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的防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2065发布日期:2020-08-28 17:2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的防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缝纫机的防尘结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并以之衍生出手推绣电脑刺绣等艺术形式。绣花缝纫机在绣花时机头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动,将需要缝制的布料固定于机头下方的框架上,缝纫机底座内设置导轨和丝杆副带动框架移动,使框架相对机头二维移动,以实现缝制。

但是缝制过程中容易将布料中的碎屑带入导轨和丝杆副中,从而导致其移动精度降低并容易出现故障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防尘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导轨和丝杆副进行防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缝纫机的防尘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部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导轨内部水平设有转动连接的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外壁匹配套设有活动连接的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与滑动座连接,所述导轨外壁一端设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输出轴与所述滚珠丝杆一端连接,所述框架上还设有若干滚轮,所述滚轮环绕导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框架上还设有用于遮盖导轨和滚珠丝杆的防护带,所述防护带呈环形,所述防护带与滚轮配合并自上而下环绕导轨设置,所述防护带与滑动座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防尘结构,开启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带动滚珠丝杆转动,丝杆螺母沿着滚珠丝杆进行水平移动,支撑板随着丝杆螺母进行水平移动,滑动座随着支撑板进行水平移动,滑动座移动过程中,防护带随着滑动座进行回转运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可对防护带进行滚动支撑,保证防护带的正常运动,防护带一部分始终位于导轨的上方,在避免对滑动座的移动产生干涉的同时,起到防尘效果,避免灰尘杂质从上方进入导轨内而影响滑动座的移动精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轮包括对称设置于导轨外壁一端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滚轮以及对称设置于导轨外壁另一端顶部和底部的第二滚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内侧水平设有滑杆,所述丝杆螺母外壁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滑杆相匹配的滑环,所述框架顶部一端于所述第一滚轮外侧匹配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框架顶部另一端于所述第二滚轮外侧匹配设有第二限位板。丝杆螺母通过滑环与滑杆配合,以提高移动精度,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可分别对框架两端进行限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内壁一端设有与所述滚珠丝杆相匹配的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供所述滚珠丝杆转动提供回转支撑。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内壁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滚珠丝杆相匹配的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同样供所述滚珠丝杆转动提供回转支撑。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板相匹配的通槽,所述滑动座和所述防护带的宽度均大于所述通槽的宽度。所述通槽供所述支撑板穿过和滑动,可保证所述滑动座和所述防护带将所述通槽覆盖。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外壁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连接架外壁转动连接,可将所述第一滚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外壁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连接架外壁转动连接,可将所述第二滚轮安装在第二连接架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顶部两端对称设有与所述防护带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导轨外壁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与所述防护带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可供所述防护带穿过,保证所述防护带能够进行回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动座、防护带、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滑动座移动过程中,防护带始终位于导轨的上方,可避免对滑动座的移动产生干涉,并起到防尘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杆、滑环、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可加强丝杆螺母运动的稳定性,可避免布料碎屑进入框架内部,保证框架内部额清洁度,避免布料碎屑影响防护带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主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的主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为:1框架、2导轨、3滚珠丝杆、4丝杆螺母、5支撑板、6滑动座、7正反转电机、8防护带、9第一滚轮、10第二滚轮、11滑杆、12滑环、13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5第一轴承座、16第二轴承座、17通槽、18第一连接架、19第二连接架、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的一种缝纫机的防尘结构,包括框架1和防护带8,所述框架1内部设有导轨2,所述导轨2内部水平设有转动连接的滚珠丝杆3,所述滚珠丝杆3外壁匹配套设有活动连接的丝杆螺母4,所述丝杆螺母4顶部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顶部设有滑动座6,所述导轨2外壁一端设有正反转电机7,所述正反转电机7输出轴与所述滚珠丝杆3一端连接,所述框架1内侧于所述导轨2外壁一端顶部和底部对称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一滚轮9,所述框架1内壁于所述导轨2外壁另一端顶部和底部对称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二滚轮10,所述防护带8呈环形排布于所述导轨2外侧,所述防护带8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座6外壁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滚轮9和所述第二滚轮10外壁均与所述防护带8内壁接触;

所述导轨2内壁一端设有与所述滚珠丝杆3相匹配的第一轴承座15,所述第一轴承15供所述滚珠丝杆3转动提供回转支撑;

所述导轨2内壁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滚珠丝杆3相匹配的第二轴承座16,所述第二轴承16同样供所述滚珠丝杆3转动提供回转支撑;

所述导轨2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板5相匹配的通槽17,所述滑动座6和所述防护带8的宽度均大于所述通槽17的宽度以对导轨2和滚珠丝杆3形成遮盖;所述通槽17供所述支撑板5穿过和滑动,可保证所述滑动座6和所述防护带8将所述通槽17覆盖;

所述导轨2外壁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架18,所述第一滚轮9与所述第一连接架18外壁转动连接,可将所述第一滚轮9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架18上;

所述导轨2外壁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架19,所述第二滚轮10与所述第二连接架19外壁转动连接,可将所述第二滚轮10安装在第二连接架19上;

所述框架1顶部两端对称设有与所述防护带8相匹配的第一通孔20,所述导轨2外壁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与所述防护带8相匹配的第二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0和所述第二通孔21可供所述防护带8穿过,保证所述防护带8能够进行回转运动。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通过设置滑动座6、防护带8、第一滚轮9和第二滚轮10,开启正反转电机7,正反转电机7带动滚珠丝杆3转动,丝杆螺母4沿着滚珠丝杆3进行水平移动,支撑板5随着丝杆螺母4进行水平移动,滑动座6随着支撑板5进行水平移动,滑动座6移动过程中,防护带8随着滑动座6进行回转运动,第一滚轮9和第二滚轮10可对防护带8进行滚动支撑,保证防护带8的正常运动,防护带8始终位于导轨2的上方,可避免对滑动座6的移动产生干涉,并起到防尘效果;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缝纫机缝制过程中容易将布料中的碎屑带入导轨和丝杆副中,从而导致其移动精度降低并容易出现故障的问题。

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缝纫机的防尘结构,还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导轨2内侧的滑杆11,所述丝杆螺母4外壁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滑杆11相匹配的滑环12,所述框架1顶部一端于所述第一滚轮9外侧匹配设有第一限位板13,所述框架1顶部另一端于所述第二滚轮10外侧匹配设有第二限位板14。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通过设置滑杆11、滑环12、第一限位板13和第二限位板14,丝杆螺母4移动过程中,滑环12在滑杆12上移动,可对丝杆螺母4的移动进行辅助,可加强丝杆螺母4运动的稳定性,第一限位板13和第二限位板14可分别对框架1两端进行限位,可避免布料碎屑进入框架1内部,保证框架1内部额清洁度,避免布料碎屑影响防护带8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设置滑动座6、防护带8、第一滚轮9和第二滚轮10,滑动座6移动过程中,防护带8始终位于导轨2的上方,可避免对滑动座6的移动产生干涉,并起到防尘效果;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4,通过设置滑杆11、滑环12、第一限位板13和第二限位板14,可加强丝杆螺母4运动的稳定性,可避免布料碎屑进入框架1内部,保证框架1内部额清洁度,避免布料碎屑影响防护带8的正常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