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布料染色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9424发布日期:2020-08-18 17:4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品布料染色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品布料染色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随身穿戴的衣服、裤子的要求不再仅限于质量上的提升,更多的人们着眼于衣服的色彩、花纹、图案等外观要求,人们对于布料的印染、上色要求也变得更高。

现有技术专利号为cn110373919a,名称为一种作蚕丝针织布料恒温染色工艺的中国专利针对已有的柞蚕是野生蚕,因缺少人工管理,再加上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丝手感生硬,具有天然的黄褐色,蚕丝属于蛋白质纤维,除含有主要成分丝素外,还含有丝胶、脂蜡及天然色素等。如何提高作蚕丝布料的染色性和色牢度,且不降低布料的舒适度和力学性能的问题,其通过s1、将蚕丝针织布料浸入酸洗槽中,通过酸洗槽内的酸洗液对蚕丝针织布料进行酸洗,酸洗温度为60-70℃,酸洗时间为20-30min;s2、将酸洗后的作蚕丝针织布料浸入清洗槽内,用温水进对作蚕丝针织布料行漂洗,漂洗温度为40-50℃,漂洗时间为10-15min;s3、将漂洗后的作蚕丝针织布料浸入前处理槽中,通过前处理液对蚕丝针织布料进行改性前处理,前处理温度为20-25℃,前处理时间为35-40h;s4、将前处理后的蚕丝针织布料置于清洗槽后,用醋酸溶液对作蚕丝针织布料进行一次超声波震荡清洗,清洗温度为70-80℃,清洗时间为10-15min,然后,用清水对蚕丝针织布料进行二次超声波震荡清洗,清洗温度为95-100℃,清洗时间为20-25min;s5、将清洗后的作蚕丝针织布料绕在染色池中染色辊上,进行前进浸染,在浸染过程中,于染色池的出料端向染色池内缓慢加入浓缩染液,通过染色池内的推流桨叶将染色液推向染色池的进料端,保持染色池中的活性染料的浓度为1.7-2.2g/l,浸染温度保持在58-64℃,浸染时间为40-45min;s6、将染色后的蚕丝针织布料导出冷却至20-25℃,然后导入氨水槽中,用氨水进行浸渍,浸渍温度为40-50℃,浸渍时间为15-22min;s7、将浸渍处理后的蚕丝针织布料用清水漂洗后,在皂煮槽内用皂煮液对蚕丝针织布料进行皂煮,皂煮温度为80-90℃,皂煮时间为10-12min;s8、将皂煮后的作蚕丝针织布料用清水漂洗,然后,脱水烘干的方式,克服了柞蚕是野生蚕,因缺少人工管理,再加上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丝手感生硬,具有天然的黄褐色,蚕丝属于蛋白质纤维,除含有主要成分丝素外,还含有丝胶、脂蜡及天然色素等。如何提高作蚕丝布料的染色性和色牢度,且不降低布料的舒适度和力学性能的问题,但由于染料渗透性不足,染料仅停留在布料表面,从而会导致布料内部染料浸透度底,布料染色质量差。

目前需要研发一种通过悬挂喷淋染料,使染料自动蔓延至布料整体,自动填充未染部分,同时对布料进行挤压,使染料渗透进布料内部并且将多余染料去除,对滴落染料进行及时收集,避免浪费资源并且凝固后难以清理的纺织品布料染色加工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染料渗透性不足,染料仅停留在布料表面,从而会导致布料内部染料浸透度底,布料染色质量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由于染料渗透性不足,染料仅停留在布料表面,从而会导致布料内部染料浸透度底,布料染色质量差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织品布料染色加工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纺织品布料染色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控制屏,电机,染料喷涂机构,压布机构,染料收集机构,出料口和余料收集箱;支撑架左端顶部设置有控制屏;支撑架顶端左部设置有电机;支撑架内顶部设置有染料喷涂机构,并且染料喷涂机构左端顶部与电机相连接;支撑架内左端和内右端均与压布机构相连接;支撑架内底端设置有染料收集机构,并且染料收集机构顶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染料喷涂机构相连接;支撑架内底中部设置有出料口;支撑架底中部设置有余料收集箱。

