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31993发布日期:2020-08-21 14:5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



背景技术:

防护口罩已在医院的工作人员、实验室研究人员、建筑工人以及高污染区域、流感季节或新发疫病时一般大众之中得到广泛使用。

熔喷非织造布作为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其过滤效率直接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所以熔喷过滤材料普遍都是会通过静电驻极的工艺对熔喷布进行添加静电电荷效应,用静电的方法提升过滤效率。

熔喷非织造布其作用原理主要依靠自身的静电作用,吸附、拦截和捕获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及病毒细菌,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固体颗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部,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熔喷非织造布表面静电电荷库仑力,也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对人体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了增加熔喷非织造布静电吸附能力,提高过滤效率,在熔喷非织造布生成产过程中,一般除了在原材料中混入静电驻极母粒外,还必须在熔喷非织造布表面施加静电电荷。但是目前都采用在熔喷非织造布正面施加静电电荷,为了使过滤效率达到99%,需要增加静电驻极母粒添加量,熔喷非织造布的生产成本高,同时普通聚丙烯切片的密度一般为0.9g/cm3,静电驻极体母粒密度一般都偏大,所以,在混料的过程中,虽然经过搅拌,喂入料斗时,静电驻极体母粒一般会下沉。尤其是采用自动喂料机,这种现象会更明显,从而出现熔喷非织造布表面静电电荷分布不均匀,直接影响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熔喷非织造布的吸附能力,加大电晕放电电压。一般说来,电压越高,熔喷非织造布带静电效果越好,电压越低,熔喷非织造布带静电效果越差。然而,电压太高,会形成火花,产生击穿现象,使熔喷非织造布表面会出现熔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熔喷非织造布静电吸附能力,增强静电库仑力杀菌消毒能力,提高过滤效率,而提出了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采用在熔喷非织造布正反两面同时施加静电电荷,可以大幅度提高熔喷非织造布静电电荷的植入密度,增强静电电荷库仑力,使熔喷非织造布品质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该方法包括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熔喷工艺及驻极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工艺的流程为:将熔喷非织造布原料经喂料系统送入螺杆挤出机,螺杆加热熔融,形成熔体,熔体经熔体过滤器过滤,过滤后,进入纺丝箱,通过计量泵计量,熔体连续输送至喷丝板,经过喷丝孔喷出后,在热气流的喷吹下,形成超细纤维,超细纤维经输送网帘均匀接收铺在网上,形成熔喷非织造布;其中,螺杆加热区的一区加热温度为185℃~195℃,二区加热温度为200℃~205℃,三区加热温度为220℃~230℃,四区加热温度为230℃~235℃;其中一区为高温预热区,二区为高温软化区,三区为高温熔融区,四区为低温喷射预备区;所述驻极处理过程为:对所述熔喷非织造布进行正反面双向电晕驻极处理,得到表面具有静电电荷的熔喷非织造布,其中正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5~10万伏;反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4~10万伏,位于熔喷非织造布两侧的放电电晕丝或针尖距离熔喷非织造布表面的距离均为12mm~15mm。

其中,所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的过程为:分别称取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驻极母粒和助剂母粒,充分混合,得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

其中,所述超细纤维为纤度0.3旦以下的纤维。

优选地,所述正面驻极电压大于反面驻极电压。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采用在熔喷非织造布正反两面同时施加静电电荷,可以大幅度提高熔喷非织造布静电电荷的植入密度,增强静电电荷库仑力,使熔喷非织造布品质提高,实现双99级过滤效率(0.3微米粉尘颗粒物和2~5微米病毒、细菌过滤效率均达到99%),从而使以本发明方法制得的熔喷非织造布作为防护口罩的过滤层,更加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该方法包括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熔喷工艺及驻极处理。

所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过程为:分别称取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驻极母粒和助剂母粒,充分混合,得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

其中驻极母粒和助剂母粒均采用现有熔喷非织造布制备工艺中常用的驻极母粒和助剂母粒,驻极母粒和助剂母粒作为现有技术,为突出本发明的设计要点,此处不再对其赘述。

所述熔喷工艺的流程为:将熔喷非织造布原料经喂料系统送入螺杆挤出机,螺杆加热熔融,形成熔体,熔体经熔体过滤器过滤,过滤后,进入纺丝箱,通过计量泵计量,熔体连续输送至喷丝板,经过喷丝孔喷出后,在热气流的喷吹下,形成超细纤维,超细纤维经输送网帘均匀接收铺在网上,形成熔喷非织造布;其中,螺杆加热区的一区加热温度为185℃~195℃,二区加热温度为200℃~205℃,三区加热温度为220℃~230℃,四区加热温度为230℃~235℃;其中一区为高温预热区,二区为高温软化区,三区为高温熔融区,四区为低温喷射预备区。

