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78427发布日期:2021-08-06 18:2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洗涤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洗涤分配器。



背景技术:

洗碗机或洗衣机等洗涤设备中,洗涤分配器可将洗涤剂按规定的时间内分配至洗涤区域,以便完成后续的洗涤过程。相关技术中,洗涤分配器的预存腔和投放腔之间仅有一个阀门密封,在电磁阀控制洗碗粉盖打开时,阀门会随之打开,在非洗涤剂投放期间造成洗涤剂的泄露,导致洗涤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减少洗涤剂泄露可能性的分配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洗涤分配器,包括本体和密封部件;所述本体包括预存腔、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和投放腔,所述预存腔和所述第一过渡腔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过渡腔和所述第二过渡腔通过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过渡腔和所述投放腔通过第三通孔连通;所述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密封部密封所述第一通孔,以断开所述预存腔和所述第一过渡腔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一过渡腔和所述第二过渡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三密封部密封所述第三通孔,以断开所述第二过渡腔和所述投放腔之间的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预存腔和所述第一过渡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密封部密封所述第二通孔,以断开第一过渡腔和所述第二过渡腔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二过渡腔和所述投放腔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连通。

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洗涤分配器设有预存腔、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和投放腔。在非洗涤剂投放期间,密封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预存腔内的洗涤剂进入第一过渡腔;密封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洗涤剂从第一过渡腔进入第二过渡腔,但第二过渡腔和投放腔处于断开状态。因此,在非洗涤剂投放期间,减小了洗涤剂进入投放腔内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了洗涤剂泄露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还包括储存腔和回收腔,所述回收腔与所述第一过渡腔连通,所述回收腔与所述第二过渡腔连通,所述回收腔与所述储存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存腔包括第一预存腔和第二预存腔,所述第一预存腔和所述储存腔连通,所述第一预存腔和所述第二预存腔连通,所述第二预存腔和所述第一过渡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洗涤分配器在装配状态下具有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储存腔内的洗涤剂适于进入所述第一预存腔;在所述竖直状态下,所述第一预存腔的洗涤剂适于进入所述第二预存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第二过渡腔的洗涤剂适于进入所述回收腔;在所述竖直状态下,所述回收腔的洗涤剂适于进入储存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所述投放腔连通,所述排液口适于将所述投放腔内的洗涤剂排出所述本体,且所述排液口与大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排气腔,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投放腔连通,所述排气腔通过所述投放腔和所述排液口与大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添加嘴,所述添加嘴大致呈漏斗状且具有多个添加孔,所述添加嘴通过所述添加孔与所述储存腔连通,所述添加嘴用于向所述储存腔添加洗涤剂,所述添加孔包括沿所述添加嘴的轴向间隔布置的多排,每一排所述添加孔沿所述添加嘴的周向排列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密封圈,所述添加嘴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相对设置,所述添加嘴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储存腔内,所述第一盖体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盖体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密封所述添加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嘴还包括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于所述添加嘴内,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添加孔连通,所述第一盖体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储存腔通过所述添加孔与所述添加嘴连通,所述添加嘴通过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所述排气腔通过所述投放腔和排液口与所述大气连通,以平衡所述储存腔的气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洗涤分配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洗涤分配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磁阀组件和密封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圈内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洗涤分配器的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沿a-a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圈内密封部件处于第一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中b圈内密封部件件处于第二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6中b圈内去除电磁阀组件和密封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洗涤分配器的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沿c-c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圈内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盖体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盖体正视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e圈内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4中f圈内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14中沿g-g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本体;10-储存腔;11-预存腔;111-第一预存腔;112-第二预存腔;12-第一过渡腔;121-第一通孔;13-第二过渡腔;131-第二通孔;14-投放腔;141-第三通孔;15-回收腔;16-排液口;17排气腔;18-添加嘴;181-添加孔;182-排气孔;183-第一部件;19-第一连接部,191-第一柱;192-第二柱;110-第一凹槽;2-密封部件;21-第一密封部;22-第二密封部;23-第三密封部;3-第一盖体;31-密封圈;32-第二连接部;321-第一孔;322-第二孔;33-限位部;331-第一限位部;332-第二限位部;4-第二盖体;5-电磁阀组件;6-弹性部件;61-第一段;611-第四通孔;62-第二段;621-内壁;622-凸起部;6221-第一凸起部;6222-第二凸起部;623-延伸部;6231-第一延伸部;6232-第二延伸部;624-第二部件;63-第三段;6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1和图2所述,本申请的洗涤分配器可用于洗碗机或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内,既可以用于定时投放洗涤粉,也可以定时投放洗涤剂,用于对物品的清洁。