进一步的,染料喷涂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圆柱块,第一传动杆,斧轮,轮齿板,平滑轨,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第一锥齿轮右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一锥齿轮右端轴心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右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右端轴心与圆柱块进行转动连接;圆柱块前端中底部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后端底部与斧轮进行转动连接;斧轮底端与轮齿板进行啮合;轮齿板底部与平滑轨进行滑动连接;轮齿板底端左部设置有第一喷头;轮齿板底端右部设置有第二喷头;第一锥齿轮左端轴心与电机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底端与染料收集机构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底端与染料收集机构相连接;斧轮后端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平滑轨顶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压布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块,第一传动框,第一平齿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一扇形齿轮,第二扇形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第三扇形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杆,第四扇形齿轮,第一压板,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块,第二传动框,第二平齿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五扇形齿轮,第六扇形齿轮,第六传动杆,第七传动杆,第七扇形齿轮,第八传动杆,第九传动杆,第八扇形齿轮和第二压板;第一电动滑轨右中部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右端与第一传动框相连接;第一传动框内中部设置有第一平齿轮;第一平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一扇形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扇形齿轮顶端与第二扇形齿轮进行啮合;第一扇形齿轮前端右底部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扇形齿轮前端右顶部与第四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后端右底部与第三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杆后端右顶部与第三扇形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扇形齿轮顶端与第四扇形齿轮进行啮合;第三扇形齿轮后端与第一压板相连接,并且第一压板前端左顶部与第四扇形齿轮相连接;第四传动杆后端右顶部与第五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杆后端右底部与第四扇形齿轮相连接;第一压板右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轨左中部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左端与第二传动框相连接;第二传动框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平齿轮;第二平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五扇形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扇形齿轮顶端与第六扇形齿轮进行啮合;第五扇形齿轮前端左底部与第六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六扇形齿轮前端左顶部与第八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杆后端左底部与第七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杆后端左顶部与第七扇形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扇形齿轮顶端与第八扇形齿轮进行啮合;第七扇形齿轮后端与第二压板相连接,并且第二压板前端右顶部与第八扇形齿轮相连接;第八传动杆后端左顶部与第九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九传动杆后端左底部与第八扇形齿轮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左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电动滑轨右端与支撑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染料收集机构包括第九传动轮,第一拨板,第一拨杆,第一推杆,第一弹簧,第一推块,第十传动轮,第二拨板,第二拨杆,第二推杆,第二弹簧,第二推块,底座和布料架;第九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一拨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拨板右底部设置有第一拨杆;第一拨杆底端与第一推杆进行焊接;第一推杆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推杆右端与第一推块进行焊接;第一推块右部设置有第十传动轮;第十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二拨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拨板左底部设置有第二拨杆;第二拨杆底端与第二推杆进行焊接;第二推杆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推杆左端与第二推块进行焊接;第二推块左部设置有底座;底座顶端中部与布料架进行焊接;第九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九传动轮顶端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一推杆外表面右中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一推块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传动轮顶端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二推杆外表面左中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推块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底座底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圆柱块内凹槽与第一传动杆相匹配。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框内壁轮齿与第一平齿轮相匹配。

