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袜机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7263发布日期:2021-02-03 12:0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袜机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袜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袜机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哈夫盘机构,主要是在袜机针织过程中将废纱以及余线剪切,然后抽排出去的机构,在整个袜机配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保证针筒不易堵纱、不致打针、降低维修频率、提高生产效率的保障。
[0003]
袜机传动针织过程中,需要两种不同状态的传动速度,正常传动速度用于针织,而哈夫盘工作需要更快的速度进行剪切,因此现有技术采用离合装置使得传动系统可以在驱动电机与传动装置两者之间转换来改变速度,通过感应装置来监测信号发送给驱动电机。
[0004]
然而现有技术的感应装置安装在离合装置附近,离合装置工作时两者会造成干涉,长期使用磨损严重,影响了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且现有技术离合过程中,驱动电机需要锁止等待离合装置旋转一圈以上完成离合,容易损坏,同时该过程产生的噪音较大,而离合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离合效率高的袜机传动系统。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袜机传动系统,包括传动座,所述的传动座上设有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上方设有可驱动其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的传动轴外侧设有与其联接的离合装置,所述的传动座上还设有与离合装置具有传动关系的传动装置,所述的传动座下方设有可驱动离合装置分离的驱动装置和可感应离合装置是否转换分离或联合状态的感应装置,所述的感应装置可将感应信号发送给驱动机构,所述的传动轴上还设有可使得离合装置联合的复位机构。
[0007]
当离合装置处于联合状态,通过传动装置来传动带动离合装置的整体组件旋转工作,从而带动传动轴旋转;当离合装置处于分离状态,传动装置带动离合装置部分旋转,此时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传动轴旋转。感应装置可感应离合装置是否转换分离或联合状态并将信号发送给驱动机构,传动装置工作时旋转速度较慢,驱动机构可以提高旋转速度,通过感应装置的控制,可以使离合装置分离被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加速旋转,也可以使离合装置联合被传动装置带动进行正常速度旋转,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离合装置分离,复位机构可以使得离合装置联合,通过将感应装置设置在传动座的下方,不会干涉到其他部件,提高了离合装置的使用寿命,当离合装置由分离状态转为联合状态时,驱动机构需要锁止,下方的感应装置感应到并发送信号控制驱动机构及时解除锁定,防止驱动机构因锁止时间过长而造成损伤,传动装置只需带动离合装置旋转一圈之内即可实现联合,效率提高,同时无噪音产生。
[0008]
在上述的一种袜机传动系统中,所述的感应装置包括套设于传动轴上的感应圈和
位于感应圈侧部用于检测的感应器,所述的感应圈且呈阶梯状,所述的感应器为距离传感器。
[0009]
感应圈与距离传感器配合使用,当阶梯状的感应圈的轴向位置发生变化,设置在其侧部的距离传感器会检测其变化到并发送信号给驱动机构。
[0010]
在上述的一种袜机传动系统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的感应装置包括套设于传动轴上的感应圈和位于感应圈侧部用于检测的感应器,所述的感应圈由两层不同的金属组成,所述的感应器为金属传感器。
[0011]
感应圈与金属传感器配合使用,当由两层不同金属组成的感应圈轴向位置发生变化,设置在其侧部的金属传感器会检测到其变化并发送信号给驱动机构。
[0012]
在上述的一种袜机传动系统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的感应装置包括套设于传动轴上的感应圈和用于与感应圈配合触控的触控开关。
[0013]
感应圈与触控开关配合使用,当感应圈轴向位置改变,其与触控开关的接触关系随之改变,触控开关会发送信号给驱动机构。