请参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的洗涤分配器包括本体1和密封部件2。

本体1包括预存腔11、第一过渡腔12、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预存腔11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设有第一通孔121,第一通孔121设在预存腔11和第一过渡腔12的共用腔壁上,洗涤剂可通过第一通孔121从预存腔11进入第一过渡腔12。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之间设有第二通孔131,第二通孔131设在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的共用腔壁上,洗涤剂通过第二通孔131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之间设有第三通孔141,第三通孔141设在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的共用腔壁上,洗涤剂通过第三通孔141从第二过渡腔13进入投放腔14。因此,预存腔11内的洗涤剂可依次通过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进入投放腔14,最终排出本体1外。

密封部件2包括第一密封部21、第二密封部22和第三密封部23。第一密封部21可用于打开预存腔11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的第一通孔121,使得预存腔11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导通,洗涤剂可从预存腔11进入第一过渡腔12;第一密封部21也可用于关闭预存腔11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的第一通孔121,使得预存腔11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断开,阻止洗涤剂从预存腔11进入第一过渡腔12。第二密封部22用于打开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之间的第二通孔131,使得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导通,洗涤剂可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第二密封部22也可用于关闭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之间的第二通孔131,使得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断开,阻止洗涤剂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第三密封部23用于打开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之间的第三通孔141,使得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导通,洗涤剂可从第二过渡腔13进入投放腔14;第三密封部23也可用于关闭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之间的第三通孔141,使得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断开,阻止洗涤剂从第二过渡腔13进入投放腔14。

密封部件2与电磁阀组件5固定连接,并由电磁阀组件5带动,电磁阀组件5有断电状态和通电状态,使得密封部件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密封部21关闭预存腔11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的第一通孔121,使得预存腔11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断开,阻止洗涤剂从预存腔11进入第一过渡腔12;第二密封部22打开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之间的第二通孔131,使得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导通,洗涤剂可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第三密封部23关闭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之间的第三通孔141,使得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断开,阻止洗涤剂从第二过渡腔13进入投放腔14。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密封部21打开预存腔11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的第一通孔121,使得预存腔11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导通,洗涤剂可从预存腔11进入第一过渡腔12;第二密封部22关闭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之间的第二通孔131,使得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断开,阻止洗涤剂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第三密封部23打开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之间的第三通孔141,使得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导通,洗涤剂可从第二过渡腔13进入投放腔14。