进一步的,第一拨板在转动过程中会与第一拨杆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由于染料渗透性不足,染料仅停留在布料表面,从而会导致布料内部染料浸透度底,布料染色质量差的问题,设计了染料喷涂机构,通过染料喷涂机构对悬挂布料进行染料喷涂,达到了通过悬挂喷淋染料,使染料自动蔓延至布料整体,自动填充未染部分的效果,设计了压布机构,通过压布机构对布料进行挤压,使染料渗透进布料内部,达到了对布料进行挤压,使染料渗透进布料内部并且将多余染料去除的效果,设计了染料收集机构,通过染料收集机构将多余滴落的染料进行收集,达到了对滴落染料进行及时收集,避免浪费资源并且凝固后难以清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染料喷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压布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染料收集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架,2-控制屏,3-电机,4-染料喷涂机构,5-压布机构,6-染料收集机构,7-出料口,8-余料收集箱,401-第一锥齿轮,402-第二锥齿轮,403-第一传动轮,404-第二传动轮,405-第三锥齿轮,406-第四锥齿轮,407-第三传动轮,408-第四传动轮,409-圆柱块,4010-第一传动杆,4011-斧轮,4012-轮齿板,4013-平滑轨,4014-第一喷头,4015-第二喷头,501-第一电动滑轨,502-第一电动滑块,503-第一传动框,504-第一平齿轮,505-第五传动轮,506-第六传动轮,507-第一扇形齿轮,508-第二扇形齿轮,509-第二传动杆,5010-第三传动杆,5011-第三扇形齿轮,5012-第四传动杆,5013-第五传动杆,5014-第四扇形齿轮,5015-第一压板,5016-第二电动滑轨,5017-第二电动滑块,5018-第二传动框,5019-第二平齿轮,5020-第七传动轮,5021-第八传动轮,5022-第五扇形齿轮,5023-第六扇形齿轮,5024-第六传动杆,5025-第七传动杆,5026-第七扇形齿轮,5027-第八传动杆,5028-第九传动杆,5029-第八扇形齿轮,5030-第二压板,601-第九传动轮,602-第一拨板,603-第一拨杆,604-第一推杆,605-第一弹簧,606-第一推块,607-第十传动轮,608-第二拨板,609-第二拨杆,6010-第二推杆,6011-第二弹簧,6012-第二推块,6013-底座,6014-布料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纺织品布料染色加工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支撑架1,控制屏2,电机3,染料喷涂机构4,压布机构5,染料收集机构6,出料口7和余料收集箱8;支撑架1左端顶部设置有控制屏2;支撑架1顶端左部设置有电机3;支撑架1内顶部设置有染料喷涂机构4,并且染料喷涂机构4左端顶部与电机3相连接;支撑架1内左端和内右端均与压布机构5相连接;支撑架1内底端设置有染料收集机构6,并且染料收集机构6顶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染料喷涂机构4相连接;支撑架1内底中部设置有出料口7;支撑架1底中部设置有余料收集箱8。

染料喷涂机构4包括第一锥齿轮401,第二锥齿轮402,第一传动轮403,第二传动轮404,第三锥齿轮405,第四锥齿轮406,第三传动轮407,第四传动轮408,圆柱块409,第一传动杆4010,斧轮4011,轮齿板4012,平滑轨4013,第一喷头4014和第二喷头4015;第一锥齿轮401右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402进行啮合;第一锥齿轮401右端轴心与第二传动轮4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402后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4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4右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4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4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405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406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406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407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8右端轴心与圆柱块409进行转动连接;圆柱块409前端中底部与第一传动杆4010相连接;第一传动杆4010后端底部与斧轮4011进行转动连接;斧轮4011底端与轮齿板4012进行啮合;轮齿板4012底部与平滑轨4013进行滑动连接;轮齿板4012底端左部设置有第一喷头4014;轮齿板4012底端右部设置有第二喷头4015;第一锥齿轮401左端轴心与电机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3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3底端与染料收集机构6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7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7底端与染料收集机构6相连接;斧轮4011后端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平滑轨4013顶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1相连接。