[0014]
在上述的一种袜机传动系统中,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位于传动轴上径向固定使其始终具有向下趋势的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弹簧下方设有便于对其施加作用力的弹簧套。
[0015]
通过第一弹簧与弹簧套配合实现复位,防止仅凭重力作用或遇到阻塞卡位而无法顺利联合。
[0016]
在上述的一种袜机传动系统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传动座下方且套设于传动轴上的导向套、位于所述导向套侧部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导向套上可随进气量变化而轴向运动的气动皮圈,所述的气动皮圈上方设有第二弹簧,且气动皮圈与第二弹簧之间还设有垫片。
[0017]
导向套用于安装进气口与气动皮圈,进气口用于进气给气动皮圈提供气体,气动皮圈可随进气量变大而向上运动,或停止进气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向下运动。气动皮圈向上运动时,轴向高度变大,可推动离合装置的部件向上运动从而分离,反之,轴向高度变小,离合装置的部件受到向上的力消失,具有向下联合的趋势,皮圈与第二弹簧之间设有垫片,分散作用力,防止皮圈受损,且使得皮圈顶压位置精准。
[0018]
在上述的一种袜机传动系统中,所述的感应圈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的感应圈下设有第二弹簧。
[0019]
克服感应圈和第一轴承重力的第二弹簧,使得感应圈始终与传动轴套在轴向方向联动。
[0020]
在上述的一种袜机传动系统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的感应圈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的第一轴承与感应圈焊接为一体,所述的感应圈下方设有第二弹簧。
[0021]
第一轴承与感应圈焊接为一体式,方便组装,且同样能保证感应圈与传动轴套在轴向方向联动。
[0022]
在上述的一种袜机传动系统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的感应圈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的感应圈与第一轴承及弹簧套焊接为一体式。
[0023]
第一轴承与感应圈及弹簧套焊接为一体式,同样能保证感应圈与传动轴套在轴向方向联动,而此时不需要弹簧。
[0024]
在上述的一种袜机传动系统中,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传动座上的同步皮带
轮和套设在所述同步皮带轮上的同步带;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上与其联接的传动轴套和设置于传动轴套下方的连接法兰,所述的传动轴套与连接法兰之间设有可相互嵌合的离合结构,所述的离合结构包括位于传动轴套上的凹块和位于连接法兰上的凸块,所述的凹块与凸块形状相匹配,所述的凹块与凸块均设有导向斜面;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位于传动座上的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设有电机,所述的传动轴与电机通过联轴器联接。
[0025]
通过同步带与同步皮带轮配合传动来带动分离状态下的离合装置部件旋转,或者被联合状态下的整个离合装置带动传动。传动轴套与连接法兰通过离合结构实现分离或联合,当离合结构处于嵌合状态,传动轴和传动轴套跟随连接法兰旋转,此时传动轴旋转速度由传动装置决定,当离合结构处于非嵌合状态,传动轴和传动轴套与连接法兰分离,此时传动轴的旋转速度由电机决定。通过设置凹块与凸块实现嵌合,且设置导向斜面便于快速嵌合。电机座用于安装电机,电机用于驱动传动轴,联轴器用于连接传动轴与电机。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感应装置设置在传动座下方,避免了原先位于传动座上方会干涉到其他部件,解决了磨损问题,提高了使用寿命,感应装置可使离合装置由分离状态变为联合状态时,发送信号给驱动机构及时解除锁定,不会对驱动机构造成损伤,传动装置只需带动离合装置旋转一圈之内即可实现联合,效率提高,同时无噪音产生;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感应圈配合对应的感应器来实现监测和发送信号至驱动机构,可选方案多;通过第一弹簧与弹簧套配合实现复位,防止仅凭重力作用或遇到阻塞卡位而无法顺利联合;通过将第一轴承、第二弹簧、感应圈、弹簧套中的一种或多种焊接为一体式或分体式,均可被驱动装置推动使得离合装置正常分离;通过在离合结构上设置导向斜面便于快速嵌合。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发明隐藏部分零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9]
