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纬器传感组件及储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4674发布日期:2020-08-25 20:22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储纬器传感组件及储纬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箱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纬器传感组件及储纬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定鼓式储纬器基本上都是采用类似cn99200896.4的技术,零件数较少,结构也比较紧凑。但是随着新型大圆机高弹织物的发展,原来专门为圆机配套的转鼓式输纱器已无法满足要求,必须采用性能更高的定鼓式储纬器才能适应高弹氨纶丝的制造。另外由于经济性剑杆织机入纬率的提高,原先大量配套的转鼓式储纬器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要求,许多新型经济性剑杆织机不得已而选用了价格昂贵的大型定鼓式储纬器。事实上圆机和经济性剑杆织机除了对张力稳定性、捻度变化和叠纱要求较高外,对储纬器供纬率的要求并不很高,只是比动鼓式储纬器的最高速度略高,远低于定鼓式储纬器的供纬率上限。特别是圆机受空间限制,根本无法大量安装大型定鼓式储纬器。受到传统定鼓式储纬器的结构限制,进一步缩小体积在技术上也存在问题。

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3741516u,其公开了一种电子储纬器用绕量检测装置,设置在电子储纬器座体内,所述电子储纬器座体内部中间安装有驱动机构,另一端安装有导丝通道的转盘,所述驱动机构和转盘均安装在空心轴上,空心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电子储纬器座体内,纬线通过所述空心轴中间孔与转盘内的导丝通道到出口陶瓷导丝件端口引出,引出的纬线旋绕并储存到储丝机构,所述电子储纬器座体固定安装有霍尔传感器,所述空心轴上同轴固定有若干个与霍尔传感器配合的磁钢。其中磁钢既是触发霍尔元件的触发磁场又要充当产生探测压力的一部分,探测压力调节很困难。如果改变探测压力就同时改变了对霍尔元件的触发磁场,很可能造成霍尔元件的检测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储纬器传感组件及储纬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储纬器传感组件,包括传感器座、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探测触片、电机控制板,电机控制板上设置有三组光电传感器,传感器座上侧设置有安装槽,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并列置于安装槽内,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的中部通过转销与安装槽左侧铰接,安装槽底部左侧、中部及右侧分别开设有左探孔、中探孔和右探孔,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右端位于安装槽内一端分别连接有探测触片,且各探测触片向下分别对应透过左探孔、中探孔和右探孔,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的左端分别设有挡片,各挡片分别对应设置于三组光电传感器的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上方。

进一步地,安装槽上侧盖设有封盖,封盖的下侧设有缓冲弹簧片,缓冲弹簧片包括主体以及与主体连接且分别与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右端上侧对应的三组簧片,主体与封盖连接。

进一步地,封盖上分别设有两个螺旋孔,其中一个螺旋孔与短探杆对应的簧片与主体连接一端相对,另外一个螺旋孔与主体右侧相对,中探杆、长探杆对应簧片与主体右侧连接,主体左侧与封盖连接,螺旋孔内分别旋入有螺旋轴,螺旋轴的下侧一端与封盖之间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其上端连接有调节旋钮,通过转动调节旋钮来调节螺旋轴轴向位置从调节各簧片的位置。

进一步地,安装槽左侧设置有纵向位置可调的调节组件,所述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中部通过转销与调节组件铰接。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纵向调节块、纵向调节螺杆、第二复位弹簧和调节支撑框,纵向调节块与安装槽纵向导向连接,纵向调节块下端设有容纳槽,转销贯穿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中部后的两端与纵向调节块连接,且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中部位于容纳槽内,安装槽左侧上方设置有调节支撑框,调节支撑框中部开设有螺孔,纵向调节螺杆下端纵向调节块中部连接,其上端与螺孔连接,通过调节纵向调节螺杆与螺孔的旋接位置,由纵向调节螺杆带动并调整纵向调节块的纵向位置,实现调节转销的位置,纵向调节块下端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传感器座底部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左端上侧分别设置有重力块。

进一步地,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的左端向下设有连接片,所述挡片一端连接于连接片的左侧或右侧。

进一步地,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的右端分别开设有纵向插孔,各探测触片上端分别设有插入部,插入部插接于纵向插孔内,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的右端端部分别斜向下拧入螺钉使插入部定位连接于纵向插孔内。

进一步地,各光电传感器的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下侧电机控制板上分别开设有透孔,