压布机构5包括第一电动滑轨501,第一电动滑块502,第一传动框503,第一平齿轮504,第五传动轮505,第六传动轮506,第一扇形齿轮507,第二扇形齿轮508,第二传动杆509,第三传动杆5010,第三扇形齿轮5011,第四传动杆5012,第五传动杆5013,第四扇形齿轮5014,第一压板5015,第二电动滑轨5016,第二电动滑块5017,第二传动框5018,第二平齿轮5019,第七传动轮5020,第八传动轮5021,第五扇形齿轮5022,第六扇形齿轮5023,第六传动杆5024,第七传动杆5025,第七扇形齿轮5026,第八传动杆5027,第九传动杆5028,第八扇形齿轮5029和第二压板5030;第一电动滑轨501右中部与第一电动滑块50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502右端与第一传动框503相连接;第一传动框503内中部设置有第一平齿轮504;第一平齿轮504后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轮5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5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6前端轴心与第一扇形齿轮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扇形齿轮507顶端与第二扇形齿轮508进行啮合;第一扇形齿轮507前端右底部与第二传动杆5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扇形齿轮508前端右顶部与第四传动杆5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509后端右底部与第三传动杆5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杆5010后端右顶部与第三扇形齿轮5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扇形齿轮5011顶端与第四扇形齿轮5014进行啮合;第三扇形齿轮5011后端与第一压板5015相连接,并且第一压板5015前端左顶部与第四扇形齿轮5014相连接;第四传动杆5012后端右顶部与第五传动杆5013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杆5013后端右底部与第四扇形齿轮5014相连接;第一压板5015右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滑轨5016;第二电动滑轨5016左中部与第二电动滑块50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5017左端与第二传动框5018相连接;第二传动框5018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平齿轮5019;第二平齿轮5019后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轮5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5020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5021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5021前端轴心与第五扇形齿轮5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扇形齿轮5022顶端与第六扇形齿轮5023进行啮合;第五扇形齿轮5022前端左底部与第六传动杆5024进行传动连接;第六扇形齿轮5023前端左顶部与第八传动杆5027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杆5024后端左底部与第七传动杆5025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杆5025后端左顶部与第七扇形齿轮5026进行传动连接;第七扇形齿轮5026顶端与第八扇形齿轮5029进行啮合;第七扇形齿轮5026后端与第二压板5030相连接,并且第二压板5030前端右顶部与第八扇形齿轮5029相连接;第八传动杆5027后端左顶部与第九传动杆5028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九传动杆5028后端左底部与第八扇形齿轮5029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501左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电动滑轨5016右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

染料收集机构6包括第九传动轮601,第一拨板602,第一拨杆603,第一推杆604,第一弹簧605,第一推块606,第十传动轮607,第二拨板608,第二拨杆609,第二推杆6010,第二弹簧6011,第二推块6012,底座6013和布料架6014;第九传动轮601前端轴心与第一拨板6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拨板602右底部设置有第一拨杆603;第一拨杆603底端与第一推杆604进行焊接;第一推杆604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605;第一推杆604右端与第一推块606进行焊接;第一推块606右部设置有第十传动轮607;第十传动轮607前端轴心与第二拨板6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拨板608左底部设置有第二拨杆609;第二拨杆609底端与第二推杆6010进行焊接;第二推杆6010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6011;第二推杆6010左端与第二推块6012进行焊接;第二推块6012左部设置有底座6013;底座6013顶端中部与布料架6014进行焊接;第九传动轮601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1顶端与第一传动轮403相连接;第一推杆604外表面右中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推块606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607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607顶端与第三传动轮407相连接;第二推杆6010外表面左中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推块6012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底座6013底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1相连接。

圆柱块409内凹槽与第一传动杆4010相匹配。

第一传动框503内壁轮齿与第一平齿轮504相匹配。

第一拨板602在转动过程中会与第一拨杆603相接触。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支撑架1将装置水平放置在所要使用的位置,接通电源,准备好布料及足量染料,通过控制屏2调配装置,将布料放置在布料架6014上,启动电机3,通过染料喷涂机构4对悬挂布料进行染料喷涂,接着通过压布机构5对布料进行挤压,使染料渗透进布料内部,然后通过染料收集机构6将多余滴落的染料进行收集,通过出料口7进入到余料收集箱8内,该装置通过悬挂喷淋染料,使染料自动蔓延至布料整体,自动填充未染部分,同时对布料进行挤压,使染料渗透进布料内部并且将多余染料去除,对滴落染料进行及时收集,避免浪费资源并且凝固后难以清理。