图3是本发明隐藏部分零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30]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0031]
图5是本发明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1、传动座;2、传动轴;3、驱动机构;31、电机座;32、电机;33、联轴器;4、离合装置;41、传动轴套;411、凹块;42、连接法兰;421、凸块;431、导向斜面;5、传动装置;51、同步皮带轮;52、同步带;6、驱动装置;61、导向套;62、进气口;63、气动皮圈;7、感应装置;71、感应圈;72、感应器;8、复位机构;81、第一弹簧;82、弹簧套;9、第一轴承;10、第二弹簧;11、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4]
实施例1
[0035]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传动座1,所述的传动座1上设有传动轴2,所述的传动轴2上方设有可驱动其旋转的驱动机构3,所述的传动轴2外侧设有与其联接的离合装置4,
所述的传动座1上还设有与离合装置4具有传动关系的传动装置5,所述的传动座1下方设有可驱动离合装置4分离的驱动装置6和可感应离合装置4是否转换分离或联合状态的感应装置7,所述的感应装置7可将感应信号发送给驱动机构3,所述的传动轴2上还设有可使得离合装置4联合的复位机构8。
[0036]
当离合装置4处于联合状态,通过传动装置5来传动带动离合装置4的整体组件旋转工作,从而带动传动轴2旋转;当离合装置4处于分离状态,传动装置5带动离合装置4部分旋转,此时通过驱动机构3来驱动传动轴2旋转。感应装置7可感应离合装置4是否转换分离或联合状态并将信号发送给驱动机构3,传动装置5工作时旋转速度较慢,驱动机构3可以提高旋转速度,通过感应装置7的控制,可以使离合装置4分离被驱动机构3驱动进行加速旋转,也可以使离合装置4联合被传动装置5带动进行正常速度旋转,驱动装置6可以驱动离合装置4分离,复位机构8可以使得离合装置4联合,通过将感应装置7设置在传动座1的下方,不会干涉到其他部件,提高了离合装置4的使用寿命,当离合装置4由分离状态转为联合状态时,驱动机构3需要锁止,下方的感应装置7感应到并发送信号控制驱动机构3及时解除锁定,防止驱动机构3因锁止时间过长而造成损伤,传动装置5只需带动离合装置4旋转一圈之内即可实现联合,效率提高,同时无噪音产生。
[0037]
所述的感应装置7包括套设于传动轴2上的感应圈71和位于感应圈71侧部用于检测的感应器72,所述的感应圈71且呈阶梯状,所述的感应器72为距离传感器。
[0038]
感应圈71与距离传感器配合使用,当阶梯状的感应圈71的轴向位置发生变化,设置在其侧部的距离传感器会检测其变化到并发送信号给驱动机构3。
[0039]
所述的复位机构8包括位于传动轴2上径向固定使其始终具有向下趋势的第一弹簧81,所述的第一弹簧81下方设有便于对其施加作用力的弹簧套82。通过第一弹簧81与弹簧套82配合实现复位,防止仅凭重力作用或遇到阻塞卡位而无法顺利联合。
[0040]
所述的驱动装置6包括设置于传动座1下方且套设于传动轴2上的导向套61、位于所述导向套61侧部的进气口62、位于所述导向套61上可随进气量变化而轴向运动的气动皮圈63,所述的气动皮圈63上方设有第二弹簧10,且气动皮圈63与第二弹簧10之间还设有垫片11。导向套61用于安装进气口62与气动皮圈63,进气口62用于进气给气动皮圈63提供气体,气动皮圈63可随进气量变大而向上运动,或停止进气在第一弹簧81作用下向下运动。气动皮圈63向上运动时,轴向高度变大,可推动离合装置4的部件向上运动从而分离,反之,轴向高度变小,离合装置4的部件受到向上的力消失,具有向下联合的趋势,皮圈与第二弹簧10之间设有垫片11,分散作用力,防止皮圈受损,且使得皮圈顶压位置精准。
[0041]
所述的感应圈71上设有第一轴承9,所述的感应圈71下设有第二弹簧10。克服感应圈71和第一轴承9重力的第二弹簧10,使得感应圈71始终与传动轴套41在轴向方向联动。
[0042]
所述的气动皮圈63与第二弹簧10之间还设有垫片11。皮圈与第二弹簧10之间设有垫片11,使得皮圈顶压位置精准。
[0043]
所述的传动装置5包括设置于传动座1上的同步皮带轮51和套设在所述同步皮带轮51上的同步带52;所述的离合装置4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轴2上与其联接的传动轴套41和设置于传动轴套41下方的连接法兰42,所述的传动轴套41与连接法兰42之间设有可相互嵌合的离合结构,所述的离合结构包括位于传动轴套41上的凹块411和位于连接法兰42上的凸块421,所述的凹块411与凸块421形状相匹配,所述的凹块411与凸块421均设有导向斜面