洗涤分配器在非洗涤剂投放期间,密封部件2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密封部21阻止洗涤剂从预存腔11进入第一过渡腔12,减小了洗涤剂泄露的可能性;电磁阀组件5带动密封部件2运动,使得密封部件2进入第二状态,洗涤剂从预存腔11进入第一过渡腔12;当密封部件2再次进入第一状态时,洗涤剂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但第三密封部23阻止洗涤剂从第二过渡腔13进入投放腔14,减小了洗涤剂泄露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5和图6所示,本体1上还包括储存腔10和回收腔15,回收腔10与第一过渡腔12连通,回收腔10与第二过渡腔13连通,回收腔15与储存腔10连通。在洗涤剂最后一次投放时,密封部件2处于第二状态,洗涤剂从第二过渡腔13进入投放腔14,并经投放腔14排出以便向洗涤设备中投放;投放完成后,密封部件从第二状态进入到第一状态,洗涤剂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由于第二过渡腔13和回收腔15连通,洗涤剂从第二过渡腔13进入回收腔15内,回收腔15与储存腔10连通,洗涤剂从回收腔15进入储存腔10内。洗涤分配器下次工作时,在非洗涤剂投放期间,虽然密封部件2会处于第二状态,第二过渡腔13会与投放腔14连通,但是第二过渡腔13中的洗涤剂已进入到回收腔15中,减少了洗涤剂的泄露。回收腔15与储存腔10连通,回收腔15内的洗涤剂会进入储存腔10中,以便下次使用,节约洗涤剂。回收腔10与第一过渡腔12连通可平衡回收腔10与第一过渡腔12之间的气压,但从第一过渡腔12的洗涤剂无法直接进入回收腔10,第一过渡腔12内的洗涤剂可通过第二过渡腔13再进入回收腔15,回收腔15与储存腔10连通,因此,回收腔15、第一过渡腔12、第二过渡腔13和储存腔10之间的气压处于平衡状态,减小了产生负压的可能性,提高洗涤剂流动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6至9所示,预存腔11包括第一预存腔111和第二预存腔112,第一预存腔111和储存腔10连通,第一预存腔111和第二预存腔112连通,第二预存腔112和第一过渡腔12通过第一密封部21连通或断开。洗涤剂从储存腔10首先进入第一预存腔111,第一预存腔111有固定的容量,每次洗涤剂投放期间,洗涤剂的总投放量小于第一预存腔111的容量,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洗涤剂的总投放量,设置第一预存腔111可实现洗涤剂的定量。第一预存腔111的洗涤剂进入第二预存腔112,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密封部21关闭第二预存腔112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的通孔,使得第二预存腔112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断开,阻止洗涤剂从第二预存腔112进入第一过渡腔12。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密封部21打开第二预存腔112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的通孔,使得第二预存腔112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导通,洗涤剂可从第二预存腔112进入第一过渡腔1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6所示,洗涤分配器在装配状态下具有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在水平状态,储存腔10内的洗涤剂适于进入第一预存腔111;在竖直状态下,第一预存腔111的洗涤剂适于进入第二预存腔112。洗涤分配器安装在洗碗机上时具有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在水平状态为非工作状态,此时洗涤剂从储存腔10内进入第一预存腔111内,使得第一预存腔111内有一定量的洗涤剂。在竖直状态时,第一预存腔111位于储存腔10的上方,储存腔10内的洗涤剂停止进入第一预存腔111,在一次洗涤过程中,洗涤剂的最大投放量为第一预存腔111内的洗涤剂量,第二预存腔112位于第一预存腔111的下方,第一预存腔111内的洗涤剂进入第二预存腔112,实现洗涤剂的定量投放,减小了洗涤剂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5和图6所示,在水平状态,第二过渡腔13的洗涤剂适于进入回收腔15;在竖直状态下,回收腔15的洗涤剂适于进入储存腔10。在洗涤分配器最后一次投放结束后,密封部件2处于第一状态,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处于导通状态,洗涤剂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内,同时在水平状态下,洗涤剂从第二过渡腔13进入回收腔15内,减小了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内洗涤剂的含量。下次洗涤分配器在非投放期间,密封部件2在电磁阀组件5的带动下运动时,会使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连通,由于在水平状态下已经减少了第二过渡腔13内洗涤剂的含量,因此,进一步减少了洗涤剂泄露的可能性。