染料喷涂机构4包括第一锥齿轮401,第二锥齿轮402,第一传动轮403,第二传动轮404,第三锥齿轮405,第四锥齿轮406,第三传动轮407,第四传动轮408,圆柱块409,第一传动杆4010,斧轮4011,轮齿板4012,平滑轨4013,第一喷头4014和第二喷头4015;第一锥齿轮401右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402进行啮合;第一锥齿轮401右端轴心与第二传动轮4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402后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4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4右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4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4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405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406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406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407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8右端轴心与圆柱块409进行转动连接;圆柱块409前端中底部与第一传动杆4010相连接;第一传动杆4010后端底部与斧轮4011进行转动连接;斧轮4011底端与轮齿板4012进行啮合;轮齿板4012底部与平滑轨4013进行滑动连接;轮齿板4012底端左部设置有第一喷头4014;轮齿板4012底端右部设置有第二喷头4015;第一锥齿轮401左端轴心与电机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3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3底端与染料收集机构6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7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7底端与染料收集机构6相连接;斧轮4011后端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平滑轨4013顶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1相连接。

当布料悬挂在布料架6014上时,通过第一锥齿轮401转动啮合第二锥齿轮40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403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二传动轮40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405进行转动并且第三锥齿轮405啮合第四锥齿轮406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三传动轮407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轮403和第三传动轮407的转动使染料收集机构6进行工作,同时第二传动轮404转动带动第四传动轮408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圆柱块409进行转动,使圆柱块409内凹槽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4010进行左右摆动,使斧轮4011带动轮齿板4012在平滑轨4013内左右来回滑动,使第一喷头4014和第二喷头4015左右往复运动,对布料左右两面进行染料喷涂,该机构通过悬挂喷淋染料,使染料自动蔓延至布料整体,自动填充未染部分。

压布机构5包括第一电动滑轨501,第一电动滑块502,第一传动框503,第一平齿轮504,第五传动轮505,第六传动轮506,第一扇形齿轮507,第二扇形齿轮508,第二传动杆509,第三传动杆5010,第三扇形齿轮5011,第四传动杆5012,第五传动杆5013,第四扇形齿轮5014,第一压板5015,第二电动滑轨5016,第二电动滑块5017,第二传动框5018,第二平齿轮5019,第七传动轮5020,第八传动轮5021,第五扇形齿轮5022,第六扇形齿轮5023,第六传动杆5024,第七传动杆5025,第七扇形齿轮5026,第八传动杆5027,第九传动杆5028,第八扇形齿轮5029和第二压板5030;第一电动滑轨501右中部与第一电动滑块50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502右端与第一传动框503相连接;第一传动框503内中部设置有第一平齿轮504;第一平齿轮504后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轮5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5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6前端轴心与第一扇形齿轮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扇形齿轮507顶端与第二扇形齿轮508进行啮合;第一扇形齿轮507前端右底部与第二传动杆5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扇形齿轮508前端右顶部与第四传动杆5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509后端右底部与第三传动杆5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杆5010后端右顶部与第三扇形齿轮5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扇形齿轮5011顶端与第四扇形齿轮5014进行啮合;第三扇形齿轮5011后端与第一压板5015相连接,并且第一压板5015前端左顶部与第四扇形齿轮5014相连接;第四传动杆5012后端右顶部与第五传动杆5013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杆5013后端右底部与第四扇形齿轮5014相连接;第一压板5015右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滑轨5016;第二电动滑轨5016左中部与第二电动滑块50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5017左端与第二传动框5018相连接;第二传动框5018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平齿轮5019;第二平齿轮5019后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轮5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5020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5021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5021前端轴心与第五扇形齿轮5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扇形齿轮5022顶端与第六扇形齿轮5023进行啮合;第五扇形齿轮5022前端左底部与第六传动杆5024进行传动连接;第六扇形齿轮5023前端左顶部与第八传动杆5027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杆5024后端左底部与第七传动杆5025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杆5025后端左顶部与第七扇形齿轮5026进行传动连接;第七扇形齿轮5026顶端与第八扇形齿轮5029进行啮合;第七扇形齿轮5026后端与第二压板5030相连接,并且第二压板5030前端右顶部与第八扇形齿轮5029相连接;第八传动杆5027后端左顶部与第九传动杆5028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九传动杆5028后端左底部与第八扇形齿轮5029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501左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电动滑轨5016右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