一种应用储纬器传感组件的储纬器,包括电机保护壳、电机、绕纱盘、储纱鼓、护罩,电机设置于电机保护壳内,电机保护壳右侧设有绕纱盘,以及与绕纱盘连接的储纱鼓,电机保护壳上侧至储纱鼓上方连接有护罩,传感器座连接于护罩内,电机控制板连接于护罩内靠电机保护壳一侧,电机的控制端与电机控制板电性连接,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右端的探测触片由左探孔、中探孔和右探孔探出并分布于储纱鼓的径向上侧,且各探测触片靠近储纱鼓一端均呈弧形,且弧形朝向储纱鼓右侧。

进一步地,电机保护壳中部设有便于取拿的向内弧形凹口。

进一步地,电机保护壳左端设有入纱口,电机的空心主轴位于该入纱口内,且入纱口与空心主轴之间封装有密封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储纬器传感组件及储纬器,其通过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右端探测触片感受到的状态,由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左端的挡片分别与电机控制板上三组光电传感器配合,电机控制板与电机电性连接,从而通过感受三组光电传感器的不同状态来控制电机的开、关及转速控制;

通过调节缓冲弹簧片上个簧片的位置,控制各簧片与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右端的距离,从而避免出纱时各探测触片出现大幅度跳动,从而导致给出的信号不稳,电机控制板无法准确判断运行状态;

出纱时,促使探测触片摆动,直至短探杆、中探杆或长探杆的左端挡片摆动至对应位置的光电传感器,即挡片摆动至位于光电传感器的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从而该光电传感器接受信号,并由电机控制板作出对应的电机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机的开、关及转速;

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中部通过转销与调节组件铰接,其中调节组件可以进行纵向位置的调整,从而进一步整体调整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与缓冲弹簧片的距离,以及与储纱鼓的距离,从而满足不同纱线的使用,可以避免储纬器在使用细纱或者粗纱时探杆多余的摆动,使储纬器能够平稳运行,使纱线涨力恒定。

重力块的设置,其目的在于调节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的探测灵敏度;

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的右端端部分别斜向下拧入螺钉使探测触片的插入部定位连接于纵向插孔内,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探测触片的插入部与对应的纵向插孔发生偏移,延长使用寿命,有效防止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右端端部的纵向插孔遭到破坏,避免由于探测触片的插入部发生波动,导致传感反应不稳定或失效;

各探测触片靠近储纱鼓一端均呈弧形,且弧形朝向储纱鼓右侧,即朝向出纱方向,从而出纱更加顺畅;

各光电传感器的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下侧电机控制板上分别开设有透孔,设置透孔的目的在于避免短探杆、中探杆和长探杆左端的挡片在跳动时,触碰到电机控制板,而是可以透过该透孔。

密封挡圈的设置,其目的在于储纬器工作时防止纱线上的水、油、灰尘等经入纱口与空心主轴之间间隙进入电机保护壳内,从而保护电机不被烧毁,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储纬器传感组件中各探杆及相关零部件的平面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各探杆单独分开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各探杆与电机控制板上光电传感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各探测触片对应与各探杆右端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储纬器传感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向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各探杆与封盖上缓冲弹簧片位置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向缓冲弹簧片的示意图;

图9为储纬器传感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电机控制板及各光电传感器位置示意图;

图11为储纬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请参照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储纬器传感组件,包括传感器座1、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探测触片5、电机控制板6,电机控制板6上设置有三组光电传感器7,传感器座1上侧设置有安装槽11,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并列置于安装槽11内,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的中部通过转销14与安装槽11左侧铰接,对应的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的中部开设有便于转销14穿过的穿过孔10,安装槽11底部左侧、中部及右侧分别开设有左探孔110、中探孔111和右探孔112,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右端位于安装槽11内一端分别连接有探测触片5,且各探测触片5向下分别对应透过左探孔110、中探孔111和右探孔112,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的左端分别设有挡片8,各挡片8分别对应设置于三组光电传感器7的发送器71与接收器72之间上方。由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左端的挡片分别与电机控制板6上三组光电传感器7配合,电机控制板6与电机30电性连接,从而通过感受三组光电传感器7的不同状态来控制电机30的开、关及转速控制;即出纱时,促使探测触片5摆动,直至短探杆2、中探杆3或长探杆4的左端挡片摆动至对应位置的光电传感器7,则挡片8摆动至位于光电传感器7的发送器71与接收器82之间,从而该光电传感器7接受信号,并由电机控制板6作出对应的电机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机30的开、关及转速控制;

安装槽11上侧盖设有封盖9,封盖9的下侧设有缓冲弹簧片12,缓冲弹簧片12包括主体121以及与主体121连接且分别与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右端上侧对应的三组簧片122,主体121与封盖9连接。

