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85838发布日期:2020-12-22 13:5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纺布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传统的无纺布都为单层无纺布,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包括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所述透气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乳酸20~35份、聚丙烯10~15份、发泡剂1~3份、涤纶化纤8~13份、海藻酸盐5~8份和多孔颗粒21~25份;所述抗菌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植物纤维30~43份、树脂20~35份、钛白粉1~3份、佛石粉10~15份、磷酸氧锆3~5份和二氧化锰6~11份;所述亲肤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蚕丝纤维20~25份、凯夫拉纤维10~15份、氨纶纤维10~15份、树脂30~35份和片晶滑石8~15份;所述抗拉伸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20~35份、聚醚砜10~15份、硅橡胶10~15份、热稳定剂1~5份、亚克力压敏胶12~15份和烯烃弹性体11~15份。

优选的,所述透气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乳酸25份、聚丙烯13份、发泡剂2份、涤纶化纤10份、海藻酸盐6份和多孔颗粒22份。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植物纤维、树脂26份、钛白粉2份、佛石粉12份、磷酸氧锆3.5份和二氧化锰8份。

优选的,所述亲肤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蚕丝纤维22份、凯夫拉纤维13份、氨纶纤维14份、树脂31份和片晶滑石11份。

优选的,所述抗拉伸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30份、聚醚砜14份、硅橡胶13份、热稳定剂4份、亚克力压敏胶13份和烯烃弹性体14份。

优选的,所述多孔颗粒为多孔陶瓷颗粒,所述多孔陶瓷颗粒的粒径大小为10~15μm。

优选的,所述植物纤维为竹纤维、金银花和薄荷叶三者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热稳定剂为环氧甘油酯或环氧脂肪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原料并制备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

步骤2:将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的原料分别开松,并通过混棉箱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3:混棉箱混合后进行两次梳理,梳理后铺网并经过轧机挤压成型;

步骤4:将挤压成型的半成品无纺布经过烫平后收卷,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制备完成。

优选的,在步骤3中轧机的温度为240~250℃,在步骤4中,烫平的温度为180~190℃。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发明的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添加透气层并在透气层中添加聚乳酸、海藻酸盐以及多孔颗粒既能够增强透气层的透气效果同时聚乳酸与海藻酸盐在发泡剂的作用下能够加快无纺布的降解速度,减少污染;添加抗菌层并在抗菌层的内部添加植物纤维增强抗菌效果,同时植物纤维抗菌绿色环保;添加抗拉伸层并在抗拉伸层内添加硅橡胶和聚醚砜能够增强无纺布的拉伸强度,减少无纺布断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包括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透气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乳酸20~35份、聚丙烯10~15份、发泡剂1~3份、涤纶化纤8~13份、海藻酸盐5~8份和多孔颗粒21~25份;抗菌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植物纤维30~43份、树脂20~35份、钛白粉1~3份、佛石粉10~15份、磷酸氧锆3~5份和二氧化锰6~11份;亲肤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蚕丝纤维20~25份、凯夫拉纤维10~15份、氨纶纤维10~15份、树脂30~35份和片晶滑石8~15份;抗拉伸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20~35份、聚醚砜10~15份、硅橡胶10~15份、热稳定剂1~5份、亚克力压敏胶12~15份和烯烃弹性体11~15份。

透气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乳酸25份、聚丙烯13份、发泡剂2份、涤纶化纤10份、海藻酸盐6份和多孔颗粒22份。抗菌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植物纤维、树脂26份、钛白粉2份、佛石粉12份、磷酸氧锆3.5份和二氧化锰8份。亲肤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蚕丝纤维22份、凯夫拉纤维13份、氨纶纤维14份、树脂31份和片晶滑石11份。抗拉伸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30份、聚醚砜14份、硅橡胶13份、热稳定剂4份、亚克力压敏胶13份和烯烃弹性体14份。

多孔颗粒为多孔陶瓷颗粒,多孔陶瓷颗粒的粒径大小为10~15μm。植物纤维为竹纤维、金银花和薄荷叶三者的混合物。热稳定剂为环氧甘油酯或环氧脂肪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原料并制备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

步骤2:将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的原料分别开松,并通过混棉箱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3:混棉箱混合后进行两次梳理,梳理后铺网并经过轧机挤压成型;

步骤4:将挤压成型的半成品无纺布经过烫平后收卷,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制备完成。