所述驻极处理过程为:对所述熔喷非织造布进行正反面双向电晕驻极处理,得到表面具有静电电荷的熔喷非织造布,实现双99级过滤效率(0.3微米粉尘颗粒物和2~5微米病毒、细菌过滤效率均达到99%),其中正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5~10万伏;反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4~10万伏,位于熔喷非织造布两侧的放电电晕丝或针尖距离熔喷非织造布表面的距离均为12mm~15mm。所述正面驻极电压大于反面驻极电压,过滤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驻极处理过程中:①采用两台0~12万伏静电驻极机,对熔喷非织造布正反两面同时植入静电电荷;②采用尖端电晕放电植入静电电荷,电极尖端与熔喷非织造布表面的距离为12mm~15mm;③双向驻极电压是采用单面驻极电压的60%~70%;④熔喷非织造布原料中驻极母粒混合比例是常规熔喷非织造布的65%~75%。

本发明采用两台静电驻极机,同时对熔喷非织造布正反面进行静电电荷植入。是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植入静电电荷的方法,其目的是,双向静电电荷植入法,可以大幅度提高熔喷非织造布表面静电电荷的面密度,增强熔喷非织造布静电吸附力,使静电电荷的库仑力增大,对有毒有害气体和病毒气溶胶杀死效率更高。从而使熔喷非织造布的品级提升,确保熔喷非织造布达到品级双99(0.3微米粉尘颗粒物和2~5微米病毒、细菌过滤效率均达到99%)。双向驻极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可以减少昂贵的驻极母粒的混合比例,降低熔喷非织造布的生产成本。为了保证熔喷非织造布的产品品质,不再需要采用高电压,因此,克服了熔喷非织造布表面静电电荷分布不均匀现象,也杜绝了因为高电压使熔喷非织造布表面击穿,形成熔孔现象。最为重要的是,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实施方式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该方法包括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熔喷工艺及驻极处理。

所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过程为:分别称取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驻极母粒和助剂母粒,按重量百分比计,混合比例为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95.5%、驻极母粒3%及助剂母粒1.5%,充分混合,得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

所述熔喷工艺的流程为:将熔喷非织造布原料经喂料系统送入螺杆挤出机,螺杆加热熔融,形成熔体,熔体经熔体过滤器过滤,过滤后,进入纺丝箱,通过计量泵计量,熔体连续输送至喷丝板,喷丝板两侧面装有热空气喷管,下装有热空气喷孔,使纤维喷出之后,成为超细纤维,超细纤维经输送网帘均匀接收铺在网上,形成熔喷非织造布;其中,螺杆加热区的一区加热温度为185℃,二区加热温度为200℃,三区加热温度为220℃,四区加热温度为230℃;其中一区为高温预热区,二区为高温软化区,三区为高温熔融区,四区为低温喷射预备区。

所述驻极处理过程为:对所述熔喷非织造布进行正反面双向电晕驻极处理,得到表面具有静电电荷的熔喷非织造布,其中正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5万伏;反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4万伏,位于熔喷非织造布两侧的放电电晕丝或针尖距离熔喷非织造布表面的距离均为12mm。

实施例2

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该方法包括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熔喷工艺及驻极处理。

所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过程为:分别称取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驻极母粒和助剂母粒,按重量百分比计,混合比例为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96%、驻极母粒2.5%及助剂母粒1.5%,充分混合,得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

所述熔喷工艺的流程为:将熔喷非织造布原料经喂料系统送入螺杆挤出机,螺杆加热熔融,形成熔体,熔体经熔体过滤器过滤,过滤后,进入纺丝箱,通过计量泵计量,熔体连续输送至喷丝板,喷丝板两侧面装有热空气喷管,下装有热空气喷孔,使纤维喷出之后,成为超细纤维,超细纤维经输送网帘均匀接收铺在网上,形成熔喷非织造布;其中,螺杆加热区的一区加热温度为185℃,二区加热温度为200℃,三区加热温度为220℃,四区加热温度为230℃;其中一区为高温预热区,二区为高温软化区;三区为高温熔融区;四区为低温喷射预备区。