封盖9上分别设有两个螺旋孔91,其中一个螺旋孔91与短探杆2对应的簧片122与主体121连接一端相对,另外一个螺旋孔91与主体121右侧相对,中探杆3、长探杆4对应簧片122与主体121右侧连接,主体121左侧与封盖9连接,螺旋孔91内分别旋入有螺旋轴92,螺旋轴92的下侧一端与封盖9之间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93,其上端连接有调节旋钮94,通过转动调节旋钮94来调节螺旋轴92轴向位置从调节各簧片122的位置,即控制各簧片122与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右端的距离,从而避免出纱时各探测触片5出现大幅度跳动,从而导致给出的信号不稳,电机控制板6无法准确判断运行状态;

安装槽11左侧设置有纵向位置可调的调节组件13,所述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中部通过转销14与调节组件13铰接。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中部通过转销14与调节组件13铰接,其中调节组件13可以进行纵向位置的调整,从而进一步整体调整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与缓冲弹簧片12的距离,以及与储纱鼓50的距离,从而满足不同纱线的使用,可以避免储纬器在使用细纱或者粗纱时各探杆多余的摆动,使储纬器能够平稳运行,使纱线涨力恒定。

调节组件13包括纵向调节块131、纵向调节螺杆132和调节支撑框133,纵向调节块131与安装槽11纵向导向连接,纵向调节块131下端设有容纳槽130,转销14贯穿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中部后的两端与纵向调节块131连接,且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中部位于容纳槽130内,安装槽11左侧上方设置有调节支撑框133,调节支撑框133中部开设有螺孔134,纵向调节螺杆132下端纵向调节块131中部连接,其上端与螺孔134连接,通过调节纵向调节螺杆142与螺孔134的旋接位置,由纵向调节螺杆142带动并调整纵向调节块131的纵向位置,实现调节转销14的位置;纵向调节块131下端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35与传感器座1底部相抵,从而在调节过程中,始终保持纵向调节块131保持平稳。所述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左端上侧分别设置有重力块15。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的左端向下设有连接片16,所述挡片8一端连接于连接片16的左侧或右侧。

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的右端分别开设有纵向插孔17,各探测触片5上端分别设有插入部51,插入部51插接于纵向插孔17内,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的右端端部分别斜向下拧入螺钉18使插入部51定位连接于纵向插孔17内。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的右端端部分别斜向下拧入螺钉18使探测触片5的插入部51定位连接于纵向插孔17内,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探测触片6的插入部51与对应的纵向插孔17发生偏移,延长使用寿命,有效防止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右端端部的纵向插孔17遭到破坏,避免由于探测触片5的插入部51发生波动,导致传感反应不稳定或失效;

实施例2:请参照图1-12所示。一种应用所述储纬器传感组件的储纬器,包括电机保护壳20、电机30、绕纱盘40、储纱鼓50、护罩60,电机30设置于电机保护壳20内,电机保护壳20右侧设有绕纱盘40,以及与绕纱盘40连接的储纱鼓50,电机保护壳20上侧至储纱鼓上方连接有护罩60,其特征在于传感器座1连接于护罩60内,电机控制板6连接于护罩60内靠电机保护壳20一侧,电机30的控制端与电机控制板6电性连接,电机保护壳20外设有与电机控制板6电性连接控制按钮,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右端的探测触片5由左探孔110、中探孔111和右探孔112探出并分布于储纱鼓50的径向上侧,且各探测触片5靠近储纱鼓50一端均呈弧形,且弧形朝向储纱鼓50右侧。各探测触片5靠近储纱鼓50一端均呈弧形,且弧形朝向储纱鼓50右侧,即朝向出纱方向,从而出纱更加顺畅;

电机保护壳20中部设有便于取拿的向内弧形凹口201。其目的在于便于操作者或安装着便于取拿该储纬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储纬器由于结构限制,不易取拿的问题;

电机保护壳20左端设有入纱口200,电机30的空心主轴301位于该入纱口200内,且入纱口200与空心主轴301之间封装有密封挡圈300,其目的在于储纬器工作时防止纱线上的水、油、灰尘等经入纱口200与空心主轴301之间间隙进入电机保护壳20内,从而保护电机30不被烧毁,保证电机30的正常运行,其中纱线经空心主轴301穿入后,再由电机30的转子部分作用与绕纱盘40,然后成圈绕在储纱鼓50上。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电机控制板6的电路设计本申请不作详述,现有技术中已有公开有一种储纬器的储纱量光电检测装置,本申请所述电机控制板6与该光电检测装置原理基本一致,本申请不做详述,其中需要注意到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电机控制板6,在三组光电传感器7的发送器71与接收器72之间下侧的电机控制板6上分别开设有透孔61,透孔61的设计,其目的在于避免短探杆2、中探杆3和长探杆4左端的挡片8在跳动时,触碰到电机控制板,而是可以透过该透孔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