在竖直状态下,回收腔15位于储存腔10的上方,回收腔15和储存腔10连通,洗涤剂从回收腔15进入储存腔10,循环利用洗涤剂,从而节约洗涤剂,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5、图6和图10所示,本体1还设有排液口16,排液口16与投放腔14连通,排液口16适于将投放腔14内的洗涤剂排出本体1,且排液口16与大气连通。在工作状态下,本体1处于竖直状态,排液口16位于投放腔14的底部,第一预存腔111、第二预存腔112、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均大体位于投放腔14的上方,洗涤剂从投放腔14通过排液口16排出。在非投放期间,排液口16与大气连通,可平衡投放腔14和大气之间的气压,减小负压产生的可能性,提高洗涤剂排放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5和图6所示,本体1还包括排气腔17,排气腔17与投放腔14连通,排气腔17通过投放腔14和排液口16与大气连通。洗涤分配器处于竖直状态,排气腔17与投放腔14的连通处位于排气腔17的底部,排气腔17与投放腔14的连通处位于投放腔14的中部,洗涤剂在投放时,从投放腔14的顶部自上而下流向底部的排液口,减少了洗涤剂进入排气腔17的可能性,减小了洗涤剂堵塞排气腔14的可能性。在洗涤剂非投放期间,排气腔17和投放腔14连通,投放腔14与排液口16连通,排液口16与大气连通,因此,排气腔17与大气连通。在洗涤剂非投放期间,密封部件2在电磁阀组件5的带动下,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连通,投放腔14与大气连通,第二过渡腔13与大气连通,平衡第二过渡腔13和大气之间的气压;密封部件2在电磁阀组件5的带动下,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连通,平衡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之间的气压,减小了第一过渡腔12内负压的可能性,提高了洗涤剂流动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6和图10所示,本体1还包括添加嘴18,添加嘴18为漏斗状且具有多个添加孔181,添加嘴18通过添加孔181与储存腔10连通,添加嘴18用于向储存腔10添加洗涤剂,添加孔181包括沿添加嘴18的轴向间隔布置的多排,每一排添加孔181沿添加嘴18的周向排列间隔布置。在向洗涤分配器添加洗涤剂时,洗涤分配器处于水平状态,漏斗状的添加嘴18开口向上,添加嘴18包括多个添加孔,添加孔181设在添加嘴18的侧壁上,添加孔181上下两排设置,每一排设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添加孔181,在漏斗状添加嘴18和上下两排设置的添加嘴181共同作用下,减少了洗涤剂在添加过程中添加孔181堵塞的可能性,提高洗涤剂添加的顺畅性。在洗涤分配器处于水平状态下,添加嘴18内部设有最大洗涤剂添加线,表明洗涤剂添加的最大值,减小了洗涤剂添加过多导致泄露的可能性。在洗涤分配器处于竖直状态下,添加孔181位于添加嘴18的上半部,添加嘴18的下半部为封闭状态,洗涤剂的添加量在最大值以内时,洗涤剂的液面位于所有添加孔181以下,减小了洗涤剂泄露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2、图12至图14所示,本体1还包括第一盖体3,第一盖体3上设有密封圈31,添加嘴18的一端与密封圈31相对设置,添加嘴18的另一端设于储存腔10内,第一盖体3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第一盖体3在关闭位置时,第一盖体3密封添加嘴18。第一盖体3上的密封圈31的大小和添加嘴18开口大小相适配,使得密封圈31可完全密封添加嘴18,添加嘴18的开口处设有一周圈凸起,在第一盖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密封圈31与凸起相抵接,使得密封圈31密封添加嘴18的开口,减小洗涤剂泄露的可能性。添加嘴18远离开口的一端设于储存腔10内,用于储存腔10内的洗涤剂添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5至12所示,添加嘴18还包括排气孔182,排气孔182设于添加嘴18内,排气孔182与排气腔17连通,排气孔182与添加孔181连通,第一盖体3在关闭位置时,储存腔10通过添加孔181与添加嘴18连通,添加嘴18通过排气孔182与排气腔17连通,排气腔17通过投放腔14和排液口16与大气连通,以平衡储存腔10的气压。在洗涤分配器非投放期间,洗涤分配器处于水平状态,排气孔182位于最大洗涤剂添加线的上方,减小了洗涤剂添加时排气孔182被洗涤剂堵塞的可能性。在洗涤分配器投放期间,洗涤分配器处于竖直状态,排气孔182设于添加嘴18内的顶部,使得排气孔182高于洗涤剂的液面,减小了排气孔182被洗涤剂堵塞的可能性,同时随着电磁阀组件5带动密封部件2,投放腔14与第二过渡腔13连通,第二过渡腔13与回收腔15连通,第一过渡腔12与回收腔15连通,回收腔15与储存腔10连通,储存腔10与排气孔182连通,排气孔182和排气腔17连通,排气腔17与投放腔14连通,投放腔14通过排液口16与大气连通,以平衡各腔气压,减小了腔室内负压产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洗涤剂流动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0至图17所示,洗涤剂分配器还包括弹性部件6,弹性部件6包括第二部件624,本体1还包括第一部件183和第一连接部19,第一盖体3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2和限位部33。第一部件183和第二部件624相适配,第一连接部19和第二连接部32相适配。