所述驻极处理过程为:对所述熔喷非织造布进行正反面双向电晕驻极处理,得到表面具有静电电荷的熔喷非织造布,其中正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8万伏;反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7万伏,位于熔喷非织造布两侧的放电电晕丝或针尖距离熔喷非织造布表面的距离均为14mm。

实施例3

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该方法包括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熔喷工艺及驻极处理。

所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过程为:分别称取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驻极母粒和助剂母粒,按重量百分比计,混合比例为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96.5%、驻极母粒2%及助剂母粒1.5%,充分混合,得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

所述熔喷工艺的流程为:将熔喷非织造布原料经喂料系统送入螺杆挤出机,螺杆加热熔融,形成熔体,熔体经熔体过滤器过滤,过滤后,进入纺丝箱,通过计量泵计量,熔体连续输送至喷丝板,喷丝板两侧面装有热空气喷管,下装有热空气喷孔,使纤维喷出之后,成为超细纤维,超细纤维经输送网帘均匀接收铺在网上,形成熔喷非织造布;其中,螺杆加热区的一区加热温度为185℃,二区加热温度为200℃,三区加热温度为220℃,四区加热温度为230℃;其中一区为高温预热区,二区为高温软化区,三区为高温熔融区,四区为低温喷射预备区。

所述驻极处理过程为:对所述熔喷非织造布进行正反面双向电晕驻极处理,得到表面具有静电电荷的熔喷非织造布,其中正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10万伏;反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10万伏,位于熔喷非织造布两侧的放电电晕丝或针尖距离熔喷非织造布表面的距离均为15mm。

驻极母粒的添加比例越大,驻极电压越小,电晕电极与熔喷非织造布表面之间的距离越近。为防止驻极电压太高,形成火花,产生击穿现象,使熔喷非织造布表面会出现熔孔现象的产生,驻极电压越大,电晕电极与熔喷非织造布表面之间的距离越远。

实施例4

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该方法包括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熔喷工艺及驻极处理。

所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过程为:分别称取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驻极母粒和助剂母粒,按重量百分比计,混合比例为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95.5%、驻极母粒3%及助剂母粒1.5%,充分混合,得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

所述熔喷工艺的流程为:将熔喷非织造布原料经喂料系统送入螺杆挤出机,螺杆加热熔融,形成熔体,熔体经熔体过滤器过滤,过滤后,进入纺丝箱,通过计量泵计量,熔体连续输送至喷丝板,喷丝板两侧面装有热空气喷管,下装有热空气喷孔,使纤维喷出之后,成为超细纤维,超细纤维经输送网帘均匀接收铺在网上,形成熔喷非织造布;其中,螺杆加热区的一区加热温度为190℃,二区加热温度为202℃,三区加热温度为225℃,四区加热温度为232℃;其中一区为高温预热区,二区为高温软化区,三区为高温熔融区,四区为低温喷射预备区。

所述驻极处理过程为:对所述熔喷非织造布进行正反面双向电晕驻极处理,得到表面具有静电电荷的熔喷非织造布,其中正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8万伏;反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7万伏,位于熔喷非织造布两侧的放电电晕丝或针尖距离熔喷非织造布表面的距离均为13.5mm。

实施例5

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双向静电驻极方法,该方法包括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熔喷工艺及驻极处理。

所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混配过程为:分别称取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驻极母粒和助剂母粒,按重量百分比计,混合比例为pp1500常规聚丙烯切片95.5%、驻极母粒3%及助剂母粒1.5%,充分混合,得到熔喷非织造布原料。

所述熔喷工艺的流程为:将熔喷非织造布原料经喂料系统送入螺杆挤出机,螺杆加热熔融,形成熔体,熔体经熔体过滤器过滤,过滤后,进入纺丝箱,通过计量泵计量,熔体连续输送至喷丝板,喷丝板两侧面装有热空气喷管,下装有热空气喷孔,使纤维喷出之后,成为超细纤维,超细纤维经输送网帘均匀接收铺在网上,形成熔喷非织造布;其中,螺杆加热区的一区加热温度为195℃,二区加热温度为205℃,三区加热温度为230℃,四区加热温度为235℃;其中一区为高温预热区,二区为高温软化区,三区为高温熔融区,四区为低温喷射预备区。

所述驻极处理过程为:对所述熔喷非织造布进行正反面双向电晕驻极处理,得到表面具有静电电荷的熔喷非织造布,其中正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10万伏;反面驻极电压控制范围10万伏,位于熔喷非织造布两侧的放电电晕丝或针尖距离熔喷非织造布表面的距离均为15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