431;所述的驱动机构3包括位于传动座1上的电机座31,所述电机座31上设有电机32,所述的传动轴2与电机32通过联轴器33联接。
[0044]
通过同步带52与同步皮带轮51配合传动来带动分离状态下的离合装置4部件旋转,或者被联合状态下的整个离合装置4带动传动。传动轴套41与连接法兰42通过离合结构实现分离或联合,当离合结构处于嵌合状态,传动轴2和传动轴套41跟随连接法兰42旋转,此时传动轴2旋转速度由传动装置5决定,当离合结构处于非嵌合状态,传动轴2和传动轴套41与连接法兰42分离,此时传动轴2的旋转速度由电机32决定。通过设置凹块411与凸块421实现嵌合,且设置导向斜面431便于快速嵌合。电机座31用于安装电机32,电机32用于驱动传动轴2,联轴器33用于连接传动轴2与电机32。
[0045]
实施例2
[004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的感应装置7包括套设于传动轴2上的感应圈71和位于感应圈71侧部用于检测的感应器72,所述的感应圈71由两层不同的金属组成,所述的感应器72为金属传感器。
[0047]
感应圈71与金属传感器配合使用,当由两层不同金属组成的感应圈71轴向位置发生变化,设置在其侧部的金属传感器会检测到其变化并发送信号给驱动机构3。
[0048]
实施例3
[004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的感应装置7包括套设于传动轴2上的感应圈71和用于与感应圈71配合触控的触控开关(图中未示出)。
[0050]
感应圈71与触控开关配合使用,当感应圈71轴向位置改变,其与触控开关的接触关系随之改变,触控开关会发送信号给驱动机构3。
[0051]
实施例4
[005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的感应圈71上设有第一轴承9,所述的第一轴承9与感应圈71焊接为一体,所述的感应圈71下方设有第二弹簧10。第一轴承9与感应圈71焊接为一体式,方便组装,且同样能保证感应圈71与传动轴套41在轴向方向联动。
[0053]
实施例5
[005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的感应圈71上设有第一轴承9,所述的感应圈71与第一轴承9及弹簧套82焊接为一体式。第一轴承9与感应圈71及弹簧套82焊接为一体式,同样能保证感应圈71与传动轴套41在轴向方向联动,而此时不需要增设弹簧。
[0055]
本发明工作原理:当传动轴2需变速时,离合装置4需要从联合状态转为分离状态,导向套61上的进气口62进气,气动皮圈63的轴向高度随之提高,气动皮圈63上的垫圈、第二弹簧10、感应圈71、第一轴承9、弹簧套82、第一弹簧81等被气动皮圈63带动克服弹力和重力向上运动,弹簧套82向上带动传动轴套41向上运动,传动轴套41向上运动与连接法兰42分离,此时离合装置4成功分离,电机32旋转带动传动轴2旋转,传动轴2可以跟随电机32转动。当传动轴2需要恢复与传动装置5同速时,离合装置4需要从分离状态转为联合状态,导向套61上的进气口62不再进气,气动皮圈63的轴向高度也随之降低,第一弹簧81和第二弹簧10向下复位,同时花键轴套、弹簧套82、第一轴承9、感应圈71受到第一弹簧81的弹力向下运动,此时电机32锁定,由于连接法兰42与传动轴套41分离,因此传动轴套41与传动轴2均不
转动,同步带52传动带动同步皮带轮51转动,同步皮带轮51转动带动连接法兰42转动一圈以内,当传动轴套41上的凹块411和位于连接法兰42上的凸块421嵌合时,离合装置4成功联合,被对应的感应器72检测到并发送信号给电机32,电机32解除锁定且不工作,由传动装置5带动离合装置4整体转动,传动轴2恢复与传动装置5同速旋转。
[0056]
本发明通过将感应装置7设置在传动座1下方,避免了原先位于传动座1上方会干涉到其他部件,解决了磨损问题,提高了使用寿命,感应装置7可使离合装置4由分离状态变为联合状态时,驱动机构3及时解除锁定,不会对驱动机构3造成损伤,传动装置5只需带动离合装置4旋转一圈之内即可实现联合,效率提高,同时无噪音产生;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感应圈71配合对应的感应器72来实现监测和发送信号至驱动机构3,可选方案多;通过第一弹簧81与弹簧套82配合实现复位,防止仅凭重力作用或遇到阻塞卡位而无法顺利联合;通过将第一轴承9、第二弹簧10、感应圈71、弹簧套82中的一种或多种焊接为一体式或分体式,均可被驱动装置6推动使得离合装置4正常分离;通过在离合结构上设置导向斜面431便于快速嵌合。
[0057]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