第一连接部19位于本体1的上端,第二连接部32位于第一盖体3的下端,第一连接部19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使得本体1和第一盖体3相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9和第二连接部32的相互配合下,第一盖体3可绕第二连接部32旋转,使得第一盖体3相对于本体1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第一盖体3转动轨迹是绕第二连接部32旋转。

请参图13至图17所示,弹性部件6连接于第一盖体3的上端,弹性部件6远离第二连接部32,第二段62与限位部33并排间隔设置,使得弹性部件6相对于限位部33有运动的空间。弹性部件6还包括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第一段61的一端与第二段62的一端相连,第一段61与第二段62垂直设置,第一段61的另一端与第一盖体3相连,第二部件624设于第二段62的另一端,第二部件624远离第一段61。第二段62上还包括延伸部623,延伸部623向限位部33延伸,延伸的距离大于限位部33与弹性部件6之间的间隔。

第二段62包括靠近第二连接部32的内壁621,第二部件624与内壁621固定连接,并设在内壁621竖直中心线处,并位于内壁621的顶端。第二段62还包括自内壁621向第二连接部32方向延伸的凸起部622,凸起部622延伸的方向垂直于内壁621所在的平面,凸起部622位于内壁621的左右两端。延伸部623远离限位部623的一端与凸起部622远离内壁621的一端相连,换言之,延伸部623设于凸起部622在远离内壁621的一端,延伸部623自凸起部622向限位部33延伸,延伸部623延伸的方向与内壁621所在的平面平行,在垂直于内壁621方向上的投影上,延伸部623延伸的距离大于限位部33与弹性部件6之间的间隔。

弹性部件6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第一段61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弹性部件6运动的轨迹是绕第一段61和第一盖体3的连接处转动,弹性部件6和限位部33之间间隔设置,减小了弹性部件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的阻力。第一盖体3一直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弹性部件6一直处于第一位置,第二段62与限位部33并排间隔设置。第一盖体3在关闭位置时,位于弹性部件6上的第二部件624和位于本体1上的第一部件183相互配合,使得第一盖体3卡接固定于本体1上。在第一盖体3打开过程中,弹性部件6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延伸部623向限位部33运动,当延伸部623与限位部33相抵接时,弹性部件6达到第二位置。弹性部件6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过程中,第二部件624随着弹性部件6的运动而运动,第一部件183和第二部件624卡接逐渐脱离,在到达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时或者第二位置时,第一部件183和第二部件624完全脱离。第一部件183和第二部件624完全脱离时,第一盖体3由固定到本体1上转变到可绕第二连接部32转动,第一盖体3可由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运动,当第一盖体3离开关闭位置后,延伸部623与限位部33脱离相互抵接关系,弹性部件6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最终弹性部件6到达第一位置,弹性部件6和限位部33相互间隔。

