甩干机运行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水平支撑机构6包括两组撑杆系统,其中,每组撑杆系统中包括四根撑杆601,在每组的撑杆系统中,四根撑杆601沿集液桶2内壁上的同一圆周均匀分布,两组撑杆系统分别设于甩干桶3的上、下两端,每根撑杆601远离集液桶2内壁的一端分别镶嵌有一个滚珠602,滚珠602通过连接轴嵌在撑杆601的端部,另外,连接轴垂直设置,以使滚珠602沿水平方向转动,滚珠602的外侧恰好与甩干桶3的外壁接触,也就是说,在每组撑杆系统中,滚珠602与甩干桶3的外壁接触的位置位于同一圆周上,并且该圆周与甩干桶3同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甩干桶3在于滚珠602接触的圆周上固定安装有加强板301,加强板301绕甩干桶3的圆周缠绕成环状的板体,通过该加强板301的设置,使得滚珠602在与甩干桶3的接触位置位于加强板301上,可避免滚珠602对甩干桶3的桶壁产生挤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驱动机构7包括电机701,底座5内设有恰好安装电机701的容纳空间501,电机701的输出轴向上延伸,并通过传动组件8连接甩干桶3的底部,电机701的底部固定有一盖板702,盖板702与容纳空间501的底部开口形成配合,从而将电机701封在容纳空间501内,另外,可在容纳空间501与电机701之间填充弹性橡胶层502,以降低电机701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传动组件8包括传动柱801,传动柱80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甩干桶3的底部,传动柱801的另一端与电机701的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传动柱801的直径大于电机701的输出轴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集液桶2的底部的中央位置设有圆筒状的凸部201,凸部201的顶部安装有转盘202,如图4、5所示,转盘202的中部设有与凸部201内部相通的通孔203,甩干桶3的底部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在转盘202的顶面上。通过该凸部201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被甩出的水分流淌到传动组件8上,保护了传动组件8以及驱动机构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传动柱801的直径与凸部201的内径相适应,并且通孔的直径与凸部201的内径相同。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凸部201的内腔固定安装一个轴承802,使轴承802的内径与传动柱801相适应,通过轴承802的安装,可保证传动柱801运转的稳定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