在步骤3中轧机的温度为240~250℃,在步骤4中,烫平的温度为180~190℃。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包括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透气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乳酸20份、聚丙烯10份、发泡剂1份、涤纶化纤8份、海藻酸盐5份和多孔颗粒21份;抗菌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植物纤维30份、树脂20份、钛白粉1份、佛石粉10份、磷酸氧锆3份和二氧化锰6份;亲肤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蚕丝纤维20份、凯夫拉纤维10份、氨纶纤维10份、树脂30份和片晶滑石8份;抗拉伸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20份、聚醚砜10份、硅橡胶10份、热稳定剂1份、亚克力压敏胶12份和烯烃弹性体11份。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原料并制备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

步骤2:将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的原料分别开松,并通过混棉箱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3:混棉箱混合后进行两次梳理,梳理后铺网并经过轧机挤压成型;

步骤4:将挤压成型的半成品无纺布经过烫平后收卷,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制备完成。

实施例2: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包括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透气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乳酸22份、聚丙烯11份、发泡剂1份、涤纶化纤9份、海藻酸盐6份和多孔颗粒22份;抗菌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植物纤维32份、树脂22份、钛白粉1.5份、佛石粉11份、磷酸氧锆3.5份和二氧化锰7份;亲肤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蚕丝纤维21份、凯夫拉纤维11份、氨纶纤维11份、树脂31份和片晶滑石9份;抗拉伸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22份、聚醚砜11份、硅橡胶11份、热稳定剂2份、亚克力压敏胶13份和烯烃弹性体12份。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原料并制备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

步骤2:将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的原料分别开松,并通过混棉箱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3:混棉箱混合后进行两次梳理,梳理后铺网并经过轧机挤压成型;

步骤4:将挤压成型的半成品无纺布经过烫平后收卷,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制备完成。

实施例3: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包括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透气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乳酸25份、聚丙烯13份、发泡剂2份、涤纶化纤10份、海藻酸盐6份和多孔颗粒22份。抗菌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植物纤维、树脂26份、钛白粉2份、佛石粉12份、磷酸氧锆3.5份和二氧化锰8份。亲肤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蚕丝纤维22份、凯夫拉纤维13份、氨纶纤维14份、树脂31份和片晶滑石11份。抗拉伸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30份、聚醚砜14份、硅橡胶13份、热稳定剂4份、亚克力压敏胶13份和烯烃弹性体14份。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原料并制备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

步骤2:将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的原料分别开松,并通过混棉箱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3:混棉箱混合后进行两次梳理,梳理后铺网并经过轧机挤压成型;

步骤4:将挤压成型的半成品无纺布经过烫平后收卷,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制备完成。

实施例4: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包括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透气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乳酸30份、聚丙烯14份、发泡剂2.5份、涤纶化纤12份、海藻酸盐7份和多孔颗粒24份;抗菌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植物纤维42份、树脂34份、钛白粉2份、佛石粉14份、磷酸氧锆4份和二氧化锰10份;亲肤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蚕丝纤维24份、凯夫拉纤维14份、氨纶纤维14份、树脂34份和片晶滑石14份;抗拉伸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34份、聚醚砜14份、硅橡胶14份、热稳定剂4份、亚克力压敏胶14份和烯烃弹性体14份。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原料并制备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

步骤2:将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的原料分别开松,并通过混棉箱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3:混棉箱混合后进行两次梳理,梳理后铺网并经过轧机挤压成型;

步骤4:将挤压成型的半成品无纺布经过烫平后收卷,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制备完成。

实施例5: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包括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透气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乳酸35份、聚丙烯15份、发泡剂3份、涤纶化纤13份、海藻酸盐8份和多孔颗粒25份;抗菌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植物纤维43份、树脂35份、钛白粉3份、佛石粉15份、磷酸氧锆5份和二氧化锰11份;亲肤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蚕丝纤维25份、凯夫拉纤维15份、氨纶纤维15份、树脂35份和片晶滑石15份;抗拉伸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35份、聚醚砜15份、硅橡胶15份、热稳定剂5份、亚克力压敏胶15份和烯烃弹性体15份。

一种多功能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原料并制备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

步骤2:将透气层、抗菌层、亲肤层和抗拉伸层的原料分别开松,并通过混棉箱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3:混棉箱混合后进行两次梳理,梳理后铺网并经过轧机挤压成型;

步骤4:将挤压成型的半成品无纺布经过烫平后收卷,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制备完成。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由实施例1~实施例5可知,实施例3制备的复合无纺布的实际使用效果最佳。添加透气层并在透气层中添加聚乳酸、海藻酸盐以及多孔颗粒既能够增强透气层的透气效果同时聚乳酸与海藻酸盐在发泡剂的作用下能够加快无纺布的降解速度,减少污染;添加抗菌层并在抗菌层的内部添加植物纤维增强抗菌效果,同时植物纤维抗菌绿色环保;添加抗拉伸层并在抗拉伸层内添加硅橡胶和聚醚砜能够增强无纺布的拉伸强度,减少无纺布断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