在弹性部件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延伸部623与限位部33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最终使得延伸部623与限位部33相抵接,使得弹性部件6运动的幅度最多只能达到第二位置,减小了弹性部件6运动幅度过大的可能性,减小了第一段61和第一盖体3连接处崩坏的可能性,提高第一盖体3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件624为自内壁621起向第二连接部32方向延伸的卡扣凸起,卡扣凸起的方向垂直于内壁621所在的平面,第一部件183为设在本体1上的另一卡扣凸起,两卡扣相互配合卡接。在第一盖体3由打开位置运动至关闭位置时,两卡扣凸起相互卡紧,锁合第一盖体3于关闭位置;弹性部件6的带动下,两卡扣脱离卡接状态,使得第一盖体3可由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自由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33包括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延伸部623包括第一延伸部6231和第二延伸部6232,第一延伸部6231和第一限位部331相适配,第二延伸部6232与第二限位部332相适配。弹性部件6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延伸部6231和第一限位部331间隔设置,第二延伸部6232和第二限位部332间隔设置;弹性部件6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延伸部6231和第一限位部331相抵接,第二延伸部6232和第二限位部332相抵接。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的设置可进一步减小弹性部件6与第一盖体3连接处折断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61与第一盖体3大体对齐,第一段61与第一盖体3在同一平面上,或者第一盖体3呈曲面,第一段61位于第一盖体3与第一段61连接处切线的方向上,第一段61和第一盖体3对齐的误差夹角小于或等于15°;第二段62大体垂直于第一段61,第二段62所在的平面和第一段61所在的平面相交的角度在75°和105°之间,在第一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段62位于第一段61和本体1之间;凸起部622延伸的方向与内壁621所在的平面相交的角度在75°和105°之间;延伸部623延伸的方向与内壁621产生误差夹角小于或等于15°。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5至图17所示,凸起部622包括第一凸起部6221和第二凸起部6222,第一凸起部6221与第一延伸6231部相连,第一凸起部6221远离第一延伸部6231的一端与第一段61相连,第二凸起部6222与第二延伸部6232相连,第二凸起部6222远离第一延伸部6231的一端与第一段61相连。第一凸起部6221自内壁621的左端中间起向第二连接部32方向延伸,第一凸起部6221的一端与第一延伸部6231相连,第一凸起部6221远离第一延伸部6231的一端与第一段61相连,第一延伸部6231向内壁621上的投影位于内壁左端中间位置;第二凸起部6222自内壁621的右端中间起向第二连接部32方向延伸,第二凸起部6222的一端与第二延伸部6232相连,第二凸起部6222远离第二延伸部6232的一端与第一段61相连,第二延伸部6232向内壁621上的投影位于内壁右端中间位置。第一凸起部6221和第二凸起部6222均同时连接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可加强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弹性部件6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1、图14和图16所示,弹性部件6还包括第三段63,第一段61与第二段62相连的一端和第三段63相连。第一段61、第二段62和第三段63三者两两相连于一端,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形成的角度为75-105°,第二段62与第三段63形成的角度为90-135°。第三段63的设置,减小了打开第一盖体3所需力,操作方便,提高用户体验,优化产品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和弹性部件6均为塑料制成,且两者通过一体注塑而成,弹性部件6具有弹性,弹性部件6通过第一段61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弹性部件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第一盖体3和弹性部件6焊接,弹性部件6的第一段61和第一盖体3通过焊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0至图12所示,本体1还包括第一凹槽110,第一盖体3在关闭位置,第一部件183和第二部件624卡接。第一部件183设于第一凹槽110槽口的上边缘处,第一部件183向第一凹槽110方向投影,第一部件183的至少部分落入第一凹槽110内,投影部分落入第一凹槽110内的这部分悬空设在第一凹槽110的槽口处,第一部件183悬空的部分与第二部件624卡接。第二部件624收容于第一凹槽110内,有利于第一部件183和第二部件624卡接,同时部分第二段62设于第一凹槽110内,减小了第二段62与本体1产生抵接的可能性,使得第一盖体3在关闭位置与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0、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连接部19包括第一柱191和第二柱192,第二连接部32包括第一孔321和第二孔322。加工误差的允许范围内,第一柱191和第二柱192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孔321和第二孔322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柱191和第一孔321相配合,第一柱191至少部分设在第一孔321内,第二柱192至少部分设在第二孔322内。第一柱191、第二柱192、第一孔321和第二孔322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盖体3可绕此直线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5至图17所示,弹性部件6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64,加强筋64的一端与第二段62相连,加强筋64的另一端和第一段61相连。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大致垂直,加强筋64设于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的连接处,加强筋64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呈多边形,相连两边中的一个边与第一段61相连,另一边与62相连,用于加强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弹性部件6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5至图16所示,第一段61还设有第四通孔611,加强筋64至少为两个,第四通孔611设于相邻两个加强筋64之间。第四通孔611设于第一段61与第一盖体3的连接处,减小第一段61与第一盖体3的连接长度,减小了弹性部件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的阻力,提高用户体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9和第二连接部32之间通过柱体和孔进行进行配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19上可设有两个孔,第二连接部32上可设有两个柱体,两个柱体和两个孔分别向适配,使得第一盖体3绕柱体和孔的中心线旋转。