当布料进行染料喷涂过程中,使第一电动滑块502在第一电动滑轨501内上下滑动,使第一传动框503内轮齿啮合第一平齿轮504进行正反转,进而带动第五传动轮505进行正反转,进而带动第六传动轮506进行正反转,进而带动第一扇形齿轮507进行间歇式正反转并且第一扇形齿轮507啮合第二扇形齿轮508进行转动,使第二传动杆509和第四传动杆5012相向转动,第三传动杆5010和第五传动杆5013同步相向转动,通过第三扇形齿轮5011和第四扇形齿轮5014使第一压板5015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同时使第二电动滑块5017在第二电动滑轨5016内上下滑动,使第二传动框5018内轮齿啮合第二平齿轮5019进行正反转,进而带动第七传动轮5020进行正反转,进而带动第八传动轮5021进行正反转,进而带动第五扇形齿轮5022进行间歇式正反转并且第五扇形齿轮5022啮合第六扇形齿轮5023进行转动,使第六传动杆5024和第八传动杆5027相向转动,第七传动杆5025和第九传动杆5028同步相向转动,通过第七扇形齿轮5026和第八扇形齿轮5029使第二压板5030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使第一压板5015和第二压板5030对布料左右两端进行同步挤压,该机构对布料进行挤压,使染料渗透进布料内部并且将多余染料去除。

染料收集机构6包括第九传动轮601,第一拨板602,第一拨杆603,第一推杆604,第一弹簧605,第一推块606,第十传动轮607,第二拨板608,第二拨杆609,第二推杆6010,第二弹簧6011,第二推块6012,底座6013和布料架6014;第九传动轮601前端轴心与第一拨板6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拨板602右底部设置有第一拨杆603;第一拨杆603底端与第一推杆604进行焊接;第一推杆604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605;第一推杆604右端与第一推块606进行焊接;第一推块606右部设置有第十传动轮607;第十传动轮607前端轴心与第二拨板6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拨板608左底部设置有第二拨杆609;第二拨杆609底端与第二推杆6010进行焊接;第二推杆6010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6011;第二推杆6010左端与第二推块6012进行焊接;第二推块6012左部设置有底座6013;底座6013顶端中部与布料架6014进行焊接;第九传动轮601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1顶端与第一传动轮403相连接;第一推杆604外表面右中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推块606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607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607顶端与第三传动轮407相连接;第二推杆6010外表面左中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推块6012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底座6013底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1相连接。

当布料悬挂在底座6013上的布料架6014进行染色工作时,通过第九传动轮601转动带动第一拨板602进行转动,使第一拨板602逆时针转动拨动第一拨杆603向右移动,进而通过第一推杆604带动第一推块606进行向右移动,此时第一弹簧605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拨板602和第一拨杆603脱离开,由于第一弹簧605恢复弹性力作用,使第一推块606恢复原位,通过第一拨板602的转动使第一推块606对布料染色时滴落的染料进行及时收集,同时通过第十传动轮607转动带动第二拨板608进行转动,使第二拨板608逆时针转动拨动第二拨杆609向右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推杆6010带动第二推块6012进行向右移动,此时第二弹簧6011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拨板608和第二拨杆609脱离开,由于第二弹簧6011恢复弹性力作用,使第二推块6012恢复原位,通过第二拨板608的转动使第二推块6012对布料染色时滴落的染料进行及时收集,该机构对滴落染料进行及时收集,避免浪费资源并且凝固后难以清理。

圆柱块409内凹槽与第一传动杆4010相匹配,当圆柱块409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杆4010进行左右摆动。

第一传动框503内壁轮齿与第一平齿轮504相匹配,当第一传动框503移动时使第一平齿轮504能够进行正反转。

第一拨板602在转动过程中会与第一拨杆603相接触,使第一拨板602与第一拨杆603接触时向右推动第一拨杆603。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