下面参考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洗涤分配器。

本申请的洗涤分配器包括本体1、密封部件2、第一盖体3、第二盖体4和电磁阀组件5。电磁阀组件5可控制第二盖体4的开启,同时带动密封部件2的运动。本体1包括储存腔10、第一预存腔111、第二预存腔112、第一过渡腔12、第二过渡腔13、投放腔14、回收腔15、排液口16、排气腔17和添加嘴18。第一预存腔111和回收腔15设于本体1内的上部,第一预存腔111位于回收腔的右侧,第二预存腔112、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位于第一预存腔111的左下方,第二预存腔112、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位于回收腔15的右下方。第二预存腔112.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三者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第二预存腔112和第一过渡腔12相连且位于第一过渡腔12的右侧,第二过渡腔13与第一过渡腔12相连且位于第一过渡腔12的左侧,投放腔14与第二过渡腔相连且位于第二过渡腔13的下方。存储腔10和排气腔17均位于第一预存腔111的下方。

在洗涤剂分配器处于非投放期间,打开洗碗机的门使得洗涤分配器处于水平状态,打开第一盖体3在添加嘴18处进行添加洗涤剂,洗涤剂含量添加至洗涤剂最大添加线处;关闭第一盖体3,使得密封圈31密封添加嘴18开口,减小了洗涤剂泄露的可能性。在水平状态储存腔10内的的洗涤剂进入第一预存腔111。

关闭洗碗机的门使得洗涤分配器处于竖直状态,洗涤剂从第一预存腔111进入第二预存腔112。电磁阀组件5带动第二盖体4开启时,密封部件2随之运动,密封部件2从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使得第二预存腔112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由断开状态变成连通状态,洗涤剂从第二预存腔112进入第一过渡腔12内,洗涤剂充满第一过渡腔12。电磁阀组件5继续带动密封部件2运动,密封部件2从第二状态运动到第一状态,使得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连通,洗涤剂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且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洗涤剂的液面平齐。

在洗涤剂分配器处于投放期间,洗涤分配器处于竖直状态,电磁阀组件5带动密封部件2运动,使得密封部件2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第二预存腔112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连通,洗涤剂充满第一过渡腔12;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断开连通,洗涤剂无法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连通,洗涤剂从第二过渡腔13进入投放腔14,进行投放洗涤剂。投放量为第二过渡腔13内的洗涤剂含量,密封部件2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洗涤剂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第一过渡腔12内的洗涤剂从充满状态到与第二过渡腔13洗涤剂的液面平齐状态,并补充第二过渡腔13内洗涤剂的含量。在电磁阀组件5的带动下,密封部件2不断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变,且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腔室的容积固定,每次从第二过渡腔12向第三过渡腔13内补充的洗涤剂量大致相同,每次第三过渡腔13流向投放腔14的洗涤剂含量固定,每次投放的洗涤剂含量固定,实现洗涤剂定量投放,提高对每次投放量控制的精确性,且可通过控制电磁阀组件5动作的次数来实现控制洗涤剂投放量,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洗涤剂投放量。

洗涤剂投放结束后,电磁阀组件5一直处于第一状态,第二预存腔112和第一过渡腔12之间断开连通,第一过渡腔12和第二过渡腔13连通,第二过渡腔13和投放腔14断开连通,因此,洗涤剂仅能从第一过渡腔12进入第二过渡腔13,无法进行补充和投放。当洗碗机洗涤程序结束时,洗碗机的门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洗涤分配器从竖直状态转变到水平状态,此时可打开第一盖体3向储存腔10内添加洗涤剂,储存腔10内的洗涤剂向第一预存腔111内补充,第二过渡腔12内的洗涤剂流向第三过渡腔13,第三过渡腔13内的洗涤剂流向回收腔15。下次密封部件2在洗涤剂非投放期间状态改变时,减少了第三过渡腔13内洗涤剂含量,减少了洗涤剂泄露的可能性。当洗碗机的门再次关闭时,洗涤分配器从水平状态到竖直状态,回收腔15内的洗涤剂进入储存腔10内,对洗涤剂进行回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